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对社会和人性的探讨,我们写观后感,可以用文字记录下对电影的真实情感和共鸣,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保卫战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保卫战观后感篇1
看完宜昌保卫战,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剧中那一颗颗的爱国之心演义出的壮烈,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感动不已。
国难当前,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虽然每个人做的事情不同,但是,每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却是相同的。
为了宜昌大转移,为了保住国家工业的命脉,卢先生不顾利益得失,纵是损失惨重,倾家荡产,也要保证大转移顺利完成。他说,‘国难当前,就不要再顾及个人得失了,只要国家在,一切都可以重来。’这一句将卢先生那份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牺牲一切的爱国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海军出身的胡宜生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为了保证宜昌大转移,担任起码头的调协官,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的.化解了各种危机。大转移顺利完成后,他不畏艰辛,不畏牺牲,毅然奔赴战场第一线,浴血奋战,在石牌大战中大败日军,谱写了一曲“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抗日壮歌。
土家妹子成四妹是民众力量的代表,民众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剧中杨帆曾对胡宜生说过一句话,‘其实,最大的力量就在你的身边,那就是民众的力量。’
本剧的主题思想就是民心不失,国门不倒,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这种众志成城、共御外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保卫战观后感篇2
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五星红旗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以前我总不理解,但上个星期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宜昌保卫战》后,我好像忽然有点明白了。
?宜昌保卫战》讲的是我家乡的抗战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十三集,一位叫张自忠的将军英勇抗战牺牲了,胡宜生带领两百多名士兵潜入敌营,冒险抢回来张将军的遗体。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的忠魂在每个将士心中。看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叹,张自忠将军是多么的英勇!国难当头,他毫不犹豫奔赴前线,与敌人撕杀得头破血流。这种不畏艰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放眼现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早上,当我们享受着美味的早餐时,他们在辛勤地磨刀;上午,当我们出去嬉戏的时候,他们在打仗;中午,当我们去野餐的时候,他们在啃着坏掉的硬馒头;下午,当我们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在清理伤口,抚慰创伤;晚上,当我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的时候,他们还在连夜赶路;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吃着冰西瓜时,他们却在烈日曝晒下站岗放哨;寒冷的冬天,当我们穿着暖和的棉衣棉鞋时,他们却只有单薄破旧的衣衫。但是我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要感谢中国的每一位战士!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用经历战争,但革命烈士那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现在的我还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但我会好好学习,像英雄们一样保卫祖国,强大祖国,让五星红旗永放光芒!
保卫战观后感篇3
剧看到一大半,最遗憾的还是剧本落了俗套。太多的年轻姑娘,太多不靠谱的爱情,仿佛抗战故事没有几个女人就不人性化。结果是大大削弱了战争剧的力度。战争剧里可以有女人,但刻画难度比男性角色要大很多,而且一旦不成功就会使整个剧的说服力大打折扣。例如,刚描述完日军使用毒气就来了那位宁护士,以无比天真烂漫的语气告诉胡少校“小鬼子使用了毒气,使我军伤亡惨重,我是被调来......我回头找你去啊!”。好不轻松愉快,小鸟依人。
回想起曾读过的关于苏联卫国战争女兵的纪实文学作品,她们中幸存下来的,虽然才二十几岁,但许多人的头发全白了,比那些没上战场的姑娘看上去象老了几十岁。可见战争对女性精神的摧残到了多么可怕的.程度。我们不能要求影视作品对战争的揭露都达到如此的深度,但起码不应该流于肤浅。有的编导知难而退,拍纯男性的战争剧,不失为有自知之明的选择,而且不乏成功的例子。如果选择迎难而上,那就要作足功课,慎重思考一个整天面对血泊中的士兵和那些残缺不全的躯体的姑娘是怎样生活,怎样笑,怎样爱的。
保卫战观后感篇4
?宜昌保卫战》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宜昌抗战史,它将“宜昌大撤退”前后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搬上舞台,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作为宜昌人的自豪。
整部剧让我心潮澎湃,难以忘记。特别是剧中的男一号胡宜生跋山涉水,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率领民众参与了艰苦卓绝的宜昌大撤退,让震惊中外的.宜昌大撤退奇迹般成功了,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随着剧情的进展,我才了解到胡宜生集结的民众军队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甚至还在一路上产生不少意见分歧,内部冲突不断,有些将士鲁莽冲动,看着看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越来越担心,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竟然取得了胜利,太不可思议了。
抗战中的两位女子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叫“成四妹”,一个叫“江美云”。成四妹出生在一个水运家庭,她在一次次艰难险阻中成长着;江美云有着钢铁一样的意志,矫健的身手,她时而冷傲,时而清秀,丝毫不逊于男儿。我深深地为之折服,深深地敬佩着这些女性。
宜昌军民在抗战的血泪史里,抛洒着宜昌儿女的一腔热血。我们一定不忘家仇国耻,振兴宜昌大好河山。
保卫战观后感篇5
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宜昌保卫战》,情节跌宕起伏,画面扣人心弦,我怀着无比庄严、沉重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视线紧紧地跟随在那一个个让我钦佩自豪、感动流泪的英雄儿女身上,我的人和心仿佛已随他们亲自上了战场。
日寇的飞机不停地狂轰乱炸,炮弹像密集的雨点落在江面上,掀起了滔天巨浪,一艘艘转运物资的船瞬间四分五裂,一个个同胞鲜活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血火纷飞的战场上英勇的人们不惧艰险、从容赴死捍卫国土和尊严;那一刻,我的泪水滚滚而下,心一阵一阵地刺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了一般......
