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感到读后感的写作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了记录阅读后的深刻感受,读后感是最佳的记录文本,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穷老师读后感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穷老师读后感篇1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750字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上最得人缘的,不是会说话的人,而是懂得倾听的人。”手捧《老师,你在听吗?》,一个“听”字是那么的醒目,不觉让人反思起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听的行为。于是乎翻看书本,仔细阅读,书中用有目的地倾听、倾听儿童的想法、放弃对话控制权、尊重儿童的想法、从一两分钟开始,阐述了我们应学会认真倾听,有效地倾听,只有倾听才能对儿童进行教育。与此,让我深刻体会到被孩子爱戴的老师,大都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真正的倾听,不是简单地听孩子把话说完,而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交流;是一颗心去感受另一颗心的跳动,一种爱去共鸣另一种爱的真情。
?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只要确确实实做到走进他们的心灵,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给他们表达自己想法、情感的`机会,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和谐地发展。
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不好的习惯,别人在说话时很少耐心听,常常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主观判断对方的用意,因而误解对方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教师在倾听时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既听清楚幼儿说的每句话,还要看仔细幼儿的行为,准确理解孩子说话的本意,善于揣摩话外之音。倾听时千万不能戴“有色眼镜”,要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言行,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发言,只有这样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不断成长。
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和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倾听,能使孩子从小学会以平等与尊重的心态与人建立联系,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更有利于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那就让我们都学会认真倾听吧。
穷老师读后感篇2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早就有所耳闻,就在前两天有幸观看了学校组织的李老师的视屏讲座。
在讲座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开始说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日三省吾身"
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有次在家长会上,听见有位家长说:胡老师人很好,她从来不当着孩子们的面骂同学。我一愣,我真是这样的吗?回想有时候火气上来,控制不住,就会在教室里斥责学生。可自从开完那次家长会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马上想到学生的自尊,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
允许学生犯错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有些学生在读书方面实在是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曾经我们班有一位叫蔡智斌的学生,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来的事实让我觉得这样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决定原谅他,就转变策略,告诉他:学习不好没关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触犯校纪校规,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从反馈来看,他告诉我,这样做让他很感动,他也意识到自己行为要规范,比如上课迟到他会喊报告,如果有事需要他帮忙,他也很乐意帮助,这说明他还是很懂礼貌的。
我真的爱每一个学生吗?
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观看李老师的讲座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看完后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老师对爱的那份执著,对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
"师道尊严"?
看完讲座之后,我就想哪段给我的触动最大。马上想到的就是《给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一视屏小段。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有时我总是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有时我也会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每次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却使他们更靠近我。
正像李老师在讲座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穷老师读后感篇3
第一次捧读《做幸福的老师》这本书,我便被这个醒目的书名吸引了。幸福的老师?老师的幸福?一口气读了近百页,自己也感到惊讶,实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令人不舍放下,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值得深思,值得回味,读来心情时而沉重,时而喜悦。
我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王三阳老师,感谢书中每一个动人的情节和每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它重新叩问着我的心灵:教师,真的能收获职业的幸福感吗?
我从事教师职业已十八年了,感觉做教师太累了。为了教学质量,教师殚精竭虑;为了学生的安全,教师绷紧神经;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加班加点。即便这样,微博的工资刚够养家糊口。由此,教师队伍中左顾右盼者有之,驻足观望着有之,心不在焉者有之……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侵袭着我们的思想,常常让我们身心俱疲。在这个浮华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教师心中的那份宁静似乎已渐渐远去,幸福——似乎是我们渴望而不可及的追求。
教师的幸福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我徜徉在《做幸福的老师》一书中。文字读完了,思想的领悟却让我意犹未尽。书中的"微笑教学",书中的"教学相长",书中的"爱心长存",书中的"体验幸福"在我的心里忽然就产生了与幸福相关的一个灵感——教师,的确可以找到并享受自己的幸福。
很庆幸,我看到了王老师的这本书,让我能够重新回顾和审视自己的事业。他的话打动了我,触动了我心灵深处的一根根细细的弦,我听到了幸福的呼唤。最让我动情的是,去年的教师节前夕,我刚刚在班上发了火,然而,孩子们在写给我的纸条里却没有对我的怨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真心与真情,有请求我原谅他们的调皮行为的,有向我保证要努力学习的,有表达尊敬与爱戴的。心中有种莫名的情愫在蔓延,眼中止不住的热泪滚滚而落……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在脑海中浮现,似一股甘甜的清泉绵延不断地翻涌。突然,我明白了什么是幸福。原来,我是幸福的,只是幸福被一些表象所掩盖,需要用心去细细品味。
读了《做幸福的老师》我才认识到,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资本,那样他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那样他的教学才不枯燥,他才能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及时传达给学生,他的课堂才有吸引力;一个幸福的教师还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灵,只有心的宁静,才不会被外界纷繁的世界所诱惑;一个幸福的教师必须有着高度的使命感,使命感让他愈挫愈勇,让他心怀高远。
