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动笔写作文之前一定要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大家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作文的题目,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真读书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真读书作文篇1
每当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每当雄壮的国歌轻轻回荡,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些誓死为国的革命战士来。
今天,在红旗飞扬的校园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认识了一位伟大的革命英雄——这就是《灯光》中的主人公——郝副营长。
课文讲的是作者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来到豫皖苏的我军部队,在围歼战打响之前,作者看到负责突围的郝副营长正借着微弱的火光看一幅插图——一个孩子在电灯下看书的插图。看到这幅图的郝副营长,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中。
夜晚,战斗开始了,后续部队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这一仗,战士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可是郝副营长却因为火光暴露了自己,被机枪打中了,牺牲了自己年仅二十二岁的生命。
一天,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时,看到广场闪烁的灯光,回想起了这段往事。
郝副营长的精神很让我感动。他为了大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力量让他有这么大的决心?是那幅插图,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中国繁荣兴旺的憧憬。郝副营长为了让别人,让更多的孩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世界里,他毅然举起了那把火。
他的一次努力,让中国人民更早地过上了好日子,而他却没有能见见耀眼的灯光,看看孩子们是如何在灯光下幸福地学习。他用火把为突击队员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他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照亮的却是整个中国革命的道路。
革命的道路,就是由这样的千万盏灯组成的。一个人倒下了,便有千万个人向前冲,有许多人正值青春年少就牺牲了,还有许多人,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点亮的这一排排灯,却被永远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离不开这些革命战士的浴血奋战。这堂课让我知道,要努力学习,不能辜负战士们的希望。
真读书作文篇2
在我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我就记得爸爸老在我耳边讲的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时的我不懂什么是“破万卷”,更不懂得什么是“如有神”。那时的我,好想快快长大,好想快快长高。我以为爸爸讲的破万卷是奥特曼打怪兽,我好高兴哦。
现在的我十岁了,上小学五年级。读的书多了,我慢慢地明白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另外我还知道爸爸是个小骗子,原来这话是大诗人杜甫的诗句,不是爸爸想出来的。
现在我不怎么埋怨爸爸了,因为,读书能让我很快乐。
我没有亲哥哥和亲姐姐,只有一个表哥和一个表姐,而且隔得很远,只有寒暑假才可以一起玩。大部分时间,我只有一个人在家,有时觉得很孤单。在我孤独的时候,我就找书读,书成了我的小伙伴,慢慢的,我也就不觉得那么孤单了。还有,在我生气时,我就把书当成出气筒,一口气看很多很多,让故事帮我消气。
记得三年级才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我很怕写作文。尤其是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又是画圈圈又是打xx的时候,我很害怕。越怕就越写不好。这时老师和我说:“要多看看课外书哦!大文学家鲁迅都讲过:‘要把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沐子你呀,要多看书呢。”
我听到老师的话后,央求妈妈星期天带我去了新华书店。妈妈帮我买了一大堆课外书籍,除了漫画和小人书外,我还买了《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等的书籍。书中的优美的词句很多很多。读这些书后,我的词汇多了,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我的'作文,还当范文念给全班同学们听呢,我好感谢书的。
小时候,我遇到一点点不如意小事,就哭哭啼啼,就大吵大闹发脾气,爸爸妈妈拿我也没办法。现在十岁的我,长大了,遇到不开心的事,就捧起一本故事书,读那些感人的故事,学着像故事书中的人一样,平和地解决每一道难题。他们是那么坚强,那么勇敢,我也要学习他们。
“读书能使人健康成长。”这是老师上课时经常讲到的。《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得到了窃读的乐趣,我很庆幸,我现在不要窃读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现在的我,还可以书海中遨游,感觉像在飞!
小时候,我天天喊要妈妈为我生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因为没人和我玩。现在书给了我很多很多快乐,我并不孤单。我现在不要妈妈为我生弟弟妹妹了,因为,书就是我的小伙伴。
有书读,真好!
