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读后感优质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文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 读后,读后感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我们在阅读中的思考和成长,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书有感的读后感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优质7篇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1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到:《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大学》这部书,是古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阅读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中的《大学》。

?大学》被朱熹分为了经篇和传篇。经一章向人们展示的是儒家的三纲八目的要义,逻辑分明,层层推进。三纲指的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成一、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篇的传的文则是引经据典地阐释三纲八目,其内容言简义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显明本有的清明德行,在于把这种修养取得的成就恩泽人间百姓,从而使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解释在明明德的传一章引用了《康诰》《大甲》《尧典》主要是为了说明弘扬人性中美好善良的品质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开始了,并不是我们标新立异的产物。我认为它包涵了性本善的意味。《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中的天之明命就是指上天平等赋予每个人的德性。它强调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美好的,但是可能由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导致了人们在品行和德性方面的差异。因此皆自明也,即要我们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在亲民。《四书章句集注》中程子曰:squo;亲,当作新。squo;朱熹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新民与亲民——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问题》一文提到新民指使民众提高觉悟,实现精神、思想的更新;而亲民则指使民众富足、安顿而获得必要的生存基础,进而亲善于政权结构,易于统治,服从管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亲民适合古代社会而新民更适合现代的社会。因为新民更强调了一种自我的革新,社会的革新。正如朱熹所说的,首先要自己去其旧染之污,对自己的旧观念,旧思想进行改造和更新,然后再推以及人,那么领导者就不担心人民不归顺他。对于个人来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种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办法:通过不停歇地随时反思自我、改过自新从而得道。如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明明德、亲民然后止于至善。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人人都达到至善的境界。朱熹说: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在我看来,这是通过明明德、亲民后达到的一种效果,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是这似乎太理想化了,不管从古代社会还是现今社会来讲都有点脱离了实际。然而,我们首先要知其所止然后才能谈论止于至善。书中所描述的止是从精神层面上来讲的止于仁、敬、孝、慈、信。不可否认,这对于现在来讲仍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理解的知其所止更强调了自己应该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然后才能为之奋斗。

经篇勾勒出三纲八目的要义,然后传篇对其展开阐释。其中八目又包含着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在内修方面,先是格物致知,然后是诚其意,正其心。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为穷,故其知有不尽也。由于我还不太懂朱熹这番话,于是我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来加深对格物致知的了解。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所以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说格物和致知的关系,一方面说格物以致知为目的,另一方面致知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的知识在认真研究外界事物中获取,日积月累就能达到知之至的境界。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教师,该怎么样帮助学生格物致知呢?过去的教师填鸭子的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今教育的要求了。再联系格物,我认为它更强调了是自己对事物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借用别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致知。从知识储备方面,内修要求格物致知,那么从精神修养方面呢,就要求诚其意,正其心了。意诚则必须从慎独开始,正心则要求保持平和的心态。我觉得无需哆嗦这两者,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自我改善中达到的。

在外修方面,齐家,治国,平天下着眼于处理人际关系。这让我想起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著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身,自问我没有这么大的抱负要平天下,或改变世界,但我希望以后受过我教育的学生都能成为能平天下,能改变世界的人,那么我也算是成功的老师了!

总的来说,《大学》言简义丰,让我领略到中华经典的强大。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2

我是城里的孩子,整日在娇生惯养中度过,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一点小脾气,总爱以自我为中心。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我才了解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和最纯洁的友谊。

桑桑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调皮、善良、具有同情心的一个小男孩,他叫了许多和他年龄相仿的好朋友:文静聪明的纸月、想获得别人尊重的陆鹤、家庭富有的杜小康、年事已高、善良的秦大奶奶、撑起家庭重担的细马,个个都是勇敢的。

乡下的孩子们都很淘气,动不动就要打架,来回抛砖头,在我看来非常危险,特别随便,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么纯真,那么可爱。

用诗一般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

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常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

杜小康家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但是一夜之间,父亲病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一起到离家很远的大芦荡里去放鸭。

杜小康,他没有自己怜悯自己,更没有让别人来怜悯他。他用稚嫩的肩头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诉我,富有的时候,不能浪费,不能高傲自大,贫穷的时候,也不要自卑,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