屏幕上的.画面不断地转换着场景,我思绪万千,宜昌大转运的情景总在我脑海里闪现,心灵再一次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这部电视剧再次让我感到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无比自豪。无数的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中国不倒的钢铁长城,让我们生活在和平而美好的年代,也让我更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的生活。
现在,我们的家园不再有战争,国家繁荣富强,科技发达,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我们要刻苦学习,牢记苦难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设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保卫战观后感篇6
9月,由孟凡耀、齐星、徐佳、童蕾、侯勇等人主演的《宜昌保卫战》热烈播出了。作为宜昌的小学生,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观看这部电视剧。
虽然这只是一部电视剧,但是也着实反映了宜昌当时的真实情况。宜昌那时被称为“川鄂咽喉”,就是说:“日本当时侵略中国,当向重庆方向进军时,别无他路,唯有从宜昌走水路到重庆”,故此,称为“川鄂咽喉”。
在这部电视剧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张自忠将军和胡宜生了,还是先说说张自忠将军吧,从历史上讲,他是一位有名的将军,他有勇有谋,愿意为国家的自由牺牲自己生命的将军。他所指挥的1500余人被近6000的日寇包围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里。他就带领几百人前去增援,自己却身陷其中,身旁只剩下8个人,几个小时后,他们在一个小村庄里打了起来。最后张自忠将军又抱着“只求一死”的决心壮烈殉国牺牲。看到这里,我泪如雨下,将军的牺牲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电视剧中有一个主要人物“胡宜生”虽然在真实的战争中没有这个人,但也是对英雄们的美好暇想吧。我虽然没有看过多少集,但我只知道他说的一句话:“我,胡宜生,因为我长在湖北宜昌,所以我娘就给我取名叫胡宜生”。就从这一句话,我就知道他的祖祖辈辈都是宜昌的城防军,就两个字,爱国!
我只看了几集,但我看的这几集就就让感到了以前的军人们很不容易,经历了千山万水,受尽了千辛万苦,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国家。敌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要了你的性命,甚至在你更换弹夹的时候。况且当时的日本倭寇还比我们强,但他们的团结精神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宜昌保卫战》在宜昌首播,就是后辈纪念革命先烈的一种精神,我相信,像老爷爷、老奶奶这辈人看了这部电视后应该很有感触。哦!不对!我们新一辈的人也很有感触。“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将奋发图强,使自己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受外族侵略。
保卫战观后感篇7
从《亮剑》到《狼毒花》,童蕾曾多次在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中扮演角色。此次再演《宜昌保卫战》,她称自己是被江美云这个角色吸引了。“我还蛮喜欢演特工的,很酷很有神秘感,给人很多遐想,现实生活离‘特工’这个职业很有距离感,这个身份非常吸引我。”
另外在剧情方面,童蕾表示《宜昌保卫战》是一部正戏,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现代人不应该忘记历史,应该铭记祖辈的抗战精神,这部戏弘扬的是正能量,讲述了在民族危难时期民族资本为了拯救国家放弃自己的生命和财富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民族的`气节”。
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为了再现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宜昌保卫战》在滨江公园拍摄时,有多场爆破戏。“大家应该经常听到滨江公园那边发出‘嘭’的一声响,那是日本人在扔***,因为太害怕了,跑得太快了,所以会摔倒,然后把自己摔伤。”作为该剧的女主角,童蕾多次遭受这种“爆破之殃”。
尽管如此,在宜昌拍了几个月的戏,童蕾对宜昌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这位出生于江南水乡的大美女,从小就对山水情有独钟。离开宜昌一年有余,她依旧对这座山水名城,甚为怀念。
“宜昌有一种灵秀之美,拍戏的空档,每天晚上我都会沿着江边散步,吹吹江风,欣赏两岸的美景,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好了。”“吃货”童蕾还对宜昌的美食念念不忘,她说,只有有时间她就会四处搜罗宜昌美食,宜昌的东西又便宜又好吃,尤其是鱼,全剧组人员都赞不绝口。
保卫战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