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写的周到具体,才能顺利的展开今后的工作,只有保持清晰的逻辑思维,我们才能制定出优秀的教案,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1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字,认识2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境创设,情感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教学重点:
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心理活动的变化。
教具安排:
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字,认识2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1—3自然段,能够对小姑娘有个初步的认识。
学习生字。
教学难点:
走入小姑娘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吧。
(请快快翻开书本第36页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2、检查生字。
3、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2、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由读,在相应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边交流边指导读好相关句子:“我是个长得小小而不怎么表达的女孩儿。脑子里好象总有想不完的事。”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3、现在,你们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师过渡:是啊,这样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小姑娘,她会和修鞋的老伯伯之间发生怎样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
学习“鼻、皱”等12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鼻”字注意上中下结构的比例;“皱”字写时要注意右边“皮”的一撇要将左边一部分托起来。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走进小姑娘的内心世界。
2、通过小姑娘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教学重点:
精学4—1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教学难点:
走进小姑娘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姑娘的善良和纯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爱思考、爱观察而又内向的小姑娘,她和修鞋老伯伯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三、学习第2部分,走进人物内心
1、读读4—16自然段,讲讲小姑娘和修鞋老伯伯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描写老伯伯的语句和小姑娘心里想法的句子,分别作上不同的记号。
3、自读感悟,再读句子,想想这时小姑娘和老伯伯心里都想了些什么?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1)走进老伯伯内心:
a、在断针时,老伯伯叹了一口气,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指导读句子)
b、老伯伯见“我”给了钱又说不用找时,他抓起书包仔细检查,从这里可以看出老伯伯心里的想法又是什么?
(2)走进小姑娘的内心世界:
a、重点体会句子:“我一愣,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拍了一下我的心脏。”和“我转回神,飞快地把书都塞进书包里,又飞快地取出口袋里折得皱皱的钱,塞到老伯伯的手里……”
b、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
c、分角色朗读4—16段
四、学习第3部分,升华感情
1、妈妈为什么说“我是个好心肠的姑娘?”读读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展开小组讨论。
2、交流看法。要求表达观点时要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作为依据。
3、回扣文题:为什么妈妈的话像阳光照进我的心里?说说你的看法。
4、小结:妈妈是在夸奖小姑娘关爱他人、用心体察他人的疾苦,很善良。从此以后,妈妈的话如同阳光照进我的心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2
?孔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10个生字,1个多音字。学写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要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查阅资料,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孔子是怎样勤奋、刻苦学习的。
教学准备:生字卡、课前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揭题。
1.出示孔子的名言,读一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交流自己搜集的孔子的资料。
简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者,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读了课文,你对孔子增加了哪些了解?
三、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画记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有哪些?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2)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字: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
举目无亲:抬头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人地生疏。举目:抬起眼睛,指抬头。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
羞惭:羞愧。
(3)这个自然段与后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小结。
4.齐读。
四、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生字词。
2.检查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惭”为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各部件写紧凑。“艰”字的右边部分不要写成“良”。“懂”字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尊”的上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介绍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二、理解第二至五自然段。
1.自由读。
思考:讲了孔子的哪些故事?
2.讨论:
(1)孔子的境况非常凄凉,他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相机理解以下词语。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师法:在学术或文艺上效法(某人或某个流派)。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
礼法:社会上通行的法纪和礼仪。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然:对,正确。
经典: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
(2)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你的风凉话,心情会怎样?
