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将电影中的启示和感悟记录下来,影片中的音乐和画面让大家沉浸其中,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赶紧写观后感吧,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名师云课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名师云课观后感篇1
在立伟老师的博客之《名师课堂》里我认真的观看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岳志刚老师讲的拔萝卜一课,看完之后让我感觉收获很多,受益匪浅,岳志刚老师的课堂风采及优秀的教学方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结合这次活动谈一点我个人的体会。
观看伊始我的重点就是关注老师课上的提问和学生间的互动,关注老师的动作表情是如何融入孩子中间的。而岳老师作法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平平常常的课堂上会有这么多的精彩。我知道了当孩子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可以示范性的提一个问题,然后就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我知道了简单的计算不能仅仅要求孩子会正确得出结果,还要知道这一计算方法是怎么来的,每一步都是什么意义,真正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知道了当这节课的练习没有完成时,完全可以放在下节课去完成;我还知道了当学生说你的写得好丑时,老师可以微笑着去改正,直到孩子们满意为止;我还知道了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可以轻松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有采颉,去收获。
岳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低下头,俯下身,拉着孩子的手,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急不缓,堂课的开始能用语言、询问等方式打动孩子、激发孩子,走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兴趣自然就来了,自发地让孩子投入到学习中来,他神奇之处便是悄无声息地来,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开始被引入了他的话题,引入了他的圈套,他们的语言精炼,但都以孩子说为主。
我发现岳老师很不爱惜间,却总浪费时间,孩子一个劲儿地说,说着说着就说到点上了,说着说着就入门了,说着说着,关键就找着了。唯有这样的课堂,悦纳生存的知识,充盈生活的气息,激活生命的潜能,才是学生深爱的课堂。好的教育就是要相信学生,就要敢于松下来,让学生首先由身体的自由,有时间解放自己的手、脚、嘴、眼等,然后赋予心灵的自由,有空间去梦想,去大胆做自己用开放包容孩子的错误,让自主的阳光照进来,让合作的声音、探究的手脑闯进来,要走在永远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但要让思想无论笨拙还是聪颖步子无论精确还是摇摆,都永远有存在的理由与生长的空间。
我不是名师,但我正在向名师学习,我正在向著名师的目标不断努力着,我希望我也一定会带着我的学生们向着知识的顶峰不断攀登,成就孩子的成才梦,成就自己的名师梦。
名师云课观后感篇2
随着实验小学大会议室里一阵阵掌声的响起,我知道这次的讲座让到场的家长们都受益匪浅。当然我也觉得收获颇多,我很荣幸作为五三班家长参加张老师的讲座,很早就知道张老师在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亲身经历才知道果然名不虚传。接来下我从下面几点谈下心得吧!
在“该不该打孩子”方面,家长们都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些认为犯错误就该打,有些人为不该打,在张老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序渐进的分析下,我明白了可以打孩子也是有前提的:第一,在不生气的时候打;第二,必须让周围的环境保持统一;第三打完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是要承担后果的。我深深的知道以前在管教孩子方面自己做的是多么的不好,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我是家长,孩子要无条件的听话,最后是孩子害怕了,而不是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也知道了,孩子的话要积极的回应,回应代表了对孩子的关注,而不是想理就理他,不感兴趣就不回应那,那样会伤害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都想把自认为最好的爱给与孩子,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成了偏激的爱,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枷锁。孩子不爱吃青菜的时候我就会吼孩子,“你要补充维生素啊,吃青菜皮肤变白啊”通过张老师的讲解我知道0~6岁孩子要多吃些粗纤维的食物,孩子通过咀嚼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对于偏食不必太放心上。我们都希望孩子长大“孝顺”,张老师告诉我们“孝道”更是我们在孩子身上应该灌输的思想,他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说明了什么是“孝”,“孝”的本质是让父母不能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接受,要想尽办法让父母放心!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现在的孩子普遍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家长们也是想尽一切办法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写作业家长在一边看着,表面上是重视孩子学习,岂不知道孩子对家长的这种行为很抵触的,我们只用给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即可。孩子的心里是纯洁美好的,我们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说些美好和善的东西,不能把自己心中的负面信息带给孩子,在家庭成员中,我们要把家里每人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孩子,在老师那里,我们要把老师对孩子的喜爱和无私传递给孩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不是我们带孩子出去玩了一天,自己在扣手机孩子在玩就是陪伴,不是父母躺在病床上,自己在跟前坐了片刻,有事了就走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同一件事”,我们要懂得孩子的需求,要理解孩子的心声,才能把最合适的爱带给他。
“改变就在一瞬间,成功就在一眨眼”回想起以往的自己觉得愧对孩子的太多,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拿攻击性的语言批评他,今天才知道那不是批评,而是伤害,攻击性的语言带给孩子的不是满满的能量,积极性的爆发,而是负面的毁灭打击。比如“这道题不是练好几遍,你笨哦”,何尝不颠倒下顺序换成“你不笨,是这道题得练好几遍”“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何尝不换成“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同样的一群数字带给孩子的一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有动力去学习去生活。
“把受伤的权利还给孩子”未来的社会升学就业压力更大,不是孩子掌握了一技之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系统,要给孩子一颗受挫的心,要让孩子在困难环境中知道如何去挑战自己,迎难而上,如何用一颗积极阳光的心态在社会上立足。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很多,唯愿我们都做一个正能量的家长,在家长成长之路上,我们永不掉队!
