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写体会时我们要明确主题,这样才有意义,认真对待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1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着,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2

炎炎夏日,在阳光的照耀下,我拿着《弟子规》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这本原名《训蒙文》,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的,分为七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想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守信用。

首先是《入则孝》。“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善事父母。心里面要时时刻刻记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全心全意照顾父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听从他们的教诲。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呑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恭敬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可顶撞父母,使父母生气,伤心。

其次是《出则悌》教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就是在生活中要顺从长上,奉事兄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就是告诉我们: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懂事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谨》是指我们行为要谨慎,不可放纵。我们应“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面貌整洁,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身体健康。要注重服装仪容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鞋袜穿整洁,鞋带应系紧,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人立身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的人,古往今来在人世间是没有多少立身之地的。

?弟子规》这本书对我们一生都会有帮助,让我们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言谈举止。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一孝,悌.礼.仁.忠等。再学习,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人。

读了这本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并且回想我的品行,我又是羞愧不已。每天父母对我百依百顺,我还不满足,总还埋怨父母。只想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立志要做个好学生,好孩子。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3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地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太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地。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4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5

幸福源于感恩——读《弟子规》有感幸福,是一个很美的词,像花开一样没有声音,可是却让人感动得流泪。

人们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一样,也无悔地追求着幸福。而每个人都在追求着的幸福源于哪里呢?是那片蘸着奶酪的面包?还是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于我们的感恩的心。这是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得到的感悟。《弟子规》教诲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有的,我们只是带着一具躯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呱呱的哭啼声。我们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给予的。只要我们去学学一门外语,我们就能体会当初父母教育我们讲话的辛苦了;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一笔钱,我们就能体会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奔波的劳累了;只要我们去尝试教育一个调皮的小孩我们就能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了。

我们有了父母的关爱本是幸福的,但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合家欢乐的幸福。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对我们的索求并不多,只是孝顺,便让他们觉得欣慰。《弟子规》所教导的我们的感恩方式也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礼仪。家和万事兴说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关爱的幸福。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能赡养,不能尊敬的话,如何能对别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礼让了。所有,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来关心父母的身体是否依旧硬朗,吃饭时间关注他们胃口是不是还一如以往,晚上睡觉留意他们会不会因为操劳过度而太疲惫,这些就是切切实实的感恩了。这些我们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那我们就是幸福的了。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责。

虚伪之人常以笑脸相待,以阿谀奉承之语相赠,只有真正关心我们的人,真正为我们好的人才会斥责我们的过失并帮助我们改正自己的缺点。有了父母的斥责,我们才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我们才有了正确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因此,今天我们的成就的功劳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这个感激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用心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所有这也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有父母的爱和养育是一种幸福,去感恩这种幸福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幸福不需要寻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处幸福之中,而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规》带给我们的思考所得的。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6

?漫谈弟子规》是索达吉堪布的作品。索达吉堪布是一个对藏传佛教学修甚深的人,他说:可能我们太重视物质的进步,忽视了心灵的继承。孔孟之道里没有佛教的轮回思想,没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来藏的甚深教言,但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讲得确实好。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是要学习传统的智慧。《弟子规》讲得是如何做人,这些根本的东西,犹如大树的根,树能长得多茂盛,多大,时间多久,全是要重视根的力量。

当今的孩子,必须重视人格的建设。要先做好一个人,才能做好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弟子规》中,入则孝,讲了古人是如何将孝顺落实在做人最根本的方面。从父母的日常起居,至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与父母恰当的沟通,父母百年之后,如何守孝。这些传统的,对父母给予生命给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对待自己的父母更孝顺才对。

在出则悌中,讲述了怎样与别人处理好友爱关系,对长者的恭敬谦让。对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不过分生疏而又恰如其分。这对许多人在现代生活的人际交往中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谨中,从珍惜时光,衣着,饮食,饮酒,坐,立,举止,借物的方面,细致地讲了做人应该事事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踏实的对待每一件事。

在信中,做人要讲诚信,不辱骂,不造谣,讲话清晰,不说别人闲话,向先进的好的人学习,时时反省自己,知错能改。这些品质,对于评判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是重要的依据。

在泛爱众中,谈到爱的重要性。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与人相处时的言行,也透露出大爱。

在亲仁中,要亲近有德行的人,人才会不断进步。

在余力学文中,讲到了要学习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方法,这些都是千百年来得以传承下来的学习心法。

在学完《弟子规》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国学的魅力,国学对我的影响,使我在相对浮躁的当代,找到一种根本的处世之道。

逐步在本书中参透悟透人生的哲学,我仿佛得到了另一种洗礼,只愿在以后的路途中,做一个好人,教会我的每一个孩子从小坚守住中国人的根本,做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7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我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理解,他的人生不会愉悦。我也没有理解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领悟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我有职责和义务在正确明白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期望咱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咱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忙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好处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刻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正因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那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性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个性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但是,咱们此刻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因此此刻领悟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个性是当今,社会伦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咱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领悟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领悟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咱们领悟《弟子规》,背诵下来就应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刻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领悟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领悟《弟子规》,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篇8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部队学法规的心得体会6篇

弟子职读后感推荐8篇

警纪警规法律法规心得体会7篇

弟子职读后感优秀8篇

阅读年教师阅读心得体会8篇

阅读整本书阅读心得体会8篇

让孩子阅读的心得体会8篇

群阅读教学心得体会8篇

52阅读读书心得体会推荐8篇

阅读与文化心得体会8篇

阅读《弟子规》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