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在读书后写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感受,读后感都是拥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故事情节抒发自己的情感,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徐志摩康桥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1
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诗歌《再别康桥》,如果读过,读懂了吗?我虽然刚开始没怎么读懂,但后来,我渐渐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再别康桥》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抒情诗,它是诗人徐志摩在秋天,再次到访英国,旧地重游诗兴大发时,写下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康桥的美丽景象描写的真实细腻,因此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徐志摩在第一节中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他离开母校剑桥大学的悲痛心情,让我们感到他轻轻的来临,又轻轻的离开。
二——四节略长,但作者却把康桥夕阳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等景物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一段其实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又将“榆阴下的潭水”,比作了“天上虹”。使用了这种手法,会让人觉得这句子十分美丽。
而五六两节,作者使用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等几个叠句把这首诗推向了高潮。
最后一节有以几个“悄悄的”来和第一段的“轻轻的”作为首尾呼应。
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其实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因为康桥的美丽,才会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放下!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2
徐志摩的一生都生活在诗歌里,他谈话是诗,举动是诗,就连毕生追求的爱情也如诗歌一样浪漫!我一直被徐志摩勇敢追求 爱 、 自由 与 美 的情操所吸引,他的诗作《再别康桥》更是经典到极致,浪漫的情愫令人神之所往,仿佛自己也来到了康桥,游于 星辉斑斓 的湖中!
一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足以让人感受到康桥的静谧和安宁,念到这里,仿佛自己也如诗人一样,轻轻的迈动着双脚,轻轻地走在康桥上,生怕吵醒了熟睡的虫子和鸟儿,破坏了康桥的静谧和宁静。
太阳就快落山,我站在康桥上,可以看到西边天上的五彩云霞,余辉反射四周,河畔的柳树仿佛穿上了金色的嫁衣,就像一位夕阳下的新娘一样,美丽婀娜,风儿吹起她的衣角,她就这样在微风中向我走来,我陶醉着不自觉伸开双臂,朝她走近,走近,甚至就连她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也是如此迷人,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陶醉了我的心智。
你看河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柔波中它随着流动的河水飘荡,自由自在忘情地舞蹈。这时,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水底的小草,只要让我静静呆在康河水中,我便心甘情愿地只做一棵无名的水草。
云彩和霞光的余辉倒映在水中,一阵风吹来,仿佛是被打碎的七彩石一般,撒碎在海藻间,像是彩虹的梦境。
我多么想 撑起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用小船载满一船的星辉,在星辉斑斓的河上放歌,但是我怕打破了今晚沉静的夜色,我悄悄的划着小船,在稀稀疏疏的月色中寻找着志摩当时划过的地方,听风儿轻轻在我耳边哼唱!
再美好的梦也有苏醒的时候, 轻轻的来 轻轻的走 ,康桥沉默了,夏虫也为我沉默,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见了,康桥!
我就这样沉醉在康桥上,我就醉在《再别康桥》的意境之中,久久不能自已。徐志摩的浪漫情愫实在令人折服,简简单单的词藻却能勾绘出如此生动静谧的画面,令人神之神往,欲罢不能。
我喜欢徐志摩勇敢追求 爱 、 自由 与 美 的情操,也爱《再别康桥》所描绘的浪漫景色给人带来的无尽享受。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3
几回读,总愿追随诗人,去往他曾经的寻梦地,究竟是旁观,还是亲临?那样怅然不舍、时空颠倒、梦境穿插,都因为,那即将的别离。——题记
近了,眼中的景,草坪、树荫、康河、那最美的彩虹、还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桥……
近了,眼中的我,衣衫、脚步、面容、思索、还有那近乎割断脐带的婴儿般的不舍……
轻轻地,又走上曾经轻飘过多次的草坪,像往常一样小心、比往常更小心。对不起,不忍打搅那熟睡的心灵,不忍打搅那可爱的梦境,更不忍打搅梦境中的自己。亲爱的,你不舍的梦中真有不舍的我吗?
哦,还有你,可爱的青荇,我的小东西!在这熟睡的一刻、在这熟睡的季节里,只有你强忍睡意,不愿别离而为我送行?油油悠悠的你,在水底;轻轻的我,在你的爱意里。因为你,做一棵水草,我甘心!在我们的爱河——康河里,柔情蜜意!吻别,我最爱的你!
