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和教学要求,提高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理解,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美术教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快来看呀,树叶从树上飞下来了!”、“地上树叶真多呀!”、“踩在树叶上软软的。”、“树叶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地毯。”、“树叶有的红,有的绿。”、“咦,怎么有的树叶掉下来,有的怎么不掉?”……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与叶子有约》就产生了。在活动中,我们认识了各种树叶,还用树叶印画、用树叶做拼贴画。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孩子对各种树叶的认识及用树叶作画的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我选择了《跳舞的树叶》这个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在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中,进一步了解了各种树叶的特征,并根据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想象画出树叶宝宝跳舞的样子,并用各种线条装饰,最后尝试小组合作用对比色来装饰背景、完成作品,体验线描画及合作带来的乐趣,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大胆想象、创作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2.能用不同的点、线、面丰富画面,并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对线描画有一定的基础;了解各种动态人的画法。
物质材料准备:黑色水笔、水粉颜料、油画棒、长方形纸每组一大张、各种印画所需的材料;各种树叶及树叶飘落的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观察讲述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1.欣赏课件,观察不同形状的树叶。
你看到的树叶是什么样的呀?树叶上有什么?
小结:树叶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像扇子形状的、有的像心型的、有的像小朋友的头,树叶上还有叶脉。
2.展开想象,讲述树叶飞落的不同姿态。
秋风一吹,树叶一片一片飘落下来,谁来说一说树叶飘落下来像什么?
小结:金黄色的树叶纷纷飘落,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像小朋友在翩翩起舞;像
二、动手创作,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画面并用色彩装饰背景。
1.示范讲解,用不同的点、线、面装饰树叶并用色彩装饰背景。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怎样的树叶,树叶宝宝飞落下来时是做的怎样的动作?请你学一学树叶宝宝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画出树叶宝宝的动作)然后用线条分割块面,用点、线、面进行装饰,注意线条的疏密、整齐。装饰好后,请用油画棒在跳舞的树叶宝宝周围画一圈,可以用两种颜色画,最后用各种工具蘸上颜料映画出背景。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1.展示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谁来说一说,你的树叶宝宝跳的什么舞?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2.总结表扬,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前请小朋友们带来了各种形状的树叶,小朋友们根据树叶外形进行绘画,并增添了一些在游戏中的舞蹈动作,小朋友画的非常认真。所有的舞蹈动作都是个别完成的,但在绘画时,有个小朋友画出了很多树叶娃娃手拉手一起跳舞的样子,这是备课活动时没有想到的,今后将多多提高。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染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尝试用多种折叠,运用点染的方法染纸,感受色彩、图案的千变万化和绚丽多彩。
3、能大胆创作,增加幼儿对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已染好的纸。
2、各色的颜料、托盘、毛笔、纸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染纸作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非常奇特的美术作品跟你们分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染纸作品,初步感受作品的美及纸巾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染纸作品。
(1)这些作品上都有什么颜色?
(2)上面有哪些图案?图案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这些图案中有一些图案上面和下面或者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我们称这样的图案为对称图案。
2、引导幼儿大胆发现,初步感知纸巾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这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结:纸巾有一个特别的本领,就是吸水性特别强。这些作品就是用毛笔把颜料点在纸巾上染出来的,这种方法就叫点染法。
三、教师启发幼儿发现染纸的方法和步骤。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张特别的纸巾呢?那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漂亮的纸巾吧。那具体怎样制作出来的?对称图案怎么印出来的?
2、教师启发幼儿发现染纸的步骤。
(1)出示折纸步骤图,启发幼儿发现有多种折纸方法。
师:小朋友们每人拿一张纸巾,按照步骤图尝试自己折纸。你还发现有哪些不同的折法呢?(提醒幼儿每折一次都要压平,这样等下染出来的纸就平整)
(2)色彩点染。
师:我们折好纸巾了,现在要开始点染了。桌面上有红黄蓝三种原色,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颜色。用毛笔蘸上颜料,在折好的纸的角或边点染,可画上自己喜欢的线条或花纹。染好后,把它放到旧报纸里轻轻地按一下就可以。
3、引导幼儿第一次主动探索制作染纸作品。
(1)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颜料,请你们带着刚才的纸巾去染一染,试一试吧。
(2)第一次作品评价及小结提升。
①请制作的比较好的幼儿上台讲解示范方法。
教师小结:可以运用多种折纸方法来染纸。
②与教师的作品对比,指出不同。
③教师小结。
4、幼儿第二次主动探索制作染纸作品。
(1)请幼儿先对纸巾进行折叠并相互讨论、展示折法。
(2)幼儿用折叠好的纸巾再次进行印染。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染角、染边、点染等方法丰富作品。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与第一次作品进行比较观察,第二次作品色彩更加丰富,图案奇特,晕染效果明显。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折法及染法。
师:请小朋友来分享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
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不同造型,能用肢体和线条表现跳舞树的各种动态。
2.体验刮画的神奇,感受线条曲直的变化美。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刮画纸、工具若干、“会跳舞的树”图片、音乐、作品展示黑板。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跳舞。
孩子们,喜欢跳舞吗?今天我带来了跳舞的音乐,听一听,你会做什么样的动作,跳怎样的舞蹈。
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
(瞧,腰扭起来了,手臂也伸长了,手腕也转动了……)
说一说:刚才跳舞的时候,你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
2.欣赏“会跳舞的树”。
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音乐会跳舞,你们知道吗?有一种树听到音乐也会跳舞.传说,在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会跳舞的树.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树干、树枝、树叶就会随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跳舞的树,我们一起看一看,它们在跳怎样的舞蹈?(树枝粗细、曲直、缠绕变化)谁愿意上来学一学。(身体当树干,双臂当树枝)。
3.肢体表现“跳舞的树”(音乐)
树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太神奇了。来,我们也来做会跳舞的神奇的树,跟着音乐来跳舞。
寻找三棵最神奇的跳舞树,上前表演。
4.刮画:会跳舞的树
看,这是什么?用过吗?(介绍刮画纸、刮画工具)神奇的树想在刮画纸上跳舞,想试一试吗?
