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500》读后感7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看完书之后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记得写好读后感哦,读后感是丰富个人阅历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红岩500》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红岩500》读后感7篇

《红岩500》读后感篇1

当这本《红岩》拿在手上的时候,我感到沉甸甸的,不是因为那本书自身的重量,而是它那革命精神使我敬仰:孙明霞、李清竹、许云峰、余新江、彭松涛、成岗、胡浩…… 还有那嗷嗷待哺的”监狱之花“,从小在白公馆成长起来的小萝卜头,这些名字都深深的印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印在我们的心上。从他们身上我会感到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也激励着我。

”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这两句话是多么的响亮。江姐在面对凶残的敌人时毫不畏惧的说出了这两句话。这正应证了许云峰说的那句 : ” 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当敌人将。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的指甲缝时,作为文章外的我都能感受到那刺骨钻心的痛,但江姐却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江姐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来保护党的准备。特务们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失败了。他们小瞧了中国共产党员在心底里所深深扎下的信念,小瞧了中国共产党员。他们以为每一个 共产党员都和他们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人们的利益。

渣滓洞、白公馆,像地牢一样困住共产党员的肉体,但是这两个地狱一般的地方却困不住共产党员的思想。纵然共产党员的肉体已经受到了残忍的折磨,但这会使党员的精神更加坚定。

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的做法,是和《红岩》中的共产党员一样吗?不,在现实生活中,我面对困难只有胆怯、害怕和沮丧。遇到困难时,我没有和共产党员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而是放弃自己所坚持的。学习上只要我遇到了困难、挫折,我的一腔热血就会被摧垮。以前我总是找借口,我是女生,一些事情不用坚持到底,但在《红岩》中我看到了江姐、 孙明霞这样面对困难不屈服的女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而会有许多荆棘,只有我们去开拓、去探索,才会获得成功,才会使自己获得坚定的意志,当再一次遇到困难时就会有信心去克服它。

以后每周一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心中会更加激动吧!因为我明白了那五星红旗是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用鲜血染成的,现在幸福的生活会使我们忘记那一位位的共产党员在抗战时期所做的有声的、无声的斗争,认为这生活是理所当热的。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只有《红岩》这本不朽的作品会把我们带到那个残酷的时代。

当我们在生活中有困难时,想想江姐、许云峰、余新江、彭松涛、成岗 …… 那些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许会使我们更有信心去解决困难。《红岩》会使我成为一个更加坚定的人,会影响我的一生。

《红岩500》读后感篇2

读了《红岩》这本书后,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最让我崇敬的是江姐江雪琴,她是本书的主人公,也是共产党员,最后死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手中。

当时国民党特务大肆逮捕共产党员,他们对牢里的共产党员严刑拷打,当时有的人虽然被打得血肉模糊,却宁死不屈,而有些人却当了叛徒。也有的人因经不住拷打,死在了这地狱般的牢里。最令我感动的是:江姐被特务用很粗的竹签钉入十个指尖,江姐痛得昏了过去……看完这一段,我不禁大骂那些特务们,并被江姐的顽强不屈所震撼:她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保护自己的同志,也为了全中国的解放,受尽残酷折磨,却一直坚强、乐观,用自己的行动鼓舞着牢房里的难友们。我看到最后一章时,就沉默了下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想了很多,很多英雄们都被特务们杀害了,他们死在共产党解放重庆的前夕……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受尽了苦难,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却没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个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想想这些战士,我们更要珍惜眼前这个美好的生活。

这本书可真好看呀!

《红岩500》读后感篇3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只需要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的年代!

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令我最为深刻的是江姐这一人物,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对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它告诉我们,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永远不该被遗忘。革命者们坚贞不屈,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时代依然是激励我们奋进的精神力量。先烈们播下了红岩精神的星星之火,而我们的责任是接过这火种,让它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并把这燃烧的火炬传下去,永远的传下去。伟大的英烈们长眠于青山翠柏之间,而红岩精神将会永垂不朽!

