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对读的内容写的一种感受性文章,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小伙伴们对名著内容的体会,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日记体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日记体读后感篇1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在三月学雷锋月里,我们身边涌现出许多“活雷锋”,看着这情景,我又拿起了那本看了无数遍《雷锋日记》。这本书虽然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每次看,我都深有感触,泪流满面。雷锋出生在1940年简家村的一个冬天里,他一生从事革命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人民,他曾经在日记里写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叔叔是多么伟大啊,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的螺丝钉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者你生活的岗位位上?……”这是出现在雷锋叔叔日记中的一段,从这里,我知道了雷锋叔叔是那么的尽职尽责,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可是他却做到了自己的本分。坚守着自己生活的岗位,他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我们难道不是也应该学习雷锋叔叔,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吗?
雷锋叔叔艰苦朴素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他那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在军队里,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领,自己够用就行了。与雷锋叔叔相比,我们实在惭愧,衣服划破了一个小洞,丢掉;鞋子旧了,马上换掉;书本脏了,把他扔掉;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的人都不懂珍惜,从来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没想过这些生活都是革命者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这种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格外珍惜才对啊!
雷锋叔叔那默默奉献、忘我劳动、尽职守、艰苦奋斗、生活简朴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放光芒!我记得雷锋叔叔又这样的名言: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残酷无情。
啊!雷锋叔叔,我敬佩您!我为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位英雄而感到自豪!
日记体读后感篇2
鲁迅的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令我印象深刻。里面的“狂人”在当时看来就是“疯子”,但在现在却有了不同的见解。
作者鲁迅在书中说“我三十年未见过明月、“赵家的狗恶狠狠地看我几眼,似乎马上就要吃了我了”……当然这都是假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三十年没见过月亮呢?狗怎么会见谁吃谁呢?这都是“狂人”疯癫的想象。如果真把这当做想象的话,那就真的像是在看疯子的日记。
然而,作者口中的“吃人”其实是在批判,在封建礼教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心理扭曲,却还要对下一代灌输封建理念,将下一代埋葬在这吃人的封建礼教之中。而在这样几乎人人都被封建礼教“吃掉”的社会中,被封建礼教毒害得太深的人们又要把未被污染的人们拉进“吃人”的圈子。
所谓主人公发狂,其实是他短暂的从封建礼教中醒悟过来的时期。也许《狂人日记》真正令人惊悚的不是鲁迅对“吃人”的洞察,甚至不是小说结尾“救救孩子”的呐喊,而是狂人无比震惊的“我也吃过人”的发现,一种关于自身罪过的觉醒,对自己与旧时代的无法割裂的深层的维系,这样的鲁迅在无数的的质疑之后,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了自己,是自戕的勇气还是多疑的悲哀呢?
事实上,在世人取笑狂人时,他心里正苦涩的吟着“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世人看不清。”一切的痛苦挣扎却被冠以“狂人”、疯子”的称号。
日记体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笑猫日记之绿狗山庄》一书,书中讲述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本书讲述了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到绿狗山庄救一百只狗的故事。绿狗山庄的雕塑家为了完成一百只绿狗的雕塑,就到处捉狗,捉了九十九只狗,还差一只狗。京巴狗地包天知道好朋友小白也被捉到绿狗山庄了,就去找笑猫和球球老老鼠一起想办法营救。
它们三人一起到绿狗山庄,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先进去了解里面的情况,地包天在外面等,在等的过程中,谁知雕塑家来了,他看到地包天十分开心,心想:正好凑够一百只狗。雕塑家就把地包天也捉到了绿狗山庄。笑猫和球球老老鼠了解完情况,出来找地包天,可怎么也找不到,它们以为地包天可能回家了,就回去找它,可是也没找到,它们认定地包天也被捉到绿狗山庄了。
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再次回到绿狗山庄,经过仔细寻找,先找到了小白,通过小白知道了它们一百只狗全被染成了绿色,耳朵被铁丝穿透固定,被雕塑家折磨得很痛苦。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先把小白救了出来,在路上又遇到了地包天,告诉它一会儿来救它。等它们把小白送出山庄,再去找地包天,可地包天又被换了地方,它们到处找,终于找到了,就把地包天也救了出来并送出了山庄