幼儿作画。(背景音乐:白日梦)
5.作品展评
将幼儿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幼儿相互欣赏,模仿跳舞树的动作。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欣赏各种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感受剪纸艺术之美。初步学会对边折剪、四角折剪等方法剪出各种窗花。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使用剪刀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明教剪纸作品。(2)各种纸张、剪刀。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艺术·折纸剪花》。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欣赏布置在活动室的各种民间剪纸艺术作品。
引导语:这些民间剪纸美吗?美在哪里?它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引导幼儿充分讨论、交流,体验民间剪纸图案的精美和它带来的喜庆气氛。2.出示示意图,示范剪窗花。
引导语:让我们学习看着示意图剪出漂亮的窗花吧!
引导幼儿打开操作材料《折剪窗花》,一边和幼儿讨论示意图的步骤,一边示范剪出窗花。3.组织幼儿分组活动。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纸张,边看示意图边运用对边折剪、四角折剪等方法剪出各种窗花。
鼓励幼儿在学会看示意图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改变折纸方式,剪出自己喜欢的窗花。教师观察指导,给予适当、必要的帮助。4.引导幼儿展示、分享作品。
启发幼儿用剪纸作品布置活动室,在互相欣赏中感受窗花造型各异之美。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开展手撕窗花、染窗花的活动
区域活动:将剪纸材料投放美工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折剪美丽的窗花。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曲线上添画成小鱼,并会用颜色和花纹来装饰。
2、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小金鱼》、轻音乐
2、画纸和水彩笔。
3、带幼儿参观园里布置的墙饰“海底世界”,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1、小朋友们喜欢跳舞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吧。师幼一起随音乐跳舞。幼儿兴致高涨,能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
2、小朋友们会跳舞,今天薛老师带来了一条奇妙的线它也会跳舞,大家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奇妙的线,幼儿徒手练习。
1、师;有一条奇妙的线,它最爱在纸上快乐的跳舞,你瞧,它在这儿转了一个大圈,又在那儿转了一个小圈,在里面转了一个大圈,又在外面转了一个小圈,在每一块空地上都留下了它的痕迹。
2、你看奇妙的线跳的多好呀!它既会跳大圈,也会跳小圈。既会在里面跳,还会在外面跳,让我们一起跟着它也来跳舞吧。(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手在空中进行练习)
三、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线并添画会跳舞的小鱼。
提问1、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觉得这条奇妙的线像什么?线中又藏着什么小秘密?(幼儿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自己的观点。)
2、小朋友想的真好,想到了很多事物,像小鸡,像太阳,像花朵,像盘子,像皮球等等。有一个孩子说像小鱼,那小鱼的身体藏在哪里呢?(请孩子寻找在奇妙的线上)
3、我们找到小鱼的身体,那怎么样才能让小鱼更像小鱼呢?小鱼身体上还有什么?[还有眼睛,嘴巴,鱼鳍等]
4、小朋友很棒,把藏着的小鱼找到了。怎样才能使小鱼变的更漂亮?[给小鱼添上不同的花纹,涂上漂亮的颜色]
5、那小鱼的家在哪里?水里都有什么呢?(水草,小石子,好朋友)
四、师幼一起回顾会跳舞的小鱼的画法。(幼儿徒手练习)
五、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现在爱跳舞的线要在小朋友的画纸上跳舞了,请你也来画一画小鱼吧。
六、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作品完成后送小鱼回家。(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布置小鱼的家)
师:老师发现池塘里的小鱼有点孤单,请画完的小朋友把画好的漂亮的小鱼放回池塘里,让它们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
七、评析作品。(采取先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作品,然后老师整体点评。)
八、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都知道小鱼在池塘里是怎么游的。现在我们一起到教室外面学着小鱼游一游,学着小鱼跳跳舞。(音乐《小金鱼》)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活动曾被园里选为优质课在全园观摩。虽然参会老师都评价不错。但结合新学习的《指南》,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还是有很多不足,需要细细反思。这节美术活动选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用于大班上学期,当时孩子对圆形产生了兴趣,圆圆的小鸡,皮球,花朵,甚至孩子在圆形上大胆添画,让圆形变成各种事物。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时,特意设计了这节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特别感兴趣,当问及这条其妙的线像什么,孩子大胆想象,还有一个孩子説像长长的龙,像过山车,像公路等,当问及线里藏着什么秘密呢,孩子因为有直接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让我惊讶。在孩子自己完成环节,不少孩子除了画出了小鱼,还在圆形上大胆添画,画出了自己想象的事物,真正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孩子完全没有任何压力轻松完成目标。