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先明确好自己的内心思路,才能写出通俗易懂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我们表达内心感受时写的一种专用书信,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馆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馆心得篇1
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我们班和2班带着画本,铅笔和勾线笔,面带着灿烂的笑容,出发去天空美术馆看画展。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兴奋不已,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大师级的作品了!到了天空美术馆,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轻柔的云朵在空中飘荡,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映入眼帘,有外表奇特的女人;有可爱逼真的小狗;有青山环抱的湖泊……这些画,多我来说,就像是宝藏一般,非常的稀有珍贵。
其中,最让我动心的是顾丹竹老师画的画。上面有华丽的吉他,有逼真的水果和形态各异的罐子。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幅画画下来,我便叫上马晨韵,席地而坐,拿出画本,掏出铅笔,开始作画。
一开始,我和马晨韵都以为这幅画非常难,肯定画不好。但是我们两按照画素描时画画的步骤,一一画出物体,也就觉得没那么难了。中途,马晨韵问我一个绿色的罐子怎么画。我便很耐心的教她:要先把管子的位置定好,然后画一个轮廓出来。马晨韵听后,按照我教她的方法,的确画出了形象逼真的罐子来。
后来教我们美术的刘欣然老师过来看我们两画的画。看完后,老师的脸上便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老师对我们说:“画的很不错!”我和马晨韵很开心,但是,我们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创作我们的画。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是时候整队回班了,我和马晨韵有点难过,因为我们还没画完呢!但,最后还是被同学拉出了这个人间圣地!
美术馆心得篇2
十二月七日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杭州自然博物馆参观。一走进博物馆,我就看见了许多动物化石,旁边的地图上介绍有三个馆:有人见人爱的地球生命故事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馆和美丽的绿色浙江馆。我想参观完这几个馆,将会让我们大开眼界了。
首先,让我们先去看看地球生命故事馆吧!我们似乎坐着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六亿年前,那里还是最原始的“生命家园”,过了几十亿年,慢慢地“生命诞生”了,又过了几十亿年,“生命登陆”了……通过图片和模型的展示,揭示了生命在一次次灭绝和爆发中顽强地进化,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生命的艰难与曲折,让我们对生命更加珍惜和关爱吧!
告别了地球生命馆,我们来到美丽的绿色浙江馆。走进那里就似乎走进了一个绿色的天堂,我们可以漫步在大型烤瓷地图上,浏览浙江的地貌,穿越海岛、湿地和山地等生态场景,领略浙江美丽的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这个馆中,我们了解到浙江在中国是一个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省。不过,我们一定要从我做起,把浙江的自然和生态等方面保护得更好。
告别了绿色浙江馆,我们又来到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馆。我们从参观中了解到各种动植物的饮食、习性都不一样,其中最大区别就是它们的居住环境啦!它们有的住在冰雪覆盖的极地,有的住在广阔的荒漠,还有的住在幽暗茂密的热带雨林、生机盎然的红树林和缤纷奇异海洋世界。这些场景都同时出现在博物馆里,将我们带入奇妙的地球生态之旅:大型实物标展、巨大生物墙及众多的剧场、多媒体和体验装置,仿佛是一本本生动立体的生物大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鸟类和鱼类,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鸟类可以分为走禽、游禽、陆禽、攀禽、涉禽、猛禽和鸣禽七大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所有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我们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地就过了半天。这次参观真有意思,下次有空,我一定还要再来参观。
美术馆心得篇3
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美术学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将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为中国美术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诞生了很多最著名的画家、雕塑家等。它是艺术者最向往的地方,周三未能和老师同学们集体来参观央美,故今天独自来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建于20xx年,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这是他在北京设计的第一个美术馆。占地3546平方米,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为地下2层,地上4层建筑。美术馆建筑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虚实参半,天然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与校园内吴良镛先生设计的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物既融合又协调。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眼给我呈现的是一种灰黑色调,美术馆与美术学院原有的深灰色的建筑风格相协调,显示出了美院内敛低调的特质。
