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评估应该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教案中的活动应该有足够的互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听写部分的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通过学习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教学难点:
如此多的生词,学生不能当堂课上马上真正理解它的意思,需要老师把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
花
你喜欢花吗?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德国人家家户户喜欢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你们知道他们这是做干什么?原来……
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齐读课题
2、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2、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学习:“颇”、“耐”
查字典理解“颇”。“很”的意思。
这里的“境界”的意思是“好思想、好品质”的意思。
师: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读一读。
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学习生字:“栽”、“脊”。指导书空“脊”。
再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学习生字:“簇、汇、暇”
“暇”的意思是“空”的意思,怎样记住它?(与姐妹字“瑕”进行比较。)
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吗?(注意此处的应为多音字,应付的意思)
老师先说一句话:节日的'百润发超市里人山人海,收银员们忙得应接不暇。谁能用它也说一句话。
2、朗读课文第2、3小节。
3、教师小结:
试想: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眼见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鲜花,鼻闻沁人心肺的清香,是否有一种仿若人间仙境的感觉?
所以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美好的的境界,更是人们之间互爱的表现。
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一下,作者数年后再次来到德国的感受吧?
4、读第4节。
5、作者认为除了花以外,美丽的东西还有很多,你知道还有哪些美丽的东西吗?
6、小结:正是有这奇特的民族,才有这绮丽的景色。
四、朗读全文,学习其余未学的生字、词。
1、学习生字:概、栽、确、含
2、朗读全文,要求不漏字,不加字。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复习生字、词)
4、你能说说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说一件贴一朵花)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充气雨衣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图片导入。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感知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三、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四 、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五 、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1)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2)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六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二、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三、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四、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教学后记:
?充气雨衣》课文中“我会认”的字14个,字音不易读准,字形比较复杂,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按归类识字,游戏识字等多种形式的方法识记,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学生很喜欢识字这一环节。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死灰复燃”,活跃起来。可能自己高估了学生,把课文只设计了一个课时,知识点过多,也有关系。自己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1mi.net}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书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表达方式,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或生活哲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2.通过探讨交流,表演等环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采用对比法理解文章内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做事情应该多动脑筋、开拓思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
2.懂得应对竞争,把握机遇。
教学重难点:懂得老板几次给阿诺德提薪,而布鲁诺仍拿原来薪水的原因,从而获得做人的启示。
教学准备:土豆、西红柿(图片或实物)、录音机、生词卡片(自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一)板书题目:“差别”
(二)提问:文章会写到谁和谁的差别?
他们差别在什么地方?
这些差别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效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用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
生词:薪水牢骚抱怨差别盘算汇报
预设:有些字在课文上是以人名的形式出现的,如“德”“诺”,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提高扩词能力。
(三)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长段落可由两、三个同学共同完成),听者可以进行评价,师生共同正音。
三、初学课文,了解大意。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普通而又意味深长的小故事: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店铺工作,一个能够创造性地为老板做事,得到重用;另一个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得不到重视。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做人的启示。)
四、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对课文进行学习。
二、精读课文,谈体会。
(一)自读课文
(二)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明理由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
1.文中2-9自然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了布鲁诺是一个墨守成规、做事情缺乏主见,没有远见卓识,不能预见事态的发展从而作出更好的`处理决定的人。
文中依据:老板说:“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说明的。”
布鲁诺第一次从集市上回来说:“从早晨到现在,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着一车土豆在卖。”
布鲁诺第二次从集市上回来说:“一共有四十袋土豆。”
布鲁诺第三次到集市上去,问了价钱。
2.请男生读这一部分,要求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配乐朗读)
预设二
1.文中10-12三个自然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了阿诺德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对上级的话不是言听计从,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造性地执行,做事周到缜密,具有远见卓识的人。
文中依据:老板让阿诺德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卖什么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共有四十袋。”他介绍了土豆的价钱是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还带回来一个土豆让老板看,不仅如此,他还带回了一个西红柿样品和那个卖菜的农民。
2.请女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朗读这一部分。(配乐朗读)
预设三
1.文中第1自然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了不同的付出,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文中依据:(一段时间以后,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几次提薪,而那个布鲁诺的,却仍拿原来的薪水。)
2.教师相机提问:“这就是什么?”
这就是“差别”。(解题)
3.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一部分,读出理解。
三、角色表演
(一)自由结合成三人小组,分好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再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好人物对话,演一演《差别》。
(二)表演结束后对照课文进行评价。
(三)请表演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拓展延伸
(一)说一说本文几位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预设:
1.喜欢布鲁诺,因为他心中有不满,敢说。
2.喜欢阿诺德,因为他有思想、有主见,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造性地执行老板的任务。
3.喜欢老板,因为他聪明,能让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能让才能不高的人心服口服。
4.喜欢布鲁诺、阿诺德两个人,因为通过两个人的对比,让我知道了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注意眼前的事物,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后的发展,学会动态地看问题。做事情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善于动脑筋思考,学会长远打算才能成功。
五、拓展阅读
本篇课文虽然浅显易懂,但给我们的启迪却很深,课下同学们可以搜相关作品来读,如:《曹冲称象》《一分钟》《悲观与乐观》等。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属于情景交际,教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危,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时的态度、语气;四是口语交际市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3、指导学生善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上支持他们。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利用挂图,呈现机组需要安慰的画面,如,同学生病了、考试失利的、家里发生变故的……然后引出话题。
2阅读课本,弄懂焦急的内容和要求。
(1)自由读,看看有几层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地说说。
(2)弄懂题意后,教师示范练习,尤其让学生注意安慰时的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有分寸。
3、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3)分角色练习,小组内表演。
4、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弄清楚每组所选的话题,以便有的放矢的表演,。
(2)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要从内容上、表达的态度上、语言的表达几方面去。
5、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鼓励手段。
6、进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