来到那曾经到来过的树荫下,傍着悠悠康河,蓦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跳、脸红,做了少妇的你更加丰腴美丽。深情地望着你,问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婚礼?当你挽着新郎夕阳而去,你那金色的艳丽、婀娜的艳丽,却成了康河和我最永久的记忆!康河为你而波光荡漾,我为康河眼中的你心头荡漾!问你是否还记得那件送给你的嫁衣?你身影前的那一面平镜,记住了你新娘的美,记住了我彩虹般的梦。亲爱的,嫁做人妇的你,如果还在意我们曾经的倾心,那么在我离别之际,请你再看看镜中的记忆:我为你,在青草更青处撑一支长篙,漫溯;我为你,在满载的一船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我的梦啊!那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啊!我把梦献给了你,把梦留在了这里!
激动,我快要哭出来,却,哽咽了。我要把淡淡的别离、悄悄的别离、幸福的别离,留在这里!我,沉默了!夏虫为我沉默了!康桥为这一切,沉默了……
远了,眼中的景,草坪、树荫、康河,还有那最美的彩虹,还有那彩虹般最美的康桥……
远了,眼中的我,思索、面容、脚步、衣衫,还有那一步三回头的背影……
诗,可以有尾音;而诗意,却是那样绵长不绝。沉醉其间是那样让人难以自拔,如登仙界,如归故里。——后记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4
初学《再别康桥》时,诗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收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样轻盈柔和的诗句,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平静,但在当时并未有太多感觉,很多时候都不能很深刻的体会到诗人那种依依惜别之情。但当我深入学习这首《再别康桥》并且理解了里面诗歌语句的意思之后感,才真正受到这首诗歌的所呈现出的魅力。
?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作为一首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部分: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离开康桥,踏上归国的船只,面对这浩瀚的大海,徐志摩内心在想什么呢?毕竟那是他曾学习生活过的地方,留下了他最美好的记忆。行走在湖边,阳光撒在湖畔的柳树上,宛如夕阳下的新娘。看着水中倒影,似乎在心头荡漾。在这黄昏美景中,就连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的样子都会使他顿生羡慕之情,竟甘心成为康河中的一条水草,渴望着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中。榆荫下的清泉也被夕阳点染,如同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之间,沉淀着他那对康桥情有独钟的梦。正是这个梦,让他撑起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的夜里,行着小舟,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他想放歌,但却无心放歌。连夏虫都为了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康桥尚且如此,诗人何以堪?无论是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还是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康桥,以及那彩虹般的梦,他并不能带走。再别康桥,告别的是给他给他一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康桥文化。
从一开始的不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再到深入学习,查阅资料,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这一过程已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康桥那份依依难舍之情和无尽的眷恋之意。而通过上述对诗歌内容的大体复述,更加让我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康桥的爱恋,诗人用最温柔的语句表达对康桥生活的不舍,眷恋之情。但在那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不只能感受到诗人所表达出来的不舍之情,我觉得在这句诗中也表达出了一种的豁达之情。
所以在整篇诗歌里,我最喜欢这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的一生不断经历着相遇、离别,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到现在踏入大学的校门。离别高中那枯燥乏味的环境,与大学的新环境相遇。回首高中那段时光,我也会像作者对康桥那样,有不舍之情、眷恋之意。怀念往事,对往事赋予强烈的内心情感固然是好,但更应该学习作者那一份洒脱和宽广的境界,怀着忧愁,却能表现出潇洒与风度。挥手作别,那是不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又是何等的洒脱呢。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5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5年(1928)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在轮渡上所写。
