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的感悟通过写读后感可以激发他人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要想写出令人满意的读后感,我们需要在文字中传递真挚的情感,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革命类书籍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1
?红军的故事丛书》记录了红军将士为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浴血奋战的历史。我最喜欢铁流转进这一册故事,这里面战事连连,故事跌宕起伏。红军将士生前丰功耀万里,死后伟绩垂千古。
红军在打仗之前,战士间经常说这两句话。一句是:请一定要想办法告诉我的老母亲,她的儿子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光荣地牺牲了。另一句就是:如果将来革命胜利了,请记得在烈士纪念册上,为我登记上一个名字。有的红军战士会在身上系上一条“识别带”,上面写着籍贯和名字。这样的标志代表着他们随时为了理想而献身的决心。
从氓山到草地,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在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
每一位红军战士都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精神汇聚成一束火炬,燃烧了红日,点燃了天空,点燃了层云,点燃了草原,点燃了山峦,点燃了一切。而我们便在这火焰中吸取力量,追寻起一番远大的理想来。我们生活在物质丰余,生活平稳的年代,更不应忘记先辈的牺牲!勿忘少年之使命!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2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接受革命新思想。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村团支部书记,在家乡积极组织“妇女解放同盟会”。1926年夏,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帮助下,进入宜宾女子中学。她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抵制仇货”的爱国运动,成为当地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同年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大革命失败后,赵一曼按照党组织安排转移到上海。9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2年秋到哈尔滨,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代理书记,曾参加领导1933年的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任中共珠河(今尚志)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当地工人农民成立反日游击队,与日伪军进行斗争。
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
在狱中,日本人动用酷刑,她没有吐露任何信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保卫民族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3
读了《红军的故事丛书—火种不灭》之后,我的内心一直激动不已,对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道不尽的心里话。值此党的__年诞辰,尊敬的党,请您听听我的心里话吧。
岁月更迭,今年,你就__周岁了。百年沧海桑田,风沙吹不老你的容颜,你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你壮志在心,使命不改,走过百年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1921年7月,你诞生在浙江嘉兴一艘小小的红船上,从此注定了一生命运多舛、好事多磨。在你的成长历程中,迷茫、痛苦、煎熬、守望、拼搏就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你的人生路坎坷不平,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许是从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铸就你在懵懂时期就立下鸿鹄之志,决心要彻底改变的落后面貌,发誓要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一百年来,你一次次负重前行,一次次浴火重生,一次次实现了心中的梦想。一百年来,你始终初心如磐,坚定不变的信念,并不断为之努力奋斗。一百年了,你饱经风霜,但你始终怀揣梦想,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
你艰苦奋斗,青春不老,历经百年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生命在于运动。这一百年来,你从未停歇,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你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身经百战。爬雪山,过草地,涉险滩,你从烽火连天的炮火中走来,你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走来,栉风沐雨,饱尝风云巨变。你敢于冲破藩篱、解放思想,为人民谋幸福,解决了人民的温饱,让人民住进了新房;你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让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桥横跨江河……
你坚韧刚毅,经久不衰,穿越百年仍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一百年来,无论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下,还是在艰难困苦的灰暗岁月里,你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坚韧不拔的毅力,以钢铁般的意志,登上了一座座“高峰”,自豪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用奋斗抒写中华儿女的豪迈,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少年,少年,中国的“少年”。是你,让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是你,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走进了幸福的新时代。我们永远尊重你、跟随你,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4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员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书。虽然书看完了,但我仍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名就是——《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日本鬼子侵略了中国,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由刘洪、王强和李正等领导的、由铁路工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游击队,他们配合部队打鬼子,扒火车,搞票车,炸铁轨,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把鬼子气得暴跳如雷,可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他们来去无踪无影,所以,鬼子们给铁道游击队起了一个绰号,叫“飞虎队”。“飞虎队”这个眼儿一被鬼子听到,就吓得魂飞魄散,个个怕得不得了。
