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主观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应用文体,结合实际的经历所写的心得体会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5篇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篇1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深圳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自1980年就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20__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运动会最年轻的举办城市。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27年。27年间,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深圳拥有约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约53万人,是中国志愿者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拥有较高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中国“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深圳有很多旅游胜地,有世界之窗、欢乐谷、民族文化村……

深圳四季不分明,夏天总是下雨,深圳很炎热,深圳是春天落叶多,秋天落叶较多,不想别的地方,秋天落叶多,春天长叶子,而不是春天落叶多。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篇2

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建设先行示范区,是厚望、期许,是责任、信任。连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深圳行?

是因为深圳的创新、活力。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深圳市商事主体总量达到313.9万户,按照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深圳市2018年常住人口1302.66万人计算,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1户,拥有企业149.1户,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平均每10人就有1名创业者。

是因为“北纬22°”(深圳的纬度),始终是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40年,对一个人而言,是青丝变成华发,是仗剑天涯的洒脱变为负重前行的沉稳。然而于一座城市而言,却恰是风华少年,意气风发,青春无限。这座年轻的国际大都市,这座年轻人的城市,她的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年轻人的追随恰是深圳前行的动力之源,也是向未知领域探索最深厚的勇气与力量来源。

事实上,这座城市始终把青年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2017年5月,共青团深圳市委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从“让城市对青年发展更友好,让青年对城市发展更有为”两个维度,将青年发展和城市发展融合上升到新的高度。今年4月29日,《深圳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发布。深圳首次提出青年发展长远性、阶段性目标,描绘了深圳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路线图。到2025年,深圳将全面建成青年发展型城市。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特区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种青年精神。早在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就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的重大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重任在肩,方显责任担当。40年间,无数年轻人的奔赴与闯荡铸就了特区腾飞的翅膀,无数青春面容汇聚成特区最美的画面。特区精神与文化,包容与温度,吸引新时代的青年在这片热土上再次抛洒汗水,书写华章。

立时代潮头者,唯有弄潮儿。新时代提出新问题,新时代迎接新未来。让我们敲响战鼓,青春放歌,共创未来。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篇3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世事变迁,绸都盛泽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时代的风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让绸都人振奋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着,是改革开放让绸都人经济富裕、生活幸福。

从黑白电视到智能手机

在我孩提时,盛泽唯一的电影院(当时称大戏院),在我依稀的记忆中,规模之大、气势之昂,在当时的江南小镇堪称一流。在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电影可真是稀罕物,偶尔跟随父亲看一场电影,那可是天大的娱乐享受。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还没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拥有电视机,我们只得早早吃好晚饭,到附近的学校、工厂抢占位置,有时去晚了,只好挤在最后几排。虽然听不清声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过了几年,家庭条件改善,终于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只是一台很普通的14吋黑白电视机,但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每天,全家总是开开心心地观看电视节目,那台电视机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换。____年,家里又换上了一台29吋的飞利浦彩电,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电视也搬进了我们平常百姓家,让我们仿佛踏进了高清影院。

那台曾经伴随我们多年的14吋黑白电视机,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费尽周折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想起它,就让我回忆起青春少年,感慨万千。如今,每当坐在明亮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想着四十年来的变迁,想到它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机早已风光不再。如今,亲戚、朋友、同学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虚拟的空间里打趣戏谑、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大家尽情地谈笑人生。事实证明,我们虽然年近花甲,但我们还是与时俱进的,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尽享人生的快乐。

“忧、有、优”的三级跳跃

多少年,多少人,为了“居” 这个梦想而努力,从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房、产权房,人们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40年间,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忧、有、优”的三级跳跃,正是因为这段置换经历,让我一生的居住梦想变成了现实。

上世纪70年代初,父母兄弟姐妹六人,挤在面积只有20余平方米大小的一间租赁房里。六口之家的卧室只有半间,生活起居实在有诸多不便。孩子们逐渐长大,实在无奈,父亲托人买了木料,在房屋中间又搭起了小阁楼,才勉强度过“忧居”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一共熬了十多年,一直到1987年,28岁的我始终为自己的婚房犯愁。那时,等单位分房真不容易,为了分配到房子结婚,几乎把厂房管科的门槛都给踏破了。幸好,不久按照论资排辈,我分配到了一套一室一厅带厨卫的婚房,虽然只有40余平方米,但终于解决了人生大事。19____年,根据房改政策,又花了2万元把这房子买了下来,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住房,成了有产一族,这是我平生“有居”的再一次跳跃。

时隔多年,住了十余年的住房成了老房,女儿也渐渐长大成人,最后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置换了一套三房二厅二卫的新房,增加了居住面积,改善了生活环境,可以说是我一生“优居”晚年生活的享受。

幸福之路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目睹时代前进的步伐,见证经济发展的巨变,我为祖国而自豪。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篇4

深圳如同一个魔术师,变化莫测。那它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呢?跟上我的步伐,一起看看吧!