?笑猫和球球老老鼠发誓一定要将其他九十八只狗全部救出,就这样,它们找到一只救一只,终于将剩余的九十八只狗全部解救出来。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雕塑家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艺术家,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个性,而剥夺了一百只狗的快乐和自由,他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给别人幸福和快乐,要团结友爱,要处处为别人着想;
笑猫的特点是乐于助人、不抛弃朋友、有侠义心肠,它明知绿狗山庄很危险,但它还是不怕困难、不怕辛苦,勇敢地将一百只狗都救了出来,它这种不畏艰险、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日记体读后感篇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让人们认识了这广阔无垠的世界。我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它是知识的甘泉,使文采贫乏的人如干燥的海绵一样尽情地吮吸着,从而使人神采飞扬,开阔了眼界。在读书的过程中,仿若身临其境。
外面下着淅沥沥的中雨,如珠帘般倾泻下来,更给苍茫的大地蒙上了神秘的布纱。我闲着无聊,缓缓的走向书架,抽取了一本我觉得陌生的书----《呐喊》,这本书是我姐姐的,因鲁迅的文章大都看不懂,所以并没多看。要说在下雨天看书时很惬意的,翻开第一页,就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其人,鲁迅是个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起,就用了鲁迅这个笔名。
然而自目录后就是《狂人日记》了,文章的开头就像我们叙述了赵贵翁的脸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路上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等等都让人匪夷所思,于是我带着好奇心读完了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强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动,任何人的一举一动都认为别人要害他,让人觉得他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跃,想法也很特别。在这些锋芒毕露,勾心斗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最后他向人们呼吁救救孩子,想让人觉悟起来,表现出他对封建制度的评判。他饱怀着对社会的希望,希望社会能够觉醒起来。小说中主人公的哥哥讲述了一部“吃人”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更加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封建制度束缚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当中,让人想起那时的社会真是残暴。
然而,鲁迅始终是一位直面现实的勇士,即使他内心中已经感到绝望却仍然能站起来进行绝望中的反抗。而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灭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在呼吁保护地球、建立绿色家园,有人在“以笔为旌”,寻找人类的终极价值,建设人类美好家园……
书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它不仅让我丰富了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书是我的好朋友。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去创建一个美丽的中国。
日记体读后感篇5
最近,我正在看以《笑猫日记》为主题旳书,例如:《塔顶上旳猫》,《绿狗山庄》,《小白旳选择》。其中,给我感受最深旳是《小白旳选择》。我只用了半天旳时间就把《小白旳选择》这本书给一字不落旳看完了。
首先,我对这本书旳作者——杨红樱也有些了解,杨红樱: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做过小学老师,儿童读物编辑和儿童刑物主编。她19岁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五十余种。
这本书旳主要角色有小白:一只举止优雅旳贵妇犬;她:一个谜一样旳女人,喜欢腊梅花香,喜欢喝腊梅花茶,喜欢吃鲜花饼,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照相;阿贝哥:一向以阳光健康旳形象示人,极具人气旳偶像派明星;蒙着黑面纱旳女人:阿贝哥旳妻子,曾经是红透边天旳影视明星;菲娜:一只法国贵妇犬,头上有一推卷卷旳毛;心肝儿:一只年老旳贵妇犬,年轻时候被主人百般宠爱,视为心肝宝贝。年老体衰后,他多次惨遭主人抛弃;地包天:一只性格很好旳京巴狗;球球老老鼠:一只老旳不知活了多久旳老鼠,翠湖公园里所有旳老鼠都是他旳子子孙孙。
这本书主要写了:逃离了绿狗山庄旳小白和地包天,在大家旳帮助下,渐渐旳恢复了原来旳模样。贵妇犬菲娜把小白带到了这座城市最高档旳别墅区——樱花巷,希望小白在这里找到一户好旳人家住下来。在这个萧瑟旳冬季,小白在樱花巷旳经历竟然如同一场又一场旳噩梦……阵阵寒风中,在腊梅园旳腊梅树下,小白遇到了一位谜一样旳美丽女人,她最后成为了和小白相依为命旳女主人。
每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就非常想哭,可是我怎么也哭不出来,泪水已经在眼里,但却怎么也流不下来,感动,难受全在心里。尤其是《小白旳尸体》和《爱旳力量》这两篇使我深受感动。小白最后找到了一个能和他相依为命旳女主人,使我很开心!
?笑猫日记》使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在这一段时间里,《笑猫日记》似乎是我旳最好朋友,我喜欢《笑猫日记》!
