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读后感时,要结合故事情节,并表达出自己的深刻体会,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需要规范写作格式,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煤矿工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煤矿工心得体会篇1
再过几天,我们皖北煤电百善煤矿就实现安全生产六周年了。记忆中,这是我们矿安全历史周期最长的一次,作为煤矿,没有什么比安全更可贵,作为煤矿职工,也没有什么比安全给予的幸福更直接。发生安全事故后,我们总在强调汲取事故教训,实则,把安全周期内的做法加以总结更有必要,因为它是我们矿工的“护身符”。
安全是有力量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像煤炭行业这样天天把安全挂在嘴边。在煤炭市场遭遇寒冬之际,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能为企业渡难关做什么,但起码能做到安全不为企业添乱。”这一点,无论是领导,还是职工,都有惊人的共识和默契。这就是安全的力量,在这一力量驱使下,我们的安全工作横刀立马,所向披靡。
安全是有力量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职工像煤炭行业的职工那样敬畏安全。每当救护车的声音在矿内响起,我相信紧张的绝不只是我自己,因为,在百米井下,有我们的父老和兄弟!肩负为祖国建设输送原煤的使命,他们是开采太阳石的勇士。我们常常在听到救护车响起时神经骤紧,又在听说生命无忧时长舒一口气,安全是有力量的,它是多么神奇,可以撼动企业的命脉,可以左右整个企业职工的思维,在安全的指令下,我们步调惊人的统一,思想惊人的一致!
安全是有力量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可能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基层管理者像煤炭行业的这么尽职履责。在7月28日下午我们矿掘进二区三队的安全碰头会上,副区长兼队长李孝平在强调安全缘于细处时,动情地讲起了一件“小事”,事情的确很小,只是一名班长安排一名职工踩在凳子上用扳手紧一下锚杆的螺丝,可能太没当回事了,悲剧就在凳子踩空的刹那间发生了,左小腿粉碎性骨折,一时大意,痛苦一生!
“妈妈心婆婆嘴,闲不住的两条腿”,我们的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在这发自肺腑的关爱和说教中避免的,我们的安全很多就是在管理者双脚丈量现场中走出来的!我曾亲眼看到一名辅助单位上夜班的班长,为了不让开运转机的职工迷糊,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巡视了一班,这就是责任啊,站在责任后边的是安全!
安全是有力量的,它曾如一块大石压在我们的心头,搬不动、挪不走。作为基层单位的宣传员,每年在单位开展“7.16”警示教育时,每年在撰写警示稿件时,心中都会泛起一阵异样的感觉,它是一个警示日,也是一个耻辱日,更是一个纪念日。在那天,我们的工友因违章操作抱憾离去,残缺了几个家庭,给我们留下了不能磨灭的教训!
安全是有力量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存在。我们矿安全月千人宣誓签名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每当我看到参加的职工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每当我看到他们遒劲有力地郑重签名,我知道,打好安全仗,一雪安全耻,无需任何语言,不需任何表示,他们心中已烈焰熊熊!
安全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需要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来维系;这种力量需要我们有把安全业绩清零再出发的勇气;这种力量需要一种理念的传导使之成为一体;这种力量需要敬畏,需要握起拳头就不忘记!
再过几天,我们矿就安全6周年了,我想,这份荣耀属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人,不论你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还只是如我这般扔在人群就不见的“小兵”,都不能忘记,不容忘记,为了安全,我们曾经紧紧相拥、同舟共济!莫忘,莫忘,有一种力量叫安全,挖掘这种力量,善待这种力量,护佑矿工平安,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煤矿工心得体会篇2
通过近半个月多次观看《我的矿工兄弟》专题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集团公司提出的“八个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科级党员干部,在服务职工、为职工谋幸福的路上,我肩上的担子很重,我需要做的还很多。
每当看完这部短片,我总会陷入沉思。作为运销科科长,我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时常要到各原煤矿井看装车、看库存,却从未近距离接触过煤矿井下职工,更不要说自己去井下看看矿工兄弟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短片中矿工兄弟在潮湿闷热的工作环境下用汗水书写奉献,升井后面对亲人骨肉因为自己满身煤尘而不忍去抱一抱她们的时候我受到了深深地触动。我们在工作强度、环境等方面要比煤矿好上太多太多,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矿工兄弟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还有什么资格怨天尤人,在工作上因为一点小事就满腹牢骚?
