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通过提前准备好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资源和使用教学工具,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ppt课件、圈画、数数等活动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ppt课件、画有水娃娃的`卡片若干、彩笔、神秘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由谈话导入教学活动

小朋友,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是谁来了……播放ppt课件(幼儿边看边说:是数字宝宝3、5、9…),噢,有这么多数字宝宝和我们一起玩呢。下面小朋友一起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来帮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成一队吧。

二、集体活动:继续观看ppt课件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是怎样排的队?(幼儿:有水娃娃、红水娃娃、绿水娃娃,它们是两个两个排的队)

(2)请集体、个别幼儿两个两个数,数出每一组水娃娃是多少个。

(3)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画面上是不是每一组水娃娃都被两个两个圈起来了?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几个数字?

哪几组水娃娃两个两个的圈,到最后没有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

(4)引导幼儿回答后教师:

像这些全部圈完的2、4、6、8、10叫双数,没有圈完只剩一个的1、3、5、7、9叫单数。

a、像1、3、5、7、9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像2、4、6、8、10两个两个地数,全部都能数完的数叫双数。

b、10以内有5个单数,有5个双数。

c、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他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5)简单的向幼儿介绍一下奇数、偶数。

小朋友你们告诉老师,你有几个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叫你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又叫你什么。(如:我叫李艳,还叫贝贝)师:老师告诉你们,数字宝宝也有两个名字,单数也叫奇数,双数也叫偶数。

(6)找一找、说一说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

(1)从身体上找出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手是双数,一张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等……)

(2)练习卡操作活动

(3)集体游戏:单数自己抱自己,双数找个朋友抱一抱。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活动以水果店游戏的情节来开展,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并能说明分类标准。

2、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重点与难点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各种结构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连……。

2、分类盒、标记卡。

四、设计思路

对幼儿来说分类运算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属性的物体挑出来,如在一堆积木中桃出所有红色积木。第二个层次是分类一,分类是将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共同属性的几组,如将一堆积木按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组。求同是分类的基础,因为求同时标准是现成的,而分类时要幼儿自己产生标准。两种活动对幼儿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设计时应先让幼儿进行求同活动,提高他们掌握标准的能力,为产生标准作准备。

分类后说明分类标准是中班幼儿进行分类活动的难点、幼儿还没有达到能用语言描述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们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分类时头脑中显现的标准,因此设计时可以先让幼儿分类后选择标记卡来表示分类标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语言描述。

五、活动流程

操作探索—求同,分类—分组讨论—说出标准,转换标准—巩固操作

1、通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积累有关物体共同特征的感性经验。

说明

操作探索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求同、分类材料,每一层次要提供多种材料,便于幼儿通过反复操作达到对各种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类的材料,其“不同层次”,可体现在有实物分类,有图形分类,也有数量分类。也可以有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分类(大小),有按物件的两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还有按物体的三种特征分类(大小、颜色、形状)。

2、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幼儿抽象分类标准的能力。

说明

分组讨论可按两种水平设计,能力中下的幼儿着重说出标准的讨论。能力中上者重点故在转换标准的讨论。

3、巩固操作时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孩子在玩完玩具是都会主动把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盆子中。有时放错了,旁边的孩子也会提醒。希望孩子在家时也能多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2、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容易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幼儿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经验,怎样让他们运用已有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选择了《找座位》这个大班数学活动。

小百科:座位,包括厢座,香港所指的卡位,及餐厅、交通工具、戏院等一种对坐的座位。座位有些是按票子对号入坐,有些是排队先到先得,不设留位,通常有不准霸位的规定。座位,有时错写为坐位。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篇5

设计意图:

一次泥工活动,有的幼儿选的是没用过的圆柱体的新橡皮泥,有的幼儿用的是用过的被团成球体的橡皮泥。很快孩子们之间就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圆柱体的橡皮泥大,有的说球体的大。争执无果,孩子求助于我。最后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把橡皮泥都团成了球体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原来大家的橡皮泥是一样大的。虽然解决了争执,但由此我意识到,幼儿由于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对体积守恒的概念认识不够,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许多认识上的错误,所以我设计并组织了该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的`物体体积的大小不会因位置、方向或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用体积守恒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座位摆成半圆形。

