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课堂活动和教学环境,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i的幼儿园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i的幼儿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绘画写生的兴趣,协助幼儿学习画面布局。
2.发展幼儿初步的对比比较、自我评析和空间知觉能力。
3.在自主的尝试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环节:
一、观采、激发尝试的.兴趣:
二、观条一棵树,了解尝试方法:
三、尝试画一棵树:
四、尝试画小树林:
五、尝试评价:
教学分析:
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教学的好条件。以往的美术绘画教学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i的幼儿园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会用多种识字方法来认字。 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4.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熟读课文。难点: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拍手歌,----识字七,认识许多动物朋友,
3、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22页,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一读这首拍手歌,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小动物们都找出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孔、雀、锦、鹰、鹂、灵”
1、师:读书之前,老师想问你一个问题,当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你会怎么办?(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赶快用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吧!
2、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请你用喜欢的符号把小动物的名字圈出来。(生圈)
4、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小动物?(指名汇报)孔雀、锦鸡、雄鹰、大雁、老虎、黄鹂、百灵和熊猫。
5、学习“ 孔、雀、锦、鹰、鹂、灵。”
同学们真棒!找到了所有的小动物。接下来,咱们通过大屏幕一起去认识这些小动物。
(1)多媒体课件一一出示动物的图片和名字,学生借助图片认识动物的名称。
(2)多种形式认读带拼音词语。师领读;小老师读;男女生读;齐读。
(3)师:八种动物的名字里藏了我们要认识的六个生字娃娃,让我们一起把他们叫出来吧。(课件出示生字“孔、雀、锦、鹰、鹂、灵”)
(4)谁能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大家一起读。
(5)(出示字卡:鹰、灵、锦)
老师提示你们注意:“锦”是前鼻音,“鹰、灵”是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次。
(6)说一说你有哪些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孔:换一换。联想记忆“孙、礼、扎”(孙)
锦:形近字记忆“锦——棉”换偏旁
鹂:加一加,熟字加偏旁。(两个黄鹂鸣翠柳)
雀、鹰: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两个字?(麻雀、雀巢奶粉) (老鹰)(篮球老鹰队)(猫头鹰)
可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课外看电视如动物世界认识的;看画报或关于动物的各种课外书认识的;还有的是通过去动物园看一些标牌认识的。 (拓展)说一说通过这些方式还认识了哪些生字。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其他动物的图片和生字卡片。全班交流。
(出示字卡“鹂、鹰”)你发现了什么?鹂和鹰:都有鸟,(拓展)你还能说出哪些带鸟的字?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带鸟的字,看你认识吗?
三、再读课文,学习“护、牢、丛、嬉”
1、同学们表现太棒了!还有几个词语娃娃和生字宝宝藏在拍手歌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他们找出来。
2、生自由读课文,并标记生字。
3、(课件出示词语“保护、牢记、翱翔、丛林、嬉戏”)
看老师找的词语娃娃和大家找的一样吗?谁会读?(指名读)谁还会读?(指名读)。
4、(课件出示生字:“护、牢、丛、嬉”) 有四个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谁想和他们打招呼?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大家一读。
5、交流识字方法。
看这几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a:这几个字都是熟字加偏旁。(分别说一说)
b:看前三个字,你又有什么发现?前三个字都是形声字,第四个字是会意字。
(1)护、丛、嬉: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声。能不能再说一些形声字?生出示准备的形声字字卡。
(2)牢:这是个会意字,屋子里面拴头牛,原意则是牛圈、羊圈,所以古语有“亡羊补牢”。 c:你还有其他好办法来识记这几个字吗?(如组词,选用一词说句子,如护组词保护,我们要保护动物。)护,提手旁,带提手旁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带提手旁的字?
6、齐读十个生字。(课件出示十个生字)
同学们认字的方法真不少!咱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些生字。
三:入情入景,自读自悟。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我们一起来读读儿歌好不好?(出示课件)
师:谁愿意来把课文读该大家听听?
指名几个学生读课文,其余孩子认真听,相互正音。
师:孩子们,你喜欢拍手歌里的动物吗?你喜欢哪种动物呢?