作为运销科科长,在今后工作中我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各个岗位能不能发挥最大生产力,原煤车辆回厂有没有卸的干干净净、落地煤有没有及时回收做到颗粒归仓,精煤装车有没有最大限度保证装车质量保证客户满意、不辜负矿工兄弟的付出。只有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才能让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刘存玉董事长说:“领导干部不要问峰峰集团给了你什么,而是要问你给峰峰集团干了什么,给广大职工干了些什么、带来了哪些福利、解决了哪些问题。”这一席话让我受益良多。作为一科之长,对照“七种能力”、“八个反思”,要始终存在恐慌感和危机感,时刻反思自身差距,在工作现场不断历练、锻炼能力,提升素质。要时常问问自己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方面,有没有敢于担当的素质,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担当的意识,敢于担当的能力。
抓工作、解难题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将“一线工作法”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才能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在问题。在问题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一个干部的担当、责任,就是对应该做的事,要想方设法完成;对必须负的责,再大的困难也要解决。要在落实上比速度,在落实上见高低,坚决杜绝只说不干。要以“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为工作标准,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要按照既定目标、既定措施,说干就干,真抓实干,一抓到底,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加大“四效”“四新”投入,用创新手段、科技手段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
干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把观看短片感受到的“感动”“心疼”“愧疚”化作工作中的决心和动力,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才能勇挑重担、起而行之、再立新功。
煤矿工心得体会篇3
我们每一名矿工一定都是父母和妻儿最牵挂的人。他们牵挂着我们能否一次又一次的平安升井,牵挂着我们能否一天又一天的平安归来,他们牵挂的共同点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安全。
小时候小时候,我最牵挂的是父亲。牵挂父亲并非他的矿工身份,因为那会儿父亲从不告诉我井下是什么样子,有多么危险。对父亲的牵挂,只是“牵挂”他的那个旧提包。
父亲上班时总会带着一个显得很旧的提包,下班后提包只要变得鼓鼓的,里面就一定装着肉饼、面包或是其它美食。美食的诱惑对年幼的我是巨大的,每天下午我都会陪着母亲在院门口等候着父亲下班回家,像母亲那样守望着街口,希望尽快看到父亲的身影。当时父亲告诉我提包里的美食都是花钱买的,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都是矿上免费提供的班中餐,父亲舍不得吃,留给了我。
上小学后,母亲或许是为了想让我好好读书,她告诉我父亲赚钱多么的不容易,在井下工作多么的危险和辛苦,还说父亲的一名工友前不久在井下出了事,受了很严重的伤。打这以后,对父亲的牵挂,从“美食”变成了“安全”。只要父亲一去上班,我的'心里就会莫名的忐忑不安。有一天,我把母亲的话告诉了父亲,没想到他先是呵斥母亲,“不要什么事都给孩子说,会给孩子造成负担。”转而又温和地对我说:“我在矿上是名班长,懂得多,绝不会出事。”虽然那会儿还小,但我明白这是他在宽我的心,井下一定很危险。此后,我对父亲的牵挂变得更加强烈。
工作后工作后,家里人最牵挂的人由父亲变成了我,因为父亲刚刚退休,而我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了一名矿工。
记得参加工作的头一天,父亲唠叨了一个晚上,大概就是教育我在井下要遵章守纪,注意安全,跟着师傅好好学。然而正式上班仅一天,我便体会到当了一辈子矿工的父亲所承受的劳苦。当天忙了一个班,好不容易熬到点准备收工,却不巧赶上“猴车”出了故障,只得一路爬坡,最后延点了半个多小时才升井。疲惫不堪的我回到更衣室,当我打开手机时,发现竟然有十几个未接电话,而且都是父亲打的。给父亲回拨过去,电话那头立马接通,没等我开口他便抢先问我为什么才上井,话语很急切,明显能感觉得出对我的牵挂。
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我慢慢习惯了按时上班、准时回家;
习惯了下了班还未进家门就能透过窗户看到父母牵挂的目光;
习惯了推开房门就能看到一桌子可口的饭菜;
也习惯了父亲利用晚饭时间给我上“安全教育课”,这时的父亲总会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井下的隐患危险源和一些安全知识,还经常把他身边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讲给我听。回想起小时候父亲对井下的一切守口如瓶,到如今滔滔不绝地给我讲。我明白,小时候说了是怕我牵挂,现在告诉我是为了我的安全。
结婚了结婚了,每天升井后“例行汇报”的对象由父母变成了妻子。不仅如此,妻子还给我安排了新的任务,那就是入井前也要汇报,她会在这个时间给我说上一大堆“甜蜜”的叮嘱。
