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6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撰写能够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案需要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教学步骤和所需材料,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6篇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6—9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和互相交换的规律。

3、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并记录10的9种分法。

难点: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活动准备

1、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教学视频光盘一张。

2、若干小矮人图片和小房子。

3、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问答形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如:

师:我来问,你来答,9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边拍手边回答)

(二)、学习10的组成和分解。

1、故事导入。教师: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今天,白雪公主非常高兴,因为有小客人要到森林里作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提问:

?1〉来了几位小矮人?

?2〉10位小矮人要住进两座小房子里,该怎么住呢?引出课题《10的分解与组成》。

2、幼儿动手操作,把10张小矮人卡片摆一摆,记一记来思考10的多种分法,帮助白雪公主做出不同的安排方法。

?1〉把幼儿分成10组,每四人一组。

?2〉每组请一名幼儿做记录,其余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总结10的9种分法:

1010101010

∧∧∧∧∧

1928374655

91827364

3、引导幼儿观察10的分解式,发现总结10以内数分解组成规律:除1以外,每个数分法的种类都比本身少1;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较小的数,所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即整体大于部分;把一个数分成两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减少个1,即递增递减规律;交换规律。

10

19

28

37

46

55

64

73

82

91

(三)、巩固练习

1、卡片填数

1010104□□9

∧∧∧∨∨

□87□5□1010

2、数学书第19页习题(开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钥匙和锁上的数字,哪两个数字合起来是10,就用线连起来)。

3、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教学视频。

(四)游戏活动

1、“找朋友”。游戏规则:请前面手里拿卡片的小朋友找座位上的小朋友做“好朋友”,要求两数和起来是10。

2、火车开了。游戏规则:幼儿每人一张数字卡片,找和自己卡片上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小朋友手拉手一起上火车,边唱《火车开了》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幼儿已有知识出发,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探索,学习并掌握了10的9种分法,幼儿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发现和总结出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不足的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里,忙乱中忘了让幼儿自己去找“好朋友”;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不愿与同伴交流,还需加强训练。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学习10的分解组成,能根据递增、递减的规律进行推理。

2、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8、9的分解组成。

1、总数是8。

师:我的大鼓敲1声“咚”。

幼:我的小鼓敲7声“咚咚咚咚咚咚咚”

……

2、请幼儿在记录纸上写出9的分解组成并进行讲述。

二、学习10的分解组成。

1、教师出示10个黄色的棋子“黑板上有几个什么颜色的棋子?”

2、“把这10个棋子分别分给两个小动物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呢”?

三、幼儿操作,并进行记录。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你是怎么分的?有几种分法?

四、教师进行记录并小结。

1、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2、共同进行归纳整理。(按递增、递减的规律记录)

3、共同小结:“把10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分别是?”

“除了递增与递减的规律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

五、游戏“大鼓小鼓”巩固10的分解组成。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能够根据小姑娘的不同特点将4位小姑娘分为两组。

2、 知道4能够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尝试发现数字排列的规律,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理解了3的分解组成

物质准备:活动课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儿记录表

活动重点:能够发现小姑娘的不同之处并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组。

活动难点:在分类时能够分出数量不等的两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分别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请幼儿观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点。

2、 请幼儿观察4位小姑娘并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其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 理解4的分解组成

1、请幼儿观察4位教师并按照共同点将4位教师分在两个家中。

预想策略:教师准备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两组房子,(教案:)请幼儿对教师进行分组。

2、 教师将幼儿的不同分法记录在纸上。

3、 幼儿操作材料,对4位小姑娘进行分类并记录分解方法。

4、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和几。

5、教师请幼儿观察数字排列的顺序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6、请幼儿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导幼儿发现1和3、2和2、3和1合起来都是4。

三、游戏

1、教师请4位听课教师参与活动,(教案:)请幼儿对4位教师按照共同点进行分组,并说一说4分成了几和几。

四、延伸

请幼儿自由结伴,尝试多种方法的分类并能说出 4分成了几和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知道2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东西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两朵花

2、幼儿人手两根蜡笔、两个瓶盖。

3、幼儿人手一套记录用的卡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两朵花):“今天早上老师收到了两朵漂亮花,如果把它们分给两位老师,你们愿意怎么分?”

(2)幼儿自主操作。

2、基本部分

(1)教师和幼儿演示分的过程

请两名幼儿扮演老师,演示分的过程。

(2)写出分解式

教师:“两朵花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在黑板上写“2”。

教师:“把两朵花分给两位老师,要用分解符号表示。”

教师画出分解符号,并告知幼儿。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然后写在2下面。

教师:“分给第一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给第二位老师1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分别在分解符号下面写两个“1”。(由上往下写)

如图:

2 2

∕ ↓ ∕ ↑

1 1 1 1

(3)演示合的过程:

教师:“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会怎么样?”

