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启迪心灵的过程,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应该认真书写读后感,读后感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思考,促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新与旧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1
我读过很多关于动物的书,有《森林报》《动物世界》。一个个小动物都让我(删)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但印象最深刻的要属《时代广场的蟋蟀》,胡老师修改后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这个暑假,我再一次拿出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玛利欧,先写他从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柴斯特——它是一只绿色的小蟋蟀,还从一个下水道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老鼠,它叫塔克,玛利欧从出生到遇到柴斯特前一共存了两块零五分钱。他们成为好朋友后,玛利欧还天天给柴斯时特拿小点心吃,真是好有爱心哟!
读了这个故事,我便懂得了有爱心是很重要的。
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她学习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有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天早上,不知怎么了,这位同学头上破了一个大大的口子,鲜血直流。她用手捂在自己的伤口处,可是血还是从她的'手指缝里流出来,滴到了地上。看了真让人害怕,我看到以后(删)立刻去老师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读后感《胡老师修改后的《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过了一会儿,老师把那位同学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伤口缝了好几针。
于是,我每天去她家看她,告诉她老师布置的作业。过了一个星期,那位同学又回到了学校,和我们坐在一起学习了。我们高兴地说:"太好啦!"她微笑着说:"你有事情我一定也会帮助你的。"我说:"不用了。"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一个劲地夸我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可是我却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是一件多么小的事情啊!
再读这本书,联系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又一次感受到玛利欧、塔克与柴斯特之间相互帮助与关心的温暖,更感受到了爱心的重要。这本书真好!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2
自从南阳刘子冀寻找桃花源未果之后,许多人都认为桃花源不存在,不过是渔人想要出名的一个借口罢了。而且有些人还利用桃花学源来炒作,说桃花源是一个人间仙境,到那就能长生不老,并且借着这个噱头,推出“桃源三日游”,可是所有的旅游团都是收了钱就玩失踪术啦。
可有一个商人就是不信邪,听说那里资源丰富,便想买下来开发,大赚一笔。于是,他几经周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那世上唯一一个进入过桃花源的人——渔人。渔人见有人肯相信他,很是感动,加上还有钱赚,便决定全力帮助这个商人。这次,他们果真丙次找到了那个山洞。进去后,里面的风景用仙境来描述都是贬低了桃花源。在桃花源中,也确实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于是商人下定决心要买下这里。他找到村长商定,可是无论出多高的价钱,村长就是不卖。但在商人的软磨硬泡之下,村长实在受不了了,便请来了一位巫师。巫师一来就让商人躺下,只见他手一挥,商人就昏了过去。
当商人醒来时,他发现桃花源已是囊中之物欣喜若狂,立马开采起来。仅仅一天,桃花源附近的花草虫鱼都死了,居民也都跑了。商人当然高兴了,因为他不用付拆迁费了。一个月之后,商人发了大财,光是点钞机都烧坏了好几台。正当商人坐在家中享受时,太阳突然袭击然暗淡无光,接着大地剧烈摇晃,接踵而来的是各种自然灾害,最后天崩地裂,桃花源不复存在了。但在商人临死之前,一个人一样的黑影用意念告诉他——桃花源是地球的心脏,桃花源毁了,地球就没了!
商人尖叫着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一片桃花林间。他意识到那是一场梦,一个无比真实的梦。而他也因此不敢再打桃花源的主意,从桃花源回来之后,他只字不提桃花源,此后,就真的无人问津桃花源了。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3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冀根据地进犯,七连一直在此游击战争,一个多月后准备转移,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六班的五位战士拖住了敌人,完成了任务,可敌人紧跟在后面,班长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连队主力,带头向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走去,五位壮士不断地向敌人射击。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主力部队和群众远去的身影,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便纵身跳下了深谷,壮士们也相继跳下。
五位壮士不怕牺牲,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同样也将自己引上了绝路。他们不畏艰险,体现出了与敌人奋战到底、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
虽然中国的今天繁荣昌盛,可那一段受尽屈辱的历史,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这一段历史成为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不能消除的伤疤,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苦,然而令我们骄傲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用血和肉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手中鲜艳的队旗,还有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都是鲜红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用鲜血染红的!是他们为我们铺起了和平而宽广的道路!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用实际行动去振兴中华!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4
呼呼……找到了。”我从爸妈的书柜里翻出了一本书。轻轻地拂去封面的灰尘,我转过身 ,对身边的老妈问道:“妈,这就是你说的那本书吗?”