《红岩500》读后感篇4

?红岩》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的英雄事迹。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识了一位伟大的女性:江姐。她面对老虎凳、竹签,不但没有被吓倒,而是大声呵斥了敌人的卑鄙行径,深深激励了监狱中的革命志士;我还认识了可怜的“小萝卜头”,他长着大而有神的眼睛,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又瘦又高。被狱友们怜爱地叫做“小萝卜头”,然而,“小萝卜头”,并不惧怕敌人,他担负着为狱友们送信的任务,同志们在狱中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他们甚至在狱悄悄缝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刻准备着庆祝胜利。然而恶魔般的国民党军统,就在革命胜利前夕,残酷地杀害了饱受酷刑的革命志士,甚至也不放过可怜的“小萝卜头”。

看完电影,“小萝卜头”,的眼睛一直晃在我眼前,江姐的声音时时回荡在我耳边,我深学地被他们的英雄气概折服了。在他们面前,我显得渺小而惭愧,他们为革命,为国家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之相比,我们现在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红岩500》读后感篇5

?红岩》是一部中国革命题材的文学名著。它描写了江姐受尽酷刑,英勇无畏;许云峰一心向党,永不背叛且满怀胜利的希望;成岗坚贞不屈,永不放弃;刘思扬虽出身豪门却也参加了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书里,我最钦佩江姐。她在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显赫,敌人试图在她的身上”挖“我党的重要人员和信息,残忍地对她动用酷刑,甚至将竹签钉进她的十只手指,那种钻心的疼痛让我心痛不已。而江姐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和她对党的坚贞、对信念的坚定。为了党的事业和理想,她甘愿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又使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想到生活在”蜜糖“一样现实中的我们,我深深地感到愧疚。娇惯的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只要正确的树立了的我们的目标,不管过程中充满什么样的困难,都应该学习革命前辈英勇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满怀胜利希望的去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努力下去,一定会成功。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那首《囚歌》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着: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红岩500》读后感篇6

?红岩》,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疑惑不解。《红岩》是指红色的岩石吗?还是一个地名?

不,不是的!当我阅读完整本书时,我得出了肯定的答案。《红岩》指的是那些不畏牺牲的革命者们。他们有着坚韧不屈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潮湿、阴暗的监狱里,他们都崇尚马克思主义,心中都有着一个民主的新中国!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怕监狱里的恶劣条件。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不畏艰辛的品质。生活中,许多同学在家里就是一个“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果,被叫去做一些家务活,就大发雷霆。新中国的成立,是在祖先们不畏辛苦,勤勤恳恳的努力下,成立的。而我们却因为如今的丰衣足食,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忘却。我十分羞愧。我觉得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感恩我们的父母亲,让他们能更轻松些、快乐些。

看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千变万化。是看到革命者们冒着危险,抵抗外来侵入者是的骄傲;是“目睹”江姐、杨陈虎将军牺牲时的悲痛……看到无数的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牺牲,我十分的悲伤。我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不辜负前辈们的努力。我们现在还小,能做的只是好好读书,将来继承先辈们的基业。我们的中华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国家。现在的我们,不在会被其他国家欺负,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还有能力发动战争。但,我不希望这种事的发生。战争的受害者,永远是无辜的人民,战争的发动,只会使千千万万的民众付出生命。我想,这也不会是先辈们所希望看到的。

我希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颗星球,再也见不到战争的足迹,全部人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红岩500》读后感篇7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x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的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这里却奏响“国际悲歌歌一曲”,200多名戴着脚镣手铐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青年学生、军人、甚至小孩(包括只有10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遭到了国民x军统特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鲜血染红了歌乐山下的步云桥、渣滓洞、白公馆、松林坡、梅园......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剩下的革命同志坚持到了革命胜利……

?红岩》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经过作者的精心刻画,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的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里面都是一些真实的人和事情,而这些人和事情同一个年代、一个时代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牢底坐穿”,“失败膏肓土,成功祭苍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而在这些思想当中,所实践的都是具体的人,而这些人都不是当时一些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从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实践选择道路当中,他们投身于社会革命,为整个国家民族和大多数的利益进行实践,这崇高的选择促使我们去思考,人应该怎么去活着?人应该怎么去奋斗?人应该怎么去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个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该所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

《红岩500》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从红岩读后感最新8篇

红岩记读后感参考5篇

《红岩》读后感8篇

读后感红岩800字5篇

红岩.读后感模板5篇

红岩分章读后感优秀8篇

红岩三四读后感6篇

红岩记读后感最新6篇

红岩记读后感通用5篇

红岩三四读后感参考8篇

《红岩500》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