3.讲故事。
(1)课文中讲述的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
三、拓展延伸。
1.孔子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2.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故事?交流孔子其他方面的故事。
3.如果我们面对孔子,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模拟采访孔子。
四、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孔子名言做成书签勉励自己。
2.有兴趣的话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阅读《论语》。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卑、亢”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用“?”在文中标出。
4、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就自己的感受写批注,提出自己的问题。
2、集体交流
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
(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
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体会1——6自然段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1、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其实约翰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使他的成长过程中懂得节俭、自律、做事有责任心。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和约翰一样的经历,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延伸主题、总结全文
是啊,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总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喜欢约翰吗?就让我记住他吧!问中有几处是对约翰外貌描写的句子。
(1)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2)请大家把它抄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是的成长还在继续。因为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可以在成长中获得快乐、在成长中懂得道理!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 ) ( ) ( ) ( )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⑴出示潮、浩、沸、涨等生字,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再口头组词:
⑵出示犹、据、踮、恢等左右结构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⑶出示罩、薄、崩、霎等生字,说说特点。
⑷出示
闷:多音字:mēn(闷热闷酒)mèn(闷气闷雷)
⑸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6
?电脑住宅》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一栋实验性综合电脑住宅的有关情况。它位于日本东京市中心,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内部安装有100多台电脑,设计师是东京大学教授坂村健。
课文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适,使我们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追求。
课文条理清楚,讲述具体,语言亲切,浅显易懂。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设计理念】
课文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表现了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快捷、安全、方便和舒适,使学生体会到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和追求。根据学段目标、学生认知、课型和内容特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有效综合。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设计富有情趣的读、说、写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六个生字;理解生词:
数据、节能、特征、轻松、悦耳、分门别类、集装箱、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预约、职能、指令、综合、判断。
⑵通过默读、交流,能够想像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了解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
⑶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⑵运用简图、表格、影象再现现代住宅及其设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所带来的方便,相象未来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在理解课文,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所带来的变化与便捷;
2、想像课文描写的场景与事物。
?教具】
小黑板、生字卡、表格、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自主读文,自我探究
1、激趣导人:
谁也离不开衣食住行,今天我们谈一谈“住宅”的问题。你能说说你现在的住宅是什么样的吗?谁能谈谈你理想中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位于日本东京的一座电脑住宅(放录像)。
板书:
电脑住宅
2、初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的6个生字,把长句子读通顺。
3、再读课文:
把课文中的新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着重弄清“即使、预约、集装箱、分门别类”等词语的意思。
4、在读通2至7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填写下表:
具体设施 如何工作 有何功能
(设计意图:课文条理清楚、讲述具体,语言亲切,浅显易懂,落实初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填一填,体现“不动笔墨不读书”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师生互动,二次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正字音,随机指导朗读。
2、利用词语卡片检查词语认读、理解情况。
3、出示电脑住宅示意图,学生图文结合弄清课文叙述顺序,同时检查上面表格填写情况。
4、完成下列填空:
便以便即便便会
⑴陌生人()知道密码也无法将大门打开。
⑵只要按一下开关,整栋房子()进入“休息状态”。
⑶到时候浴缸里()放满热水。
⑷电脑可以将“集装箱”调运到指定的地方,()取出或放回物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师生合作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地说明电脑住宅的功能和作用,课文运用了想像和联想。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选词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这一练习为下一教学环节提供了语言积累。 )
三、合作表演,加深理解
学生以“电脑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客人”介绍电脑住宅: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再读一读,同位相互介绍。要说清有哪些设施,怎样工作,有哪些作用。
2、推选讲解员,根据电脑住宅示意图向参观者介绍电脑住宅。要求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地介绍电脑住宅中的各项设施的布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落实在实践中学语文的课标思想,安排了这一介绍环节。讲解时允许学生使用课本语言,鼓励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实现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协调发展。 )
四、想像作文,学习写法
1、说一说:
假如由你来设计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
2、议一议:
假如由你来设计一座电脑医院,一所智能化学校,你打算怎样设计。
3、根据电脑住宅的叙述顺序及表现方法,把自己的设计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体现了学用结合的教学思想。既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又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实现读、说、写的互动迁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握本课8个一类生字,认识8个二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课文内容,感悟词语在段落中的作用。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会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
2.制作课件、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3课时
基础知识:
多音字:
降 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重 chóng(重复) zhòng(重要)
恶 ě(恶心) è(凶恶) wù(厌恶)
背 bēi(背带) bèi(背心)
似 sì(相似) shì(似的)
蒙 mēng(蒙骗) méng(启蒙) měng(蒙古)
挣 zhēng(挣扎) zhèng(挣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读题,置疑,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3.课文围绕“一个降落伞包”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本课一类生字。汇报。
四、再读课文,认识二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有关语句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在飞机遇险时,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叶挺的女儿小扬眉的感人事迹。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来品读课文,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2.介绍周总理和时代背景。
二、读文:
(一)遇险前: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2.看出周总理是怎样的人?
