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他们的独立学习,在写教案中,知识点的引入和总结应自然衔接,以促进学习,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落日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落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快速阅读中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所说明的知识。
2、技能目标:
①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②理解文章内容,能够借助本文知识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日出日落景象实际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难点:能够借本文说出人们所看到的美轮美奂的日出日落实际是幻觉的科学依据。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同学们,日出日落,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你观察过这些自然现象吗?
(生)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日出日落景象。
(师)我们所看到的日出日落的景象各不一样,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还是其中有别的奥秘?学了课文《落日的幻觉》,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二、检查预习: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收获。(利用多媒体打出)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吟咏()绮丽()
绚丽()殷红()
散射()殷切()
散会()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二)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
1、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语出晋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薄,迫近、靠近。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三)理解幻觉的含义:
什么是幻觉?
(所谓幻觉是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三、展示目标(利用多媒体)
四、学生小组读文探究:(多媒体打出)
1、《落日的幻觉》属于说明文中的哪一类?
2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完成表格。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太阳好像变大了
变扁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4、举例说明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效果
五、学生进行交流
六、知识扩充:(多媒体打出)
光的散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均匀媒质的分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但当光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地球周围由空气形成的大气层,就是这样一种不均匀媒质。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实际上是经大气层散射的光线的颜色。
旭日初升或日落西山时,直接从太阳射来的光所穿过的大气层厚度,比正午时直接由太阳射来的光所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要厚得多。太阳光在大气层中传播的距离越长,被散射掉的短波长的蓝光就越多,长波长的红光的比例也显著增多。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它的红色成分也相对增加。因此,才会出现满天红霞和血红夕阳。实际上,发光的太阳表面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
七、帮古人解疑:(多媒体打出文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师)当时由于科技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认识,所以孔子解答不了这两小儿的问题,你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吗?可小组先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后自由解答,教师可作适当引导。
①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已经证明黄昏(早晨)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是一样的。
②同一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放在比它小的物体中去中显得大。早晨的太阳背景是群山、数目、房屋等,而在公务,太阳的背景是广阔无垠的天空,因而,看起来早晨的太阳大,中午的太阳小。
③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被散射出去的光也多,而中午太阳光直射时,光线散射现象就小,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八、品味语言:(多媒体打出)
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2.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九、课堂拓展延伸:
(师)本文以说明为主,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请找出来,大声朗读,看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
(学生找出第二段,大声朗读从描写角度、修辞、色彩等方面分析)
(师)同学们,请你回想自己所见过的日出或日落景象,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字数不限。
提示:
写描写文字时,可以按日出(落)前→日出(落)时→日出(落)后的顺序写出特点。注意交待清楚自己的观察点,既要抓住太阳的静态特点,也要注意日出(落)时形状、颜色、光线等方面的变化,同时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
十、学生朗读自己的描写文字。
十一、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描写文字,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充。
板书: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落日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落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体会其色彩美、形体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习惯养成:1.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2.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激趣——引导——思考——讨论——感悟——迁移
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多媒体。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2.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板书:三亚落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小黑板)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1)指名读。
(2)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有诗情画意,能让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3)范读、齐读。
4.精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三亚是一座海滨城市,它地处热带,所以有许多独特的热带风光。看,这是一张三亚的图片(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们觉得三亚怎么样?
(2)三亚哪美?怎么美?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讲出理由更好。
(3)全班交流。
(4)你能体会到作者对三亚的喜爱之情吗?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
(5)指导朗读: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读出这种喜爱、赞美之情。
(6)你们愿意把这幅热带风情图画下来吗?(学生画画)
五、写字指导,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六、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二、品读感悟三、四自然段:
(一)理清层次,整体把握
1.请观看课文精美的插图,耳朵倾听老师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享受、去感悟,然后思考:夕阳滑落的景象是由哪几幅画面组成的?作者将不同阶段的落日分别比做了什么?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①第一幅画面:太阳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比做“快乐的孩童”。(板书:像孩童)
②第二幅画面:太阳挨近海面时,比做“大红灯笼”。(板书:像灯笼)
③第三幅画面:太阳投入海面时,比做“跳水员”。(板书:像跳水员)
4.自由朗读三、四自然段,整体把握日落全过程。
(二)研读自悟,积淀语感
1.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抓住“歪着”、“红扑扑”、“毫无倦态”、“潇潇洒洒”等词语感悟太阳的孩童形象。)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质疑:“太阳的笑颜”指什么?(结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帮助学生体会当时的壮观场面。)
④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⑤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热烈景象的无限喜爱。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引导学生抓住“红灯笼“这一形象的.说法,体会太阳发生的变化。借助课件,体会阳光映照在海面上的动人景象。
c.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⑶ 出示:兴许是悬(浮)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落),刚一挨(碰)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
a.轻声读这一句,比较原文用词和括号里的词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引导学生理解、区别。
b.学生体会后,齐读这一句,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 “顽皮地蹦跳”:这涉及到一定的科学常识。因为海面上水汽很多,太阳光透过水汽就发生了折射,所以产生了这种现象。这一切在作者眼里都成了太阳的顽皮。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硕大无朋”)
⑹指导朗读。 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过渡:长时间地看这一轮落日,觉得眼前的这轮落日何止只像一只大红灯笼,看着看着,这轮落日仿佛有了一份生机,有了一份情意。还记得李白的《送友人》吗?里面有这么一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出示)“故人”就是指下文的——跳水员。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c.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引导学生理解:她像跳水员,入海时是“水波不惊,悄然无声”,可见她是位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她的身材肯定非常苗条,如果身材肥胖臃肿,入水时就会溅起很大的水花,谈不上优美和赏心悦目了。
d.再指名读这一句话。齐读这一句话。
⑵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⑶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⑷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⑸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
⑹把自己喜爱的句子背出来,让落日美景永驻心间
三、总结全文
1、师引读:这美妙绝伦的落日景象让人赞不绝口,心中的千万感慨化为一句话就是——(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师:(点击课件)这就是三亚的落日!请同学们在画纸上把太阳滑落的景象画下来,如果有什么话要说,也可以写在旁边。
四、作业设计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一下家乡日出或日落的情景?试着写下一、两段话。
【板书设计】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像灯笼 真有诗意
像跳水员
【教后反思】
