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对待每次写教案的机会,我们能够提高教学的准备和组织能力,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活动和教学环境,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和倾听,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重难点:仔细倾听、比较、纠错大胆说出正确的路线图。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前期对信的初步了解,与好朋友交往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音乐,电话机、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一)、读信,了解信的格式和内容,引起兴趣。
1、看信(教师出示一封信)
今天早上我来幼儿园,在门房间收到了一样东西,是什么呀?(信)
重点提问:
这封信是写给谁的?是谁寄来的?(出示ppt中的信)
小结:原来信封告诉大家这是小兔寄给我们中一班小朋友的信。
你在信里看到些什么?小兔跟我们说了一件什么事?谁能试试把完整地读一遍。
小结:我们一起从上往下来读信,知道了小兔是想邀请我们一起去它家过生日。
2、设疑
重点提问:
你们去过小兔家吗?那怎么办呢?
不错的(二)找家,通过辨别路线,知道要仔细倾听。
1、打电话
重点提问:小兔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打电话时跟它说些什么?要问清什么事?
2、集体给小兔打电话,倾听路线。
3、幼儿操作,摆放路线图
4、交流分享,大胆表述。
5、再次倾听,集体纠错。
6、辨认小兔家:兔子村里哪幢房子是小兔家呢?
小结:所以呀,我们不仅要听话仔细,还要看仔细奥!
(三)、唱生日歌,体验共处的快乐
看,小兔正在家门口欢迎我们呢!
1、给小兔送生日礼物。
2、共同祝福小兔生日快乐,同唱生日歌。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做自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2.提高生活自理本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说说自我会做的事。
1.教师引导:前几天,小朋友们都想大家展示了自我的本领,教师发现大家真的都长大了、能干了,你们自我会做什么事情呢?
2.请幼儿说说自我会做的事。
如:自我穿衣服、穿鞋子,自我睡觉,自我吃饭,还会帮妈妈擦桌子、搬凳子,给大家端饭等等。
二、经过提问、引导,教幼儿学说儿歌《我不再是小宝宝》。
1.请幼儿看书中相应资料。
提问资料:图中有几位小朋友?
他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要爸爸妈妈帮忙了吗?
2.说说自我应当怎样做。
提问资料:小朋友自我会干什么?
你会在幼儿园帮教师做什么?
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
3.学说儿歌:《我不再是小宝宝》
(1)幼儿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儿歌。
(2)幼儿看图朗诵儿歌。
三、我真能干:请幼儿在班里帮教师或小朋友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擦桌子、发碗、搬小椅子,给小朋友发画纸、画笔等。
活动延伸:
1.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活动:带领幼儿到小班,给弟弟妹妹讲故事或表演节目。
2.我是妈妈的小帮手:鼓励幼儿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儿歌,并尝试替换关心妈妈的办法创编儿歌。
2.大胆地运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讲述妈妈的好。
3.感受儿歌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进一步激发关心妈妈的情感。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与儿歌相关的图片:宝宝帮妈妈捶背、端茶和亲吻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的好妈妈。
1.教师:你们喜欢妈妈吗?为什么?
2.教师:妈妈这么爱你,你想对妈妈说什么?应该怎样爱妈妈呢?
二、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朗诵。
1.教师:有一首儿歌表达了宝宝对妈妈的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倾听教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3.围绕儿歌内容进行交流,理解儿歌。
4.在图片的提示下学习朗诵儿歌。
5.去除图片,边表演动作边进行朗诵。
三、创编儿歌。
教师:除了帮妈妈捶背、端茶和亲吻妈妈,我们还可以为妈妈做什么呢?把他们编进儿歌里吧!
小百科:在许多语言中都会将自己所属的事物以“母”称之,例如将自己的祖国称为母亲,毕业的学校称为母校,出生成长所学的第一种语言为母语。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4
汽车嘟嘟
活动目标:
>1. 喜欢汽车,尝试用各种方法玩汽车。
2. 在自己玩汽车和观看同伴汽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1. 请
哦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家长协助幼儿每人带1~2辆玩具汽车来园。
2. 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1. 出示一辆玩具汽车,请幼儿说出它的名称。
2. 把玩具汽车放到几个幼儿手中,让他们高高举起并大声说出它的名字。
3. 出示大筐玩具汽车,让幼儿自由选择。
4. 启发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在地上、墙上、桌上、玩具橱上开“汽车”。
5. 鼓励胆子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先看同伴玩车,然后自己学着玩。教师可与他们一起玩,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玩得
开心。
托班课本的教案-开心宝宝,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基本节奏,感受进行曲坚定有力的风格。
2.理解图谱,能看图做动作。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图谱。
活动重难点:
熟悉乐曲的基本节奏,感受音乐。
看图谱,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做律动进活动室
听小铃铛声音的快慢,幼儿做快快走和慢慢走,感受节奏的快慢。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谁在干什么?”
2.师:“那这段音乐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三、看视频
(一)看视频、说一说
1.师:“你在视频里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师:“这段音乐听起来有行进、运动、有力的特点。这段乐曲叫《小士兵进行曲》。
(二)听音乐踏步走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士兵踏步走,好吗?”
四、出示、解读图谱
(一)出示图谱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小士兵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解读图谱
师:“谁能看懂这些小士兵在干什么呢?”