3.课文是怎样描写小扬眉的?为什么要写小扬眉?她为什么那么高兴。
读第二自然段时,要体会小扬眉的高兴心情,读出愉快的感受。
4.简单介绍叶挺将军。
(二)遇险时:在小组内自由读,研究问题。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飞机遇险时,情况十分严重?
强烈的冷气团 包上了厚厚的冰甲 冻僵了似的 沉甸甸地往下坠落 匆匆掠过
2.为什么写这部分?
为下文周总理让伞包埋下伏笔。
3.你在读中体会到了周总理的什么高尚品质?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回答。(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从摇摆不定的过道”“几步跨到”“迅速解下”“敏捷地替小扬眉背上”----说明他动作迅速,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时的伞包就是生的希望,此时此刻,周总理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给了别人,这是何等的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啊!
4.细细品味周总理鼓励小扬眉的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看出周总理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
5.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
(三)脱险后:
1.指名读,课文是怎样写脱险的?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2.从“欢腾”一词你能看出什么?
3.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试着总结全文:本文主要写的是周总理在飞机遇到危险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小扬眉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周总理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对革命后代深切关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写,巩固生字。
二、读一读,写一写。
惹人喜爱 坚贞不屈 千山兀立 波涛汹涌 不知所措 斧劈刀削 搏击长空 沉甸甸 冻僵 坠落
三、读一读,比较下列各组词语有什么不同。
一股 一股股 一股一股
一层 一层层 一层一层
一件 一件件 一件一件
一座 一座座 一座一座
作业设计:1.写生字;2.写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降落伞包
遇险前 遇险时 脱险后
周总理 不顾气候恶劣, 临危不惧,让出
急忙乘坐飞机前往 伞包,鼓励小扬眉 一片
小扬眉 格外高兴 急得大哭 欢腾
不知所措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调动所有感官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教学难点:
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认真看过晚上陪伴我们的月亮吗?
听一段体现月夜静谧的音乐,放朦胧的月景图。
师:让我们把耳朵、眼睛、鼻子和心都唤醒,带着它们去月光下散散步。板书课题:《走月亮》
评价课题读法,重新试读。
(轻而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课本,咱们到书本上去看看月亮。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感受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三、再读课文,研读重点
师:要想走月亮,先得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连课题读读。
师:这不是月亮升起来,月亮什么时候升起来?
生:晚上。
师:晚上周围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很安静。
师谁再来读,接着读。
师:还没读过书的请举手。请你读。
生读: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师:挺好!谁还想读?
师:读得有点急。“柔和”的月光是什么样的?谁能读出来?
师:下面我需要课堂特别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三个“照亮”,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呀,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看听不听得出来。
师:远处的景物在月光朦胧中能看清楚吗?(生齐:不能)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到了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点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所以就有不同的读法。谁能读读?
生读。(学生读得很好)
师:踩着月光的银辉,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柔和的月光,团团的月影中一定有很多地方吸引了你,快快带着你的眼睛、鼻子、耳朵和心一起走月亮,并与你的小伙伴交流并分享。
ppt
溪边田埂
视觉(眼看)
听觉(耳听)
嗅觉(鼻嗅)
感觉(心想)
重点汇报讨论点
1、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溪水在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漂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3、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白天和妈妈在一起,晚上还和妈妈一起去走月亮,很快乐
4、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
5、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渡亮的银毯。
说话与不说话—我和阿妈走月亮
拉着阿妈温暖的手—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ppt: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月亮带着星星走就像——阿妈和我走月亮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的夜晚美在哪?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视觉
听觉景美———情浓
嗅觉(调动五官走月亮)
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感觉
小学语文四年级观潮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