这就是人性之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用这些最纯真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草房子,洗涤人们身心的书本。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3

列夫。托尔斯泰是《穷人》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歌德、高尔基等人一起被誉为世界十大文豪。《穷人》这篇文章让我感触良深。

它讲述了渔夫一家子十分贫穷,牵强地牵扯大了五个孩子,但在一个暴风之夜,邻居西蒙却病死在了她家中的床上,渔夫的妻子桑娜是个善良的人,她自作主张地把西蒙的孩子抱了过来与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渔夫回来后不但没有打她还很赞同妻子的做法。

我觉得故事中的女主角桑娜是一个善良的人,她家中虽然贫穷到了极点,但还是坚持把西蒙家中的两个孤儿抱过来。她即使冒着被丈夫打的风险,也不让几个孩子睡在一个已经故去的人旁边。而西蒙也使我感动,她是一个寡妇,没有把孩子丢下就已经不错,还在临死前不忘孩子,用自己的衣服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还用自己的旧头巾包住他们的脚。

穷人不穷!《穷人》拥有无私的爱,温暖的家,善良的心,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让世界更美好!虽然渔夫考虑过自己的日子,但也执意要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敢于面对的品质,整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描述,也没有半们歌须式的豪迈词句。然而由故事中的人物折射出的真、善、美,显示了人世间最淳朴、美好的感情,忘我付出的精神世界,却无处不撞击读者的心灵,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之深受感染。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我外公就是一个善良、助人为乐的人,他经常把家里的东西送到村子里的敬老院去,有一天,我外公家的马铃薯成熟了,外公毫不吝音地把马铃薯分给了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让他们也有马铃薯吃。有位老人说:“我们经常吃你的东西,不好意思呀。”我外公笑呵呵地说到:“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一个善良的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4

人们总在苦难前抱怨命运的不公观后感大全,但苦难不是难,是见证真爱的时刻,是磨练人意志的时刻,心中有爱的人,总会在苦难前站起来,意志坚定的人,总会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推开那扇成功的大门,请不要在苦难前放弃自己,抱怨命运,那只显得你懦弱无能,请正视苦难。

在葵花丧父之际,贫穷但善良的青铜一家成了葵花的亲人。有了哑巴哥哥,善良的父母,干净了一辈子的奶奶,他们即使再穷也要供葵花上学,也要让葵花穿上棉布鞋,他们一家买不起银项链,懂事的葵花没有向家里索要,体贴的青铜不顾天气寒冷,用一根根冰柱吹成了一条冰项链,那条充满爱的冰项链在微黄的灯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是爱的力量,让贫苦且灾难连连的日子变得充实而有生机。有这样的亲人,再苦又怎样,苦不苦不重要,只要心中有希望,不放弃不对未来失去憧憬,那么苦难不是难,而是前进的动力。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遇见森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没有渡不过去的苦难,只有渡不过苦难的人。

闻名海峡两岸的歌星周杰伦,人们只看到他成功时光芒的绚丽,却不知他的背后有过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从小父母离异,没考上大学的他却被吴宗宪看中,但之后没有人为他唱他写的歌,许多著名的歌手只是微微瞄了一眼歌词就不再有任何举动,如此让人心寒,失落的动作,没有使周杰伦放弃自己的音乐生涯,在十天之内,由他自己写,自己唱了几十首歌,选了十首编成了他的第一张专辑,从此周杰伦的名字传遍全亚洲。

海伦.凯勒一个弱女子,无声无光的度过了88个春秋,却毕业于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是苦难成就了她,磨练了她的意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之久,为吴王做牛做马,最后东山再起,称霸天下;司马迁,坚持正义,遭受宫刑,他忍辱负重,写下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我们应当敢于正视苦难,尊敬苦难!苦难使人进步,使人成长,只要迎难而上,苦难就不是难,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5