40年来,深圳一直在变,你们还记得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深圳吗?一个小小渔村,孤独地站立在那里,是那么凄凉,那么落后;转头看向此刻的深圳,高楼耸立 车水马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它的瞬息万变。那四通八达的道路,那名列前茅的经济,突飞猛进的科技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在深圳长大的我,倍感骄傲与自豪。深圳的道路有千万条,地铁的出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看着手中的地铁卡,那错综复杂的线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比如最近六号线的开通,让原本遥远的道路变得近在咫尺,原本从光明到龙华需要花费半个小时,而现在却只需要几分钟就好了。地铁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也让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交通改善生活,经济促进发展,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近几年政府投入量大量的财政,引进人才,使得深圳的经济迅速发展,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 琳琅满目的商业区 风景宜人的公园等等。犹记得,全国城市经济排名是北上广深,可如今却是“北上深广”,你说,深圳是不是具备超强的魔力呢?

既然深圳各方面在永不停息,科技自然也不会落后,全息投影技术,智能机器人……纷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机器人当属最特别。为什么最特别呢?那还得从那天说起,我去朋友家中玩,还未进门,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问候:“主人,你回来了,欢迎回家!”顿时,满脑疑惑:“我记得他家没有弟弟妹妹啊?谁呀?”带着疑惑,跟着朋友走了进去,刚一进去,他便跟我介绍:“来,带你认识一下我家新成员—小智。”边说边指着旁边的机器人。还未等我开口,小智笑着冲我走来:“你好,我叫小智,很高兴认识你。”瞬间,我都惊呆了,发怔发傻地看着小智,一边张大嘴巴,结结巴巴说:“很—很—很高兴认识你。”朋友见我这般模样,连忙解释道:“它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几天前,它来到我们家,一进门就冲我眨眼,还每天给我讲故事传说,和我一起玩游戏呢!最厉害的是,它还具备学习技能。有一次我妈妈在它面前洗碗,随后我们家的碗,全归它了。”“这么厉害啊!”我嘴巴惊地可以吞下一个皮球了。“就是这么厉害哦!”机器人歪了歪头说道,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看着它调皮的模样,我不禁感慨:“现在深圳的科技真发达啊!”

这就是深圳,一个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城市,我对它充满了热爱和好奇,在未来,深圳还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篇5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钱钟书先生作有《窗》一文,将窗户比成房屋的“眼睛”,在欣赏外界美景的同时也在展示屋内人的内心。当代人的朋友圈亦犹如一扇“窗”,看见外界的同时也展现着自我。那么在深圳经济特区40周岁生日到来之际,微信朋友圈里随手一滑,映入眼帘的是什么呢?

是为民守护的担当。“白衣执甲、逆风而飞。白衣天使们辛苦了,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是朋友路过核酸检测点有感而发的动态,照片中人们神情淡定,有序排队等待采样检测。最近深圳发生了新冠疫情确诊个例,但与疫情初期相比,相同的是白衣天使们一丝不苟、忙碌挥汗的身影,不同的是大家脸上已没有疫情初期的恐惧不安,而是神色从容。这是无数人的日夜守护、无私付出,才给广大市民带来的“定心丸”。回首庚子初春,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深圳全体医护人员与党政军警谨遵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第一时间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联防联控体系,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将病毒阻挡在身前,把人民呵护在身后,用爱书写动人防疫画卷。

是为民谋福的干劲。“我们的地盘,我们做主;我们有自己的舞蹈基地了。”过往大爷大妈挤在狭窄的人行道上锻炼,既扰民又堵塞交通,如今公园已成他们锻炼的不二去处。深圳已于去年提前一年实现了“千园之城”的建设目标,公园数量达1090个。同时深圳还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绿地打造社区共建花园,让居民参与花园规划、建设、维护的全过程,绘成一幅囊括所有人梦想的城市蓝图。此外,在今年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深圳在北京、上海等同批1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花园城市。绿色发展带来的绿色福利,惠及全市人民。

是为民解忧的情怀。近日,不少深圳人的朋友圈被一条动态刷爆了,仿佛过大年似的。不是某家美食店,也不是某处游玩点,而是深圳地铁6号线和10号线开通了。自此光明区、平湖街道等地区告别了“不通地铁”的历史,大踏步跨入了“地铁时代”。开通首日,不少沿线居民纷纷打卡留影,亲自体验地铁通到家门口的感觉。近年来,深圳正视市民交通出行的短板,制定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年)》,融入5g技术大力打造的智慧交通已初具雏形,现已成为深圳的一张“新名片”。两条地铁线路开通运行,既是献给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的贺礼,更是为广大市民派发的莫大福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今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我们将迎来“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相信未来一年深圳人的朋友圈将更加五彩缤纷。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朋友圈,犹如一颗颗闪闪银星,汇聚成璀璨耀眼的银河,点缀广东“两个重要窗口”。四十不惑,深圳再起航。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5篇相关文章:

数字经济心得6篇

学习经济法的心得6篇

关于经济的心得体会6篇

中央经济会议心得体会6篇

中央经济会议的心得体会7篇

经济与法的心得体会7篇

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心得体会6篇

党一百周年心得推荐8篇

七一建党周年心得体会6篇

我的梦想作文40字7篇

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