水浒传个人读后感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名著知识的分析,读后感指看完一本书后把内心的感受通过文字编写出来的书面表达,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浒传个人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7篇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1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影响极其广泛。这部巨著展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抨击封建社会黑暗的同时,歌颂了众多梁山好汉的喜爱与崇拜,其中鲁智深的形象更加显示出独特的光芒,因此也备受大众的喜爱。

引原文点评:“平生不休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朝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狂哉鲁智深,个性十足!

鲁智深的率真并非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人生乐趣上,他的率真更体现在世俗之事的无视上,世上的功名利禄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一种牵绊。水泊梁山远离朝廷,对于向往自由的鲁智深来说,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虽然免不了外出打杀一番,但这里终究是生活的安乐窝。

在水泊梁山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的头领松江再次提出招安一事,习惯行走江湖的鲁智深回应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率染作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去寻趁罢。”招安也就意味着归顺朝廷,接受朝廷的官位和俸禄,因此会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鲁智深丝毫不为所动,并坦率地表现了自己的立场,与其归顺朝野,不如大家各自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为了兄弟情义,鲁智深后来跟随宋江归顺了朝廷,且为之南征北战,保家卫国。生擒了方腊之后,鲁智深选择在一个寺庙暂时安歇,不久便安静地离世了。这次不经意的选择与最初被迫进入佛门显然不同,但亦在情理之中,鲁智深率真的个性决定了他始终不愿为世俗所累,既然水泊梁山已不复存在,因而他想要的无牵无挂已无处安放?在清净的佛门之地,圆寂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用金圣叹的话说:“鲁达自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鲁智深的出现就像一颗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短暂且灿烂。在芸芸众生中,他活出了精彩。纵使努力过后并未绽放耀眼之光,但那个自己必定是独一无二的。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2

我爷爷经常在我看书的时候引用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原因是小时候看水浒就有可能学梁山好汉造反,老了看,勾心斗角的三国会让人心累。当时我认为有一点道理,所以一开始有一点排斥,可到了后来,观点变了。

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逵这个两面人,我是为什么说他是两面人呢,听我分析一下

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坐,跳起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子额头上一点,那女子大听一声,暮然倒地。(第三十八回)

那汉哪里肯应,轮着大斧,只顾砍人……当下去十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第四十回)

放着我们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杀去了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不好!(第四十一回)

从这三句话可见李逵是个粗鲁,暴躁,屠杀成性,野蛮残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一时间我对这个人十分厌恶,这么个血性之人是什么人教出来的,李逵这个人一定很没有良心,多半他父母也惨死在他手上,可我读到这里时,一下子对它的认识有不一样了“我特地来去娘,却倒了一个养娘的人……我饶了你这厮的性命。”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这又让我见到了他善良,有孝心的一面,可见施耐庵的手法高超。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3

我从小就喜欢读一些英雄故事,也认识了许多故事里的英雄人物,有古老的治水英雄大禹,有现在的抗灾小英雄林浩…...这些英雄的智慧,让我拍案叫绝;这些英雄的气概,让我热血沸腾;这些英雄的壮举,让我着迷、向往不已……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叙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鲁智深。鲁智深,宋朝人,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官,这样的一个人,原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当他的提辖,平平安安、清清静静的度过一生,但他天生生就了一副疾恶如仇的心肠。他行侠仗义,当时城里有一卖肉的郑屠,号称“镇关西”,经常欺负弱小,有一次还强占了一个民女,最后使得这个民女沦落到卖唱还典身钱的悲惨境地,鲁智深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决定去教训一下这个郑屠,这一教训不打紧,谁能料到号称“镇关西”的郑屠,只不过是只纸老虎,鲁智深仅用了三拳,郑屠就一命呜呼了。这时鲁智深很聪明,他不露声色,说句“这厮诈死!”,然后趁机逃跑了。鲁智深打死了人,惹了官司,无处藏身,从此踏上了漫漫的亡命之旅。他先在五台山上做了和尚,幽静的寺庙,无数的清规,锁不住鲁智深勇敢无畏的心。他接着大闹五台山,即而倒拔垂杨柳。他侠义肝胆,在野猪林里救下了好朋友林冲,后又在二龙山落草,直到最后投奔梁山,他武功高强,往往挥着他的禅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鲁智深真是个令人仰慕的英雄,他让我佩服的事儿实在太多了,他身上有种正义之气,我都有点崇拜他了!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能像鲁智深一样,随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4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那一百单八将,人物性格鲜明。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李逵的天真烂漫。我只想说说鲁达鲁智深鲁提辖,这个我喜爱的水浒传人物。