在《铁道游击队》中,有一个精彩的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的是:有一次,因一位游击队队员投靠了鬼子,暴露了铁道游击队的行踪,无数的日军和伪军向着微山岛进攻。眼看着游击队就要全军覆没了,这时,政委李正想到了个好办法,让大家穿上了鬼子军装,结果鬼子以为是自己人,就这样游击队员们平平安安地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圈,逃了出去。日军和伪军却因此而相互误杀,最后造成鬼子死伤七百多人,而游击队却一个都没伤着。
看完了《铁道游击队》这本书后,我深深折服于游击队员们的智慧和勇敢,折服于他们那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忘死拼搏的精神,折服于他们那为了驱逐侵略者而勇敢斗争的可贵精神,折服于他们那为了中国人民不再被列强所压迫,不再被侵略者所掌控的顽强的毅力和精神。因为他们坚信:中国人民是不愿意做奴隶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定可以打败侵略领土的敌人们。
从这本书中我也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明日的祖国变得更加伟大、美丽、富强。
让我们怀着对的美好憧憬和深深祝福,奋发向上,团结一致,努力学习,为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努力!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小说看完了,书中铁道游击队员小坡的歌仿佛在我的耳边回响,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日子,重温着那一幕幕不朽的热血传奇……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5
抗战期间,有一位女游击队员,她勇敢、善战,她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一次激战中,她不幸中弹被俘,审讯她的日本军官用尽手段折磨她,可她至死都没有说出和部队有关的任何信息,她就是赵一曼。
赵一曼,四川省宜宾人,原名李坤泰。她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就在学生中积极从事革命活动。
1935年秋天,赵一曼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第三军主力转移后,她率领第二团留守在珠河根据地,继续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的兵力。部队在滨绥铁路北边的一个山沟里作战时被敌人包围。
赵一曼和战士们经过一整天的血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弹药不足而失败。赵一曼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由于她伤势很重,敌人怕她很快死去,便连夜进行审讯。敌人问不出口供,就用马鞭子抽打她的伤口,但她坚强不屈,怒斥敌人,毫不动摇。
1936年6月28日,她与护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来,不幸又被敌人追捕回去。日军为了从她口中获取情报,对她的用刑不断升级。
日军用竹签钉她的十指,又把烧红的钢针钉进她的手指和脚指。日军随后又给她灌掺有小米和汽油的辣椒水,还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乳房,最后用刀剥她的肋骨。
日军折磨了赵一曼几个月,都无法撬开她的嘴,决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经工作过的珠河。在从哈尔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给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
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珠河(现尚志县),赵一曼牺牲前,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被日军开枪打死,年仅三十一岁。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6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天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方向就会沁人心脾,一次亲切的关怀,一次无偿的付出……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芳香。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静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誓志为民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着旌旗红似花”。一首《滨江述怀》,这是一首再典型不过的明志诗,从他冲出牢笼,投身革命之日起,就已立下了终身的宏志:愿以一腔热血,沃我中华大地,以刷新故国,造福我人民。它就是我国伟大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赵一曼烈士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位杰出的女战士,牺牲时候年仅30岁,她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从小就抵制封建陋习,从小就有远大的志愿,进步的思想。
她于1932年春被派往东北,先在沈阳做了一年多的工运工作,后又被调到哈尔滨任哈尔滨工会的代理党团书记,还记得那次,他正领着工会的几个同志,在太阳岛一个白俄的住房里开会,桌上放着麻将做掩护,赵一曼掏出文件向大家传达,这时,一个巡逻的警察刚好经过这里,看到里面打麻将便想去抓赌,警察忽的闯了进来,看到桌上的文件伸手就抓,大家一时被这突来的情况惊呆了,她急中生智,端起窗台上的一盆米汤就往警察头上扣,然后大家蜂拥而上吧警察按在地上,有人找出绳子把他紧紧地绑了起来,装进了麻袋,塞到桌下,继续开会,会议进行到晚上结束,赵一曼又派人把麻袋悄悄地扔进了深水里。由于赵一曼的机智、果敢、沉着、冷静,便简单妥善的处理了此事,真可谓是智勇双全的女将军啊!
赵一曼进过不让须眉的风范也令人敬佩,他多次参加战斗,曾一夜之间端掉敌人数个警察、哨所,缴了二十多条枪,他曾率领自己地方上的队伍杀死无数个鬼子,她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不怕困难,这些精神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想一想赵一曼前辈,要坚持不懈,运用智慧战胜困难,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她有一个儿子,但由于革命事业,却托给亲人抚养,他也曾不止一次思念儿子,但为了人民她甘愿舍小家顾大家,现在的我们不需要舍己为人,只要在细节上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充满爱。赵一曼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她自幼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民族解放事业,她以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一座历史的丰碑!