妈妈 接过我手上的书,瞅了瞅,说道:“对啊,就是这本。虽然你看还小了点,但早点看也有好处。拿去吧。”
回到房间,爬到床上,背靠着床板,打开灯。暗黄色的灯光照在米黄色的 书页上,散发着柔和的光。在这静谧的夜里,只听见空调发出的微风声。
书名叫 《感悟人生》。我轻轻地翻开书页,作者:林语堂,学者、文学家,这本书是后人编辑的一本他的自传。书里收集了林语堂各个时期的散文,按时间顺序排列。我又顺手翻到书的背面,印着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话:
“领现在可行之乐,补生平未读之书。”
这两句诗直白了当地把作者的志趣道出,不做作,平淡无奇,却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我正式翻开了这本散文集。作者用朴实简介且略带幽默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人生:从在家庭里的少年生涯,到在圣约翰大学的学习生涯,再到辗转各国的游学之路,又到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的教授生活……读他的文章,就像是听一个个故事;他仿佛就是自己的旁观者,讲述并审视着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恨、无愁。我也像一个旁观者,听他讲着这些故事。我从他的文字间看出了一种纯粹之美,他仅为回顾自己的人生而回顾、写作,单纯但又高深莫测。试问现今社会还有谁能如他一般纯粹为着做事而做事呢?
给我印象挺深的是他在北京大学作教授的那段文字。在那里,他和许多知名文学家接触:周树人、周作人、蔡元培等等。当时作为《语丝》的撰稿人,经历了杂志社之间的对立,与清政府之间的关于被捕学生的交涉种种大事,可作者却是不怎么着重这些片段,开篇就写了《语丝》作家们的聚会,一起喝茶聊天。喜爱平淡悠闲的生活,林语堂的处世态度也令我敬佩。
回过神时,夜已深。我看了看钟,轻轻合上书本,关灯睡觉。望着头顶的天花板,突然觉得有点惋惜:我阅历真的还少,有些段落还读不透,长大了还要再读一遍。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5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离家在外,有哪对父母不牵肠挂肚呢?《傅雷家书》这本书充分证明了这句话。这本书汇集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和夫人写给远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的186封书信,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对待儿子就像一个慈爱的朋友,他的教子之道是我最为欣赏的。爱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对儿子的爱却不是普通的脉脉温情,而是一直把人品和艺术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体现在对儿子生活细节的关注中。比如:傅雷交代儿子围巾和大衣要一同放在衣柜里,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上;演出结束出台谢幕时,面部表情要温和,不要太严肃……这些傅雷对儿子细节的教导,让我感动,他是一个多么细心的父亲啊!傅聪从事音乐专业,傅雷对于儿子的专业成长尤为关注,但他没有去强加要求,而是谈自己的体会心得,和儿子做平等亲切的交流探讨,这样的教育,傅聪怎能不优秀。
我常想:傅聪能有这样一个父亲,是多么的幸运。傅雷像一个朋友,温和体贴,炽热真诚,耿直坦率,智慧睿智的朋友。而我的爸爸他好像从来都没有和我有过这样的交流,他在我眼里只是一个负责生我养我的父亲,尤其是近些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因此我对父爱的印象是模糊的。通过读这些家书,让我也忆起父亲对我的那种爱,也许普天之下父爱都是统一的。小时候我喜欢跳舞,爸爸经常陪我一起跳舞,每次跳舞都很快乐,虽然满头大汗,但是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光真的让我很享受。爸爸很和蔼,也曾经把我捧在手心里,是一位妥妥的“女儿奴”,只是这些年随着我的长大和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外出谋生,为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何尝不是换一种方式在爱我。也许相比傅雷,我的爸爸并没有他那么的有文化,有很明确的教育理念,但他一直都在以他的方式爱着我,他的爱虽然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却一直在静静地包围着我!