名师云课观后感篇3
星期六,我到我校多媒体教室听了多位名师的讲课,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名师课后的经验交流.
李老师的新—— 新理念,他对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独到之处,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他新的理念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他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尊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庞老师的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吴老师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形象地把分针比喻成长腿的兔子,把分针时针比喻成短腿的乌龟.学生非常兴趣地、愉快地闯入认识时分的世界。
名师云课观后感篇4
本学期第一次担任小学英语课程,本以为小学三年级的英语很简单,当真正站在讲台讲授这些“简单”的知识时,我却意外发现,教室中静坐的孩子好像在听“天书”,完全没有掌握本堂课的内容,更别说明白课堂的重点了,更无对新知识的好奇与兴趣,反思中我看到了这本《名师谈高效课堂》,尤其是鲍当洪教室工作室谈的英语高效课堂,让我深受启发。
?鲍当洪教师工作室谈高效课堂》中提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就近原则,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遵循就近教材重难点、就近学生能力、心理、就近教师、学生生活经验与就近真实事件等原则,文中还例举了一些课堂教学案例来深入分析遵循这些原则的好处,尤其是那个新知呈现环节运用就近原则让我感悟颇多。新知的呈现方式,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好的呈现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更清晰地掌握课堂重点。新课标中提倡“训练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但现如今仍有不少教师总将新知识以简单、呆板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正如我在第一次上英语课中以英文加中文的语言形式出示,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长此以往,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新知的呈现方式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易集中,但也容易分散,有趣的课堂氛围、有趣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善于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快乐中掌握知识。
读了这篇鲍当洪教师工作室谈高效课堂,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学方式的呈现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我将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积极设计适合学生能力及心理的教学方式,也会努力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名师云课观后感篇5
俗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汲取书中的营养,我们才能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张仁贤老师的《名师谈高效课堂》,它如同一股清泉流进了我的心田,不仅让我看到了名师们献身教育的精神,学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及方法,更让我明白了从事教育事业的真谛。
暑假当中,白天忙于各种琐事。到了晚上,我就坐在床头捧起它读上几十页。每次读完,再细细回味着书中的话语,如同咀嚼着天下少有的美食。《名师谈高效课堂》凝结了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何莹娟、阮美好、彭娅、王栋昌、鲍当洪、卢焕玲及他们工作室成员的教育理念,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高效课堂的宗旨,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为我们实现高效课堂指明了一条道路。从这些文章里,我汲取了这些不同地方、不同学科的名师们积极思考、刻苦钻研、独具魅力的教学精髓,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由此,我更加肯定了之前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作为数学老师,我更关注数学方面的内容,这本书中有两章是关于数学学科的,我仔细地阅读了这两章。第三章中彭娅老师谈到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是正契合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吗?
在第四章中王栋昌老师谈到了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到新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这种转变,打造高效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老师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人们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以生为本”,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以学定教”要求教师要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只学知识的弊端,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陷入思考:我们该怎样去实现高效课堂?
1.高效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的个性,认知能力,学习基础都不同,因此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2.高效的课堂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师生互动的和谐过程。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该创建一个积极互动,和谐交流的氛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作为教师,要想真正把学生领进数学的殿堂,就必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课前,创设有趣的情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加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使学生不仅学得不累,而且兴趣盎然。
3.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破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在高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因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极其重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高效课堂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求学生“会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思考。学生要“会学”就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思考过程中获得发展。要使课堂教学富有思考意义,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知识和方法,并且投入到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奥秘,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可以说,高效课堂是一种最接近于理想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想要实现高效课堂,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张东东)
名师云课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安娜的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