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国歌教案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内容体现了教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能力,可以判断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国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教国歌教案6篇

教国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雄壮有力的声音自豪地演唱歌曲。

2、了解国歌的全称是《义勇军进行曲》。

3、了解《国歌》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体会《国歌》表达的爱国情感。

4、能理解附点、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等音乐符号的音乐表现作用,并将其用歌声恰当表现。

教学重难点:附点、三连音、重音记号、渐强记号等音乐符号的理解与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1、导入:考一考

我们的国旗是什么?

我们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国家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集结很多市民,他们都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欣赏《升国旗》视频

2、唱一唱

下面我们也一起来唱唱《国歌》

那么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曲作者是谁吗?3、国歌探秘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是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时期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是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1)重音记号“>”“中华民族”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

感?

用带和不带记号来进行演唱对比,体会歌词及重音作用。

运用重音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聂耳用意。

2)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

学生唱“起来,起来,起来”的歌谱,并用手势表现旋律走向。讲解上行知识

为什么聂耳在这里运用上行手法?

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感受。

加上渐强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歌词的情感表达。

3)认识三连音

找找“冒着敌人的炮火”中有什么节奏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简介“三连音”

想想“三连音”在战场上像什么声音。

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聂耳不用其他节奏?用其他节奏代替三连音,比较后回答。

4)为什么最后“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一个进?试试去掉一个进行不行

5)完成了《国歌》的探秘活动,一起来完整演唱,看谁能表达出聂耳先生心中的想法。

拓展:

?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在体育赛场上努力拼搏获得冠军的时候,在庄严的国歌声在奥运赛场上响起。(欣赏管弦乐演奏的国歌)

当香港、澳门重新回到母亲怀抱时,人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国歌声在空中回荡。(欣赏军乐演奏的国歌)

升国旗

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在教室里一起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希望同学们嘹亮的歌声能够在教师上空激荡

教国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国歌》,知道歌曲名称,了解歌曲的音乐性质和内容。

2、在感受过程中,初步了解作曲家内耳简单的创作过程。

3、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聆听国歌时由相应的动作和神态表现。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欣赏《国歌》,知道歌曲名称,了解歌曲的音乐性质和内容,初步了解作曲家内耳简单的创作过程。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聆听国歌时由相应的动作和神态表现。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像带、

2、幼儿听过抗日战争的故事,对抗日战争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感受歌曲《国歌》的气势

1、欣赏后提问:“你们听到过这首歌曲吗?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听到的?”

2、观察国歌的录象,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录像叫什么名字?(国歌)它有个长长的名字叫《义勇军进行曲》。是着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田汉作词,聂耳还创作了歌曲《卖报歌》。

3、联系歌词进一步感受《国歌》音乐雄壮有力的情绪。

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很有力,很神气)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幼儿说出,老师唱出来)

4、第二次欣赏录音带

(1)提问:“什么地方最有劲?幼儿:起来的地方(引导幼儿集体唱一次)“为什么要唱三个起来?”

教师小结:人们全部起来了,力量大了,把敌人全部赶跑了,所以唱了三个起来。

(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唱得也要有力?”幼儿:“最后的前进”

“为什么要唱三个前进?”

教师小结:“我们要不断努力、好好学习,做个有用的人才。

二、了解国歌的.性质,进一步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1)教师提问:“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时候会奏国歌,或什么时候会听到国歌呢?”

幼儿相互讨论:(开大会时,运动员颁奖时,检阅 部队时,迎接外宾时,新闻联播,看足球比赛……)

(2)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在重要时刻放呢?看完录像之后就知道了!”(放录像)教师继续提问:“是谁在天安门城楼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泽东)教师小结:“毛泽东在前面升起了国旗,奏起了国歌,所以,国歌代表了中华民族,在重要场合都要放国歌。”

(3)教师提问:“刚才升国旗的时候解放军是怎么样的?(一直站着、眼睛看着国旗、敬礼、没有声音。)“解放军敬礼叫军礼,小朋友看国旗时行的礼是什么礼?“(注目礼)学会行注目礼师:我们听到国歌时应该怎么办?(幼儿讨论 后 老师小结:要立正,行注目礼-------)三、全体幼儿跟教师一样起立看升国旗。

教师:“小朋友讲的很好,想不想再一次试试,请我们后面的听课老师一起来看升国旗。

(奏国歌)全体起立,身体站正行注目礼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教国歌教案篇3

③ 打节奏,认识节奏名称

④ 播放录音

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⑤ 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⑥ 纠正错误

3、认识力度符号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4、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1、观看升旗仪式

2、小结

学生看屏幕资料:义勇军进行曲》由中国诗人田汉作词,中国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此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正式国歌。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弱唱

急换气的方法解决,唱一唱。

x x x xx

x x x x x

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学生演唱

请学生将力度符号标在合适的地方,唱一唱。

学生唱国歌

了解国歌

教师做示范

学习节奏,帮助填词。

有助于学生演唱

有错给于纠正

巩固

加深学生印象

教国歌教案篇4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13|53|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4

13|5-|5432|1-||

lilililuli

(要求: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

(2)听音模唱

要求:根据已给的那个音,判断出上面的音。

三、巩固《国歌》

1、回顾国歌的创作背景

2、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

说说什么是三连音,碰到重音记号应该怎么样?

