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学反思是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转眼间忙碌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赶紧写份详细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5篇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篇1

这是一节计算课,本节课是在理解与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简便算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设计和处理,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算法多样化。

传统的计算教学很枯燥、乏味,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之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解法【234-66-34,234-(66+34),234-34-66】,并鼓励学生从这三个算式中自主选择喜欢的一个算式来进行计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算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瞬间被激活,并总结出简便运算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不但有效地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即促进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精心设计地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锤炼学生的情感。

以前,我总是习惯自己多讲,对血色很难过不放心,今天我给学生提供了乐于探索的平台,学生们充分展示出了善于交流的才华,真挚地流露出了敢于评判的情感,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从台前退到了幕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我觉得这个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篇2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加减法中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例2,是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混合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结束后,我细细回想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优点:

1、改变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强比较大小的两组,只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在例题中有意加入了减法性质的一组题,有效把握简算教学的难点。

2、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在这节课中,根据数学知识的以旧引新,知识迁移的特点,根据本课教学的知识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得出整数的加法、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错处给与帮助和点拨。

缺点:

1、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不太合理,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够好。在出现例二的三个等式时,我提出“你能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想以此引发学生的观察,得出等号左右两边的数相同,只是位置交换或者运算顺序不同,顺理成章得出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而学生直接答出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在教师的引导下才一步一步说出,有些牵强附会,牵着鼻子走。

2、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前松后紧。复习中为了顾全大局,用的时间较长。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篇3

第三单元简便计算已经学完了,说起这单元的内容,可以用千变万化这个词来形容。简便计算,目的在于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正是应该使其简单化的定律,却变成了同学们为之头疼的难题。

在以往教过的学生中,也不乏这样的同学存在,他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分辨不清,往往在做题时混在一起使用。比如88×125,这道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简便运算。把88分成80+8,接下来就采用乘法分配律。把88分成8×11,那就必须用乘法结合律,而他们明明分成和的.形式,反倒用乘法结合律去做。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难的题,却把同学们绕得晕头转向。我时常在想,是他们没有彻底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吗?如若这样,还得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除此以外,千变万化的题型,也让刚刚接触这些定律的孩子们张冠李戴,或许是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定律,或许是还没有找到做题的窍门,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经过刻苦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

这部分的学习纵然是复杂的,但复杂中也会有规律可循,正如25×4、125×8,诸如这类能够凑整的数相乘或相加,正好运用到定律当中去,只要有25、125的出现,就去找它们的伙伴4和8,如此就能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我们学习这些定律,不但要掌握基本变化形式,更要灵活运用,还需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篇4

关于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上课效果还不错,可是作业中稍稍转弯就出现惨不忍睹的局面。曾经我把它定论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够,却始终没有从教师角度去反思,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由于准备的内容和新授的知识练习密切,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会大大地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个载体的作用如何发挥呢?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深度的思考?第二:新授内容的学习有老师帮助检索有关的旧知,离开教师,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呢?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的能力怎样培养?所以有的学生就会说:“哦,简单,简单!”上课都听得懂,回家自己做练习就困难了,经过反思与揣摩后,,我认为在教学关于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应从下面几点找手。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由于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分析能力偏低,观察也难于顾全大局,只着眼于数字。学生对于类似题目还是容易混淆。只注意数字,不注意运算符号和根据何种运算定律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数学医院医生的角色,让他们给就医的“病人”看病和开具药方,

例如:我出示:(1)125×(8+10)=125× 8+10

(2)(25+7)×4=25×4×7×4

(3)(25×7)×4=25×7×25×4

(4)35×9+35=35×(9+1)

学生把每题的错例都剖析的清清楚楚,这样就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

4、在各种教学中,其实我们要注意运用整合观念,从整体来观察。我们的教科书知识显得有点零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思维。因此,象简算这种题目,我们可以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我想,这也许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吧?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篇5

小数加减的简便计算的方法其实是建立在整数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简便计算的方法上可以加快节奏,学生容易疏忽的是对小数数据的观察及分析,所以可以在复习引入时把凑整练习提上来,可以先是一位小数的凑整,然后给出一列数字,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凑整练习进一步巩固成果。给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创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小数凑整的注意事项:在凑整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光看最后一位是不是可以凑成整数。还要看看整个小数部分的位数是不是相同才可以的。

成功之处:

练习中,学生由于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在计算中都很自觉地采用了简便计算,学生学习上不存在什么困难,新知的学习非常顺利,练习的巩固也很顺畅。

不足之处:

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出错较少,但是在应用减法的性质上学生出错较多。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6篇

生物教师教学反思5篇

秋娃娃的教学反思6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模板6篇

天鹅的故事教学反思6篇

跑教学反思模板5篇

百分数的教学反思8篇

萝卜蹲教学反思5篇

点和线的教学反思7篇

金色的草地的教学反思7篇

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