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要具有灵活性,以便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应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步骤,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手的活动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手的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米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米、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米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米?
2、幼儿第一次运米。
(1)提出要求:两人一组轮流运米,并记录运米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米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米,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米: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米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米,验证。
(1) 统计运米次数
(2) 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米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米。
(1) 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米,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 幼儿操作
(3) 统计数据
(4) 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米,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米,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手的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稻谷和稻草的用途,懂得爱护水稻,爱惜粮食。
2、幼儿喜欢玩草垫子,能想出各种玩草垫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草垫子、稻草一束、米一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很多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到了秋天都成熟了?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秋天的农作物,它是谁呢?下面邀请小朋友一起来猜一猜。
2、出示水稻图片
提问:
(1)你们看这是……?(在我们这里,水稻小时候是长在水里的,所以它才叫水稻)
(2)你们看稻穗上一颗一颗成串的是什么?(稻谷)
(3)稻谷外面包着一层黄色的壳,剥掉外面的壳以后,里面是什么呢?(米)
(4)米有什么用呢?(可以做成饭、粥、磨成米粉)
(5)让幼儿知道水稻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每天吃的饭、粥都是用米做的,小朋友要爱惜粮食。
教师小结:水稻浑身都是宝,除了它的果实有那么多的作用以外,剩下的`稻草也有很多的用处。
师:出示稻草实物,小朋友知道稻草可以干什么吗?(搓草绳、盖草绳、做稻草人、做草垫子……)(逐一出示实物)
3、玩草垫
(1)师出示草垫,看,这就是用稻草做成的草垫子,它有很多用处。小朋友还可以用它来做游戏呢。小朋友们可以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
(2)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草垫,一边玩一边念儿歌草垫子,变变变,变不成小河跳过去。草垫子,真有趣,变成格子,跳一跳。草垫子,真好玩,顶在头上,慢慢走。
(3)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延伸活动:
活动后教师可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稻草编制草垫,草绳等。
活动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始终围绕"认识水稻,了解生长环境用途及草垫子玩法的,设计的环节层层递进。同时,幼儿在玩草垫活动中也体现了尊重幼儿个别差异,在集体练习环节我用草垫子搭设了两条难易不同的路线,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路线。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幼儿掌握了玩草垫及双脚立定跳远的基本技能,能够跳过三个草垫子并且双脚稳稳着地。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勇于挑战的品质,一部分幼儿能够尝试双脚立定跳四个草垫子
手的活动教案篇3
1.知道3.12是植树节,了解植树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在与家长共同种植的过程中,体验植树带来的快乐。
3.有良好的环保意识,能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发放通知,请家长和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种植地点。
2.准备一棵树苗及植树所需的工具。
3.准备摄影材料,拍摄下植树的.过程。
活动过程:
1.印发通知,请家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在节假日中与幼儿一起去种下“亲子树”。
3.拍下植树的过程(照片和vcd均可)。
4.写下“植树感言”。
把“植树感言”和冲印好的照片带到幼儿园,布置“亲子植树展”。
拓展:
植树指种植树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3月12日为中国的法定植树节。
手的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3.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
2.物质准备: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活动难点:
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2.出示魔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幼儿观察: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幼儿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谁能变出好看的颜色。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
2.给颜色做标记我们来给你的魔术瓶做个标记吧,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3.引导发现魔术的秘密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结: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发现色彩的变化
1.通过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这里有许多的瓶盖,看看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
2.请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瓶盖玩变色游戏。
你的水宝宝变色了吗?又变成什么颜色了?怎么变得?
小结: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
四、结束部分
除了这些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颜色,颜色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丽老师今天把这个魔术瓶送给你们,回去后再用它变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用变出的颜色进行涂鸦画。
2.引导玩配色游戏感知更多的颜色变化。
手的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2.知道能够让自己变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快乐的小公主》教学挂图、语言cd,《表情歌》音乐、轻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第1幅,提问:“小公主是什么样子,什么表情的?”引出故事。
2.教师运用挂图讲述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引导幼儿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根据需要进行提问:
(1)小公主住在哪里?她为什么不快乐?
(2)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她是怎样找到快乐的?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不开心,你们会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呢?
4.欣赏自己的开心照片,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开心,互相模仿同伴照片中开心的表情和样子,知道我们有很多方法使自己快乐,快乐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5.听音乐《表情歌》,用歌声和动作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活动延伸
1.生活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鼓励幼儿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保持快乐的心情。
2.请幼儿欣赏幼儿学习资源,回家将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本课以动人的情绪感染幼儿,孩子们沉浸在故事中,为小公主的境遇而悲伤,为小公主拥有朋友、拥有快乐而高兴。情感的共鸣与交流贯穿于整个活动中,使孩子们在动脑想办法的过程中,也深深理解了有了朋友才有快乐,好朋友在一起应该这样做才能快乐的道理,只是在表述时,仍有表达不完整的幼儿,需要加强练习。
手的活动教案最新5篇相关文章:
★ 有关于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