在最后作品评析环节,我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送到小鱼的家,让每一个孩子自己当评委,你认为那幅画最好,为什么?真正让孩子当活动的主人,孩子们叽叽喳喳,围聚一起,纷纷发言。连平时不说话的孩子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足之处在给小鱼添画花纹时,当时我进行了示范画,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再就是不敢放开,没有领会领域之间的整合性,艺术领域幼儿的学习特点,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不要注重技能的学习,给孩子感知真实事物的机会,丰富他们的认知,提升他们的经验。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
最近我班幼儿开始学写自己的名字,幼儿们兴趣很大,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加上想象力比较丰富。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大班创意名字画。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并在装饰名字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画的乐趣。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名字进行装饰。
3、学习对名字中每个字的笔画结构进行顺延。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名字进行装饰。
难点:学习对名字中每个字的笔画结构进行顺延。
活动准备
黑色勾线笔 12 支、白 t 恤 12 件、教师名字画 t 恤一件、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名字的意义
1.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
师:今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名字。我先来:我张静,张是我的姓,是我的名,我的妈妈希望我的性格不要太张扬,是一个文静、大方的女孩,所以就给我取名叫张静, 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2.幼儿交流名字的意义
师:下面请小朋友也来说说自己叫什么名字,你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名字的意义是什么?
二、欣赏老师名字画
1.教师出示自己的名字——张静
师: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代表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与期望,那小朋友们会写自己的名字吗?(会)老师也把自己的名字大大地写了出来,想带小朋友认识一下我的名字(出示名字)
2.出示教师名字画
师:我呀,太喜欢自己的名字了,我不仅把它写了下来,还把它变成了一幅画,小朋友们看一看。(出示名字画)
提问:你们从画中看到了什么?还能看到张老师的名字吗?猜猜张老师是怎样把名字变成一幅画的?
三、出示 ppt,讲解绘画过程
1.出示“张静”和“张”笔画顺延对比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顺着笔画往外延伸至边缘)
2.出示“张静”和“张静”笔画顺延对比图师:小朋友在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部分画
师:张老师在顺延的过程中啊,这些字就开始变形了,我突然发现出现了很多形状。看到这些形状我就在想,这些形状我可以变成什么?怎样去装饰它?(如:三角形变成鱼、圆形变成太阳)我再轻轻的添上几笔,我的名字画就渐渐完成了。
四、幼儿跟随轻音乐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出示名字画衣服
师:小朋友,你知道我的名字画是画在什么上面的吗?(幼儿答)师:纸上、布上呀!是什么上面呢?你们看,铛铛铛铛,张老师觉得自己的名字画太特别有意义,很喜欢,我呀把它画在了衣服上。不仅张老师的名字可以变成一幅画,我们小朋友的名字也可以变成一幅有漂亮的画。
2.出示绘画材料
师:今天张老师给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件衣服和一支勾线笔,待会请小朋友们也把名字大大的写在衣服上,再顺着每个字的笔画延伸至边缘,给名字添加上你喜欢的好看的图案,把你的名字也变成一副特别有个性的画。当我们音乐停止的时候,小朋友们要放下你手中的笔,拿上你们的创意的名字画中间来给大家秀一秀!
3.幼儿自由选择位置作画,教师巡回指导五、跟随音乐进行作品??
1.音乐停止,幼儿穿上名字画衣服
师:音乐已经停止了,没有画完的小朋友一会儿可以在美工区继续完成。现在请所有小朋友放下笔到中间来,穿上我们设计的名字画衣服。
2.播放节奏强的音乐,幼儿做造型
师:请大家跟着万老师,面对大家站成一排,自己摆一个好看的造型,我们一起来秀一下自己的名字画。
六、活动延伸
师:刚刚在小朋友画画的时候,张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画进行了颜色的装饰,你们看看,漂不漂亮?铛铛铛(教师展示后背上的彩色名字画),如果小朋友还想把我们的名字画装饰得更加漂亮,那我们下次去美工区继续进行我们的创作之旅吧!
活动反思
幼儿们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顺延和添画,幼儿们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进行名字装饰,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了较好地体现,作品各具特色,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幼儿们在装饰名字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意画的乐趣。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兴趣还很浓厚,没有完成的想继续完成,完成的幼儿还又开始了新的构思和创造,这个活动顺延在美工区,让幼儿们继续想象与创作......。
不足之处是老师没有观察到有1个幼儿的名字写得有点小,所以在装饰的过程中有点伸展不开,在观察评价中我和幼儿们一起进行了重点分析,我想这个个例也给大家后期的创作画提了个醒,为大家积累了更多的创作经验。
大班美术教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