读着傅雷笔下的纯纯人生语,感叹于两辈人之间那悠悠亲子情。我想,我已经长大了,也更应该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6
?老子》一书,意远思深,自可多方为释,或视同阴阳权谋之言,或持为养生修炼之据。如以逻辑观点组成哲学系统,尤为条理贯通,深睿绝伦。然是皆后人附会文饰之作,恐非老氏之真相。自常识观点言之,其书殆一智慧极高之哲人(姑假说为“一”人)静观世变,久历沧桑,而后流露之心见耳。其言乃传于无意之中,初非著书立说有意于撰述也。故其所见虽卓绝深远,实皆来于直觉之体验,殊非理智之推析。而其论事衡物,亦系持此心见,随缘映照而已,绝未计及此事此物彼此之关系,更未有意构画外物组成体系,一如黑格尔之所为也。就其非出推理未事组织言,自不免彼此参差,间有难圆其说者。然就来于真实之体验言,则又识见真切,明智照鉴,足以使人身体力行,受益无尽焉。其所以传被久远,影响深巨,而迥非一般哲学理论所能及者,以此也。苟不此之识,徒为空论,是殆买椟还珠,有失读《老》之真意矣。故本书不作哲理雕塑,悉就常识常见立言,俾对老氏真正影响后世之处,能有阐述。老氏之旨倘能因此略有所明,而使世人于其教训多有受用,斯亦作者之幸也已。追寻中华文化之源,用经典的智慧点亮人生。
老子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本书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道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全书阐释了老子思想的独特性、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并强调要结合庄子研究老子。作者以“智慧”一词彰显《老子》一书之精妙绝伦。《老子》之言,不过五千,然其意远思深、语多超尘。以致后世之人,或借为阴阳权谋之言,或持为养生修炼之据,然附会文饰者多,《老子》真相遂晦涩不明。实者老氏所言,率多直觉之体验,论事论物,大抵随缘映照,乃能不受外物所限。然又识见真切、明智照鉴,足以使人身体力行受益无尽。故本书不作哲理雕塑,悉就常识常见立言,俾对《老子》一书真正影响后世之处,能有所阐释,而让读者得见老子智慧之言。本书作者张起钧,列老学之林而蜚声海内外,其行文深入浅出、笔法流畅,本书在台出版后已多次印刷,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篇7
读《瓦尔登湖》绝对是一场可供精神上享受的盛宴、一次灌透心灵的洗涤。作者梭罗会带你领悟自然的美妙。那远离尘世的喧嚣的宁静,会带你回到最原始而又最纯真闲适的农耕时代。一捧起这本书,我便不忍合上了,满篇我生疏、甚至闻所未闻的词汇令我大开眼界,而通篇所贯彻的静,是那样的澄澈、恬淡,那样的令人向往。
这是一个奇妙无比的故事:本书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梭罗亲手在瓦尔登湖畔搭建了一个小木屋,且生活了两年之久。这两年里,他亲自耕种,做面包不用酵母,而是采用了一种古老的方式—只用面粉和水便能做出面包的方式。书中还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像极了一个满腹经纶,有着深邃瞳眸的老人,再向他的后辈徐徐讲述着他的一生。
书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语,却更突显了作者生活的朴实与真实。作者追求着孤独,并在孤独的环境中寻找最真实、最初时的自己。那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婴儿般无邪的自己。
现实中的我们,一刻不停的向前奔跑,却不曾想过:为什么奔跑?为了金钱?为了名利?抑或是为了受人尊崇?其实深入点看来,这些“为了”的根本,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在我看来,所谓更好的生活,并非是住在高楼大厦里,吃着上好的餐点,喝着过滤千百遍的水,小心翼翼地隔绝所有病菌。而是住在亲手搭建的小木屋里,大嚼刚采来的自己种植的蔬菜,饮一口最自然的湖水,自在地躺在草地上,聆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嗒嗒”声,与虫儿鸟儿嬉戏玩耍,可以与一片落叶同舞,可以与一只黄鹂和声,可以听一阵微风讲述久远的故事,可以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那便是“最理想的境界”了吧!
就像梭罗所说:“唯有我们清醒的时候,天光才大亮。”对我而言,唯有不用世俗的眼光看人生,则是清醒。没有了钱,或许我们能活得更好。
作者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清澈如瓦尔登湖那般的小小胡,湖边有着另一个过着最好生活的你自己,他会时刻守护着小小湖,不使它落上一星半点灰尘,也不会让你的心中,被蒙上的尘埃掩盖住原有的光彩。
“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梭罗这样说。没错,去试着在心房上耕种希望,试着在湖中发现银色、黑色的鳕鱼,在它结冰、解冻时,记下精确的日期。探险去吧!去找到最忠诚的你!
请记住,可爱的人们,不论你在城市或是乡村,不论你是否拥有了属于你自己的湖,一定记得,不要让你的心扭曲下去,不要让它像迷宫般九曲折回,不要让你鲜红的热血归为死水。不要让自己染上尘世的污浊,让真实的自己活过一生,希望那早已干涸的瓦尔登湖,倒映出来的,是孩子般的面庞,是喜欢现在的自己的你。
新与旧读后感800字优秀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