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文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步明白自查报告的重要性,通过自查报告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驻村扶贫自查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驻村扶贫自查报告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善贫困户家庭经济状况和精神风貌,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我局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动员,狠抓落实,活动工作进展顺利。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成立以xx局党组书记为组长,交通运输局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为副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公路管理所所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交通运输局纪检组组长为成员的交通运输局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切实加强对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对活动各项任务的落实,确保真正取得实效。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单位xx年定点帮扶村是xx镇的xx村、xx村和xx村,分别派出xx三名干部进村开展实实在在的帮扶。我单位坚持以党中央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整合资源、集中帮扶的原则,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县级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要求,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
我单位根据驻村干部的反映,拟修建xx的毛草坪桥、纳完桥和坝倒桥,共需投入资金38。77万元,目前已经报请州局同意,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为了能更多地帮扶村民,我单位还决定每个村给予5000元,用于帮扶村里的特困户。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帮扶方式单一。在帮乡、驻村工作中,由于收到资金、技术等方面条件制约,导致在帮扶方式上主要还是输血式帮扶,造血式帮扶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是对派出干部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督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派出干部工作实效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工作上、时间上给予驻村干部充分保障,严格按照承诺书执行。
二是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继续完善一揽子、滚动式帮扶模式。
三是加强对派出干部的督查和考核,将驻村工作纳入干部个人年度绩效考核。
驻村扶贫自查报告篇2
县委组织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县信访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情况
1、明确并及时派出驻村干部。根据县委工作安排,县信访局联系邦洞镇革溪村和邦洞镇高西村。为确保驻村工作顺利进行,我单位明确杨珩同志为革溪村驻村干部,明确吴作煌同志为高西村驻村干部,并及时下村开展工作。
2、挂帮驻村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深入帮扶村了解村情,帮助联系村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二是帮助联系村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维护帮扶村社会稳定;三是帮助开展森防、计生、普法、禁毒、合医、新农保等惠民政策宣传,积极开展民情民意调查。
3、实行驻村干部承诺制度,及时将驻本干部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承诺完成的工作任务向群众承诺并给予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由于县信访局人少事多,导致派出干部无法脱离本单位工作。县信访局共有干部5人,承担着全县43万多人口的信访任务,龙其是今年以来全县信访形势严峻,重复访、集体访明显增多,两名驻村干部在单位仍然承担着教多的工作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工作中。
二是帮扶方式单一。在挂帮驻村工作中,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制约,导致帮扶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输血式”帮扶上,帮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工作上、时间上给予驻村干部充分保障,严格按照承诺书执行;
二是不断创新帮扶模式,在改变群众观念上下功夫。
三是帮助帮扶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确保群众生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健全帮扶机制,进一步完善帮扶承诺制度,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驻村扶贫自查报告篇3
现将县政府办驻xx镇xx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xx年包联xx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xx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xx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臵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
驻村扶贫自查报告篇4
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对20xx年的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办、财政所、民政科、经管站等单位主要负责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督导检查。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组织机关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在每个村成立3-5人的工作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2、组织培训。我镇按贫困发生率4.5%的比例进行识别,我镇的`贫困人口数为3377人,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行政村。召开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专题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把贫困户识别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方法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培训重点放在镇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两级,确保有一支工作队伍、每个村都有明白人,确保精准识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农户申请。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广泛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识别范围。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4、入户调查。农户提出申请后,由镇机关包村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剔除,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5、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言记录、评选过程等内容。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6、公示公告。先将入选名单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后报市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办公室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天)。