在美术馆里我主要参观了托尼·克拉格的`雕塑与绘画。我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托尼·克拉格是极具影响力的英国著名雕塑家,也是英国当代艺术界的领军人物。在参观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它的作品既有几何的理性美感,又带给观者充满幻想和诗意的审美境界,常被认为有取代亨利·摩尔之势。看着他的画会让你静静的思考,去体味作者要表达的事怎样的东西。感觉,托
尼·克拉格是个很有理性思维的艺术家,他把理性美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他的作品总能让人好好琢磨一番,很值得品味。
此次参观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但艺术的种子早已埋于心中,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获益匪浅,不仅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作兴趣,平时不经常接触艺术类院校,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对国家艺术教育和艺术类院校的认识和了解,也增强了从事艺术学习、陶冶情操的兴趣。
undefined
美术馆心得篇4
期待的校外教学终于到了,同学们总是兴高采烈。这一次,我们去了“美术馆”,也让我们接受了这种奇妙的艺术。
这次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太极广场的作品《前进》,它详细描绘了深刻的哲学,并通过雕刻简单地表达出来。每一部作品展现出来的气势也让我觉得自己处于一种状态,一种境界。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儿童艺术中心,这是一个结合了室外景观的多功能场所。还有一个“游戏池”,里面安装了一台机器。只要压下去,就会喷水。我们一个一个操作。因为水柱很强,连旁边站着的同学衣服都湿了;在那里,你不仅可以玩水,还可以在墙上涂鸦“水”,泡在“儿童艺术中心”。艺术是一种轻松、自然、愉悦的东西。
然后我走进了美术馆,那仿佛是一个让你自由快乐的.创作空间。这个地方向新一代艺术创作者开放,让他们在现场自由摇摆,每面墙都是五彩缤纷的,所以“美术馆”成为博物馆中最耀眼的创意世界之一。
这次校外教学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见过许多精美的雕刻,还见过许多著名的雕塑家。如果下次有机会来“美术馆”,一定要再去欣赏一遍,让自己重新感受大师的风采。
美术馆心得篇5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去参观了王建男先生的极地拍摄馆。
整个拍摄馆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人文部分包括“聚落”、“风情”、“渔猎民族”、“新淘金时代”、“迎接新的太阳”等专题;生态部分包括“地貌”、“天象”、“物种”等专题。
馆长说:“这是王建男先生自20xx年以来,16次去北极拍摄的结果。”这首先让我为之一惊。七年啊!一直在坚持着,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不辞辛苦,去了16次北极!如果我们有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加以利用,我想,我们就能在学习之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这时,我仿佛看见了王建男先生,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抓拍目标,背上两台相机,在没过双膝的积雪中走出足足一公里。他奋力仰起头,静止在沼泽般的雪地里。这时,只要被雪擎住的身体稍微挣扎一下,就会在溺水般的恐惧中继续下沉。犹豫了几秒钟,王建男先生蜷起身体,侧身用力一滚,终于挣扎出雪面。然后,继续行走。多少个这样的画面这样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看到了许多图片,如北极兔、北极狐、美丽的极光、海鸥、苔原天鹅等,在他色彩斑斓的画面中,既有浩瀚的天野和狂奔的野兽,又有节日的喧嚣与雪夜的寂静,还有不同肤色与轮廓,或狡黠、或迷茫、或安静微笑的脸。王建男先生又告诉我们,因纽特人(居住在北极的人们)不喜欢被叫做爱斯基摩人,那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
在我们的印象中,北极应该是像青藏高原那样白雪覆盖、冰川遍布的,但是这次参观之后,我明白了,北极不只是印象中的那样,北极的夏天会达到29摄氏度。
但这次参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建男先生抓住了每一个细节,通过那样的照片,我看到了因纽特人的生活状态,看到了他们或喜或悲的表情;我还看到了动物们的有趣形态,看到了他们自由嬉戏或可爱憨厚的样子。
最重要的,我学会了用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自己想要的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在学习中,达到人生中的巅峰!
