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观后感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观后感写起来看似简单,但是需要实事求是的表达自身的情感,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风家教》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家风家教》观后感8篇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1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与同学吵嘴,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与老师、同学与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我从没有与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爷爷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爷爷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方可出类拔萃。

现在,我已经步入初中,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与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与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2

家风是什么?家风有什么作用?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写照。它是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据,它还能体现家里老一辈的德行,可以说“家风”就是衡量一个家庭对子女教育好坏的一个永不破立的石碑。

每个人的家庭中,都有着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即使父母可能没有明确地告诉你:“我们家的家风是……”,但家风其实就是父母从小给我们灌输的做人道理。

“待人要讲诚信,对待长辈要有礼貌……”,这些话从我小时候起,父母就在我耳边唠叨着,至今难望,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我们家的家风,伴随着我成长。母亲曾说过:对待伙伴要有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在上幼儿园时,老师时长会布置些课外实践活到,为的就是让我们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种活动故然很好,对我们的成长也很有益,但每当有这种活动时,我的耳边就能听到:“张倩伊,你帮我……”,这种话己使我厌倦。刚一开始,我认为不管别人叫我干什么,都因是对我好,所以我每次都会同意。但自从有一次,别人不再认可我,而是认为我害他被老师骂这种问题发生后,我就没有每次都立刻答应别人,而是仔细思考后再作回答。每当这时,我都会不禁想起母亲对我说的那些话。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父亲母亲从小叫我一定要注意的问题。每当过年过节,我与父母部会去给长辈们拜年或是问好,在这方面,父母教了我许多礼节方面的问题,可想而知,“孝亲敬长”在我们家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没有让他们失望,每次都会按他们教我的礼节,去向那些长辈们问好。

家风,可以说是很重要了。一个家庭家风的好坏,不仅体现了这个家庭道德素质的好坏,还能体现这个家庭所培养出来人的好坏。家风是美好品德的体现,“兴家风”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家好的品行,传向每个人,使每个人都有这一美好品质,让好的家风发扬光大。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3

有一种文化,从五千年的文明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芬芳;

有一种精神,如旖旎的春风,自血脉之初浩荡飘拂,绵延至今。

它就是代代传颂的“家风”。

我家的家风、家训就是“孝亲敬长、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爸爸妈妈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

每天,爸爸妈妈都要给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打个电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叮嘱他们要注意锻炼身体。每周的周末,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一起回家看望四位老人,陪他们聊天、散步、购物。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我也十分关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是他们的开心果。就在前不久,我的太祖母因为心脏和血压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得知情况后,爸爸妈妈就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太祖母的责任。住院期间,妈妈每天都会去医院,帮太祖母亲擦脸,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学,还会精心地为太祖母准备各种有营养的饭菜,送到医院……在爸爸妈妈悉心照顾下,太祖母提前出院了,全家人围在太祖母身边谈笑风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尽孝是最幸福的事情。

爸爸妈妈对太祖母的这份孝心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天我自觉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量不让他们为我操心。有时我会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梳一次头,买一次菜,做一顿饭。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也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妈妈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从小做一个孝敬爸爸妈妈,懂得感恩的人。

勤劳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这方面爸爸妈妈也是我最好的榜样。每次我洗碗、洗袜子的时候,爸爸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缺乏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在我国西部地区,有时连吃的水都没有,我们要是浪费了,他们就更没有水喝了。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在爸爸妈妈的教育下,我学会了如何节约生活用水,还学会了节约用电,学会了变废为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风的无言教育下,我慢慢地在成长,相信一定能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孝亲敬长、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条家风、家训浸润着我的心田,伴随着我快乐地成长!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4

每个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我们的孩子就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来成长,从中他们就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家庭的快乐。

维持一个好的家风,需要夫妻和睦、互敬互爱,相携共进,这时双方都需要意识到的,缺一不可。我结婚16年,生育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十五岁,上初三,小儿子也有十二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六年里,我们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做到彼此都多关心对方的变化,多发现对方的优点,多讲些好听的话语;少抱怨、少指责、少误会,我们在孩子面前从不吵架、从不指责,让我们两个儿子都会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感到温暖。

因有我们俩的榜样,两个儿子都懂得互敬互爱。别的家长都说,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是打打闹闹的。依我的小孩来说,我很少很少他们这样,从小就懂得相互忍让。无论是哥哥还是弟弟,如果邻居阿姨给点吃的其中一个,(就弟弟来说吧,他会问“”阿姨,可不可以再多给一个车,我家里还有一个哥哥)换回哥哥,也会这样说的。现在哥哥已经读初三了,在校同学给他点好吃的,他也不舍得吃,一直留到星期五晚回来。他兄弟俩就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