日记体读后感篇6
“从来如此便对吗?”《狂人日记》中,那个害了疯病的狂人抓着个人便问,“这,对么?”“我不同你讲这道理,总之,你不该说的,你说便是你错。”那人脸色铁青,一时语塞。
土地还是地主家的,衙门换个了名字,堂而皇之的又开张了,里面的老爷们仍就是“青面獠牙的黑鬼”,革命之后,社会似乎是大不一样了可又好像从来也没变过。鲁迅有些绝望了,但他毕竟不是里那位崔久峰先生,他仍想着要在黑暗中斗争,绝不放弃。他知道他无力改变现状,所以他将满腹狂言以日记形式全盘倾出。“从来如此,便对吗?”他翻开中国古代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大书,在仁义道德的皮囊里,原来是“吃人”的心。“大哥说易牙食子,母亲不反对,孩子恶狠狠的盯着我…”狂人是病了,但正因为这病,他看尽了人性的阴暗面。这正是鲁迅绝望的呐喊。他心中愤慨却无处可宣泄,癫狂之言的背后是默默哭泣的痛苦。
“救救孩子!”狂人在日记的最后写下这一句声嘶力竭的呐喊,这四个大字,是他绝望中唯一的希望,他知道他再无力改变几千年的封建传承对人性的侵蚀,只有着眼未来,去想象,去相信明日世界的光明与美好。可他一人又能如何?所以他向所有牢笼里的先觉者呐喊,救救孩子,远离“吃人”的世界。他把对现实的绝望化作了对未来的希望。
鲁迅是伟大的,因为他在茫茫黑暗里找到了希望的火把,他不仅照亮了自己心中的迷茫,更呐喊出民族的希望,他的癫狂痴语刺痛人心,在黑暗中点亮了光明的前方。
狂人过后,难见狂人。鲁迅之后,可还有鲁迅?
日记体读后感篇7
只要我还活着,就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没有学过系统地“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没有非常丰富的阅历去深刻评价书籍,只是想要记录我所读到的《安妮日记》。安妮用“纸是最有耐心的!”开始了她的写作也是对战争生活在孩子方面的纪录。相对战争安妮是可怜的;想对其他逝亡的犹太人和其他有写作天分而没有机遇被世人记住的孩子,她是幸运的;而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这样乐观积极,有抱负的安妮,用笔和信念纪录下真实历史的她更是伟大的!
战争环境:“为什么犹太人要经受这样莫名的苦难,我们越坚强,为什么越要继续折磨。”他们没有错,即便有些犹太人通敌卖国也是大环境下其他种族也存在的现象。为什么犹太人遭到屠杀和排挤,这是非常大的课题,我也曾想试图了解,这暂且不说。犹太人注重教育,历史情况更加让犹太人们绝处逢生,更加优秀,这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不要害怕困境,透过暴风雨只会让我们更佳强大!密室的犹太人们极度期望其他国家的人来解救,这是怎么样的感受?其实这样的战争故事还在发生,所以感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中国的年代!
家庭生活中:安妮是家庭中的'老小,享受着宠爱与关注。她对不知道怎么爱人的母亲的毫不掩饰的疏离和对父亲依赖以及在她眼中“书呆子”的姐姐。她们虽然责怪安妮的小性格,但是却都包容和忍让她。这让安妮可以享受、释放自己。我也相信他们肯定是相爱的!
密室生活中:“阳光灿烂,天空蔚蓝,还有美妙的微风,我在渴望,如此渴望,渴望着一切。我想谈话,我渴望自由,渴望朋友,想一个人待着,我真的很想……”如果是我们,恐怕是会疯的。她们生活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一个小小的房间里面要住8个人(也期待实地参观感受一下阿姆斯特丹安妮之家),无法用好坏人来评价她们。她们时而可爱,时而疯狂,时而恐惧。性格、情绪、情感在狭小无法发泄的空间里面变得异常放大,变化无常。不断不断有人疯狂,又不得不为了生命让自己乐观忍耐!战争非常苦痛,但对自由的渴望让他们即使封闭暗无天日也积极向上!
与彼得的情感:这是安妮在豆蔻年华时期必然会经过的过程,幸运密室里有一个彼得这样勇敢忍让的年龄相似的好男孩。让他们可以沟通心情,可以相互支撑,但是这是不是爱并未可知。
安妮·弗兰克:安妮直接、乐观、矛盾(青春期的迷茫)自知。这两年里,从对母亲的感情的变化中;从抱怨到乐观,从坚持说实话毫不妥协到适当虚伪。我们看到了她的成熟与转变,也看到她写作的天赋和能力。小世界里面安妮心理的小小世界,她的叛逆或者真是因为也成就她。
看完书籍后搜索更加直观的电影=,现实感官就已经非常深刻压抑,更有意思的是,当晚我做噩梦了:梦中充满血腥和不幸。更加感恩社会和我幸福安逸的小家庭小生活。
日记体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
★ 日记作文参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