3、唱《国歌》

齐唱、指出缺点、生唱、个别唱、跟录音唱……

四、复习《歌唱祖国》

1、回顾《歌唱祖国》的名称、作者、歌曲所反映的现象等。

2、听《歌唱祖国》

3、生跟琴哼唱旋律

五、:

教学反思

国歌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内容,但是,因为最初的学唱的是从简单的模仿,连读音都有些缺失。所以学唱时,先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本班孩子学唱这首歌曲时,读音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节奏的旋律都有些问题。特别是渐强,渐弱,孩子们基本没有概念。所以教学就从孩子们的最弱处开始,通过划拍教学,孩子们对于节奏的掌握有了质的飞跃。

教国歌教案篇5

课时:一课时

年级:四年级

教材选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二课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一、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二、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3、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课前播放(国旗国旗多美丽))

1、考考你: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目的是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才会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升旗仪式。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3、唱一唱:

让我们一起来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考考你:

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

5、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听老师国歌的意义、高唱《国歌》、了解国歌的作者、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得受到了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探密活动,引导体验

1、唱一唱:

下面我们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国歌》。

[设计意图]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是需要适当地爆发的。在前面一系列活动的铺垫下,学生演唱自己熟悉的《国歌》旋律,充满着自豪感。用自己的理解演唱就是对他们更好理解、演绎《国歌》的进一步要求。

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3、探究《国歌》的秘密行动:学唱并分析《国歌》部分曲调。

(1)探究活动一:(运用比较法,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

a、教师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b、为什么在“中华民族”四个字上要加上“>”重音记号?

聂耳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c、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来进行比较,体会这句歌词的含义以及重音运用的作用。

d、学生运用重音记号和休止符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一步体会聂耳的用意。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比较”教学法,使学生感受重音记号和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表现作品奠定基础。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讲解,在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2)探究活动二:(对比演唱,讲解“上行”知识)

a、学生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这句话的歌谱。

b、学生用手势表现这句旋律的走向。

c、教师穿插介绍音乐知识“上行”。

d、想一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

e、试一试:运用其他旋律走向唱唱“起来起来起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f、唱一唱:加入渐强记号演唱,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情感表达。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应逐渐培养识的能力,建立音高的概念,所以在设计认识“上行”知识这个环节的时候,挖掘出一些音乐要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演唱中初步认识歌曲旋律的走向,获得音高的感受。

(3)探究活动三:(认识三连音,感受在歌曲中的作用。)

a、找一找:“冒着敌人的炮火”中有什么节奏是你第一次看见的?

b、简介三连音:三连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

c、想一想:你觉得三连音象我们生活的什么声音?

d、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聂耳不用其他的节奏呢?

试一试:用其他节奏代替三连音,比较后回答问题。

e、齐唱“冒着敌人的炮火”,进一步体会三连音的作用。

[设计意图]音乐是体验的艺术,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代替学生对音乐本身的体验的。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坐在一起聆听音乐,一起演唱歌曲,一起分析、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重要的是改变了教师角色,调整了师生关系,和谐了教学气氛。

(4)探究活动四:(“前进!前进!前进!进!)

a、试一试,把最后一个“进”去掉。

b、为什么最后的“前进!前进!前进!进!要多加个进?

c、学生讨论、回答。

d、完整演唱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情境来引发探究,以动情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探究,在学生内在心理需求的关节点上发展探究,在最有收获的问题上深化探究,构建好有层次的中心问题,将关键问题的发言权甚至发现权交给学生。通过讨论、对比演唱,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4、完成了探究《国歌》秘密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演唱《国歌》,看看谁最能表达出聂耳先生心中的想法。

学生演唱《国歌》,教师及时做出相应的评价。

5、进行一次升旗仪式。

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希望同学们嘹亮的歌声能够在学校上空激荡。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在教室一起来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全体起立――升旗仪式现在开始――升国旗――奏唱国歌(全体起立随伴奏带唱《国歌》,同时播放升旗的录像)”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全把握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为整个课堂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情绪,而且这样的结尾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拓展欣赏,加深体验

1、《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

(1)当我们的奥运健儿在体育赛场上努力拼搏获得冠军的时候,庄严的国歌声在奥运赛场上响起。

(2)播放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你觉得这次聆听的《国歌》表演形式上和我们的表演的不同吗?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每天我们的五星红旗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和太阳一起升起,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啦!

(1)播放军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这次的演奏你发现了什么?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管弦乐演奏相同吗?