我喜欢他的原因是这人物太有性格了,他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

鲁提辖在潘家酒楼吃酒时,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控诉后,毫不犹豫地要去“打死了那厮”,被史进、李忠劝住后,马上从身上掏出五两多银子,又向史进借了十两银子一并交给金家父女作盘缠。回到住处后,仍不释怀,气得连“晚饭也不吃”。第二天还亲到客店中,将店小二痛打一顿,以使金家父女能够脱身。“拳打”镇关西时,采取不依不饶的态度,“应口”要打,“讨饶”更要打,三拳便将这个地方恶霸置于死地。本来,鲁提辖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无怨无仇,能如此这般,就充分显示了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特点的中心皆在一个“义”字。

第二、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鲁提辖在救助金家父女,惩治恶霸郑屠时,处处表现了这个性格特点:当详细了解金家父女的姓名住处及郑屠肉铺的地址后,虽气愤难当,却能权衡利弊,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脱身,并能考虑到他们缺少盘缠,将银子送给他们;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他们,一反平时的火暴脾气,竟然能“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拳打”郑屠,更显出他的智勇双全:先采用“激将法”,郑屠果然经不住“三激”,被他引到当街上,手执利器,造成持器行凶的口实,然后再当众质问“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使围观的人知道惩治郑屠是伸张正义,待到“拳打”时,本欲狠狠惩治,并非想把郑屠打死,面对这种意外情况,却能随机应变,故意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大骂着慢慢离去。这些情节皆表现了鲁提辖的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

第三、热忱率直,粗犷刚烈,兼有粗野。

邀史进、李忠吃酒叙话,当酒保问他:“官人吃甚下饭”时,便不耐烦地说:“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当听见隔壁阁子里有啼哭时,就摔碟子摔碗,并要酒保“你与我唤得他来”问个明白。听了金家父女的哭诉后,二话不说就要去“打死了那厮”,又送银相助等。这些都反映出鲁提辖对朋友热忱,办事直爽,性情刚烈粗犷,兼有粗野的性格特点。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坚定勇敢,鲁莽直率的鲁智深,看着是暴烈如火,内里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这样的鲁智深我能不喜爱吗!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5

我正痴迷地读着《水浒传》,转眼已经到了最后一页,我轻轻地合上书,思绪万千。

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宋朝,因官迫民反,宋江等共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发誓永存忠义之心,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保境安民。但最终被朝廷招安,解散的悲壮故事。

梁山好汉中大多数人都有非凡的武艺,或身怀绝技。但由于梁山好汉众多,有些淡淡无奇的人很容易被遗忘,忽略,那么怎么样的人会被认作英雄,被大众熟记于心呢?必须武艺高强吗?不,例如宋江,他并不会什么高超武艺,但被好汉们推举为山寨之主。必须拥有深谋远虑吗?也不一定,例如武松。

但宋江和武松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义”。宋江有“忠”,有“义”,还有“孝”。“忠”就体现在对原山寨之主晁天王晁盖的忠心耿耿,当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每日伏在天王榻边,细心照顾,疗伤。“孝”体现在宋江无论身在何方,都心念父亲,弟弟上。“义”更不用说了,好汉们都拥护宋江,不就是因为他重义气,对人和善,礼贤下士吗?“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宋江夜看小鳌山”“宋江赏马步三军”都证明了这一点。武松的“义”更显而易见,“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王婆贪贿说风情,武松斗杀西门庆”还有“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醉打独火星”等事件。

仔细研读,你一定会发现,书中梁山泊英雄都有“义”。作者施耐庵也说过:“身虽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或许这种肝胆照青天,忠义满堂的品质才是《水浒传》这部千古动人小说的闪光点。

梁山泊上的英雄不仅具备了“忠,孝,义”的品质,让我更佩服的是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品格,他们嫉恶如仇,对待他人又有一种热心肠。