生:我喜欢大熊猫。
生:我喜欢美丽的孔雀。
师:那好,你喜欢那种动物,就读一读课文中写这种动物的句子。要读出喜欢的语气,读好了再读给你的小同桌听听,让他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生自由读文,同桌互读。
师:好,同学们,动物朋友们想听听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先来?
师:你喜欢什么啊?
生1:我喜欢老虎。
师:那好,你读一读吧。
生1: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老虎。
师:读得不错,还有喜欢老虎的孩子吗?
生2:我也喜欢老虎。
师:那一起读一读吧。 喜欢老虎的学生一起读。
生3:我喜欢孔雀和锦鸡。因为她们长得很漂亮。
师:那你来读一读吧。看你的`朗读能不能让我也喜欢上孔雀和锦鸡。
生3: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师:读得很好。有节奏感。我也喜欢上他们了。谢谢你的优美的朗读。
生4:我喜欢黄鹂和百灵,因为它们唱歌的声音很好听。
师:好,开始读吧。
生4: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2 师:你的声音很好听,真像一只小黄鹂。
师:还有喜欢黄鹂和百灵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一起读一读吧。
生5:我喜欢大熊猫。因为它很可爱。
生6:我也喜欢熊猫,因为它是我们的国宝。
师:那你们一起读读吧。
生: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师:你有什么问题,说说吧。
生:老师,嬉戏是什么意思?
师:是呀,老师也正纳闷呢,嬉戏是什么意思啊?谁知道?
生:嬉戏就是玩的意思。
师:那熊猫们可能会怎么玩儿呀?
生:它们会抱着竹叶坐在那里吃得津津有味的。
生:它们抓住竹子荡秋千。
生:它们还会在草地上打滚儿。
生:有的熊猫还立在树桩上吐舌头,做鬼脸。
师:(笑)呵呵,孩子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
师:来,喜欢熊猫的孩子再来读一读。你拍七,我拍七……起。 生读句子。
师:孩子们,看你们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你拍三,我拍三,雄鹰翱翔在蓝天。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在写字。 生报以掌声。
师:谢谢。为什么要给老师掌声啊?
月份
生:因为老师读得太好了。
师:你能告诉我。老师哪里读得好吗?
生:老师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字。
生:老师还读得很流利。
生:还很有感情。
生:读出语气了。很有节奏感。
生:老师拍手,加上了动作。
生:老师的声音也很好听。
师:谢谢孩子们的鼓励。其实你们能比老师读得更好呢。有没有信心?
生(齐):有!
师:那好,你们拍手读一读吧。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一起读)
四:思维拓展,编拍手歌。
师:孩子们说得真棒!可是有有些小动物很难过,拍手歌里怎么没有我的名字啊?我们来也学做编一编好吗?(出示课件 )我会编讲卫生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专心听讲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上课不做小动作;你拍三,我拍三,上课坐姿要端正;你拍四,我拍四,举手发言要积极;你拍五,我拍五,写字姿势时刻记;你拍六,我拍六,文具不是 3 好玩具;你拍七,我拍七,上课不要多插嘴;你拍八,我拍八,课上不能扔垃圾;你拍九,我拍九,桌子椅子不摇动;你拍十,我拍十,上课认真数第一你拍一,我拍一,清洁卫生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早晚刷牙好习惯。
你拍三,我拍三,脸洗干净都喜欢。
你拍四,我拍四,干净漂亮做游戏。
你拍五,我拍五,天天洗澡勤换衣。
你拍六,我拍六,勤剪指甲勤洗头。
你拍七,我拍七,乱吃零食不可取。
你拍八,我拍八,清洁卫生要搞好。
你拍九,我拍九,饭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身体健康是大事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你拍三,我拍三,
你拍五,我拍五,
你拍七,我拍七,
你拍九,我拍九,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挖鼻孔和耳朵。室外活动好处多。不喝生水身体好。蔬菜水果营养好。 你拍二,我拍二,你拍四,我拍四,你拍六,我拍六,你拍八,我拍八, 你拍十,我拍十,不能随地乱叶痰。勤剪指甲勤洗澡。预防水痘要及时。果壳纸屑扔箱内。天天锻炼身体好
i的幼儿园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念儿歌,理解“暖和”的词意,感受冬天阳光的温暖。
2、在添画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3、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在散步活动时晒过太阳。
材料准备:晴朗有太阳的天气,印有红色圆形的纸,蜡笔。
重点难点:
感受并理解“暖和”。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冬天的太阳
1、 让幼儿到室外去找太阳,找到后围坐在太阳下面。
2、 老师:大家都找到了冬天的太阳,我们在太阳下面坐一会儿,晒晒太阳。
提问:
(1)冬天的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学习词——暖和)
(2)摸一摸自己,你觉得身上哪些地方暖和了?(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用儿歌小结)
二、欣赏学习儿歌
1、老师把大家晒太阳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语句)
2、我们一起来说说晒太阳的事情好吗?(鼓励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学念儿歌)
3、 大家说得这么好,太阳公公也来作客了(出示印有圆形的纸),你们欢迎它吗?
