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作文,我们可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作文的书写中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从而提升我们的观察力,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轼作文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轼作文篇1
苏翁:
您好!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品阅了一篇关于您的文章,心中尤然泛起一丝丝敬佩只涟漪,久久难以平复,于是就有了给您写信的冲动。
在您历遍东南西北,踏遍山山水水,走过岁岁月月,无不散发着您的豪情壮志;在您的风月里,无不流趟着您的真爱;在您的辛劳中,无不体味着您的洒脱;在您的报国之志里,无不渗透着您的热血沸腾;在您的闺阁之情里,无不洋溢着您的幸福美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记梦》)这首词里流露着多么深的情谊啊,包含了苏翁您对爱妻——王弗多少的情和爱啊,这是多么催心扼腕,令人肝肠寸断啊!十年了,尽管您身边已有王闰之,您还默默不忘自己的结发之妻。在这十年里,您还在爱妻坟边栽种三万株万古长青的松树,将自己的一缕缕相思之情化作成三万株松树,经寒历暑,栉风沐雨,岁岁年年,生生死死地陪伴在爱妻之旁。这是何等的爱情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词显露了多么的洒脱,多么的旷达,多么的潇洒,多么的豪放啊!!!
苏翁,纵使您已归去九百多年,但就我所知,您的豪情,您的洒脱,您的潇洒旷达,您的才气令许多人敬佩您,欣赏您,仰慕您,也许每逢此时,您都会捋起您的长须,细眼含笑地看着我们吧!
苏轼作文篇2
我的名人是一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名字叫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1057年考中进士,做过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但因其一身正气,不阿权贵,所以仕途坎坷。
对苏东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连他的政敌也十分赞佩。然而对苏东坡天才的成因,归结为他的天资超人是主流观点,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天才同样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他三次抄写《汉书》足见其勤奋。四十七岁被贬黄州时,他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除了承受极大的精神打击之外,他还要去东坡开荒种地,维持一家几十口人的生活。劳动之余仍旧坚持写作和学术研究。此间,他又开始了第三次手抄《汉书》的工作。手抄《汉书》,起先他是以三个字为题(即书中叙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个字,然后凭此将此事背记于心),后来以两个字为题,这次只以一个字为题,把《汉书》有关的内容背记下来。
他的朋友朱载上去拜访他,任意挑选一册《汉书》,任意抽举其中一个字,苏东坡马上应声背出几百字的一大段内容来,无一漏错。
他经常诵读杜牧的《阿房官赋》,日子久了,就连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这篇赋的主旨了。
可见苏东坡勤奋刻苦之程度。
苏轼的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苏轼作文篇3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诗神苏东坡还发明出了六道美食,分别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凉粉,还有,东坡羹等等美食。苏东坡还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的人生总是三起三落的,但他还是依然笑傲江湖,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面对着生活。
为了寻找苏东坡的足迹,郑老师还带我们一起到过惠州罗浮山一边品尝荔枝还一边吟诵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惠州一绝。
于是我们就用了朗诵、歌舞、表演、讲故事等形式诠释苏东坡的诗词表演。为了品悟诗词中的意思,我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台词还有古诗,动作都给记了下来,在诵读苏东坡的诗词后,我体会到了苏东坡的豪放、豁达的精神,他即使是被贬了三次,可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给打碎了,我非常害怕,生怕妈妈骂我,于是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如何把花瓶粘回去,于是就把花瓶给藏了起来,不敢把事情告诉妈妈,心里忐忑不安;这时候我又想起了苏东坡,当苏东坡犯了错误,可是依然豪迈、豁达,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所以说我应该跟妈妈承认错误,并且跟她一起解决问题,所以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沮丧,像苏东坡一样有着豁达的精神面对生活。人这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地魔难,危难关头能帮一把的是贵人,但贵人不是常常有,时时在,能解救自己的最终还是自己。苏轼的诗词,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从容,这些永远都印在我的心里。
他是一个面对困难不退缩、屈服,反而在困难中为人率真,生性乐观且豁达,且十分豪爽的人。所以,我们要像苏东坡一样豪迈、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
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首先要好好做自己,这就是意义,活着的意义,至于你将如何完成自己,完成到什么程度,都由你自己决定,但人生本意,是要完成自己,成为完整的自己。这就是品读苏轼给我最大的感悟,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苏轼作文篇4
化作唐宋之际的一轮明月,我听你细细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化作赤壁之下的一堆乱石,我听你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化作你出塞行围时的一匹骏马,我听你发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誓愿……苏轼,你,还好吗?
你这一生,太过坎坷,坎坷到让我有些心痛。你明明金榜摘桂,却从第一变成第二,这不由让我感慨老天的不公,社会的黑暗。可是,就是因为这样,你反而变得更为出名。我记得你因乌台诗案而无辜被牵连,我也记得你曾发出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这些,我都历历在目。苏轼,我懂你!
我怨命运为何对你这般不公,难道真的像那句话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吗?可是你在命运面前,从不低头。无论是你因反对王安石的维新变法,还是你因乌台诗案备受牵连,你都不曾放弃过。你还是会期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你挥袖抒写《赤壁赋》,其气势磅礴、意境之雄浑壮阔令人叹为观止,正是在被贬黄州期间,你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将这视为你对不公命运的反抗?
你与你父苏洵、你弟苏辙被并称为“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这正是人们对你们的评价,可是为什么我在你的脸上看不到高兴的表情,难道是因为你与朝云的那段不了情吗?还是因为你素为敬重而又有矛盾的司马光、王安石?苏轼,我懂你。
你与佛印的莫逆之交,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你把你刚完成的诗作给他看,却因为他的一句“狗屎”,你怒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却因为他的一句话,你再一次哑口无言!