?水浒传》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得好生痛快!鲁智深面对金氏父女的悲惨遭遇,他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为他们伸张正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越来越疏远,很多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次,妈妈搬着极重的箱子上楼,腰都快折断了,正好遇到了邻居和别人聊天,那位邻居瞟了一眼妈妈,连路都不让。如果社会中所有人都如此,这个社会将会成为没有温度的社会,这个国家就不能团结心齐,助人为乐也只是一个空虚的口号。

这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感想。希望我们都能拥有梁山泊好汉的优秀品质,我认为“梁上好汉”已不仅是一个名词,它已是“忠孝仁义”之精华所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读好书,在书海中徜徉,在经典中感悟与成长。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6

在读过《水浒传》之后我对里面的一百多个好汉是充满了敬意,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种种遭遇从而被逼上梁山,但是却有着同样敢于抗争的不屈精神,而在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在书中,鲁智深与九纹龙史进、打虎将李忠他们两个在酒店喝酒的时候,遇上了苦命的金老汉和翠莲二人,在听了翠莲关于他们生活的描述之后鲁智深对他们抱以同情心,当即就决定要帮助他们返回东京。

而后来发生的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事情更是充分体现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

鲁智深虽然性格比较鲁莽,但是他还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在对付镇关西的过程中,他充分考虑了要拖延时间让金老汉父女走远了再动手,然后通过先激后打的策略使得郑屠首先持刀动手,造成了因为口角斗殴的架势,让别人也从这个里面了解到这是一场正义的打斗,可是因为他力量过大不慎才将郑屠给打死了。

但面对这种局面鲁智深也不是很慌乱的逃走,而是通过“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的话语拖延了时间,他的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有勇有谋的特点。

之后的情节中亦有多处体现了鲁智深勇力可嘉、重情重义的特点。

到结局的时候鲁智深是验证了智真大师的话,顿悟后圆寂了。他这也算得上是修成正果得以善终了。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篇7

最近,我有幸读了明代著名作家施庵爷爷写的《水浒传》,深有感触。

?水浒传》是中国最早的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官逼民反的故事。不学无术的无赖高俅因球踢得好,被封为太尉,他倚仗权势压榨和迫害民众,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反抗者包括了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但是最终,他们的起义没有成功。

?水浒传》全书重点描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每个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脾气性情各不相同。连大评论家金圣叹都赞美道:“《水浒传》真是一百零八人,一百零八样。”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介绍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说的就是武松,武松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只见武松跃起,闪到老虎背后,老虎前爪伏地,用后爪猛掀过来。武松又纵身避开······”这是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武松打虎的精彩画面。作者将武松打虎的过程描写得惟妙惟肖,让我看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武松,尽管他看见告示上写了山上有虎,也不退缩,勇敢前行。这个片段也让我看见了一个不仅力量大如牛,而且还富有智慧的武松,因为他面对强大的老虎,不是硬拼,而是智取。武松不断躲闪,耗尽了老虎的体力,然后将老虎打死。再后来,武松还把恶霸西门庆打死了,一共为民除了两大害。武松这种为民除害的行为令我佩服。

除了武松,吴用和晁盖等人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绿林好汉。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劫取那些腐败朝政上的贪官污吏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这民脂民膏是送给权臣蔡京的,护送这生辰纲的是武艺高强的青面兽杨志和一伙强壮的军汉,可见取这生辰纲的不易。最后,吴用等人智取了生辰纲,并将这些不义之财发给了穷人们。这个故事写出了当时朝政的腐败无能,也写出了这些绿林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和推翻腐败统治的决心。他们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劫取生辰纲,事后还接济穷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令我钦佩。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武松和吴用这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还有白衣天使、消防战士、警察叔叔等等。其中我对钟南山爷爷印象最深。2020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耄耋之年的他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奔赴武汉,抢救病人,真是令我感动。是《水浒传》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像武松和吴用那样勇敢面对,只有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才会迎来胜利的希望。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水浒读后感100字7篇

议水浒读后感7篇

议水浒读后感最新7篇

水浒读后感精选7篇

26水浒读后感优质7篇

评水浒读后感精选7篇

水浒之武松的读后感7篇

水浒读读后感优质7篇

水浒转读后感参考7篇

评水浒读后感模板7篇

水浒传个人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