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家虽然不时常有老人在这,可每周孩子回来,第一时间就叫他们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好,问问他们的情况、吃饭没有、身体情况怎样,老人俩听到孙子的声音,总是乐融融的。其实,在我身边也会经常有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就是有时下雨,我会带着儿子一起坐公交车上学或放学,在车上看见有老人,我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然后对我儿子说:“儿子,来吧!妈妈抱你”儿子就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也立刻站起来说:“不用了,妈妈你坐吧。你会晕车”我坐下后,坚决地说:“来吧,妈妈就想抱抱你。”这样,孩子就觉得妈妈特别的亲切。妈妈孝敬老人,妈妈爱护孩子,孩子心疼妈妈,这不就是尊老爱幼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有那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体现尊老爱幼。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

说到勤俭节约,从小我就教育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节约,也不能乱花钱。我两个儿子在石龙坑小学读了六年,说句实话,他们很少很少在校门口买零食吃。有些人会想,他口袋没钱,有钱你看他会不会买。我相信我两个孩子就算有钱在口袋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好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小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在校门口捡到了一块钱。他紧紧地把一块钱塞到口袋里,等我去接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妈妈,今天你不用干活都有一块钱赚。”我问他:“为什么?”他就很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捡到了一块钱呀!”我就顺口一说:“那你为什么不去买东西吃呀?”他有点生气地对我说:“妈妈,您不是从小就教我们要节约用钱,不能乱花钱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真棒。还记得妈妈说的话。”

我大儿子也不例外,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在校尊师重友,在家尊老爱幼。回想他初一到初三这几年里,除了每月给他300元的伙食费,几乎什么零用钱他都不要,你怎么塞给他,他都不要。这也因为平时生活中夫妻俩点点滴滴的行为下影响出来的好习惯吧。

父母不但每天都要教育孩子怎样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怎样去勤奋、去节约,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孩子就会觉得父母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

懂得包容、懂得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才能领悟到人生的乐趣。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5

家风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庭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在一个家庭,老人要宣扬家风,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晚辈,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我的父母没多少文化,但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一直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厚道。父亲常给我讲身边的人不孝的结局。比如附近三个盗墓贼,没一个善终。如有老人无疾而终,父亲感慨,说那是好人,修行好,所以才得善终。从中我明白,道德是天地的本分,本分是个人的规律,当违背了这一规律,人就有灾难。

马克思与女儿有这样的问答。问:你最崇敬的男人的品格是什么?答:刚强。问:你最崇敬的女人的品格是什么?答:温柔。其是,这个话题与家风有关。男儿当自强。这里的自强一则是韧性刚强,一则是有理想抱负。男人无志,家道不兴。一个男人定要有责任有担当,否则,在家庭中没地位。你啃老或吃软饭,别人能尊重你么?农村人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所谓旺夫相,实则是慈眉顺眼的贤娴之态,不是女汉子,更不是河东狮吼。用老人的话说,悍妇不仅不利,而且贱己。

家和万事兴。对一个国家而言,强盛祥和很重要,对一个家庭而言,和睦和谐更是关键。比如在家庭里,长者处事公道,晚辈心服口服。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了困难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有好家风才有好家道,才能出好子弟。晚清具有改革思想的名臣不在少数。然而,虎父无犬子。他们的后人也往往是一时俊彦,如曾国藩之孙曾纪泽、孙曾广钧,左宗堂之子左孝同,张之洞之子张权,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侄李经羲,谭继询之子谭嗣同,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等等。梁启超五个儿子三个院士,一个上西典军校,一个上南开大学。我以为,他们的儿子没有褪化成今天的官二代,这与他们的家风家教密切相关。《曾国藩家书》便是明证。

城市化之前的中国农村是熟人社会,那时,家风家道很重要。比如男女相亲后,双方都要要打听对方的家道,说到张家李家,有时甚至剖根问祖。一般来说宁折十座庙,不拆一家亲,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要么不说,要么只说好。但是,有实在人说实在话。有人会这样说,说人家那家人从老到小没的说。娶媳妇看丈母娘,说丫头她妈是个好人,贤慧本分,锅灶好针线好。如果有什么问题,比如说,有人说,娃娃我不了解,但他们爷爷就是个龟贼、她奶奶作风不正等等。往往或许就是这么一句话一门亲事黄了。农村称这种人是“塞砖头”的。由此足见家风家道的重要性。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试想,如果家家都有好家风、好家道,自然就会有好社会、好世道。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6

“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和和气气的,我们的大家,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昌盛。”3月22日,呼家楼街道联合金色朝阳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家风抵万金”的讲座,辖区百余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促使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什么是家风?家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好的品德,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就成为了我们家族的风气。家风好,这个地区的民风就好,国家就好。就像诗经中的《国风》和《雅颂》在唱歌的过程中就把这个地区的纯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出来了。讲座中,金色朝阳培训学校的王虹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了家风的含义。

随后,她讲道:家风家训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每个家庭教育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重要教诲。家庭成就孩子的教养,品格来自家庭的传承。“传统文化是宝,我们要一起学习。”