4、 太阳公公年纪大了,刚才有几句话没有听清楚,我们再说一遍给它听好吗?
三、我和太阳做游戏
1、太阳公公说:这一回我听清楚了,你们说得真好听。太阳公公心里可高兴了,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看,现在太阳还没有发光,请你们帮个忙,让太阳发光,好吗?
2、教师示范,添画太阳光:(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各种线条添画太阳光)
3、太阳发光喽!太阳太阳放光芒!(手势,并引导幼儿模仿)
4、太阳发光了,我们又可以晒太阳了(教师手拿发光的太阳,照着幼儿,引导幼儿集体念儿歌)
四、幼儿操作,添画太阳光。
五、结束活动
整理学习用品。
i的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舞蹈,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在做动作的同时,体验舞蹈带来的兴趣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我的身体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勾脚、绷脚、正部位、丁步位、小八字、大八字”【幼儿做动作,教师以鼓励为主纠正幼儿的动作】
2、引导幼儿一起做热身活动,播放背景音乐、
3、休息片刻,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模仿动作,让幼儿体验舞蹈带来的兴趣。
4、根据音乐的节奏节拍,不断的鼓励和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跳2---3遍,初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5、 请幼儿上台表演给小朋友看。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真棒,一会儿爸爸妈妈来接我们的时候,表演给他们看好不好】教师引导幼儿收拾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课。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穿大鞋真有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穿大鞋真有趣
目标:
1.会唱歌曲,能根据歌曲内容做穿大鞋的模仿动作。
2.体验在活动中的有趣、快乐。
准备:
1.初步会唱歌曲《穿大鞋真有趣》。
2.给每位幼儿一双成人的大鞋。
过程:
1.复习歌曲《穿大鞋真有趣》。
幼儿和教师一起唱歌。
2.练习穿大鞋的.动作。
幼儿穿大鞋边唱边走。
幼儿脱下鞋子,模仿出自己穿大鞋左右摇摆的样子。
3.完整地表演歌曲2―3遍。
4.幼儿穿上大鞋跟着音乐歌表演,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建议:
1.在活动前让幼儿多次欣赏歌曲,并初步能跟唱。
2.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在集体面前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请幼儿涂色 “有趣的大鞋”。
评价:
1.喜欢演唱,并能初步表现歌曲的有趣。
2.能初步跟随音乐表现穿大鞋走路的动作。
[附] 歌曲
i的幼儿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环保工人的辛苦。
3、利用一些废弃物品做手工。让幼儿知道废弃物的好处。
4、使幼儿掌握一些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主动参与环保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 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2、 知道环保的重要
活动准备
废弃的塑料瓶 塑料袋 药瓶等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导入(通过光碟让你给幼儿了解环保工人的辛苦)
3、通过班级实况让幼儿了解环保的好处(如:班级干净,没有细菌等
4、举实例(那位小朋友看到垃圾随手捡起,并提出表
扬,激励其他小朋友。
5、班级成立奖罚制度。
6、利用废弃物制作手工
7、
小百科:人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称为环境。
i的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四:涂色“大萝卜”
活动目标
1.能朝一个方向大片大片地涂色。
2.知道只能拿1支笔进行涂色。
活动准备
1.画好的萝卜作业纸若干张。
2.红、绿两色油画棒若干支。
3.涂好的萝卜范例画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例,并演示涂色的方法。让托儿说说萝卜和叶子分别涂什么颜色。
2.托儿涂色,教师提醒托儿朝一个方向涂色。颜色不能涂错。
i的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i的幼儿园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