真读书作文篇3
书,它是智慧的来源,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工具。读书的滋味变幻无常,有时苦,有时甜。而在一天中,我体会到了书的几种滋味,请听我详细道来。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了我的书桌,此时的我已起床洗漱完毕,准备晨读了。我拿起了一本《爱的教育》,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翻开了第一页读了起来。那时我睡意未尽,读起来有心无力,我真想睡觉啊,一大早起来读书,我很不情愿,只想钻进被窝继续在梦的世界里遨游,那时的我觉得读书的滋味是苦的,就像喝下了一杯浓浓的苦咖啡。
中午上学时,语文课里我们要朗诵课文。此时我兴致勃勃,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名言我读起来都觉得很有意思,课文里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大文豪的文采,读时也顺口了,而且读起来整个人感觉十分的舒服,嘴巴里似乎有一颗甜甜的水果糖,那时的我觉得读书的滋味是很甜很甜的。
晚上我回到了家,从书柜里抽出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认真地读了起来。里面每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有着唐代诗人的风范,诗中所描写的场景似乎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一首诗中都让我获得许多的知识,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读书,就是让智慧这粒种子萌生发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我的喉咙中似乎有一些甜甜的蜂蜜涌过,甜的无法用词语形容。所以,我觉得读书的滋味还是比较甜的。
虽然读书的滋味千变万化,各种味道都有,多的如天上的繁星,但我觉得读书这个百味冰糖葫芦还是甜的多!
真读书作文篇4
读书不是改变命运、扭转人生的唯一途径,但对一无所有的我们来说,读书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的途径,所以与其抱怨资本、社会、命运、生活的不公平,那倒不如在学习上孤注一掷。在读书改变命运上面下赌注是不需要太多资本和筹码的,赌输了也没什么好害怕的,最起码我们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常识,懂得了道理,明白了规则,而要是足够幸运赌赢的话,那岂不是欢天喜地、皆大欢喜的结局吗,最起码我们多了一次拥抱成功的机会。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努力地去汲取知识、拼命地去掌握知识,因为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
读书使人明智,学习使人明理,人们都说书里面的知识会转化为一个的阅历、经验、气质和智慧,因此我们一定要抱着一种敬畏、诚恳、认真的态度去汲取一切有用的、有见地的、有正能量的、有大智慧的知识,只要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功利、世俗、无知、无趣的俗人。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杜甫说:“读书破万作卷,下笔如有神。”刘过说:“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多。”于谦说:“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些风雅、智慧、通达、晓理的圣贤之人都这样看重、推崇、在乎、颂扬读书,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
一代大臣曾国藩说过,读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品行、内涵和素养,因此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而一个品行端正、正气凛然、内外兼修的人也是饱受命运眷顾之人。因此说读书是一件高贵的事业,我们读书的厚度是可以决定我们今后生活的长度、深度和厚度的,所以为了做一个眼界开阔、思想卓越、智慧独到、心性端正的君子,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拼命读书、用心读书、感恩读书、宣扬读书。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谈吐,读书可以丰润一个人的思想,读书可以点缀一个人的文笔,读书可以扭转一个人的命运,读书也可以摆脱一个人的俗气,但愿我们都可以通过读书成为一个有更多可能、有更好未来的人。
真读书作文篇5
我是一个青年人,但我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一直强调自己的态度,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弘扬,这就是对中国古代文明最大的认可。
作为一个年青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里承载着更多的是关于民族、关于社会、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思考,在思想的逐渐成熟中,我觉得热爱民族文化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当今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社会上部分人漠视自己的信仰,践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这是社会群体信仰的危机。我敢肯定这种危机既潜伏在意识形态,又反映在现实之中!总之,我能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一场劫难,却又无可奈何,我不知道是历史的悲哀,还是我们现实的残酷?
回过头来看《陈情表》,这是一篇散发着传统美德的古代散文,现在能真正读懂的`又有几人,在这个金钱世界,谁还在乎忠,义、廉、孝,它的观念,已经与我们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不仅中国古文化离我们很远,似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也离我们很远,说得严重一点,中华民族文化正在走向没落!
大学毕业已十年,我觉得自己在毕业时曾高喊着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想起这些话,现在我都觉得脸红。我在经历十年社会生活后,我明白自己已发生蜕变,没有纯洁,熄灭热情,磨去棱角,随波逐浪在这个金钱社会,已经变得庸俗不堪。我懊悔、我内疚,甚至痛骂自己。一个忽视继承的民族,发扬光大毕竟是一句口号,我个人的力量怎能与潮流抗争,我又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中国古代有无数个例子说到忠孝不能两全,而这些例子只是说明这个历史命题的正确性,而没有突出它的矛盾性。忠孝不能两全,必然要有取舍。传统的封建礼教认为,不能两全时,必取其大者。以此作为前提,应该说凡是具有正常智商的人,都会选择忠,因为忠是忠于国家,进而忠于黎民,忠于天下,此为顺应天意,弗敢违矣!