意境与灵感往往在一瞬间生成、泛滥,继而产生的激情总一发不可收;而被这种激情煎熬的、激励的、托起之后,也许就是千古的经典!《再别康桥》如何在那种环境中出炉不敢妄言,但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和波光里的艳影是不是勾起他对当年的旧梦,远去的缠绵或尽在咫尺的柔怀、感慨合二为一呢......潺潺水流之声,跃跃之荡之情怀,怎不叫人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一幕幕景象眼前掠过,虽景依旧,却人事全非。重寻旧途、旧欢,已是枉然。于是不能放歌,诸绪隐隐,暂且沉默。然,春风已起何惧秋波!那观不住的激昂只能换一种角度或方式,一吐为快!此时的沉默也绝非今夜的康桥,也就是今夜的康桥,绝非是诗人他自己也就是诗人他自己。此时此刻诗人近乎全陷入对往昔之种种之中。当诗人俯首醒来,恍然自己是在告别,进而使得诗的尾巴上涂上了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
诗的开篇便洒脱、轻灵、舒展。巧妙地连请出了三个轻轻的来配合走、来、招手、作别等动作,以肢体语言将一个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活脱脱地推到了读者的面前。这里,轻轻二字蕴含着诉之不尽的依恋之情,道不尽的惜别之意,用轻盈的、温馨的笔触渲染了夕阳映照中康桥的宁静之美,更有此间人去春又回,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继而,诗人抓住了康桥这一景物中金柳、青荇和潭水这几个意象作为寄情,把对康桥的依恋、惜别之情融入其中。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新娘,美艳绝伦,荡起诗人心海的涟漪;河底的青荇也被诗人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你无需猜疑,那油油的青荇就是在向诗人招手,不由得你不有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渴望;此间的静与动,微动与被情动,活灵活现.以情寄或情的微妙衬托出既朦胧又清晰的画卷。
注重文字的取舍、含蓄,注重艺术技巧,是早逝的徐志摩惯用的伎俩。他往往很会利用一种梦幻般的情调,巧妙地将气氛、氛围、感情和意象融为一体;更能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与其互换,使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限于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意念、艺术形式上,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恋而不贪,足能给人留下美丽的回忆,这大概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轻轻地来悄悄地去,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若能如此坦荡,落落大方,何乐而不为啊!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6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语言柔美,含蓄,感情饱满。而蕴藏在这首情意绵绵的诗后的情感更值得人品味。诗的开始便塑造了诗人温柔,翩翩的风度。“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诗人的身影是悄悄地,是翩然的,是满怀了一种还未知的神情的。“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作别的不是别的,却是云彩。这便是一种十分感性的行为。
诗的二、三两节开始描述康桥上看到的美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夕阳将柳树染成了金色,比作新娘,柳树似乎是有了新娘的羞涩,那样动人。波光的影子,层层荡荡,直印在诗人的心里。“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描述青荇水草的自由和悠闲,那样的怡然自得的情形让他心生嫉羡。这一切,都激起了诗人浪漫的回忆和感情。从第一层来看,是写景渲染,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个藏在深处的感情世界。即写景抒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完美过去的回忆和缅怀。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联系到上头提到的夕阳的景象,那一潭原本青绿的潭水,的确像虹一般艳丽多彩。而那梦,应是指昔日的梦,却“揉碎在浮藻间”,说明昔日的梦已永远停留在过往,往者不可追了。它虽已在时间中揉碎,但还没有消失。它沉淀了下来。并且犹如彩虹般美丽。在诗人看来,他当年在剑桥的生活是值得留恋的。而他此次来剑桥便是来找寻昔日的梦的。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期望潇洒地重温康桥的旧梦。他是如此渴望重新找回原先的完美,在星辉下放歌的那种豪情。诗人的感情在此刻是饱满的,充满活力和期望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感情从高潮瞬时下跌,他发现了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他在同样的景色和地方做同样的事,却再也回不去了,找寻不到旧情,找不到他所谓的“梦”,诗人的感情由此压抑深沉,这使我们感到,在读第一节诗时的那种潇洒飘逸感全无,取而代之的是苦涩、惆怅和难言的苦衷,透露出诗人更加内在的,难以摆脱的苦恼。