7、建档立卡。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录入贫困户信息库。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全镇有83个行政村,在贫困户登记表的收取过程中,存在部分户主只填写了户主信息,没有填写家庭成员信息,最后统计的贫困户人口数为3278人,导致与市扶贫办下达的贫困户人口数3377人少99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核对各村上报的公示名单和贫困户登记表名单信息,将遗漏的贫困户人口数进行核实存档,以备以备下步改正
2、上报的采集信息存在身份证号码不准确、银行账户漏填或不准确、填报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仔细核对上报信息,列出信息填报存在错误的户,以备下步改正。
驻村扶贫自查报告篇5
我工作队在驻村期间,在县、乡党委政府和地区、县强基惠民领导组的领导下,在德朗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强基惠民活动的五项主要任务,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主动的为村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和实事,推动了驻村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下面,我就驻村以来的各项工作,我现就本村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德朗村基本情况
我村申扎县西南部距县城有60多公里距乡政府有10公里,海拔4700米左右,是典型纯牧业村。我村现住户51户,现总人数213人。有一个党支部,党员32人,团员16人。村干部5人,老党员2人,老干部1人,贫困党员3人。低保户15户,家庭僧尼1人。草场面积49.9815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36.9863万亩。
二、开展工作的情况
(一)深入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民意
驻村后,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我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村情民意,一是及时对村里32名党员走访交谈,了解村内基本情况;二是对全村每户逐一进行走访座谈,摸清村
情概况。全村51户村民,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全部走访完。常言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的情况,村民最具有发言权。通过入户走访、聊天座谈等形式,基本掌握了邦达村的社会、发展等具体情况。按要求召开党员会议,群众大会,村两委会,有效发挥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心村里事宜的积极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理解和参与,增进了信任,为扎实开展好强基惠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制度为保障
根据上级要求和我们开展工作的具体实际,为使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同时也便于使工作开展规范化、程式化,不随意,我们工作队与村里干部群众商议制定了《驻村工作队制度汇编》,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驻村后,面对德朗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不强,基层组织建设软散等情况,首先我们与乡选举领导小组一道具体负责我村组织建设等事宜;二是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对该村群众对本村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调研;三是与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与老村长、老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村内存在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怎样选好配强村的班子,谁做事公道正派、能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了详细调查;四是在平常工作中有意识的锻炼村两委班子成员。
五是以强基惠民活动为契机,以“三项活动”为抓手,加强村干部、党员理论学习。经过大家群策群力,现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显著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群众满意度上升,村里一些疑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四)一心一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驻村以来,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帮助群众解决难点问题。在上级的有力领导和大力帮助下,在有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为村、一些困难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一是积极争取短平快项目。今在去年8月,在县强基办、发改委、水利局的帮助支持下努力争取我村短平快项目——2个人易简畜桥。此外,我们还于今年6月又及时增报了两个项目,分别是:修建牲畜防寒房舍的项目、蔬菜大棚。二是利用惠民资金积极为村民解难事。藏历年慰问“三老人员”、贫困户等特殊群众,总计送去食用油51桶,砖茶51条,大米51袋,糌粑51袋,酥油51个,慰问金20000元和今年8月还为全村每户买了一个帐篷和本村公用帐篷,因为我村纯牧业,在放牧点帐篷是必备的东西,共计买了52个帐篷及为村里蔬菜大棚容易浇水安装电动水泵,方便群众生活,慰问金90000元整.
三、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面对村级基层工作,经验少、村情复杂,我工作队在许多方面需要狠抓学习改进。为此我们制
定了学习制度,例会制度,特别是以最近的“三项活动”为契机又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区党委、那曲地委和申扎县委的各项文件精神,学习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涉农文件和各种农业科学知识,向群众学习,深入群众,多倾听群众呼声,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好牧区各项政策的宣传员,推动牧区改革、稳定和发展。通过加强学习,为我工作队扎实开展强基惠民活动提供了有了保障。
四、不足之处
一是工作队受限于驻地讯息不畅等条件,开展工作时效性不够,对外宣传不力;二是由于工作队成员新分大学生,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开展工作不够得心应手;三是村:“两委”班子工资能力不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深刻领悟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精神,严格遵守纪律,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为驻地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把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开展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村民的期望。我们相信,有区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地委、县委的带领指导,我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驻村扶贫自查报告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