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展示了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程度,认真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教学步骤和时间,提高教学的有序性和高效性,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点:

图形的缩小与放大。

教学难点:

图形放缩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小红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许多照片,小红把几张照片放大后,挂在家里,把几张照片缩小后,放在夹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缩小的原理吗:

2.板书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 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①认真观察图形。

②说一说:谁画得像?

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思维过程。

④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看法:笑笑和淘气画得最象。

(2)讨论:

师: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他们的画法。

②教师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图形的长与宽的长度变化情况

③同学之间交流、讨论。

④反馈讨论结果。

(3)小结。

①由学生说说有什么体会。

②教师小结:只有长与宽都按相同的比来画,画得才象。

3. 完成课本画一画。

三、 探索活动

活动(1)

1. 说一说点a(2,0)中,2和0分别表示什么?

(1) 学生尝试说说自己的理解。

(2) 教师明确说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别说说b(4,0),c(6,2),d(6,6)各数对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3. 把表示点e、f、g、h、i、j的数对填入相应的空格。

活动(2)

(1) 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2) 2x表示什么?2y表示什么?

活动(3)

1.学生独立描点。

2.展示学生的作品。

3. 观察比较,说说哪只猫长得象乐乐。

4.你知道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

说一说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关键是什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3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养花》的作者是老舍,老舍先生通过技术自己养花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古诗二首》选取了范成大《四十田园杂兴》中两手描写农村景象的古诗,一首着重描写陈天农民老宋的场面,另一首责描绘了农村初夏的自然风光。

?山中杂记》冰心用一种博爱的精神表达动物的关爱,尊重和欣赏,启发人们更好的去理解小动物,和它们平等的交流。《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爸爸带我去爬树》内容富有童趣,通过爸爸教我爬树的过程,引出如何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回归自然之乐的乐趣。爸爸带我去爬树》虽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叙述,讲述的事情又贴近儿童,但文中揭示的却是“回归自然”的深刻主题。

?美猴王》节选自名著《西游记》。课文首先交代了美猴王的特殊来历,之后写石猴发现水莲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最后被拥戴为王。课文情节清晰生动,语言生动形象。

二、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5.文章的情节结构。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6.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4.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5.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学生视野。

四、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课时安排:

?养花》2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

?山中杂记》2课时

?爸爸带我去爬树》1课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878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2、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教学重点 :

探索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规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

教具准备:

一张很长的纸条和一根绳子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复习

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哪些数学规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出示乘法表

师:我们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规律,先请你们填完这个乘法表,

你们会填吗?(师指导怎样填),生做在书66页上

填表完后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规律?和同学说说汇报展示

2、找规律,填一填。

师:比一比看谁在两分钟内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填的理由和依据。

师:填什么数?为什么?

师:象这样的数列你认为一般有哪些规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数学规律,与同学分享(课件)

师:如果不是数列而是图形你还会观察它们的排列规律吗?

1、六(2)班同学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按下面的规律在教室里挂上气球。

第20个汽球是什么颜色的?第48个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5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1.课件出示路线图。

2.师:这是老师上下班走的路线,从这幅路线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角。

生2:线。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平面图形中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一)线的回顾学习。

1.回顾学过的线有哪几种。

(直线、射线、线段)

2.判断下面各是什么线。

(课件出示一组直线、射线和线段)

3.思考并交流: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区别?

直线

射线

线段

长度:

无限

无限

有限

端点:

1个

2个

与直线的关系

是直线的一部分

是直线的一部分

4.填一填。

(1)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2)两条直线相交,有()个交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完成)

5.追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6.指导学生完成教材91页“巩固与应用”1题。

7.讨论: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作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8.想一想,过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生:要满足两个条件: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

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

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

一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个数的5倍

(1)学生填表。

(2)学生汇报。

(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

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

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所有的点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学生会很形象的看到所有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体会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

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师: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形成的的图形是不是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从反方进一步证明成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形成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通过对比方式,再次验证结论。)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巩固所学。)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准确建立一个点和一个数对得对应。理解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展示等活动,体会图形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欣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照片:集体照

师:谢老师想把咱们班的集体照放进想框里,怎样把它放进去呢?(复制粘贴)

师:看着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缩小和放大的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投影出示课题:图形的放缩)!

二、笑脸图大变身

1、初步感受图形的放缩

师:(出示1张贺卡图片)这是一张贺卡,(边说,边操作,得到的三张贺卡)与原来的贺卡相比,怎么样?

生:一样(不一样)。

师:看完之后,你想说点儿什么?你认为哪一张跟原图最像?为什么?(记住和原图比:都是长方形的,是长变了还是宽变了?)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2、深入探究图形的放缩

师:为什么同样的贺卡,在进行了变化之后,有的与原图相像,有的不像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这其中的奥秘。(教师出示将方格图照贺卡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并结合相关数据思考并分析:谁画得像?为什么?

请代表把你们刚才交流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代表发言,集体指正。

师:看来只有长和宽都按照相同的比来画,才能画得和原图相像。

(说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的板书写出比。)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研究所画图的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体会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它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悟图形放缩的规律和奥秘。

三、画一画

师:有了图形放缩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画一画。拿出自己的作业纸,自由设计图案,并将图形进行一次放大或缩小,画完后,在四人小组里面把你自己画的情况、画的方法向组内同学介绍一下,同时告诉大家你所画的这个图长和宽与原图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开始吧。(作业纸上分别有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在思考中去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不但形成了技能,而且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四、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放缩,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应用到图形放缩的知识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五、神奇的小猫

师:看来同学们是非常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到游戏中去体会图形的放缩。(出示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只名叫乐乐的小猫。根据我们学过的数对的知识,你能将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正确的填写出来么?(可尝试标出相应的坐标图,便于找出具体的位置)

教师指名补充表示小猫乐乐轮廓的点的数对。

师:小猫家族中还有三只小猫:天天、晶晶和欢欢,(表格中呈现名称)请你根据具体的要求讲表示它们轮廓的点填写在表格中,并观察数对的规律,猜一猜:哪只小猫最像乐乐?之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活动、探索。

汇报展示(说一说你的猜测、依据以及验证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神奇的小猫”的探究活动,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以及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

六、小结

今天我们在活动和游戏中体验了图形的放缩,下课后就请同学们到生活中继续去体验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人教版教案精选8篇

一年级下册美术船教案推荐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5篇

4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最新8篇

4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5篇

部编版3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