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认真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清晰地表达出来,形成独特而深刻的见解,记录观后感的同时,不仅要结合好影片内容,更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影片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影片的观后感篇1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向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齐,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必须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期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期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梦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明白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此刻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能够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向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我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我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由于之后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此刻才能够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可是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可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可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我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我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影片的观后感篇2
根据安排,我和单位的其它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同观看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部大片,我们单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针对这部大片谈了各自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之后,我又反复读了几遍,觉得每读一遍都能看到、领会到新的东西。通过观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收获很大、感触很深。现将我的几点感想叙述如下。
一是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学习,发现习总书记在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首先做的就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思想基础,要对群众倾注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贴近群众生活,融入群众之中,才有可能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感情真才能用心、专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感情虚就会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敷衍群众、愚弄群众。其次,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利益是群众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为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人民幸福,必须关注群众利益,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再次,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与群众的生存发展直接相关,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但民生问题的解决往往涉及面广、难度大,要下决心、动真格,甚至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的效果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各级党委政府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老百姓就会把党和政府放在心上,民生问题的投资是最有回报的“投资”。
二是必须两袖清风,严于律己。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工作和生活作风简朴,从不摆官架子,从不搞特殊,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学习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说到,“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怎么样才能让人民放心?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三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每一名党员都会参加,但谈到学以致用,就有不少同志做不到。理论的生命在实践中孕育,理论的价值在实践中彰显。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态度问题,也是执行能力问题,需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难题的智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实学、活学。首先要学好理论,不要断章取义,其次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不要只搞形式上的东西,对实际问题仍然发掘不了或不予解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最具有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工人运动中建立与发展其理论的,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也是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脱离实际与实践,理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脱离了理论的指导,实践就失去了方向与根据,成了没有航标的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推进。特别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如何求同存异,包容互利,共赢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理论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实践能在发展的理论指导下更为科学,更有实效。
影片的观后感篇3
第一次看《当幸福来敲门》这部影片,最初是喜欢威尔史密斯的演技,当我第二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对影片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感动于其中的某些片段,《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当幸福来敲门》片段一:当*和儿子被因付不起房租最终被房东扫地出门,而流落在地铁边时,*强颜欢笑哄着儿子一起躲进公共厕所过夜,深夜有人用力敲着厕所门,*一边用力捂着儿子的耳朵,一边蜷缩着身体,眼泪掉下来…
?当幸福来敲门》片段二:篇末,实习最后一天,当主管告诉*,"明天还要继续穿着西装来上班",并且问他是否愿意时,*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走出证券所,走上大街,混在人潮中,微笑。
眼泪,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耻辱的象征,而*,其中,或许有对儿子的愧疚,对自己的自责,眼泪,是心中感情最强烈的表现。第二个片段中,泪水代表了,他付出的种种的努力终得回报,渴望的一天终于到来。
?当幸福来敲门》片段3:陪儿子打篮球时,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要记着,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不行,即使是我也不行…"
对于西方人的教育方式,我一直深以为然,他们会把孩子当做朋友,告诉他们道理,而不是仅仅的宠溺,即使是困窘时期,*也坚定地相信自己,并且身体力行的教育给儿子,观后感《《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
?当幸福来敲门》片段四:为获得实习资格面试时,*因为前一天的为罚单被拘留而不得不第二天穿着油漆工的衣服,那么不和谐的走进办公室,回答问题仍是那样的不卑不亢,当主管问他:"如果我同意一个连面试都没有穿西装的人实习,并且最终我雇佣了他,别人会怎么想…",*的回答令我为他的机智叫绝:"那么,他一定穿了一条非常考究的裤子"。
首先,在着装上,*就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态度,这点已令我敬佩,而他最后的那句回答,真的震撼了我,以一种近乎诙谐的语言,片刻间化解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同时,又一次的表达了之前自己陈述的自己所拥有的优点:诚实,勤奋及才智。
?当幸福来敲门》片段五:挤公交时,为了赶时间的*不惜插别人的队,甚至对于别人的劝告也暴躁异常。
?当幸福来敲门》片段六:为工作机会和上司同乘一辆出租车,却没有钱付车费,只好仓皇而逃。
对于影片表现出这样似乎不和谐的镜头,这是国产片中几乎不可能出现的情景,而我却认为这实在是一处妙笔,我们不能要求我们心中的某个形象是完美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影片中这样主人公身上的一处"瑕疵"从侧面反映了为生活所迫的他,也迫不得已做出某些不雅的行为。
我从不会因为困窘而沮丧,像威尔史密斯一样,我只会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自责,然后改变,当我拥有那些,诚实,努力,自信等等美好的品质,我所要做的就是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完美的表现自己。
影片的观后感篇4
电影《长征》片长1.5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主角,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很多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经过湘江。然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异常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梦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明白自我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团体,甘愿流尽最终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团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团体的信念,那么这个团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最终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此刻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当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我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
虽然事隔已久,但每每回忆这些画面,我的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的观后感篇5
穿过河流是海洋,穿过海洋是远方,站在心的方向,张开爱的翅膀......
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海洋天堂》,想到那如海洋般深阔的父爱。影片《海洋天堂》主要是讲述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大福,他的母亲早逝,于是他和他的父亲相依为命。可是在他21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查出自己肝癌晚期,于是父亲便开始努力地让自己的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还不断地帮他找一个自己死后可以有人照顾的地方。
大福他并不孤独,他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在帮助他。一个马戏团的小丑给了大福快乐,并教他接电话。福利院的老师义务给他居住的地方。他的邻居时常给与他们父子俩帮助。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他的父亲,他怕自己死后儿子会更加孤独,于是自己做了一个海龟壳,背着和儿子游泳,让儿子以为自己是一只海龟,不会因为自己离开他而更加伤心孤独。
我和妈妈一边看一边哭,为大福的不幸更为他爸爸的那份浓浓的爱而感动,爸爸那种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保护儿子,分分秒秒为儿子着想,给孩子一个精神上的依托。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真正的为残疾儿童着想?有多少人在实施我为人人的高尚行为?片中父亲把孩子托给孤儿院,孤儿院嫌他大,送到敬老院,又嫌他小。没有一个地方能接受他这样的病人。父亲不得不自己照顾孩子,直至自己患病死去。
想到这里,我又一次被那浓浓的父爱打动,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父母所处的时光,还要学会独立不要让父母担心。长大后为社会贡献力量,尤其是对残疾人要多关心,让整个社会都变成爱的天堂!
影片的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