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方案中,需要明确活动的和内容,以便参与者了解活动的核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奖品或激励,活动方案能够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与竞争意识,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活动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活动方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月亮时圆时缺一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3、说说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帮助孩子了解月亮时圆时缺的事实。
活动难点:帮助孩子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背景图,月亮变化图,游戏相关的各种小衣服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眼中的月亮
教师引导孩子回想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小朋友都见没见过月亮啊?见过那见过的月亮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各抒己见,说一说思考的结果(能体现《纲要》中说的:”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听听月亮姑娘的'故事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见过的月亮,那我们都是在什么时候见过月亮的呢?为什么晚上才能见过月亮呢?我们的月亮姑娘最近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图片让孩子们所说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师在孩子们讲述的基础上扩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没有做成衣裳啊?那个小朋友知道月亮为什么没有做成衣裳啊?
那小朋友说说看,为什么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来啊?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姑娘没有衣裳可怎么出门啊!她能不能出门?(没有衣服是不能出门的,小朋友们出门来上幼儿园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对不对?)
总结: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科学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科学活动方案篇3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
1、导入:
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探究与实践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四、小结
科学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注意用眼卫生,逐步养成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图片4张。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引出眼睛的论题,说说眼睛的作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让大家猜一个我们身上的器官:"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猜出是什么了吗?
师:对,它就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有什么作用?
师:眼睛可以让我们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除了我们人身上有眼睛,动物身上也有,你看,小猫咪咪就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是最近却碰上了大麻烦,我们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听一听--听故事,说说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提问:
1、小猫为什么会眼睛疼?
2、它后来怎么去做的?
3、如果我们没有好的眼睛将会怎么样?(变成近视眼,无法看清东西,没有办法看好书)
小结:眼睛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她。那么,到底有哪些办法来保护我们的眼睛,预防近视呢?
三、说一说--学习保护视力的方法。
注意用眼卫生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这些保护视力的方法。
小结:"二要"——看书、看电视、看电脑姿势要端正,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将胳膊肘撑在桌上,将小臂和手掌伸直,中指点到鼻尖或额头,即距离30厘米左右)--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二不要"——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看电脑。
——不要在过亮或过暗的地方、晃动的车厢看书、画画。(看一看、找一找,教室的哪些部位光线过强、过弱,不宜看书画画)。
总结: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看看外面的风景,看看谁看的最远。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选材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与他们的身体息息相关,看似一个简单的活动内容,却蕴含着重要的意义:孩子们对“眼睛”这一器官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眼睛是身体的器官,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陌生的是对眼睛的认识缺乏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不但让幼儿细致地了解了眼睛的构造及其作用,而且纠正了幼儿用眼方面的错误,同时学习了用眼卫生知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对活动的高度兴趣和关注,课堂气氛活跃而民主,他们对眼睛的构造还是用眼卫生,都能大胆地与同伴、老师交流,活动结束时,许多孩子都能说出不少保护眼睛的方法,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预期效果。
科学活动方案篇5
?内容与要求】
1、在游戏中,观察与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其明显的花纹特征。
2、愿意用简单的语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模式】感知体验式
?运用策略】情境贯穿策略,音画结合策略。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喜欢亲近各种常见的动物,对动物明显特征的关注更多来源于皮毛花纹的辨别,但是对于较相似的花纹会出现混淆,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活动,以“互动式多媒体设备”为依托,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辨别动物的不同皮毛,发现花纹的明显特征。
本次活动是小班教研实践活动的第三研,在前两研的基础上,以多媒体课件的进一步调整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发现问题为:部分幼儿对点状和块状花纹的辨认度有困难;第三环节中动物舞会出现提供动物过多,幼儿挑选有难度等现象。因此作以下调整:
(1) 将舞蹈音乐进行创编修改:歌词内容为可替换的“我们穿着点点衣,快来跳个舞”,以歌词引导幼儿进行辨别,指向明确。
(2) 调整第二环节的重点提问等,突出“点点”“块状”“条纹”三种花纹的比较观察。
(3) 对部分动物的花纹进行更清晰的呈现,突出块状与点状的不同。
(4) 第三环节中提供与前环节不同的动物每人一份,增加层次性和挑战度,是活动的进一步验证。
?材料与环境创设】
1、课件:动物花花衣
2、小动物图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朋友
1、情境导入:
导入语:动物王国要举行舞会,看看哪些动物朋友来了,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小结:想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可真多,有老虎、猎豹、斑点狗等。
二、邀请朋友
1、找找花花衣:
要求:找找身上有花纹的动物参加舞会。
将邀请函和动物连接。
尝试用较完整的句子邀请动物朋友:___,你有花花衣,请你来跳舞。
2、区分花花衣
(1)点状花纹:
1)重点提问:舞台比较拥挤,这次请穿着小小的,一点一点衣服的朋友来跳舞,该请谁?
