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深化大家对名著思想的领会,通过读好书可以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要用读后感记录,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心灵》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心灵》读后感篇1
最近,我读了《穿越天空的心灵》,这本书令我深受感触,希望人们都能保护环境。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自从盛欣怡妈妈病逝后,盛欣怡沉浸在孤独无依的恐惧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丸子军团的几个小丸子成了好朋友。受小丸子们的影响,盛欣怡也开始接触以前几乎都不敢碰的动漫。她开始沉迷于宫崎骏的世界……虽然三次元的现实不尽人意,但二次元的动漫世界却给了她一种奇特的力量。那是让心灵飞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纯真,是成长中的又一次跨越和进步。
这本书的主题是动漫。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宫崎骏的漫画。他的漫画可以带给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例如:文中的张小伟在漫画中看到了人类未来的世界,再也没有茂密的森林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宁佳心看到了宫崎骏漫画中天真可爱的一面,因此,她也和张小伟一样喜欢宫崎骏的漫画。而文中的盛欣怡呢,他则也和张小伟一样,不忍心看到人类未来世界会和宫崎骏动漫中所说的一样,到处都是荒无人烟的沙漠,而大人们都无动于衷,他们永远都不会听区区一个小孩子的话,他们只会认为动漫是给幼稚的小孩看的。
人们都常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人们都没有做,小孩子们随着大人的迁就,垃圾总是到处甩,这样造成了未来世界的环境破坏力巨大,使原来的茂密森林变成了浑黄一体的沙漠。因此,我们要言而有信,争取人人都能从小事做起,从而保护我们的地球妈妈,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变得五彩缤纷,变得有森林的绿色,花草的五颜六色,小河的清澈如碧……因为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克隆。因此,我们要谨遵这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心灵》读后感篇2
我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动。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
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心灵》读后感篇3
最近我沉迷于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小说之中。《青蛙军团爱地球》《巧克力味的暑假》《外号像颗怪味豆》等等一系列精彩书目都让我爱不释手,但唯独《穿越天空的心灵》让我感触最深。
穿越天空的心灵是由几个有趣的小标题组成的故事,题目或许很常见,但每个故事的内容都让我读着滋味不同,尤其是《大家都是“童年控”》这个小故事,让我百读不厌。
“我是show韵丸!我是依贝丸!我是泡泡鱼丸!我是六…六味地黄丸”一句丸子大军的人员自我介绍直接让我们得知“六味地黄丸”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毕竟前三个绰号都很小巧可爱但第四个……你可能想不到一个名叫张小伟的男孩子竟是樱桃小丸子的迷粉,不然主角盛欣怡怎会给他个六味地黄丸的绰号呢!谁的童年没有动漫?在这个故事里六(五)班所有人包括学习好的都有喜爱的动漫人物:哆啦a梦啊!丸子军团啊!龙猫啊!很多很多;但谁能想到就连班主任胡老师都很支持呢!不然怎么全班都会追动漫呢?
你是否听过著名作家冰心的一句名言: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无光就如失去了灵魂,用动漫人物来给它添彩也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况且读一部好书,看一集有趣的动漫,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为童年抹下一笔彩虹,童趣最美好!小飞侠彼得潘就是愿意一辈子留在永无岛,因为永无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啊!里面充满了孩子气,不然小飞侠彼得潘怎么会不想长大呢?你还记得他曾说过的话吗?“做个有灵性的小孩永远都待在永无岛多好呀!”确实很遐逸美好呢,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
《心灵》读后感篇4
?心灵鸡汤》是我看过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坎菲尔和马克·韩森编写的。他们以独到的眼光挑选了这些貌似平凡却让人读来回肠荡气的小短文。
这本书中的三百多个故事,每一个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这里面我最喜欢第一辑“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过风风雨雨,又何来彩虹!只有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人才会有自己的天空,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彩虹。
人生有高峰有低谷,如果把低谷比做风雨的话,那高峰就是风雨后的阳光。我们不难发现,风雨后的空气总是那样的清新,风雨后的阳光总是更明媚,因为风雨卷走了那些和尘土。请记住成功总在困难后,阳光总在风雨后。
失败与挫折犹如生命中的一道黑暗,可是,这种黑暗的势力并不强,它既无法抵挡黎明的来临,更无法抵挡人们去突破它。在跌倒后,不要哭,更不要临阵退缩,要坚强地爬起来,满怀信心地冲向太阳初升的地方,奋力地摆脱身后的黑暗。要相信,总有一天,身边的厄运将会悄然逝去,迎来的是黎明的曙光。
让我们把苦涩的眼泪留给昨天,用不屈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去赢得未来。勇敢地等待人生中的阳光,不要轻易被阳光前的狂风暴雨所击退,而要挺起自信的胸膛,昂起自尊的头颅,树起不屈的腰杆,在等待中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能击败我们的惟有自己,一旦心死了就失去勇敢等待的勇气,失去战胜困难的信心。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在等待人生的阳光途中高歌猛进吧!只要坚持,你就会发现雨后的阳光是那么的灿烂,雨后的人生彩虹是那么的壮丽迷人。
《心灵》读后感篇5
看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细心、耐心、专心和对孩子伟大的爱而感动,对现行教育感到痛心和无奈——现在,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争分夺秒地往孩子们的头脑里堵塞现成的说法、结论和论断,从来不给孩子机会去接触思想源泉和生动语言的源泉,捆住了孩子的想象、幻想和创作的翅膀,孩子由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人变成一部记忆机器——我们的教育用一堵墙把孩子同周围世界隔离开来。而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教孩子认识一个字母、一个单词费尽心机把他们带到农场、田野地头、河边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性和善心,他把孩子带到森林里上音乐课,感受森林里蜜蜂的嗡嗡声、鸟叫声、流水声……,试问:我们现在有多少老师能够做到?不用说做到,就是想都不会想,我们现在的幼儿园和学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推脱责任,宁可把孩子整天关在教室里,低年级同学连在学校里玩都没有机会,春秋游有的学校都取消了,更不用说带孩子到大自然里去感受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这只是教育的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真正的学校并不仅仅是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那是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种多样的志趣和爱好把施教者与受教育者联系在一起,一个只是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他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苏霍姆林斯基当了校长,为了零距离接触孩子,研究孩子的成长情况(包括细节)和各种变化,他直接选择兼任班主任。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主要教育者只是教别人怎样教育而不直接接触孩子,他就不再是教育者了”。李镇西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虔诚的追随者,这方面和苏霍姆林斯基何其相似!试问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位校长还兼任班主任?当然,这不能全怪校长,教育行政部门推行的教育行政化使校长们大多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达标验收而疲惫不堪,不用说校长兼任班主任,很多时候任课老师们还要牺牲教学时间或加班加点来突击做资料应付检查呢。
苏霍姆林斯基学校的孩子们,大多来自战后残缺不全的“病态”家庭,那些孩子各方面的状况远比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孩子们要差得多,但是,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最大的勇气和决心教育好这些孩子,他说:“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同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劝告我们的老师说:“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低年级教师在孩子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对孩子来说应当是一个与生母一般亲昵可爱的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心灵》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