我懂你,苏轼!我愿化作出塞行围的一株杨柳,赠你微漠阴凉;我也愿化作唐宋之际的一轮明月,让你尽情吟咏;我更愿……
苏轼作文篇5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就是苏轼。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在他21岁时,考上了进士,母亲却病故了。于是与爸爸,弟弟回乡守丧两年。此后十年,又遭丧妻,丧父之痛。我觉得现代的人应该没有几个能经得起家庭这么大变故。现代的人遇到了这种事应该就会选择自杀了。但是,苏轼没有,苏轼没有自杀,没有消沉,他坚强地活了下来。乐观地去面对以后的生活。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乐观的人。元丰二年时,新党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苏轼被责授黄州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他因为这一次的事件,在牢狱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出来了之后,他没有报复他人,没有抱怨。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抱怨。这时,我们就应该多学习学习苏轼,学习他那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
在我眼中,他同样是个忧国忧民的人。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这里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个关爱人民百姓的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和苏轼一样,且先不说忧国忧民,有些人连热爱班集体都做不到,净是做一些有损班级荣誉的事。
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但是他在我的眼中,只是一个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的人。
苏轼作文篇6
你,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
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么?
是那个“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词人么?
—— 题记
如果,这条人生路走得太孤独,太冷清,而好像缺失了什么。
苏轼,我想对你说:“我会学你”,
是夜,月夜。四下安静如常,月儿不知何时已升至云端,撒在清冷的光,伴着你。朦朦胧胧,望见光华灿亮的月中,似有一人正“起舞弄清影”。你“欲乘风归去”寻觅,“又恐琼楼玉宇”中不知“今夕是何年”。略微扣指,方知正是中秋夜。放弃了荒谬的打算,还好今晚“有人”伴着,于是不知不觉又多饮了几盅。后知后觉,竟迷糊地睡了一觉。带着酒后的微微醉意试着继续睡去,却欲睡无眠。遂起身,随处走走吹吹冷风。忽然,脑海中凌乱的叠叠记忆汹涌无序地组织起来,越来越清晰的勾勒出一个久违的轮廓,是他——子由。如今,你们各自分离,但还是,信挂彼此,手足情深。“唉,希望你还过得好吧”,心底轻轻划过一声嗟叹。随即想着月沉吟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连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子由也是听见了的罢。所以,苏轼,我学你,学你一样,勿忘家亲。
如果,人生这条路走得太坎坷且多舛。
苏轼,我想对你说:“我也会学你”。
苏轼,你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 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你人生的旷达与洒脱。所以,我学你,学你的豪迈奔放。
苏轼,你在相隔数千里的密州,梦回了孤苦伶仃的王弗之坟,叹息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抒发你生死两相渺茫的悲苦。所以,我学你,学你的重情重义。
苏轼,你乃是在遥远的密州,举城跟随着你,浩浩荡荡地出城去涉猎,大笑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自豪你还是老当益壮的。所以,我也会学你,学你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如果,人生这条路走得太匆忙而担忧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苏轼,我想对你说:“我要学你”。
那日,意料之外的雨来得突然,晴天瞬息变得阴沉,仿佛一方磐石挤压在心上,叫人沉重得喘不过气来。将周遭行人的狼狈你看在眼里。随着心底悄无声息的轻哂,你从遮蔽中逃出。仿若重生地进入雨中的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情理之中,四周投来不解甚有蔑视的目光,你却并不在心。一手拄着根枯枝,一手摇着壶中还有半两的醇酒。似醉似醒地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踉跄着,摇晃着,似非凡尘之人般,往风雨更深处去了。所以,我学你,要在荒凉中,寻找繁华的踪迹。
彼日,是在夏末秋初的雨后 。一处农舍,如世外桃源般的好景。“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空气中都夹杂着微润的湿泥气味。心情自然也像洗后的苍穹般万里无云的晴朗。或许,在闲庭中放着一座摇椅,后者,还是应有三两斛酒,再好些,还邀来一挚友,把酒临风,谈笑风生。
不禁,你感慨道,“又得浮生一日闲”。是表现了你超然事务、悠闲自适的志趣。但,我不啻觉得如此,分明又感受到了你点滴的百无聊赖、得过且过、无可奈何的拳拳心语呢?
如果,这条人生路,没有尽头,遥遥无期。我也不会担忧。因为,苏轼,我想对你说:“与友同行,不觉路远”。
苏轼作文篇7
敬爱的苏轼先生:
您好!
我是来自20xx年的四年级小学生潘思溟。
我很喜欢您的诗句,也经常读您的古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体会到了您对《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的喜爱,以及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真观察。《记承天寺游》中,您与您的朋友张怀民“相与步于庭中”的恬适心情跃然纸上……
今天我走进您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我第一次读它时像匆匆完成任务一样。静下心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仿佛看见了您在波光荡漾的西湖上饮酒。后来,天下起雨来了,雨雾弥漫,变幻莫测,山色也变得非常的新奇。通过您的诗,当时您看到的景象,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再遇见您的诗,就是语文书上《古诗三首》中的《题西林壁》。看着字里行间描述,我的脑海中就显现出您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诗的情形。我也体会到了您在诗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尊敬的苏轼先生,谢谢您让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收获了无数宝贵的道理。
祝您
在天堂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
四(3)班学生:潘思溟
20xx年12月18日
苏轼作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