(斑点狗、猎豹)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一点一点真可爱。
(2)条状花纹
1)重点提问:斑马也等不及了,它身上的花纹像什么?
谁的花纹和斑马的一样?
2)课件验证
3)小结:原来斑马和老虎穿着条纹的衣服,一条一条真神气!
(3)块状花纹:
1)重点提问:还剩下两个动物朋友,它们的衣服和点点的衣服有点像,但是不一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观察比较
3)小结:原来,奶牛和长颈鹿的花纹大大的,一块一块的,穿着块块衣服真特别!
(4)小结:今天来参加舞会的动物朋友真漂亮,斑点狗和猎豹穿着点点花纹的衣服,奶牛和长颈鹿穿着块块花纹的衣服,老虎和斑马穿着条纹的衣服,一起跳舞真热闹。
三、参加舞会
1、还有一些身上有花纹的动物朋友也赶来参加舞会啦,看看有谁,它穿着什么衣服?
2、播放音乐,幼儿辨析花纹特征进行舞蹈。
要求:听清楚要请穿着什么衣服的动物朋友来跳舞。
3、幼儿参加舞会。
科学活动方案篇6
【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实验、比较中发现鞋底的秘密,有探索鞋底秘密的兴趣。
2、初步感知摩擦力,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重点】
发现鞋底花纹、功能的不同。
【活动难点】
理解摩擦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kt板,ppt。
【活动流程】
交流发现——感知讨论——留疑引探
【活动过程】
1、交流发现。
(1)前几天,姚果言穿了一双新鞋,他呀可喜欢了。你们喜欢自己的鞋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归纳:原来有的鞋子鞋面的颜色很漂亮,有的鞋子样子很特别,有的鞋子穿起来很方便……。
(3)我也发现了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发现的秘密在鞋底(出示鞋底),鞋底有什么秘密呢?(幼儿观察回答)
(4)你们的鞋底有什么呢?(幼儿自由观察自己的鞋子)
(5)幼儿交流发现的鞋底的秘密(图案、线条等)。
(6)小结:原来每双鞋子的鞋底都有花纹,有的是线条、有的是图案等。(ppt演示)
2、感知讨论。
(1)为什么鞋底都要有花纹呢?(幼儿猜测:好看……)
(2)如果鞋底没有花纹会怎么样呢?(幼儿继续猜测)
(3)我们来做个实验:
介绍实验方法:用kt板贴在鞋掌部位,然后在地上搓搓,是什么感觉?然后再拿掉kt板,再搓搓,是什么感觉。
思考:两次搓地板的感觉一样吗?有花纹是什么感觉?没有花纹是什么感觉?
(4)幼儿实验。
(5)幼儿交流。
(6)小结:原来鞋底有了花纹,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走路就不容易滑倒,更安全了。
3、留疑引探。
(1)ppt演示:老师还带来了几双特别的鞋子,看看:这些是什么鞋子?它的鞋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2)幼儿交流。
(3)梳理:钉鞋的鞋底有钉子,可以增加摩擦力,这样使运动员跑步更稳;溜冰鞋、冰鞋的鞋底有轮子或者刀子,可以减少摩擦力,可以让人走路走得更快,但这种鞋子也比较危险,要经过训练才可以穿。
(4)小结:原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鞋子被设计成了各种样子,有的增加摩擦力让人走路更稳、更安全,而有的减少摩擦力,让人走得更快。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在设计的时候也是增加摩擦力或者减少摩擦力的吗?
科学活动方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
科学活动方案篇8
区属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
当前h7n9流感防控形势严峻,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不容乐观,为及早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省、市、区爱卫会结合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部署,决定开展“清洁卫生齐动手,预防疾病保健康”为的春季爱国卫生清洁整治专项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xx年2月27日至月日,2月27日下午1:00至17:0为统一行动日。
二、活动内容
1、加强领导,全面整治环境卫生
学校要加强领导,组织开展迎新春爱国卫生运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彻底清除垃圾废物、卫生死角,疏通沟渠,清除积水,清理乱堆放,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2、做好春季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春季是消灭“四害”的最有利时机,对控制全年“四害”种群密度指数至关重要。因此要认真组织开展除“四害”工作,清除蚊虫孳生地,防止蚊虫孳生。要加强灭鼠工作,把鼠密度及“四害”密度控制在最低程度。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
利用广播、卫生专栏、班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科普、防病知识的宣传,特别是做好流感、禽流感、麻疹、水痘、诺如病毒感染、登革热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师生卫生防病、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自觉性、积极性。
科学活动方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