结婚后,和父亲的交流渐渐变少,即使和家里联系也多是拨打母亲的号码,“我就知道是你!”每每拨通电话,母亲总是把这句话当作开场白,声音里带着惊喜,好像很久没有接到我电话似的,而父亲只要在旁边就一定能听到他小声地说些什么。有时母亲也会主动拨打我的电话,“前几天听说哪哪出了交通事故,以后开车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酒后驾驶。”要不就是“刚刚看了个新闻,说有人吃水果没洗,农药中毒了。以后一定要洗干净再吃。”主题基本上都是让我注意安全。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很不耐烦答应着,过后又很后悔,我知道,母亲的这些唠叨只是对我的关心和牵挂。
如今,结婚已有七个年头,女儿也已经四岁了。每天升井后第一件事依旧是给妻子报个平安,电话那头不时会传来女儿甜美的声音:“是不是爸爸,爸爸快回来了吧。”我想,这是女儿对我的牵挂,就像小时候我对父亲的牵挂一样,希望他安全归来。
煤矿工心得体会篇4
煤矿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危险的,在很多人心中去煤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我从未后悔自己选择了这份工作。
到凯嘉集团倡源煤业公司后我有幸分配到回采二队担任一名普通的采煤工。半年来,在领导和师傅们的关心和爱护下,在同事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用自己在校所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技能水平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总体上讲,在这半年我感觉自己的收获甚多,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半年来的感想。
从参加工作至今半年多时间里,我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工作上都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与提高,自己也真正由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同时也让我对煤矿生产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
众所周知,矿工的工作是脏、苦、累。在井下工作期间,每个班的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有时时间也会很紧张,对于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来说首先就要克服体力上的不足,加之刚参加工作,经验较少,要在工人师傅的'指导和带领下才能进行工作。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矿工们的粗犷、率直的性格,同时也跟他们学习到了工作中很多实际操作方法和经验。作为新工人,我刚开始工作时主要是运料,一个班下来,臂酸肩肿,体力消耗很大,也让自己切实感受到采煤工作的紧张与艰难,但同时我也看到了工人师傅们遇到困难时团结协作,不畏艰险,任劳任怨的精神面貌。采煤放炮工作时,我开始接触周边眼、辅助眼等一些名词,如何打眼,如何装药,如何塞水包泥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都很专业,自己也深刻认识到书本上的介绍远远不够,工作上必须理论联系实践,而且每一项操作都必须按规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师傅们投入工作时的神情也启发了我,丝毫的马虎大意,违章作业,都可能让险情潜伏在身边。因为很多事故都是不经意间,由于疏忽而造成的。
在这半年的煤矿工作中自己不仅对煤矿生产有了更多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中,在师傅的指导下,也掌握了一线工人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自己逐渐了解了采煤工作的流程,并且可以进行基本的操作。身体也得到了真正锻炼,身体素质感觉有了明显的提高,身体结实了,也更有劲了。今后我将继续加强操作技能方面的学习和提高,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巩固自己安全理念和防护能力,为今后长久的安全生产打下基础。
煤矿工心得体会篇5
11月8日荣信化工组织第三批职工到转龙湾煤矿下井,主要是体验矿工生活。
到了那里,我亲眼目睹了煤化工与煤矿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的迥异,感受良多。
大家经常说矿工人从事的是最危险的工作,常年在地下深处作业,工作场所是最不安全的地方,“安全”二字对于煤矿职工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井下参观时,井口长廊的转角处,都有人员引导我们,并表示热情欢迎之意。两边全是关于安全注意事项的标语,这些已然成为矿工们日常的职业守则和工作习惯。一路上环境、布线、设备安装都很整齐、有规律,电缆全部吊挂起来整齐排列,设备的各种标识牌齐全完备。井下“一草一木”都体现着矿工们优良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更显示着他们的事业心和凝聚力。
在矿井进口,我看到下班后的工人,耳目全黑、全副武装地走过,不走近一些,根本辩识不出谁是谁来。但即使是这样,在看到熟悉的人时,他们依然会远远的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憨憨地笑着。阳光照不到的井下,煤尘飞扬,矿工们总是打趣自己做的这份工作,和太阳打不着面。在井下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因为煤矿对防爆防电的严要求,很多东西都不允许带到井下。辛劳一个班子之后,他们带着满身的泥灰,夹杂着汗水升井,疲惫地拖着身子下了班,洗过澡之后沉沉地睡去,醒来又将迎来新的工作。
