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类教案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灵活调整的教案,帮助教师应对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变化,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重视教学评估的部分,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实验类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实验类教案8篇

实验类教案篇1

(一)班会目的:

1.使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在家遇到火灾、触电、食物中毒、遇到坏人对付处理方法,有必须应变本事。

(二)活动地点:

教室

(三)重点:

学习防火、防触电、防中毒、防坏人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具:玩具电话一个、电视模型一个、电插头一个,一盆水和毛巾一条,黄瓜一条。

(四)、班会流程:

1、第一组代表表演防火:(一人读情节过程,三人表演)

2、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处理的?发生火情应当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打火警119、讲清出事地点详细地址、火势情景)

(2)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景可能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怎样办?怎样防火?打什么电话求救?

3、学习防触电知识的情景表演:

(1)第二组代表表演:

(2)大家认真讨论观察表演后讨论:

a.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

b.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景可能发生触电危险?发生触电应怎样办?怎样防止触电事情发生?出了事打什么电话求救?

4、学习防中毒知识的情景表演:

(1)第三组代表表演:

(2)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a)发生什么事了?他们怎样做的?小英的说法对吗?生吃瓜果不洗干净,容易造成不良后果?应当怎样做?

(b)总结:情景表演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景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发生了食物中毒怎样办?怎样防止中毒?出了事自我处理不了打什么电话求救?

学习防坏人破坏知识的情景表演:

1、第四组代表:

2、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

(1)刚才发生一件什么事?小红这样做好不好?会发生什么危险?如果你遇到这种情景办?应当怎样做?

(2)总结:情景表演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怎样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出了事自我处理不了应打什么点火求救?

(五)巩固总结

1、匪警、火警、急救中心电话各是什么?

遇坏人打110,着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险情景时,要坚持镇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注意事项:

防火:不要在易燃物品(棉织物、柴草堆、木板堆、柴油汽油库等)附近玩火、放鞭炮。注意(液化气)灶的合理使用,用完电熨斗、电炉后应立即拔出插头。

防触电:自我不随便摆弄电器,用久的电器设施要注意检查、维修。

防中毒: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防坏人: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随陌生人离家出走,夜晚不独自外出、遇到坏人要记住他的外貌特征、不把贵重、稀有物品暴露外边、平时不带过多的钱

(六)、学生发表本节班会课的感想。

(七)、班会后记

实验类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改进:写字的时间至少要保证15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修改)

3、学生做游戏。

4、小结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阅读提示:这是一个实验,也是一个游戏,却让家十分激动。读读课文,想想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再说说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⑵ 难以理解的字、词、句等,用笔做上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⑴ 指名读课文。

⑵ 学生评议,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默读课文,想想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之前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经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实验成功原因的。

4、做实验。

四、交流自读收获

1、小组交流:

在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将不明白的地方在组内讨论、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收集起来。

2、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共同解决小组内遗留的疑难问题。

五、再读课文,深入体会重点句

1出示重点句一:一个小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引导体会小女孩的聪明、急中生智、心中有他人、不怕牺牲、有集体荣誉感、有团结合作精神等。可引导学生从任何一方面来理解这句话,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这里是重点训练朗读的部分)

2、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二: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引导学生从“不假思索”一词及小女孩的话来领悟人物精神。)

3、多媒体显示重点句三: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六、再次交流收获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2、小练笔:学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什么?请你写下来。(修改)

?板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

实验的准备

实验的经过

成功的原因 沉着冷静 善于思考

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实验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

教学难点: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1、组织课文中的实验。

2、怎样才能做实验做成功。

1.交流:为什么会成功,或为什么不成功?

2.齐读课题。

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兴趣。

二、检查预习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

1.交流识字方法。

2.多形式读生字,词语。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4.说说这次实验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阅读

指导读课文,从中你能悟出什么?

学生读课文,画出感兴趣的句子。交流体会。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四、交流感悟

出示重点句子:

1.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3.这位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这位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分析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

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六、感情诵读

教师适时指导、评价。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课文。

2.小组赛读。

各种形式读课文。

七、扩展练习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实验类教案篇4

【教材分析】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费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幼儿在生活中应该接触过菊花、构杞、山楂等中草药,生病时,家长也会带幼儿看中医、吃中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兴。

【活动准备】

1.杯子、句子幼儿每人1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常见的中草药。

2.视:《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8,“幼儿学习材料《我爱你中国》

3.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帮助幼儿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建议】

1.请幼儿观看《鹿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

(1)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鹿真神奇。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构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外形、味道等。

(2)请幼儿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构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一些普通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

3引导幼儿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根据药方会配药、泡药、尝药。

(1)请幼儿猜想并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构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猜想中草药搭配治病的作用,观看(药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吃几副中药可以治好病。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指导幼儿看懂药方并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请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小结:中草药是不能随便吃的

4.请幼儿观看课件《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5.播放视《走进大药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

(1)请幼儿观看视(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激发幼儿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反思:

科学研究应从幼儿身边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常见事物,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妙,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几种常见中草药入手,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参观实物、观看课件等多种形式,层层递进,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有关知识,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实验类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 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 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 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 一 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实验类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学生说)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重点指导:

⑴“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⑵“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实验类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

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

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3、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c.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d.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4、学生写字,5、教师巡回指6、导,7、注意即时评价。

五、实践活动

演示课文中这个实验的课件,鼓励学生课后与同伴一起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2、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

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让学生再质疑,4、再释疑。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2、同3、人物不4、同5、的语气。

6、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7、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8、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实验类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实验类教案8篇相关文章:

学前语言类教案5篇

美术类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类教案6篇

美术类的教案参考7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类教案优质5篇

美术类的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类教案模板7篇

幼儿园关于健康类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关于健康类教案5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类教案推荐5篇

实验类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8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