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作文是有明确的主题和立意的,因此需要认真对待,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写家乡风俗的作文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1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南京。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史载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曾令“公卿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并令对联所用纸笺必须朱砂染色,名为“万年红”。“红”、“朱”同意,暗示朱家子孙永坐江山。此为汉地大年贴春联风俗之始。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比如家有丧者,头年贴紫色春联,第二、三年贴黄色春联并加贴横批和“天庆”。天庆是镂空成花纹的长方形红纸,贴在门楣上,一般贴五张,然后贴横批。另外,中秋节吃月饼也缘于朱元璋的提倡。据说徐达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曾命以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消息所用“月饼”作为赏赐群臣的节令糕点。
南京市民过年一般都要炒一样素菜,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年灯节这一带仍非常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2
今年的元宵节,比以往元宵节都不太一样,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富裕起来,灯也随之好看了起来。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灯。虽然北方的天气寒冷无比,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刚到马上,只见马上人山人海,整条马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千万”条金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美丽极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那肯定就是通信的宣传了。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哦,怪不得听见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啊。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3
说到家乡的风俗,腊八节时腌腊八蒜可谓是青岛的一大风俗了。
“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古人们发现大蒜经过一段时间醋的浸泡后,能产生更美味的味道。所以每当到了腊月初八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熬腊八粥、腌腊八蒜。腊八蒜不但制作方法简单,而且十分美味,又有杀菌的作用,十分健康。腊月初八腌上大蒜,等到大年三十儿就可以品尝美味啦。在吃饺子时,我们的家乡人都习惯就着一颗颗酸脆可口的腊八蒜,美味翻倍呢。腌上的腊八蒜,可以存放一年呢!我通过查资料所知:腊八蒜还代表着清算一年我们的得与失呢。
记得就在去年腊八节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制作腊八蒜。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先准备好大蒜、醋和冰糖,听说白酒是大蒜快速变绿的秘方,这样东西可不能少。我们先给大蒜一颗一颗脱下外衣,露出白胖的身体,再把大蒜放到瓶子里,往瓶子中倒满醋(没过大蒜),然后放上白酒、冰糖,密封好。大家伙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同学挽起袖子,一副大干一场的架势,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剥蒜皮,生怕弄疼了大蒜,还有的同学边唱边干,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把密封好的大蒜放到橱里,贴上小组标签。万事俱备,只等蒜香。
腊八蒜腌上了,我的心事也来了,每天早上我都要打开橱看一看大蒜变绿了没有。一天又一天,我们组的大蒜始终没有变绿,我想:是哪一步出问题了吗?没办法,我也只能干着急。终于有一天,有一颗小小的大蒜变成了晶莹的绿色,我开心极了,捧着瓶子左看右看接着,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渐渐的,越来越多的.大蒜变绿了,我觉得这样的大蒜一定很好吃。到了大年三十晚上,邀请爸爸妈妈来品尝我自己制作的腊八蒜,香味浓郁,又脆又甜,大家都赞不绝口。
腌腊八蒜是我家乡的风俗,和大年夜的饺子是绝配,邀请你来我的家乡过年,品尝不一样的腊八蒜。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4
说起习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过年的习俗了,在过年期间,我们会做很多好吃的零食和食物,而且基本上每一样都是需要自己亲手做的。所以在春节的时候我们都飞车的忙碌。几乎从小年开始就要洗刷家里的东西,而且要准备食材,尤其是过年送礼的一些食品,比如说萝卜糕和煎堆,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的。
虽然店铺里有的是糕点可以买,不过人们似乎更喜欢自己做。我最喜欢和外婆一起做萝卜糕。每次,我都会帮着外婆把萝卜磨成丝,看着外婆准备好腊肉、虾米,还有粘米粉,我的味蕾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外婆熟练地把磨成丝的萝卜炒香,放调味料,然后用粘米粉和起来。最后把切成一粒粒的腊肉和虾米放进去,就可以开始蒸了。一会儿,整个房子都会被萝卜糕的香味溢满,我也迫不及待准备大饱口福了。妈妈说,春节吃萝卜糕寓意着快高长大,平安富贵。这天晚上,如果你回了乡下,走出门,就会听到一阵阵炸蛋散的声音。这声音夹带着各家各户团圆的味道和喜庆从四面八方赶到你身旁,向你诉说那团圆的幸福。蛋散在锅里起起伏伏,从白色慢慢变成漂亮的金黄色,这寓意着家肥屋润的灿烂颜色,在北风呼号的寒冬温暖着人们的心。
当然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一些独特的食物,我们这边还有很多很多的过年小吃,不过都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过年是一个一家人团员的日子,自己动手做东西不仅能够增加团聚的氛围,还能够彼此之间交流一年的感情,或许这些习俗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吧。不过自从我们去市里面住以后就没有了这种习俗,只有每年回老家的时候还会动手做东西,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习俗的原因吧。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5
我的家在东南,也是黄土高坡上,只不过,荒芜些罢了。到了冬天,一片光秃秃,都是黄土山。
南南方的习俗有很大的差别。
过年前,最盛大的事不只是买年货,而是祭拜祖先。这一天,我们要预备很多食品,穿多点衣服,一群人动身了。到了山上,寒风刺骨,我们把帽子一戴、头缩一下,也暖不了多少。一个团体都要拜,虽说在一个山上,但不在一同。我们先走到一个碑前。放上人参果、苹果、面包等食品,再放上一沓纸钱。这大局部纸钱,还是本人印的呢!我们买到了刻好字的滚筒,涂上墨水,在一长条一长条的宣纸上滚,细长细长的宣纸,就成为了一张张冥币。
接着,我们就烧纸钱,把纸钱扑灭,然后,大人小孩都跪下了磕头。灰烬漫飞天舞,还颇有意境呢!
