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的每一个细节都应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动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动手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学习团圆和压扁、手腕和手指间的协调活动
活动材料:
彩泥、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起回忆玩气球的情景:说说气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
2、教师演示团圆和压扁的方法。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幼儿学习情况,适时予以介入。
4、陈列幼儿作品,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提示:
1、如果幼儿园没有塑料垫板,可用硬纸替代。
2、幼儿活动结束后要用肥皂洗手。
3、提供的彩泥颜色要丰富,量要充足,满足幼儿塑造多个气球的需要。
4、教师可在美术区域中让幼儿操作泥塑《做个大气球》。
名称二:投气球
目标:练习挥臂投准
材料:气球、旧报纸、塑料筐、场地布置
过程:
1、幼儿用旧报纸团成纸球,纸球团得越紧越好。
2、教师演示投准的动作,幼儿模仿学习。
3、幼儿站在白线的后面,对准塑料筐里的气球投纸球。
4、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投掷的距离增加,以提高难度。
提示:
1、活动时,教师的场地设计要注意分散人群,避免拥挤影响活动和造成不安全。
2、放气球的塑料筐要浅一些。
幼儿园动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配对,知道大瓶子对大瓶盖,小瓶子对小瓶盖。
2、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式大、小瓶子,瓶盖。
活动过程
一、故事《瓶宝宝找瓶盖》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瓶宝宝找不到帽子了,
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大瓶子对大瓶盖,小瓶子对小瓶盖。
二、操作活动《找瓶盖》,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分清瓶子和瓶盖的大小。
2、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以瓶子的'大小、形状来匹配。
三、鼓励幼儿交流找瓶盖子的经验。
幼儿园动手教案篇3
[游戏目标]
1、通过手偶游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名字,锻炼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
2、初步培养幼儿乐于同别人交往的能力;
3、锻炼幼儿能够认识自己的学号及姓名;
[游戏准备]
手偶(威威兔)小花片
[游戏过程]
1、出示手偶,自我介绍姓名和学号。威威:“小朋友,我非常喜欢你们,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
2、幼儿逐个介绍(威威兔在小朋友说完后,要同他握握手,或是亲一下)在家长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学号姓名。
3、发放小礼物,并让幼儿说出“谢谢威威兔”。游戏指导:依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适当的引导,不可强求个别幼儿;
[游戏反思]
幼儿对于手偶的加入兴趣特别的浓厚,有一些较腼腆的幼儿也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年龄,说明幼儿同一些自己所接触的玩具类的奇特物品有着特殊的交往感情。
幼儿园动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手帕,知道手帕的四条边是相等的。
2、尝试用四条相等的直线连接或围合表现正方形的手帕。
3、乐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手帕专卖店场景、实物手帕、各色雪花片若干
经验:会接插直线,已认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活动过程:
1、参观场景,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教师:“手帕专卖店里有这么多手帕,和好朋友说说你喜欢哪条手帕?”
小结:手帕都是正方形的,有各种颜色、图案,有大有小,是我们讲卫生的小帮手。
2、观察、感知手帕的外形特征。
(1)观察实物手帕,感知手帕的外形特征。
教师:“手帕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几条边?”引导幼儿用手比划感知手帕有四条边。
(2)教师:“手帕的四条边一样长吗?”
引导幼儿对折比较手帕四条边,感知四条边一样长。
(3)小结:小手帕是正方形的,有四条一样长的边。
3、交流、讨论正方形的建构方法。
(1)教师和幼儿讨论建构手帕的方法。
教师:“怎样才能建构出手帕一样长的四条边呢?”
(2)幼儿演示手帕的插法。
(3)提醒幼儿插紧些。并知道拿一片插一片。
(4)帮助个别孩子完成作品。
4、展示评价作品。
(1)相互欣赏作品。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方、大声的表达。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孩子建构手帕。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建构不同大小、颜色的手帕。
幼儿园动手教案篇5
教学活动表:
班级:小一班第五周
活动时间:
星期二
活动内容:
自己动手(科学)
活动目标
1、愿意自己动手打开食品包装,不依赖成人。
2、能用撕、扯、剥等动作去除食品的皮、壳和包装。
3、能积极地思考一些去皮、去壳、去包装的方法。
活动准备
有打开食品包装的经验
橘子、糖果等食品。
活动过程
1、情景游戏,引出主题。
(1)教师扮演餐厅服务员,拿出一些食品招待“小客人”——幼儿。幼儿自由选择爱吃的食品。
(2)引发幼儿探索:这些好吃的东西怎样才能打开?
(3)幼儿自己探索并讨论去皮、壳、包装。
2、分类指导幼儿去除食品的皮、壳和包装。
(1)对一些较为容易去皮的食品,可以根据需要个别指导幼儿操作。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有锯齿的塑料包装袋的特点。请幼儿想办法将包装打开,并根据需要进行指导与帮助。
(3)师幼共同寻找一些去壳去包装的小窍门。
3、交流经验。
(1)请幼儿讲一讲:你吃了那些好吃的?你能够自己打开包装吗?你怎么打开的?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不依赖大人。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以扮演餐厅服务员的身份引入活动,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由于有各种好吃的东西作为本次活动教具,整个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到其中,而且勇于探索各种去除食品包装的窍门,但是在交流经验环节孩子们语言发展有限,不能总结出自己是怎么打开的。有的孩子用嘴咬,有的孩子能够一下子打开,有的孩子怎么扯也打不开。我提醒孩子们因为外包装很脏用嘴咬不卫生,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了几个小窍门。
幼儿园动手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活动:藏起来的花瓣(找规律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abab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幼儿园动手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