诗人是深情的,浪漫的,他痴想找回旧欢。应对此情此景,他才相当真实地意识到自我难言的苦涩和苦衷、惆怅的情怀,景色依旧完美,只是物是人非,那些缠绵的“夙愿”和“梦想”,可望而不可及。大致而言,是因为他对梦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一再受挫,而写《再别康桥》的时候,也许他的苦恼接近于最深的时候,所以也是他幻想最厉害的时候,唯有幻想还能支持他,有勇气,有活力来寻旧梦,也才有活力把这难言的心事形诸于诗,并且有一个飘逸、潇洒的姿态。
诗人最终离开了,他是悄悄地走的,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带走一片云彩,能够理解为诗人期望让康桥这个魂牵梦萦的感情世界以最完美的幻想面貌保存下来,表达了诗人对旧梦的珍惜。他离开了,而那个梦,也许会一向存在。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7
假期,悠闲中重拾徐志摩诗集,真的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一种灵魂的洗涤,特别是那首《再别康桥》。“康桥”的清新淡雅,“康桥”的美仑美奂,饱醮深情的志摩以无限的眷恋,描绘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心往的清幽家园。那片片西天的云彩也是作者的挚爱。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朴实无华的句子,带给人的是一种飘逸洒脱的感受。别具一格的用词,使诗的意境更为精妙地体现,贴切而生动三个轻柔的动作加上“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诗中淡雅的忧伤像毛毛细雨,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的心肺。
再读《别了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
第一节一连三个“轻轻的”使人浮躁的心顿时平静下来,想“轻轻的”欣赏这首诗。心无杂尘,诗中的意境便更容易在心中展现。夕阳西下,余晖洒落,给河畔的柳树镀上了一层金色,朦胧中,仿佛一位身姿袅娜的新娘。艳丽的红衣倒映在波光之中,诗人的心,也随着水波起伏,荡漾起离别的惆怅。他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向那西天灿烂的晚霞道别。诗中的美景一一在我的眼前呈现,诗人的心情也在我的心头涌起。辉煌的景色衬托出离别的苦痛,诗人要离别这美丽的康桥,怎能不感到伤心。
接着诗人发出了“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愿望。读至此处,一股感动油然而生。在康桥,河流都是温润的柔波,即使做一条水草,诗人也心甘情愿。可见诗人真是恋极了康桥,爱极了康桥。
转眼就要离别,自然要触发诗人对往昔美好的回忆。晚霞倒映在潭水中,仿佛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康桥寄托着诗人年轻的梦,榆阴下的潭水,水中的青荇、浮藻,无不唤起诗人对过去追寻梦想的回忆。
诗人撑着长篙,驾一叶小舟,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象征着诗人昔日在康桥,纵情的谁寻自己的梦想,向青草更青出,梦想更深处漫溯,探寻。心中充满了年轻的豪情。读到这里,离别的伤感似乎悄然隐去,只留下梦的美好。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诗人又把自己拖回了现实。梦境幻灭,令人感到有些失落。心凝重了,沉默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此刻仿佛在用心与康桥对话,向她倾诉离愁。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篇8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再次读你,我不想把你读成一首离别的诗,因为那太过于伤感。但我竟还是把你读成了一个梦,一个我的梦,一个我的故乡的梦。
那里有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那里有一支长篙,撑着一船星辉。曾经轻轻的我走了,走得如此匆忙,竟还来不及和你打声招呼。梦已悄然消失,消失在那斑斓的星辉中,寻梦,你的影子却已逐渐模糊。
故乡,你究竟是我过往的梦,还是儿时的一段回忆!我似乎找不到你了,那座桥呢,我怎么只看到了那嶙峋的骨架,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曾经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柔波呢!我不能做你的水草了,轰鸣的机器已将你的身体肢解得斑驳破碎,那树荫下的一潭清泉不再是你的血液了,那是你的泪啊!
你成为我的梦了,抑或你本就没有存在过,只是我曾经欣赏过的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夜我审视着你,美景不再,“文明”让你如此不堪。累了,想念你,寻梦,幸好,还有那千年的古樟听我倾诉……“悄悄是别离的笙萧”,故乡和我相对沉默。
离别是一杯醇醇的酒,轻轻喝上一囗,令人回味无穷。可是故乡,我们的离别怎么会是一杯苦酒,现在我只是在梦里见到过你了。走时,我轻轻的走,来时,我悄悄的来。只有那棵苍穹的千年古樟了,除此竟带不走一丝回忆……
徐志摩康桥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欢迎读后感8篇
★ 弱点读后感8篇
★ 效率读后感8篇
★ 傻王子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