而《陈情表》似乎是个例外。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核心价值理念就在这一句话中,我特别欣赏这句话,因为它不仅是文章的文眼,更重要的是它映射出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以孝治天下,古代似乎做到,真正的能够为国尽忠的贤才,皆是大孝之人。因此,中国古代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甚至以孝顺廉洁来举荐官员,这也成为入仕的主要渠道。
孝是立身之本,忠却是立国之本。
李密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设定自己的推辞逻辑,以孝为忠、为大义,更以孝作为仁君之仁,达到自己巧辞而又不迁怒于君主的两全目标。是孝在前而忠在后,一前一后成就李密的忠名。
那么“忠孝不能两全”应该指的是不能同时两全,如果处理得当,先后有致,那似乎也是可以两全的!李密的忠孝之名既归结于处理二者关系的得当,更在于李密内在的孝廉之心。
孝顺自己的祖母,不,别说是祖母,就说是孝顺母亲,能在挺进仕途,成就大忠之间作出选择的,又能有几人?我不想以此来评论道德沦落或者是退化,但这个深刻的命题在现实社会中,其二难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不能两全的范畴。
在现实社会,我们遗憾地只能看到,标榜自己忠于党者、忠于国者、忠于人民者,多乃营营苟苟之辈,他们鱼肉百性,伤天害理,岂敢指望他们大忠乎?这些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枉负大孝之名!
试问,一个不能行孝之人,到底有几人可以行忠心之事?又哪来那么大的德行去施恩天下黎民,更莫奢谈忠党、忠国、忠于人民之大事业!
真读书作文篇6
1、海德格尔在“此在的存在论分析”一节中说:“应当在此在的平均的日常状态中显示这个存在者。我们就日常状态提供出来的东西不应是某些任意的偶然的结构,而应是本质的结构。”
文学理解:现实诸多作家及日趋炽热的新闻行业,致力于追踪日常状态下的非常存在,譬如:吸纳存在者——人的眼球的灰色新闻、新奇事件,没有时间把捉存在者存在方式的平均日常状态。特别是80后的文学创作者,借多元化文学趋势,意造出诸多凭空的脱离存在者平均日常状态下诸多存在的存在事件,借以猎奇,换取人的脱离日常状态下的思维方式。诚然,倘若臆断出《蜘蛛侠》似的科幻伦理道德,仍然值得赞赏。《诛仙》有种科幻成分,只可惜平均日常状态的成人描述化匮乏了一些,只能限于一种特殊人群阅读。存在者存在的细节,即自古统一的平均日常状态的关系,被褥夺了,只留下了“面向事情本身”的假象、病理现相、单纯现相。存在者此在的细节结构锻造,理应是文学创作家们极端关注的平均日常状态的周围世界。无论在什么场境下,平均日常状态的细节描述,势必成为一部文学作品或者说一部小说中至关重要的内涵,也就是海德可尔所说的“本质结构”。
2、海德格尔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样解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某些别具一格的存在领域曾映入眼帘并在此后主导着问题的提法(笛卡尔的.我思、主体、我、精神、人格);但同时,与始终耽搁了存在问题的情况相适应,人们从没有就它们的存在及其存在结构发问。”“就笛卡尔来说,事情还不止限于耽搁了此事因而使(思执,无论其为心智还是精灵)在存在论上陷入全无规定之境。”
哲学理解:“我思故我在”着重强调“我思”的主宰性,将存在的导因,划入“我思”这个唯质、唯一的循环之中,唯心成为存在的全部核质。就此在而言,此在物的发现这一事实在哲学上已经一无所获。而就哲学研究的终极目标而言,更是糟糕透顶,“我思故我在”,“在”的目的论被扼杀,“在”的对象、方式以及场境再现的周围世界,全然被“思”给遮蔽掉,此在的时间概念、此在的形体将是一无所有的虚幻物,作为存在者存在的人的本体此在需求不知何踪,依此存在者内在的本质特性存在,亦被“思”遮蔽,也就是说,“人性”一词,全被“我思”遮蔽掉。倘若这种理性的命题,一旦沾上统治者驾驭的政治、道德、阶级化的锁链,存在者的人的存在,亦被幻化为一种工具。我统治、我道德、我善、我恶,皆由“我思”套上一道美丽的诱人光环。一切真实的谎言,也就有了真实的理论的依据。
3、海德格尔在“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一节中,使用了“上手状态”一词,他拿“用具”作为参照物,“用具的整体性一向先于人别用具就被揭示了”。他说:“上手状态乃是在世界内首先揭示的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甚至证明上手状态对纯粹在手状态的源始性。”