(3)军乐的演奏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

3、当香港、澳门又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时,人们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国歌声在空中回荡。

(1)播放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这次的演唱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国歌在各种场合中的意义,我认为仅仅学会歌曲、理解歌曲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更深层的东西。教师把精心搜集到的素材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声、画并茂,强烈的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着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教师的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学生能体会到发现、体验的`乐趣,体会到自豪感,成就感。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小结

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的口头传授,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都围绕着学生熟悉、喜欢的各种音乐活动展开“体验”过程,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感受。

课结束了,被学生的歌声感染得心情异常激动,被学生精彩的发言和入情歌唱深深打动着,随手记下了一些心得体会:

1、谈话导入,营造轻松的体验氛围

“万事开头难”,这节课的开始是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

师:中国的国旗是什么?

生:五星红旗。

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

生1:每个星期一学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

生2:奥运会上,夺得冠军之后

生3: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

这样的场景不象是知识竞赛,更象是妈妈随口考验自己的孩子,轻松而自如,学生不会因为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而胆战心惊,宽松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师: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

生:田汉

师:那么曲作者又是谁呢?

生:聂耳

师:谁知道其中的故事?

生:老师快讲啊!!

这段对话不是为了考验学生,而是通过对话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性知识,运用对话的形式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好的多,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国歌》的距离,激发出学生学习《国歌》音乐的兴趣。

2、比较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体验

比较――是音乐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表现方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是将题材相同而体栽不同、形式相同而风格不同等音乐内容进行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国歌》中有很多地方是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多音乐知识,也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更没有对战争的切身体会。因此,运用“比较”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兴趣,又能轻松掌握音乐知识。

在体会重音记号在歌曲中时,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困惑怎么去和四年级的学生谈论音乐记号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仅仅是讲解知识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听的耐心,也无法真正感受音乐记号的作用。在这个探密活动中就设计了对比演唱的环节,要求学生用有重音记号、无重音记号两种不同的演唱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真正感受歌词的含义和重音记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比起由教师空洞讲解重音记号的意义和作用要有趣,要有意义的多。更何况是由学生自己“探究秘密”而获得的成果呢?因为是自己探究的结果,学生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是啊!探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也不一定是科学研究。四年级的学生也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探究活动。

“上行”知识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点,假如由教师介绍,学生未必能真正懂得其中的奥妙,而放在歌曲探密活动中,由学生通过唱唱歌谱、用手势表现旋律走向、想想为什么聂耳在这里一定要运用上行手法等一系列活动,去体会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听着学生一次次激情昂扬的演唱,看着他们挥动着的拳头,他们是用自己和聂耳的共鸣,表达着心中对侵略者的愤恨,表达着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比较演唱中学习了新知识,在体验活动中感受了作曲手法。

3、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成为一种乐趣

回顾本课的内容,为了避免活动的单一,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将教材中的歌曲学习过程变成了“探密活动”,让学生、听课教师耳目一新。通过讲故事、唱唱我心中的《国歌》、《国歌》探密系列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场景和探究活动中学习,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很好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为以后热爱音乐文化做好了准备。我根据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的好奇心强、表现欲高等心理引入课堂,将学生经常参与的考一考、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等活动充分融会课堂中,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学生不仅兴致浓厚,而且体验到音乐活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可以和它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音乐的信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音乐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也是形成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我始终以歌曲(国歌)音乐为中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如旋律、节奏、音乐记号、风格等)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对比欣赏、旋律哼唱、和演唱表演等手段,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歌曲训练有机地融合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在感受中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使音乐教学真正成为“为了学会音乐欣赏”的教育。

要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花样繁多,而踏踏实实地把握作品、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才能将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上出无限的精彩来。

教国歌教案篇6

课题:课型:综合课时:一课时

知识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人文教育目标:

通过学唱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

三连音与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

教材分析:

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突破口:

通过不同国家国旗的竞猜游戏,导入我国的国旗,并以器乐和声乐两种不同形式的作品达到体会歌曲内涵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电脑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

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

好,请看大屏幕:

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听国这个国家的吗?(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节奏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得了一面红旗。其中,有伊拉克的国旗和,

对现在的政治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用战争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2、听一听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歌曲,你对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

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

?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附加聂耳名字的来历)

我们来听一听的演唱。(放flash动画)

动画中出现了那些人物?

十大元帅

你知道是怎样写成的吗?

3、唱一唱

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

4、分析作品:

认识三连音看屏幕,通过屏幕上的表示,你怎样理解?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

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的招呼人们奋起战斗。

老师给出三个力度标记,f、ff、渐强,请你们分组讨论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通过学生的分析,老师再加以补充。

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

下面,我们随着的器乐曲来进行一下升旗仪式的表演,好吗?(学生进行表演)

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

四、下课

教国歌教案6篇相关文章:

教数学读后感6篇

教研室教工作计划模板6篇

主题教工作总结6篇

教数学读后感精选6篇

教研室教工作计划精选6篇

教科室月工作总结优秀6篇

教科室秋工作计划6篇

教数学读后感最新6篇

大班保教工作总结6篇

幼儿保教工作总结6篇

教国歌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