进入工作面入口,很多地方无法直立行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距离和煤层厚度一样,只有半人高,安全帽和后背不时顶在顶板上。一位师傅告诉我们,工人们一个班要在工作面上往返20多次。几分钟后我们已是大汗淋漓,双腿开始发软发酸了。一个单趟尚且如此,工人常年在井下空间内工作,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我一边擦着汗一边感动着,被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劳、拼搏奉献的精神感动着,被他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感动之余,还有很多感慨,相比之下,地面工作环境非常优越,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更没有理由干不好。
煤矿工心得体会篇6
近日,单位组织观看《我的矿工兄弟》视频,我看一次感动一次,深深体会到我们煤矿井下工人的艰辛与不易。
虽然我也是煤二代,也经常听我父亲生前给我讲过井下工人的种.种血泪事故和条件艰苦,但我总是认为那些都是老黄历,新时代的矿井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采煤,不再是他们当年那样恶劣的生产环境与条件。可转念又想,即便是井下采煤实现了自动化,那也仅仅局限于割煤机、液压支架、电机车运用、溜子运输系统提速、安全系数提升等一些高性能的设备投入,而这些设备的操作、移动、安装、检修还是需要人来完成。想一想我们地面单位在停产检修时还存在种.种困难、风险和隐患,更何况是条件更差的井下作业,局限的空间、有限的照明、不可预判的事故,随时都会威胁到矿工兄弟们的生命安全,特别是遇到井下搬家倒面,大家更是全力以赴一干就是好几天,期间的困难是我们没有干过井下采煤工作的人员难以想象到的。而我们地面生产单位的一些人,干一些活儿就喊累,感叹工作不易,根本想不到我们的矿工兄弟在井下工作更不易。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地面与井下职工进行工作相互交流一段时间,那么地面单位的工作人员将会由衷的感叹自己有多么幸福。作为一名选煤工人,会更加看重自己的手里的生产指标,会更加明白每一块煤从地心开采出来和辗转运到地面的不易,才能感觉到那些原煤上面包含着我们矿工兄弟多少的辛勤与汗水。
说了这么多,我认为要想改变井下矿工兄弟的工作环境,就要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从提升“七种能力”入手,真正了解当前井下工作存在的不足与缺点,征求井下工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下大力气去改善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让我们的矿工兄弟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举一反三,作为地面单位的领导干部,通过观看《我的矿工兄弟》,结合“七种能力”,深刻反思自己所管范围之内生产设备存在哪些隐患?现场管理存在哪些漏洞?职工劳动热情和安全意识如何激发?如何通过岗位谈心和走访沟通来解决各种问题,通过组织观看《我的矿工兄弟》,如何来提升职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珍惜与热爱?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层工会干部,要时刻不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为企业、为职工服务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提高“七种能力”、落实“八个反思”,脚踏实地的去完成各项工作。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和理论修养,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日常工作上来,落实到为职工解决工作难题和改善职工工作条件上来,以实际行动去温暖职工的心。2020年11月15日,孙庄生产部主厂房和职工宿舍暖气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实施供暖,这就是集团公司和马选厂领导干部落实“七种能力”和“八个反思”的具体体现,这项温暖工程得到了大家一致赞誉,真正温暖了职工的心,解决了孙庄生产部职工当前最关心的难题,满足了职工当前最迫切的需求。
通过对照“七种能力”和“八个反思”,我认为自己首先要围绕厂党政工工作部署,在开展好车间工会日常工作的同时,深入细致的学习选煤专业知识和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弥补政工干部对现场管理重视不够的短板,做到每天深入生产车间,落实“六定”“五同步”“一线工作法”,助力安全生产,了解发现生产岗位存在问题和职工内心真实想法,及时反馈到生产部党政进行解决,集全体职工共同智慧来排除企业发展中的绊脚石,为职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升每一名职工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引导大家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以更加热爱企业的心情投入到每天工作与学习中去,以更加实干的精神,推动马选厂高质量发展,向“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目标迈进。
煤矿工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