哲学理解:海德格尔所说的“上手状态的源始性”,事实上就是哲学家们所说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譬如其“整体性”,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人、房子,人、房子作为人的首先上手状态,继而联想:人的衣物、头发、皮肤,联想到人体结构内的五脏六腑。房子是首先印入眼帘的,房子里的家具,家具内的饰物等等,均会形成一种上手状态的链条存在。我们使用锤子敲打石头,锤子是首先的上手状态物,锤把,锤把所需的木头,依此类推,一些隐藏的上手状态了然一胸。如此说来,海德格尔继承了这样一种哲学基础命题,那就是:世界是相互联系、通达、牵绊的,由此及彼,关系是存在的核心。这个命题的存在,从意义上说,人的存在有着其相互牵绊的存在物,有着系列牵绊的存在链条,抽掉其中一部分,将成为断裂的日常状态,人的日常生活状态的每一个过程的存在,都要相互联系的上手状态存在,打乱一个环节,其它的均会可能断裂。那么作为人的存在、活着,为其“整体性”活着,就是一个积极的命题了。对于文学创作,亦然,创作中产生一种存在的上手状态,就必须为其准备系列的隐藏的随时让读者可观的可思的上手状态存在着。
真读书作文篇7
我酷爱看书,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虫”,因为书本让我了解了许多新奇有趣的东西,知道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常常看得废寝忘食,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伍美珍的《同桌冤家》,曹文轩的《童话选集》我都看过,书像一座装满智慧的城堡,让我自由地在城堡中寻找有益的知识。
记得有一个夏天的中午,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要午睡了。妈妈怕我不乖乖睡觉,就把我的书拿走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趴在门上,听见妈妈轻微的呼噜声,我可以安心了。我脱掉鞋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向妈妈的房间,轻轻地打开门。“哈!妈妈没注意!”我暗喜道。妈妈把书藏哪儿了呢?”我慢慢拉开抽屉,没有。突然,妈妈转过身来,“哎呀!要被发现了!”我灵机一动,迅速爬到床底下,抬头一看,妈妈还是稳稳地睡在床上,“啊!虚惊一场!”我吁了口气。忽然,我眼睛一亮,啊!书在妈妈的床上,我缓缓地伸出一只脚,想把书钩过来,“啊!还差一点,就一点!”我的脚一碰,“呀!竟然把书踢远了!”我干脆爬上床,把书拿起来,谁知,在我下去时,不小心滑倒了,我不顾疼痛,立刻钻进衣柜里,透过缝隙,我发现妈妈只是抬头望了望,便倒下头去继续睡。我拿着“战利品”,蹑手蹑脚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舒舒服服地靠在床上,津津有味地“啃”起书来。
真读书作文篇8
我从小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据妈妈说是一岁多时就开始读妈妈订的《嘟嘟熊》,我特别喜欢里面的嘟嘟熊,稍微大一点就读了更多的童话故事,经典故事,它们使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做事做人的道理。其中我还是很喜欢小熊的系列故事,《站在楼梯口的小熊》是我最喜爱的故事书之一。
?站在楼梯口的小熊》写的是小熊与小动物们的故事,其中主角为小熊,次角为小象。故事的焦点是一场大水淹没了小动物们的房舍,小熊主动站在楼梯口承担着指挥官与站岗放哨的职责,它用望远镜给小象发号施令,小象则勇敢地涉水营救被困在房顶、树顶的小伙伴。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奋战,被困于水中的小伙伴终于安全地脱离危险。
这故事告诉我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团结协作,齐心合力,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这个故事不长,却很有意义。
另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书中的《栗子鼠》的故事,栗子鼠从小长得难看,跑的很慢,大家玩耍时谁也不愿意带他,可是有一天,他竟然和猫智斗保住了大家的食物与场地,于是命运改变了,大家都愿意和他玩,因为觉得他是最勇敢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我妈妈经常对我说“人不可貌相”正是这个道理。
本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故事。读书,使我们明智。大家都来读书吧。
真读书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