师:“你觉得哪个动作是最难的?”(重点练习)
1.念一念节奏。
2.拍一拍节奏。
3.边念边拍节奏。
五、配乐做动作
1.幼儿听音乐,教师示范一遍。
2.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看图谱表演。
课后反思:
我们首先对教案就行了修改,把看图谱有节奏的做动作作为重难点,在第一次试教和第二次试教中我们对图谱都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因为在试教中发现一点小小的漏洞也影响教学效果,也让我知道好的课要关注到细节。在两次试教中流程基本上没怎么改动,可让我最困惑的是怎样让孩子一遍遍的进行反复练节奏,要用语言连贯起来很难,因此在试教过程中解读图谱和配乐做动作这两环节中,没有递进没有对难度的挑战,这时应该更多的让孩子自主的看图谱来做动作。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6
教材中的“内容与要求”
1、了解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关注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
2、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象,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一、幼儿经验与价值分析:
1、幼儿经验: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中班的幼儿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春天里花开了,小草长出来了,小鸟飞来了,天气暖和了……孩子们被这些变化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也渴望通过观察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亲近大自然,有观察、探索周围事物与现象变化与发展的兴趣,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学龄前儿童所要获得的基本经验之一。“春天来了”这一主题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春天季节的认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关注兴趣,并鼓励幼儿运用多元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主题价值分析:
春天来了,当迎春花把春天的讯息告诉大地时,春姑娘就悄悄地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喊来了背着剪刀的小燕子,敲开了花妈妈的家门……啊!春天多美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一起出来找春天啦!
在这个主题里,我们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感受春风的抚佛,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菜地上,花丛里,小树旁,我们在植物里寻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西瓜虫,我们和动物万春天的游戏!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我们和动物玩春天的游戏!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我们把找到的春天带进幼儿园,带回教室,用我们的双手去装扮春天。让春的气息充满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空间。
二、相关经验:
认知方面:
1、观察春季的各种变化,了解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2、了解春天植物的生长变化,知道四季的基本变化。
情感态度方面:
1、关心爱护植物,学习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的植物,了解其简单特征。
2、对春季各种变化的原因感兴趣,愿意尝试探索。
3、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一步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表现表达:
1、能用绘画、手工制作、陶泥等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
2、尝试用语言、歌曲和动作等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乐意自己动手用各种春天的事物装扮环境。
三、主题进程:
集体活动:
l 春游去
1、响亮的大鼓
2、春天的画卷
3、我们找到的春天
4、春雨的色彩
l 小鸟飞来了
1、有趣的蛋
2、小小的希望
3、春天的朋友在哪里
4、春天的朋友
l 在园地里
1、美丽的花瓣
2、美丽的小花园
3、树叶小耳朵
l 蝴蝶、蜜蜂和蝌蚪
1、捉蝴蝶
2、三只蝴蝶
四、环境和可用资源:
1、师幼共同装扮春天的花园,收集“寻找春天”的资料,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2、创设“小花店”等场景,幼儿制作小鸟、蝴蝶、小花等,一起布置到场景中。
3、饲养一些春天的小动物,如小蝌蚪、蚕宝宝,并让幼儿观察记录他们的变化。
五、家长、社区工作:
1、幼儿和家长一起用废旧的塑料瓶等材料自制的花朵。
2、提醒家长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带幼儿参加“春天踏青”活动,在活动中,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篇7
(一)初步感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许多树叶和花,请你们来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初步感知。
幼儿有的拿着树叶玩耍,有的围着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儿的是仙客来和灯笼花这两种特殊的花卉,孩子们围着它们讨论着。
2、在幼儿玩耍过程中,教师个别提问幼儿:你手中的树叶它像谁?
幼儿纷纷拿着手中的树叶,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弯弯的月亮;有的说像花瓣;有的说像圆形、椭圆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扩散思维活动:
1、教师提问:你玩的树叶像什么?这里的花有的像什么?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有的说像牙签;有的说像缝衣服用的针;有的说像刺猬身上的小刺;有的说像大头针;有的说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儿扩展思维,展开想象,幼儿争抢着说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说菊花像头发;有的说荷花像彩色的灯坠……。
2、教师发散幼儿想象还见过的树叶或花像什么物品?
幼儿说有的树叶像小船、月亮、箭、胡萝卜、圆形等等。
幼儿说出了有的花像美丽的蝴蝶;有的说像发卡;有的说像衣服上蝴蝶结、鸡冠、喇叭、太阳等。
引导幼儿活跃思维,发现两种物体的相似之处。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创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 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
1、出示鸡冠花、梧桐树叶、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鸡头等的图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发现两种物体的相似之处,发挥想象空间,找出两种相似的物体并进行粘贴。
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能将两种相似的物品进行正确的对应粘贴。
(四)创新思维活动:
1、教师:人们很聪明,他们通过观察物体的某个特性或本领,做了相似的发明。出示实物雨伞、小锯、钳子让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这些东西是根据荷叶、小树叶两边的小齿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夹住东西的本领发明出来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师引导幼儿开拓思维,想象出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物体的某种特性或本领发明的。
本环节要让幼儿知道是根据物体的特性发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做小小发明家设计发明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呢?
请幼儿自己讲一讲要设计什么样的发明,是根据什么物体的什么特性发明的。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大胆说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4、让幼儿绘画出想要发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环节只让幼儿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设计出自己的构想。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展示出来。
本环节让幼儿进一步开创思维,展开创新思维活动。
幼儿园i的教学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