当我翻开《夏洛的网》第一页,本以为那只小猪是《夏洛的网》的主人公,不明白题目为什么要叫《夏洛的网》那只小猪不是叫威尔伯吗?我带着疑问看完了这本书。

原来夏洛是只蜘蛛,她和小猪威尔伯是好朋友,它们的友谊是无私的,没有功利的,哪怕献出生命也不可惜,只为成就朋友的幸福。在想《夏洛的网》第7章坏消息里,威尔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的哀号中,夏洛那“我会救你的!”让不知诚信的人汗颜。为了这个承诺,夏洛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在现实里我们已经很难找寻到这样的真诚和努力,很多人的承诺都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烟消云散。蜘蛛夏洛教会我们坚持的美、坚守的一生。

严肃的生命,严肃的死亡,农场的四季,犹如纷杂人生,繁华和喧嚣终于落幕,只留下平淡的现实。对于夏洛来说,死亡不是一个可悲的结束,在这样的死亡中,夏洛得到了永生。善良的一生,有意义的一生,便是永恒。

读了《夏洛的网》除了感动,我们还有什么!人的生命里没有真正的朋友,该是怎样的孤独,蜘蛛夏洛不仅教会了我们不孤独的方式还让我明白了友谊的宝贵。

蜘蛛夏洛无私奉献,只求耕耘不求收获的精神,怎么不会让人永生难忘。

希望我的朋友们喜欢《夏洛的网》。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6

合上书,我仿佛看见奥利弗和布朗罗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他的坚强让他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平安地度过了难关,并过上幸福地生活。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奥利弗一出生母亲就去世了,成了孤儿。在救济院的他,从来就没有人疼爱。9岁时他终于忍受不住了,逃往了伦敦,却误入贼窝。有一次他认识了善良的布朗罗先生,可幸福的生活没过多久,他不幸又被迫入了贼窝。

在一次任务中他不幸受伤,认识了也是孤儿身份的露丝小姐。奥利弗一心想要找到布朗罗先生,就在他找到布朗罗之后,他的身世也被渐渐解开,并被布朗罗先生收为了养子,开始了幸福地生活。

完美的结局令人欣慰,奥利弗已经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幸福,他的成长道路是坎坷的,正是因为有了那颗坚强的心,人生的道路才不怕坎坷,阳光变得更加灿烂,生活正因如此才变得更加快乐。

成长需要感恩。正如小草一样,要是不向大地奉献一点绿色,就没有大自然给它的雨水,所以,我们要向教育我们的老师、关心我们的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只有常怀感恩之心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有一种东西,它可以使不好的事情转变为好事,那就是坚持。有一种东西,它可以使世界更加美好,这就是感恩。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篇7

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漂流者。当他一个人漂流到荒岛时,他并没有感叹命运、怨天尤人,而是马上行动起来,拯救自己。面对恶劣环境的挑战,他没有绝望和妥协,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用坚强的毅力和勤劳的双手同困难作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他,就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的一名主人公——鲁滨孙。出自于笛福创作的一篇长篇虚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先是在荒岛上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并找到了食物。接下来,他开始许畜养山羊,种植麦子,还救了一个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安然无恙地回到了英国。

28年,这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时间啊!在这28年内,他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坚强的毅力完成了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不但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还有着种种令人敬佩的精神。他面对重重困难时,毫不畏惧,利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东西,积极改善生活环境,将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好家园。

我们现在有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但也正因此,我们才缺少像鲁滨孙那样足够的自理能力。我前些天看到过一篇文章,上面说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由于不会洗衣服,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就叫自己的父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来,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照顾孩子。还有一位还有一位从小就生活在上海的学生考上了复旦大学,却在周末回家时迷了路,最后在交警帮助下才回到家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是鲁滨孙,还是逆境中生长的竹子,都有一股坚强的毅力,努力向上的精神。只有扬起自信的风帆,勇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铸就辉煌人生,迎接美好明天!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优质7篇相关文章:

读水浒传有感作文600字7篇

有感恩的小故事的演讲稿8篇

有感恩的小故事的演讲稿通用6篇

观课有感作文8篇

新年有感作文6篇

观课有感作文最新8篇

观雪有感作文400字5篇

劳动有感演讲稿6篇

师说有感800字作文6篇

读艾青诗选有感作文5篇

观书有感的读后感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