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科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端午节大班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端午节大班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做动作时能随着节奏的快慢改变动作的速度,随音乐做动作的经验更为丰富。《包粽子》是一首山东民歌,在民间广泛传唱。端午节包粽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种习俗,并且已有包粽子的经验,本次活动,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在欣赏、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包粽子、煮粽子的各种动作,在乐曲中有节奏的舞蹈,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熟悉包粽子过程的基础上,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并随音乐合拍地进行表演。
2.能根据音乐节奏及旋律等变化,匹配相应动作。
3.喜欢参加舞蹈活动,体验舞蹈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煮粽子视频。
2.幼儿观察过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过程。
活动建议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激发创编兴趣。
(1)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旋律。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你想干什么?
(2)随着音乐自由地表现包粽子的过程。
这段音乐表现了包粽子的哪些过程,引导幼儿随音乐试着做一做。
2.迁移包粽子经验,尝试创编洗叶、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并创编包粽子时清洗粽叶的过程。
提问:包粽子时要先做什么?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儿说到洗粽叶,教师将追问:你是怎样洗粽叶的?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教师在幼儿模仿动作的过程中随机说儿歌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做动作。鼓励幼儿随音乐表现做洗粽叶的过程。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随音乐创编包粽子的过程。
启发幼儿自主创编不同动作,表现包粽子时装米、装米、压米、扎线等包粽子动作。
(3)结合煮粽子视频,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煮粽子的情景。
提问:粽子包好了,现在可以吃了吗?怎样煮粽子的?粽子在锅里能不能动?为什么?
引导幼儿创编出粽子下锅、加水、煮熟、庆祝等动作,随音乐表演。
提问:包粽子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洗叶?用什么动作表现装米?
3.随音乐完整的进行舞蹈,感受舞蹈欢快、热闹的情绪。
(1)幼儿与教师共同舞蹈,对舞蹈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启发幼儿做动作时表现出欢乐、热闹的劳动场面。
(3)分组互相表演。
延伸活动
将音乐放在表演区,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舞蹈动作。
端午节大班教案篇2
经验
1、追逐目标和集体协调地躲闪。
2、遵守游戏规则,养成规则意识。
3、萌发幼儿对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材料
活动场地
玩法
6到10人一组,将幼儿分成2—3组进行游戏。
参加者选一人做龙头,一人做捉龙尾者。其余人一个接一个地拉任衣摆接在龙头后面做龙身,最后一人就是龙尾。
龙头与捉龙尾者对话
捉者:我要吃龙头龙头:龙头有角
捉者:我要吃龙中龙头:中间有刺
捉者:我要吃龙尾龙头:一拖拖你下水
对话一完,捉龙尾者便两边移动跑,寻找捉住龙尾的机会。龙头千方百计地挡住捉龙尾者,龙身龙尾一串人跟着龙头移动跑,以防被捉住。注意龙身不要脱节。如果做龙尾的被捉住了,便自动退下,另一名在最后的自然成为龙尾。
规则
1、必须对话结束才可以捉龙尾。
2、龙神不能脱节,脱节幼儿自动退下。
建议
1、游戏前可引导幼儿学习对话。
3、游戏熟练后,可创新玩法,即龙头看到龙尾跑不动了,就原地蹲下,后面的龙身和龙尾一起蹲下。捉龙属者看到龙尾蹲下了,就不能再捉了。
端午节大班教案篇3
一、活动简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特地举办端午节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3、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活动,感受节日的氛围,明确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
三、活动内容
1、手工龙舟制作
2、包粽子环节
3、赛龙舟环节
四、活动准备:
1、端午节相关书本、彩绘、视频:
?快乐的端午节》、《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邀请会包粽子的家长,准备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3、节目互动环节设计:
①“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②“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③“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并让孩子们就端午节的活动,发表见解。
④“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⑤“小朋友们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家长,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孩子和家长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4、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
香包、五彩绳、彩蛋
①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②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③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5、赛龙舟活动
赛龙舟是屈原投湖自杀的时,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赛龙舟比赛,并根据最后的结果颁发参与奖品,可以是香囊、菜单、五彩绳等等。
端午节大班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农历五月是赛龙舟的节日,幼儿在报纸中或电视上均看到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资讯,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当老师提到龙舟竞赛,幼儿便兴奋不已,七嘴八舌地讨论,藉此机会与幼儿共同认识赛龙舟,激发幼儿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划龙舟》是一首旋律欢快、节奏鲜明、说唱结合的歌曲,本次活动通过指导幼儿学唱歌,引导幼儿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作品内容,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激发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2.尝试为间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创编肢体动作,用肢体动作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和变化。
3.愿意和同伴合作游戏,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
活动准备
幼儿看过赛龙舟视频,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赛龙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划龙舟时人们的表情和动作, 引导幼儿感龙舟竞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提问: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怎样让龙舟跑得更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周围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
小结:赛龙舟也称划龙舟、龙舟竞渡,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运动。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竞争非常激烈,场面非常热闹。
2.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划龙舟》,感受龙舟竞赛热烈紧张的氛围。
(1)请幼儿欣赏歌曲。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歌词说出划龙舟比赛的热闹景象。
(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曲。提问:从歌声里你听出人们在划龙舟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会想什么办法获得胜利?水手是怎样为自己鼓劲的?鱼儿是怎样为水手鼓劲的?引导幼儿练习念白部分,体会参赛者齐心协力想争取胜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欢快、激烈的竞争景象,帮助幼儿理解水手用力划桨、鼓手擂鼓助威、鱼儿热切鼓劲的紧张氛围。
(3)引导幼儿随音乐伴奏完整学唱歌曲,可采用分组演唱的形式进行练习,提醒幼儿注意用有力的声音表现比赛热情、激烈的景象。
3.引导幼儿为间奏部分和念白部分创编肢体动作,用肢体动作直接感受节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乐悠悠后的间奏,可双手轮流拍打双腿感知节奏;水手边还喊号子边有节奏地做划桨动作;鱼儿加油可以随节奏握拳跺脚加油助威。
4.鼓励幼儿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感受划龙舟的气氛和乐趣。
端午节大班教案篇5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
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
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
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 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著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完)
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
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
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
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
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
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端午节大班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二、教学准备
1、活动前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端午节
2、赛龙舟的录像
3、几个不同大小的香包;几个粽子
4、端午节《屈原的故事》
5、端午节课件ppt图片资料。
三、教学过程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总结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历史人物屈原。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4、教学延伸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端午节大班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