?三亚落日》一课,我通过多种教学思路来让学生感悟落日的美妙绝伦。有现代技术地运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亚落日富有诗意的画卷;有朗读的训练,以读的训练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有重点字词的体味,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表达的逻辑……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领略到三亚的美景,也让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引起了学生内心的震撼与思考。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在强调个性化阅读的同时,我们仍可以立场坚定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落实“双基”,努力让学生能多读、多悟、多写、多思。
落日教案篇3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清新、词汇丰富,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更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本文篇幅不长,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谈话导入、初读感知、理清条理、布置作业。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意,理清课文层次。在第一个环节“谈话导入”中,我以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入,初步让学生感知日出给人带来美好、向上的感觉。那日落的景象如何?随即揭示课题,(板书:三亚落日)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明确写的是“三亚”这个地方的“日落”。接着就进入“初读感知”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同时相机正音,读准多音字“悄”qiǎo。然后指导学生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在学生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绘了落日景象?”来理清课文条理。在这一课时的最后,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摘录优美语句。3.朗读课文。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我将在第一课时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三个环节:复习检查、精读感悟、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使学生感受三亚风光美,三亚落日更有诗意。
课始,先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进行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然后通过引读“在三亚看落日”,作者觉得“真有诗意”(板书:真有诗意)激发学生的神往之情。同时,引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精读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三亚浓郁的'热带风光,我先让学生观赏三亚风光录像,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蓝天、碧海、白鸥、椰树、沙滩等景物来领略三亚的热带风情。由“三亚的热带风光美,三亚的落日更美”这句话自然过渡到(第3-5自然段)的学习。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如何引领学生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领悟体会落日的美景,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美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 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美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敏捷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美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准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训练,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落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三亚落日。背诵课文3、4节。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欣赏并积累描写落日的语句。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座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那里的日落景象富有诗意,美妙绝伦。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三亚欣赏美丽的落日。(板书)2 三亚落日。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把课文打开,大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三、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检查检察,有信心吗?(1)出示词语,指名读:
逊色 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美妙绝伦挺拔俊??
玫瑰 灯盏毫无倦态硕大无朋
摇曳 搔着 醉醺醺悄然无声(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多么美的词语,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些词读一读。四、指导朗读1.词美,景更美,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2.现在,你眼中的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交流:美丽、诗意……)
出示: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夕阳滑落的景象绝纶,一点儿也不必日出逊色。3.看来,在作者真的很喜欢三亚的落日。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赞美之情。4.带着这种感受,我们再去感受三亚落日那充满诗意的美丽好吗?5.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指导。五、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2.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四、精读感悟1.要看三亚落日就必须先到三亚去,那我们就先到三亚去看看吧!(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三亚落日》。2.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a“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b“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c“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a“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b“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c“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听写生字词:逊色 涨溢玉屑银末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玫瑰 灯盏2.齐渎第一段。二、精读感悟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静心默读第3、4自然段,找出文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并将感受深刻的词句画下来做上批注。
交流:(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1.哪些词语写出太阳像“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a、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文章的哪些地方写了太阳像灯笼,谁来读读?
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3.比较:
a: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b: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4.出示:“他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奔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5. 谁来读读把太阳比喻成“跳水员”的句子?
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6.比较:
a: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b: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7、当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8.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9.再读本段,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并相互说说为什么喜欢。三、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四、总结、欣赏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板书设计:教后一得:
落日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品味语??
3、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了解作者 高建群
二、初读文本
积累字词 垭口 胭脂 诞语 泥淖 黯淡 罗布泊 混沌 物什 雾霭 攫来
再次把字词还原到课文中通读全文
三、速读课文
1、文中共写了什么地方的几次落日?(两次:定西高原、罗布淖尔平原)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总——分)
四、再读课文 品味语??
1、从文中标出你喜欢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品出其中的美感来,
按句式“我喜欢、、、、、、(句、段),因为、、、、、、、”
学生a、b、c、d回答,展示思考成果,并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2、在作者眼里两次落日分别有着怎样的.美......
第一次:柔和 美丽 安谧 奇异的美 (柔美)
第二次:庄严 神圣 具有悲剧之美 (壮美)
3、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第一段中的 :惊骇 雄伟 震撼
五、学以致用
展示“绿叶上的露珠”图片,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描述它,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教学总结】
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描写大漠落日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文本中很多材料的出现,不只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要表达的是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这才是作者几番强调的“世间有大美!”
落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景,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情意: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课文,初步感受三亚落日的美景。
对策: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日出的美景,我们许多同学都欣赏过,但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日落的情景呢?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播放课文录音。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美妙绝伦 风情 挺拔俊秀 软软地 活泼
毫无倦态 依旧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硕大无朋 光芒 悄然无声 边缘 缘故
水波不惊 顽皮 玫瑰 涨溢 灯盏
①、朗读词语
②、②、交流词语意思:
硕大无朋:大得无与伦比。朋,比。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你以为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点名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第二部分(2)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
第三部分(3-5)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四、作业超市
1、习字册描红
2、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富有诗意美妙绝伦
三亚落日热带风情天海合??
落日美景收敛光芒慢慢下沉
顽皮蹦跳悄然入水
落日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