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来都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让我们一起好好的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写读后感是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云教育读后感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云教育读后感篇1
?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收益匪浅,读爱的教育有感400字。
我觉得安利科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好动,在他生活中有许多关怀他的好朋友,时常鼓励他,安慰他,所以他才能顺利成长,也能从中获取经验。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二年级的学生罗贝蒂,他为了保护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朱利奥不被马车撞到,自己却来不及躲开,被马车把脚骨压碎了,经后只能靠拐杖行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别人的同学是有的,但像他这样了为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同学,我们就不一定有幸遇到了。看到这一个故事,令我想到了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倒在人行道上。20分钟里,竟没有一个路人上前搀扶。等到120急救车赶到时,老太太已经去世约20分钟了。同样是两个值得帮助的人,可是遇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得到了别人舍命相救,一个去世了很久才被人发现。这些行人跟舍身救人的罗贝蒂简直是差之千里。
正是因为安利科身边有这么多善良的伙伴,他才能明白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爱。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无法摧毁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父母永无止境的爱!我相信如果有了这些品质,知道了什么是真、善、美的人,一定是世界上生活的最美好的人!
云教育读后感篇2
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新教育》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何谈教育幸福?何谈学生的快乐呢?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其实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何尝不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骄傲,何尝不是为了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每一位教师都愿意把每一个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可是现实却是:高考的指挥棒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蒙蔽了双眼,甚至学生自己都错误的以为:只要成绩好,一好遮百丑!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爱的教育”而是“分数的教育”。这样必然造就所有人在教育这个问题上急功近利,只看分数,而忽略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忽略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这一基本属性特征。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必然是病态的和不完整的。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就是要改变这一教育问题,让老师们重新关注心灵,重新建构课堂。所以作为一个物理老师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加强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利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总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去。”
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云教育读后感篇3
我和爸爸pk后,就拿着《爱的教育》不停的翻着看着。昨天,我读着爱的教育,今天,我读着爱教育。一页、两页……渐渐地被书中的小短篇吸引住了,仿佛我就是书中的那个小男孩,我班的同学仿佛都成了书中男孩的同学。我一篇一篇的看着,逐渐逐渐地……感之。
这部《爱的教育》篇篇洋溢着爱,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所蕴涵散发出,真的爱,伟大的爱,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一部最为真诚的教育的爱,教育的爱在眼前展现升华。
?爱的教育》里,费鲁乔的血,我仿佛是并住呼吸阅看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这一篇像似洗涤心灵真爱的篇节,深深吸引着我,几乎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在瞬间,却用无声的爱,保护了自己的姥姥……用无声似有声的举动展现了英雄的行为壮举……
一种责怪、诉落声,不停地从姥姥那喇叭筒的嘴里飘出来。“当心呀,费鲁乔,你正往歪道上走,我见过好多孩子都像你这样开始,先从家里跑出去,跟其他孩子打架,输钱,然后慢慢从投石子到动刀子,从耍钱到干其它坏事,从干坏事最后抢劫。”
费鲁乔站在不远的地方,身子靠在厨柜,没有一叮点辩解。听着奶奶说。
他就是这样非常顽固的一个小男孩,即使心存多愧疚,“我错了,原谅我吧。”像这样的话,都很难从他嘴里说出来。时常就是心软,也不表露出来。
读完了这篇之后,我感受到了他的内心爱。虽然平时费鲁乔。从来都不在嘴上表达对家人的爱,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英雄的赞歌。
现在,我回想起自己的奶奶,使我更加想念和爱我奶奶。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对我非常的好。似乎觉得,从我刚生下来,奶奶就在我的身边。我慢慢长大,奶奶从托儿所、幼儿园接送我。生活中照顾我、疼爱我、带我去玩。因此,我特别喜欢奶奶、感激奶奶。我给奶奶捶背,奶奶高兴地直说:“孩儿真孝顺!”
奶奶很好满足的。只要你说声:“奶奶辛苦了”或“奶奶你真好”之类的话,再给她捶捶背、揉揉腿,她就会更心满意足的。现在我伤心的是奶奶走了……
费鲁乔走了……我们的小英雄走了……一颗美丽的童心走了……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好的难忘的记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英勇无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一个人的努力充分展示出了人性和爱的光辉。
镇定地迎接死亡和威胁,展现崇高的爱,费鲁乔就是一个值得赞美的英雄。
云教育读后感篇4
对于有些人来说,透过玻璃镜片看世界或许更清楚。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世界上美好的景和物。但是如果生命中出现了一个金色的导航标,会使我们能够更加看清人们内心的深处。然而这个夏天,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导航标。
?爱的教育》是我的导航标。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常说:爱的教育是个哀伤的故事,流泪是不可避免的。而我,虽然没有流泪,但是我实在非常震撼于这本洗涤心灵的书。
在这本书中,我渐渐走入了恩里克的生活,他的生活,他的学习生活,还有,他的爱。他是怎样去爱的。
有时真的想想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梦更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爱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我的金色指航标。我以后度过多彩年华的动力与指引!
云教育读后感篇5
暑假里,我捧读了《陶行知名篇》一书,总能感到似有一位老人在向我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书中陶行知以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或者娓娓道来,或者一脸严肃。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徜徉在教育界泰斗陶行知著述的理论海洋中,我感触颇多。
首先,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如果教师只会用“旧瓶装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鲜的事物。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习离不开生活,学习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
其次,所谓“教学”即教学生学;所谓“学生”首先要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解决新的问题。
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学习陶行知,在行中知,在知中行,边行边知,边知边行,坚持到底,矢志不渝!
云教育读后感篇6
读完朱老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有很多收获,也产生了很多感受,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朱教授论及“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给予孩子未来的希望。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我想结合班上两个人的故事给大家谈谈激励信任学生的力量。一个学生是九三班的,入班成绩也就是二三十名,可是经过半年的追赶,已经进入班级前五名了。我对他印象很深。刚开始教学,我觉得的找个男课代表,这样可以多让一个学生产生责任感,同时帮女课代表搬搬作业。基于这样的考虑选了陈龙洋做男生课代表。结果出人意料的是,他上课比以前更加积极回答问题,物理成绩也是突飞猛进。可能是他感受到了我对他本人的认可,因此在这个学科上也更有兴趣更加努力,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兴趣成绩越好,成绩越好越有兴趣。另一个姚张浩同学情况差不多,也是在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次数多了之后也敢上台讲题了,久而久之他从一个线下的学生成功的进线了,进步非常明显。
罗森塔尔现象是学生会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期望,会变得更加自信努力,从而得到异乎寻常的进步。我们每个人心底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期待,因此,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抓手,让学生在心里作用下发挥正效应,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教师富有知识也需要智慧,教学中要顾及学生感受,观察他们言行,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在犯错中成长。工作中只有认真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没有智慧得认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困惑,要想消除困惑就离不开智慧的参与。
还有一个是八年级的学生,人非常聪明,胖乎乎的,但是就是管不住自己,不爱学习。以前老是感觉这孩子不学习还捣乱很烦人,但是后来发现他也有优点,比如爱劳动,干活很积极。一次早自习,一位女学生不舒服吐了一地,这孩子主动去铲土打扫屋地,其他人不愿意干的,他却很高兴去做,而且是自己主动的。从这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就变了。作为老师我们应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并把它放大,学习很重要同时做人也很重要。
好的教育是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华,只要有合适他的教学和方法,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云教育读后感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