她以自己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为国为民不为家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发扬光大的民族魂,他的英雄事迹感染着世代人民,斯人已逝,但他生命的芳香依旧弥散。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7
?闪闪的红星》是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作品之一。
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潘冬子的孩子,从一个七岁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的故事。
小冬子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无忧无虑地成长,可是,地主的削剥,以及官逼民反,甚至猫鼠同眠的黑暗社会不断地逼迫穷人们。冬子的爸爸由此参加赤卫队,将大地主、大坏蛋胡汉三抓获,却不慎让他逃走了。后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冬子爸爸跟着红军走了。当红军刚刚走上长征的道路时,那些地主官僚死灰复燃,疯狂反扑,冬子妈妈牺牲了,冬子转移到了宋大爹家。胡汉三又投靠了日本鬼子,更残酷地迫害穷人,双手沾满了革命战士的鲜血,宋大爹不幸被捕,冬子这颗革命的幼苗,再次转移到了茂源米店。可是,米店的沈老板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商。他不但往米里掺沙子,还囤米居奇,高台米价。不久,沈老板又勾结上了胡汉三,冬子巧妙地应付了胡汉三,然后在米店里放了一把火,可惜没有烧死这走狗胡汉三。
后来,冬子被好心的姚公公收留了,这时内战爆发,冬子在姚公公的帮助下,避开了“遭殃军”的抽丁,冬子长大了,成为了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当他回乡时,正好赶上了收捕胡汉三的时候,冬子冲到最前面,勇擒胡汉三。最后这个杀死过无数革命战士的大刽子手,被正义的子弹处以死刑。
几次读了这书,都有不同的想法。本书实实在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革命人民的大智大勇,忠诚无畏,他们为了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投身革命,奋勇杀敌。《闪闪的红星》感情很单纯,很强烈,在每当在正义战胜邪恶的时刻,都能让我们有一种独特的激情。想想那些奋战沙场,英勇献身的英雄战士,都将随着革命的胜利流芳百世!
共产党,用正义的宝刀,劈开了这黑暗的社会,想想看,游击队员们自己吃不饱、穿不暖,还不拿人民群众一针一线,那些“遭殃军”呢?烧杀虐抢,简直是天壤之别。书中批判了那个黑暗社会中地主土豪与军队狼狈为奸,压榨穷困农民的事实。赞扬了革命战士们,有远大的理想、坚定地信念、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顽强的意志、无畏的精神、正直的作风……是他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们需要了解那恢弘的历史、勇敢的英雄,更要思考今后对幸福生活、对党、对国家的责任,回报给予了我们美好生活的共产党!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篇8
当我第一次见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时,就表现出了对这种有政治偏向的书的厌恶,而当我打开它时,我终于明白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色中国对共产党各级领导人及农民、工人等民众的采访与观察,以及对红色中国的评价。
在本书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红军中的“红小鬼”。在红军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经历风雨,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斯诺遇见的第一个红小鬼是一个号手,只有十五岁,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带着一顶褪色了的灰色帽子,上面有一颗模模糊糊的红星。但是帽子下的号手可是一点也不“褪色”的: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看起来精神极了。这样一位“红小鬼”却是已经当了四年红军的“老红军”了。这个孩子说他小时候被红军帮助过,那时他就发誓要参加红军。十一岁,他参加了红军,虽说只是吹号,但他作为一名军人,是要有多么坚强的意志与精神啊!他的年龄与我不相上下,但是他做的事却是许多同龄人都做不到的,他们中的某些人还上前线打仗,冒着生命危险,他们也勇往直前。这样的“红小鬼”,确实是令人敬佩的。
我最敬佩的历史事件就是红军的长征。红军的长征是迫不得已的,红军为了避免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向西北长征,分成了西、南两个纵队,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出发了。红军在努力下终于撤出了江西(主力部队),余下的部队则留在江西继续抗争国民党。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之后,就开始走向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本次长征共有两万五千里长,在这途中,有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们,然而红军一直在往前,从未后退。这也是红军的长征是军事伟大的业绩之一的原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革命类书籍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我爱书籍作文8篇
★ 写书籍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