?做幸福的老师》让我回味无穷。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做幸福的教师,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精神追求,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最高生活境界!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呈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才是我们教师最幸福的时候。让我们一同努力吧,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穷老师读后感篇4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美在理解、美在无私、美在伟大。它告诉我要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所以,爱就是潜移默化。
如何成为最好的教师?这想必是所有教师一直在追寻的问题。引用魏书生老师的话就是:“我们教师应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
成为最好的教师,是要自己和自己比。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的备课有没有比昨天更加充分?今天的课堂有没有比昨天更加精彩?今天的作业反馈有没有比昨天更加细致?每天做的工作都不是最好的,每天都有缺憾,但每天都有改进,每天都在进步。以此不断超越自己,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不断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成为最好的教师,要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多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单单是对学生表面的了解,而最为重要的是对他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师,更是朋友和亲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你分享,这才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心灵的桥梁,这样才能让他们快乐、茧壮成长!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的荡气回胸。"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穷老师读后感篇5
读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感慨颇深。这本书是李老师用自我的心血写成的,里面包含了他漫长25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其中有些令他耿耿于怀的痛苦经历,但更多的则是他与学生之间那种纯粹的友谊之情。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是一位十分幸福的人,而他的幸福则来源于他对学生无私的爱。他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看来,要做最好的老师,最最重要也是最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李老师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思想改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异常是他让“优生”更优和引导“后进生”发现自我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以帮忙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让我深深折服。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会无悔的付出。我们也是教育者,当我们应对着我们眼中的差生,我们是怎样对待的。对他们,我们轻则嗤之以鼻,重则讽刺挖苦。
还记得书中列举的那个经常迟到的女孩的事例。李老师当时的做法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李老师当时对后进生的态度也许是我们大多数人此刻依然存在的态度。想想我们对待自我的孩子,能够说是无微不至,不管孩子怎样,我们都会发自内心的去关心他,爱他。而我们的后进生,他们的父母也会像我们疼爱自我的孩子一样疼爱着这些孩子——我们眼中的这些后进生。当我们对这些后进生大发脾气甚至把他们说的一文不值的时候,请想一想孩子的父母,请想一想我们自我的孩子也许有一天也会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感受。鲁迅先生有句话说的好:“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老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我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读书就是在读人生。这次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此刻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好,明天比今日做得更好!
穷老师读后感篇6
我是一个不太爱看书的女孩,但是杨红樱阿姨写的《淘气包马小跳》这系列的书却彻底吸引了我。我用这个暑假的时间看完了她写的20本《淘气包马小跳》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看《轰隆隆老师》这本书。
马小跳是个幸福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根本没有烦恼,每天都无忧无虑。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次,一家儿童报纸的记者来到马小跳的他们班级调查,童年快不快乐?结果,从交上去的调查表反映有一半的学生是不快乐的。这出乎了班主任秦老师的预料。老师很着急,她觉得作为老师有责任让学生们快乐的读书。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发给每个学生三张卡片。秦老师告诉大家,这是心情卡。红色的卡片代表开心,黄色的代表一般,绿色的代表不快乐。马小跳刚开始的时候,天天别着红色的卡片,大多数学生别黄色的,个别学生别的是绿色的卡片。放学的时候,秦老师就把别绿色卡片的同学留下来,问她们为什么不开心,并且让她们把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听听。本来不开心的同学一看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她们还要留下来心情更不好了,而且自已不开心的事就怕被别人知道。过了没几天,班级里再也没有同学别绿色的.卡片了,大家都别红色的卡片了。但是不开心的同学还是继续不开心下去了。起码,她们不会被秦老师留下来了。后来,秦老师觉得这个事情一点意义都没有,就取消了佩戴心情卡了。
再看看我的生活。在上学的日子里,每天都带着一脸倦容去上课。本来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到双休日应该可以休息休息了。可是,双休天还有补习班要上,人生真是充满了无奈和疲惫。我就希望,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不要向秦老师那样去限制孩子的自由,让他们都快乐。孩子们都和马小跳那样快乐的成长!
穷老师读后感篇7
做老师那一天起,我一直在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怕自己不合格。身边的人帮助我很多。刚开始上班,是在一个大办公室,办公室的每一个人在我教师的道路上给我了莫大的帮助。原来一直认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很好教,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低年级的孩子是最难教的。低年级的教学磨练了我的性子,让我有了耐心。没有耐心,生气是生不完的。
本学期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也很大。 “爱是最好的教育”一章节中,举了几个老师爱孩子的故事,使我的感触颇深。是的,“爱学生”是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教育工作中,老师只有做到以诚对待学生、以情感动学生、情理交融启发学生,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老师对学生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导向和支持,只有依托良好的沟通,与孩子心贴心的交流,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但对于一些学生出现的`问题,老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批评、教育,决不能姑息迁就。因为对学生有爱,所以可以信任他们,对他们宽容,但决不能放纵。如果任其养成坏习惯,就可能会了他们一生。
爱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美好情感,是最好的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必然是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把爱心传给每一个学生,这是棒老师的工作责任,也是一种境界。做最棒的老师是我的奋斗目标。
穷老师读后感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