美术馆心得篇6
前两天去美术馆逛了逛,看到了好多作品,有绘画,有雕塑,还有设计创意。绘画以人物画为主,有描绘都市少女的,有描绘少数民族姑娘的,更多的还是展现农民工生活状态的作品。我作为一个艺术造诣不太深的参观者,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实在是觉得很惊讶,并且佩服那些创造出优秀作品的人。边看边感叹,我陶醉于艺术享受之中。在这个大展厅中,除了绘画吸引到我外,还有很多设计让我很喜欢。先说说一个武汉纺织大学的学生设计的蜗牛型的亭子,在他的设计图上,一个个俏皮活泼的蜗牛亭子出现在闲适的公园内。我很喜欢这个创作,因为它以动物为设计理念,使人与动物更加亲近了解;更重要的是,这个动物还是蜗牛,想想看它那缓慢移动的身躯,慢节奏的悠闲生活,不正是与我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形成对比吗。将蜗牛亭子放于公园内,刚好让人们在公园内好好放松自己,享受慢节奏的生活。在这个设计中,蜗牛的壳是亭子的顶棚,与蜗牛身躯紧紧联系在一起,很美观。相似的设计还有一个蚂蚁主题公园,也很别致。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武大城市设计学院的一名学生设计的环保筷子,折叠u盘和多边形坐垫。他所设计的环保筷子是由很多个接头连接起来的,用一次后就扔掉一节,这样就很方便又环保。多边形坐垫是可以很轻松拆分和拼凑的,三个多边形可以拼起来成为一座沙发,还可以拆开成三个单独的沙发。这些创造设计虽然还没应用于产品生产,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大批量的使用它们。
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看到的作品中,大多数创意与生活贴切相关,但是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把它们应用于艺术作品中,并且进行创意性加工,于是呈现给我们的便是优秀的绘画或者设计。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个超声波电子水槽的创意设计,它针对现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把传统的厨房水槽和蔬果清洗机有机结合,含水洗、超声波、臭氧于一体,带给人们快捷、高效的清洗环境。
手机现在已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具,从最开始的只有打电话功能,到可以发短信,再到可以上网看视频,或者听音乐,更有可视电话,让距离不再是问题。同时,在手机功能变得愈加强大的时候,其外型也由最开始的大块头变得小巧轻便,以供随身携带。这正是人们设计理念的提高和对更便捷生活的追求。一款好的手机,它在功能,外壳设计及色彩搭配方面都是超过其他手机产品的。iphone 产品的操作方便性及轻巧性都让使用者获得更高的效率,并且准确性也提高了。比如,它设计了一个虚拟键盘显示在屏幕上,当手指放到某一个键上时,这个键就会凸显出来,以防止误操作。再如我们在阳光下使用其他手机时,手机亮度会不够,经常会出现看不清楚屏幕的情况,而iphone可以根据环境的光线自动调整屏幕亮度。更贴心的设计是短信功能上的对话记录,一问一答的显示方式代替了以往的翻上翻下的`麻烦,使聊天的感觉既亲切又舒服。
前圆后尖的流线型风格是20世纪30到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它广泛用于从汽车,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的设计与制造中。流
线型物体通常表现为光滑而规则的表面,所以流体在其上主要表现为层流,很少有湍流。它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使车在行驶中的风阻减少了,同时在高速行驶时可以降低油耗。1936年由赫勒尔设计的流线型订书机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订书机”,它的外形像一只蚌壳,圆滑的壳体罩住了整个机械部分。流线型形态的出现,在冷冰冰的几何构成形态之外,发展出一种流畅而富有动感的有机形态。现代社会,流线型的高脚杯,椅子或是已发展成s型的产品层出不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
想要设计出一款优秀的作品,就要广泛地开阔自己的眼界,要悉心观察生活,同时经常总结自己发现的并深入思考,加以改善。虽然我不是一个学设计的或是钻研艺术的,但是我很欣赏那些好的作品,我也知道一个好的设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改变,甚至引领一个时代的潮流。
我再说说我自己对身边设计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吧。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大大小小的广告,而不同广告最后的效果却不一样。一个吸引人的广告必定由它独特的设计创意,要能正确且明显地表现其主题,又要加一部分创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购买的欲望。很多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盲目追求内容的复杂性,反而使顾客费劲脑筋也没看懂它的含义。所以我认为在符合创新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图形要简练,色彩要强烈醒目,但是不能太纷繁复杂。艺术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它应该是人类社会一定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好的艺术作品
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必定是非常大的,而很多又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是普遍的规律。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也接触过这些事物,而我们却没有把其应用于艺术设计中。
在艺术世界里徜徉,我们会发现一片不一样的天地,热爱生活,欣赏艺术,关注细节。每天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感觉,为艺术喝彩。
美术馆心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