最繁华的要属元旦夜了。大小孩都穿上新衣,换上新鞋,家中也要清扫一遍,买上爆竹烟花,贴好对联,一派怒气洋洋的现象。
终于,早晨到了,大家各忙各的。我们这些孩子,就玩起来了。老家的年夜饭很特别,不是饭而是大块大块的肉,羊肉和猪肉。我最不爱吃羊肉,而且这肉特别多特别大,只好吃一点凉菜就算了事。
春节晚会是大人们的最爱,我们倒不怎样感兴味。在里面院子里点小炮,玩荧光棒,可开心了。12点到了,炮就响起来。烟花,炮与天上的星星家长的灯笼相互辉映,美丽级了。
接上去便是守岁,大人们打麻将,我们也不能睡,一早晨也不晓得是怎样熬上去的。
大年终一,反倒冷落了,只要大人们带孩子去拜年,这便是我最不喜欢的事情了。很多亲戚不在县城,坐车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很晕。再加上教师习俗习气;进门磕头。每进一户人家拜年,我们都要点香跪拜,可舒服了。
老家过年就是这样,不过,像扭秧歌、舞狮子这样的事业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把舞狮子请到自家院子里扮演,可开心了。
家乡的春节多繁华!在家乡过春节,喜庆而高兴!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6
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大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
这天,是家乡过小年的日子,说是小年,不如说是过春节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听见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这是要吃水饺了,每一年的这天吃睡觉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烧些纸钱送灶王爷上天,干完这些才能吃水饺。每当这一天晚上,村子里就会传出一阵阵参差不齐的鞭炮声,那声音直冲云天。这天还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每家每户贴对联。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顿团圆饭,吃晚饭,家里的男人们就去别人家拜早年,女人们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每家每户也都开始包水饺了,但都在炕上包,边包水饺边等待。包完水饺,就一起围坐在电视前看春节联欢晚会了,睡觉要等到晚上十二点时才能吃,吃完水饺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要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压岁钱了,收完了压岁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来拜年。
过完春节后的几天更不能闲着了,还要到别的亲戚家这样子来回走动,晚上还要请在村子里的长辈吃饭。初二晚上包好水饺,凌晨四五点钟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春节后的几天晚上村里开着路灯,小孩子们都出去放各种礼花。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这天必须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礼花,各种各样的礼花在天空中呈现出来,给蔚蓝的天空添上了几笔彩色。
春节直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过去之后,天气逐渐变暖,孩子们开始上学,大家又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起来。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7
人们都知道,春节要放鞭炮,贴对联。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年,常常在大年初一来骚扰人们过春节,于是,村里的人们就会到深山去躲避那个怪兽——年。
第二个春节到了,人们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这个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挡住了跑往深山的人们,说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挡住年。”人们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来了。老爷爷从房间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块红布,就跑出了房间。
到了房门口,鞭炮霹雳啪啦地响,红布在风中飘动,年顿时不敢往前走了,转头就跑。人们欢呼着跑下山,称赞老爷爷很聪明。
哦!原来年怕声音和红色。所以,人们过年都要放鞭炮,贴对联。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篇8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别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准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食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慢慢的,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络绎不绝,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武的门神,还有的挂上两大红灯笼呢?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不仅大人们开心快乐,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祝福话,更是小孩子们激动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首先,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兴奋地把双手合起来,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话音刚落,我就满脸期待着,激动到眉毛都飞起啦!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并大声喊:“谢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满意的笑了。我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我每遇到一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说着吉利喜庆的祝福话,这样红包也越来越多,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开心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我最喜欢的风俗了,这样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钱,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多好呀!
写家乡风俗的作文模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