“我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一次我去王府井,看见一个父亲领着10岁的左右的孩子玩。正巧,这个父亲接了个电话,他马上说,这事我帮不了你,我现在不在北京,在新疆呢。”听了王虹老师的分享,大家哈哈大笑。王虹老师总结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诚实,家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王虹老师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和对家风、家训的感悟,运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为大家讲解了《庭训格言》部分内容,列举了诚以及美国第一任华裔内阁赵小兰的家教,通俗易懂地教居民们如何培养子女、孙子、孙女,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家风、家训。有的居民拿出笔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居民用手机记录下讲课场景,现场热情火爆,响起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居民李华感慨颇深,分享了听课后的感受,她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或作风,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成为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无言的激励,它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街道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教育活动,我们非常喜欢,提醒我们这些老人不要溺爱孩子,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树立家风家规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建设。”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7

家风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我家的家风就是十二个字:孝顺长辈、诚实守信、与人为善。

“孝顺长辈”是我家的家风之一。

“老谢,今天太阳很大,我们帮奶奶洗洗被单,晒晒棉被,好让奶奶盖上暖被,天气气温变化大了。”老妈在厨房里洗碗跟在客厅里看书的老爸说道。

“好啊!等一下就过去。”老爸应道。过了十分钟,老爸老妈就一起去帮奶奶晒被子,我呢就一边跟奶奶聊天一边帮奶奶捶捶背,揉揉手和大腿。奶奶笑得合不上嘴,说是很高兴,我们没有嫌弃中过风的奶奶。

“诚实守信”是我家的家风之二。

在一个周末里,我自己在家写作业,隔壁家的涛涛来我家玩。他指着电视柜里摆放的水晶钟说:“好漂亮啊!姐姐能拿下来让我看看吗?我特喜欢这水晶钟上端的小猴子。”我继续写作业,没有回应他。不久,我说:“姐姐可以把它拿下来放在茶几里让你观看,但你不要动。”我拿下来了,他觉得我不理他,几分钟后,他就说:“我回去了,姐姐请拿好。”看来,我担心涛涛摔坏水晶钟是多虑了。

“好!涛涛再见!”我站起来刚想放好水晶钟,谁知,我穿“人字拖”一滑,来个四脚朝天,我赶紧爬起来,可是水晶钟被打碎了。

我听到开门声,赶紧扫地还是来不及了。“晓峰,怎么今天这么勤快?”妈妈笑问我。我低下头,不敢说话,强忍着泪水,可泪水流出来。我低声说:“那是隔壁家涛涛……刚刚来玩,不小心……打……打碎的。”妈妈用异常的眼光看说:“你确定。”“万一是你自己不小心打碎的呢?”妈妈又唠叨着,“你忘了家风之二要诚实守信吗?”我听了妈妈的话,面红耳赤,赶忙改口“妈妈,我错了,其实那个水晶钟是我不小心打碎的。”这时,妈妈又怒样变得面带笑容了。妈妈走过来,用手刮刮我鼻子,“吾女长大了咯,说真话了。”妈妈说。

“与人为善”是我家的家风之三。

老爸老妈就是与人为善的人。老爸常对我说:“与人为善,则能和谐共处,反之,则会众叛亲离。”而他常常以身作则,对人热情相待,喜欢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乐趣或个人事迹,遇见有难的人会伸出援手相助……老妈平时也对邻舍热情帮助,对同事乐意分担任务,为她们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反正,老爸老妈的行为,教会我为人处世之道。

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是一笔来之不易的财富。我家的家风伴我一路成长!

《家风家教》观后感篇8

新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节目一播出,立即引发了人们对 “家风”的关注, “家风”一词也风靡大街小巷,网络上关于“家风”的报导更是铺天盖地,尤其是一张小学生在开学之日,在教室里一起晒“家风”照片,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

没有看节目的时候,“家风”一词对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通过记者的的镜头,让我对“家风”有了一些理解,在网上我查了“家风”的解释,说“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我认为“家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实际行动从一点一滴中做出来的。没事的时候我也在想我家的“家风”是什么?从记事的时候就没有听父母对我们讲过什么大道理,邻里间的和睦,父母的勤劳,是我童年里最深的画面,爸爸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经常告诉我们要遵守时间,不论做什么,都要准时,不能迟到。现在这个习惯仍然伴随着我,细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习惯都是跟随着父母的习惯慢慢养成的,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记得成家后一次与家人闲聊时,爸爸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印象,就是“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出嫁衣”,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的心态有了非常大改变,日常生活我不会计较婆媳妯娌以及姐妹之间的一些琐事,让我感叹的是原来一个大家庭的和睦竟是如此的简单。

《家风家教》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关于孝的家风家训作文8篇

中华好家风心得体会8篇

家风家训馆心得体会推荐8篇

家训家风演讲稿最新8篇

传承好家风演讲演讲稿8篇

家校家风演讲稿推荐8篇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作文800字8篇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演讲稿8篇

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演讲稿最新8篇

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最新8篇

《家风家教》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