2.在科学活动区摆放积木、橡皮泥、泥工板、泥工工具、水果、水果刀等以备操作。

3.大苹果、香蕉各一个,水果刀一把。

4.图片、笔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变变变”。

在指定范围内大家边走边拍手说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个“变”字时,幼儿根据想象做任意动作并保持不变。如小兔、小狗等动物,大山、小花等自然物体,看书、做操等动态姿势等。老师拍手,幼儿恢复立正姿势,重复游戏。

二、每一遍游戏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模仿的是什么

并提问幼儿:虽然大家变成了大山、小兔子、房子……但还原后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有没有长高、变矮?有没有变胖、变瘦?你有没有多个小脚丫?有没有少个小耳朵呢?(每次提问孩子们都会边哈哈大笑边说“没有”,还用动作证实)

小结:原来不管我们做什么样的动作还原后都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

三、再次和幼儿玩游戏“变变变”,一起变成小猫轻轻走回自己的座位。

四、讲故事《苹果变多了》(故事附后)。

教师边讲故事边操作演示切苹果。讲完后根据故事提问:小熊的苹果真的变多了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把切开的苹果多次合起来再分开,以帮助幼儿判断分析。

师幼一起讨论、小结:虽然苹果被切成了四块,但合起来后还是原来那个苹果,没有变多,也没有变少。

五、游戏“变了吗”。

1.先从正面观察教室里钢琴、电视机、桌椅等,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回到正面,看看他们有无变化。

2.教师用五块大型积木先后搭建成房子、小桥、小汽车等,请幼儿判断积木虽然搭成了不同的造型,但积木的数量、大小、多少有无变化。

3.幼儿任意玩橡皮泥,塑好一个造型后就还原,看橡皮泥是否有变化,有没有多或少。

六、幼儿看图玩游戏(图示附后)。

1.找相同。看看三排美味食物中,哪两个食物一样大,在一样大的后面打√。下面有五块积木,看看哪两座房子是用这五块积木搭成的,把他们圈起来。

2.数方块。下面是用许多同样大小的积木搭成的造型,看看哪两组用的积木一样多,把积木数量相同的造型连起来。

七、做完图片游戏的幼儿到活动区游戏:玩橡皮泥、搭积木、切水果。在动手操作中巩固对“体积守恒”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在家帮爸爸妈妈分蛋糕、水果等,感知体积守恒。

2.请家长引导幼儿在家里、户外从不同角度观察家具、建筑、花草树木等,感知体积守恒。

活动反思:

1.本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需要。

2.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3.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使幼儿主动而非被动地参与活动。

4.活动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的。

附1:故事:苹果变多了

小熊拿着一个红苹果和一个大香蕉,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小鹿。路上遇到了馋嘴的狐狸,狐狸想把小熊的大香蕉骗来吃,他眼珠子一转想出一个坏主意。

狐狸对小熊说:“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得更多!你信不信?”

小熊说:“你也不是魔术师,怎么变?”

“如果我能把你的苹果变多,你就把香蕉送给我,怎么样?”狐狸说。

小熊点点头答应了。

只见狐狸从口袋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把苹果一切两半,问小熊:“你看现在有多少苹果?”

“两块。”小熊答道。

他又把两块苹果各切了一刀,问道:“现在是几块了?”

小熊说:“现在有四块了。”

“原来是一个,现在是四个。我是不是把你的苹果变多了?”狐狸又问道。

“真的变多了。”小熊开心地说。

“那你是不是应该把香蕉送给我呀?”

“好吧!”狐狸拿着小熊的大香蕉得意地走了。

小熊来到小鹿家,把发生的事讲了一遍,小鹿说:“小熊,你上当了! ”

“我怎么会上当呢?明明多了嘛!”小熊不解地挠着头说。

小朋友,你们说小熊的苹果变多了吗?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单双数教案6篇

大班数学单双数的教案6篇

大班数学10以内单双数教案8篇

大班数学单双数的教案优秀7篇

大班数学认识零教案精选6篇

8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8篇

大班数学填图形教案精选8篇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7篇

大班数学4的分解和组成教案6篇

9的加减大班数学教案通用8篇

大班幼儿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