教师:“两位老师在黑板上贴了几朵花?”

“1朵花和1朵花合起来,十几朵花?”

(4)记录和的过程:

教师:“一朵花和一朵花合起来是2朵花,可以用组成式表示。”

演示组成式的记录方法(由下往上写)。

3、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拿2支蜡笔和2个瓶盖,自己动手试一试,并用卡片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4、请个别小朋友上黑板分。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数的组成和分解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感知2的分解组成,掌握2的1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教师分花进行,每个教师都分到1朵花,在第一次给教师分花并记录的过程中,找出了“2”的一种分法,并告诉幼儿分解符号。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两位老师把花贴到黑板上,并演示和的过程,在第二次给记录和花的过程中,掌握了有序的进行记录“2”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花的结果。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在生活中创造性地发现“4”的存在。

2、了解“4”的组成,初步认识数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数宝宝“4”。

2、苹果的大图片和小图片各四张。

3、香蕉的大图片和小图片各四张。

4、两个小兔头饰(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各四张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要认识一个数字宝宝。

2、情景表演: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帮妈妈买苹果,第一次买了四个苹果,欢欢拿了一个,佳佳拿了三个;第二次又买了四个苹果,欢欢拿了两个,佳佳拿了两个;第三次还是买了四个苹果,欢欢拿了三个,佳佳拿了一个。引出数字“4”。

3、让幼儿回忆故事中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每次买了几个苹果,并且每次每人拿了几个,加起来是几个。老师将图片分别贴在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的图片下方。

4、引导语:“兔妈妈说,佳佳、欢欢,家里的苹果已经有很多了,你们去买四只香蕉吧。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又来到了水果摊前,买了四只香蕉,怎么拿呢?”让幼儿给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出主意,看看他们可以有多少种拿法,并请幼儿将分出的香蕉图片分别贴在第四组小兔欢欢和小兔佳佳的图片下方。

5、幼儿的操作:

(1)说出我们身体上的“4”,例如两只眼睛加上两只耳朵是“4”,两只眼睛加上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是“4”,两只手加上两只脚也等于“4”,还有我们的纽扣,我们的手指头都有很多的“4”。

(2)说出我们生活中的`“4”,例如走四个台阶,其中包括一个台阶、两个台阶、三个台阶;桌子的四个脚和四个边;四扇窗户;四个碗等等。

6、老师引导幼儿复习“4”的几种组成方法。

四、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马兰花的游戏,即老师和孩子一起一边念歌谣“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一边走成一个圈,然后老师说,开4个花瓣的花,孩子们自由组合抱在一起,看看谁开的花的花瓣数量是对的。

2、可以进一步进行数字5的认识。

3、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教学的自由活动、蒙氏活动中进行生活中的数字教育。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学习了数字2—6的分解,知道数字如何分解,但是对其内在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也存在个别学生不会对数字进行分解,不会动手操作的现象。而且幼儿对分解数字这一活动好像不是很感兴趣。电视频道一直在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幼儿在平时都会谈论这部动画片的剧情。在他们为此争得不可开交时,我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不按他们喜欢的羊羊不同,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羊羊队呢?看看究竟是哪只羊羊最棒?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字分解的兴趣。这样,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也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学习7的分解与组成,感知数的分和的有序性。

2、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发展,充分体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西瓜、桃子的图片若干,不同种类的拼插玩具和废旧材料。

2、音乐磁带:《我的朋友在哪里》

3、颜色或图案不同的数字1—6的卡片。

4、7的分和式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拍手游戏:教师采用问答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复习6的组成。

师: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

幼儿:嗨嗨,你的1球碰5球。

2、每组组长自报家门,教师为每组贴上相应的羊羊贴画。

3、师: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很好,今天老师还特别为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数字7),让数字7作裁判,评判出究竟是哪只羊羊队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羊羊大战

1、数字7裁判为我们每只羊羊队的小朋友都准备了7件物品。(出示西瓜、桃子、拼插玩具和一些废旧材料),但是数字7可给你们提要求了:

(1)请每组幼儿拿到7件物品后不要乱动,先观察这些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把这些物品分成俩份,并说出你分的依据是什么?转动脑筋,看看哪组分得方法多?

(2)分完后要把你分的结果填写到记录表上。

2、幼儿分组合作进行分解、记录,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喜羊羊队材料:桃子图片;

美羊羊队材料:西瓜图片;

沸羊羊队材料:金鱼图片;

懒羊羊队材料:拼插玩具;

暖羊羊队材料:奶盒和奶瓶;

慢羊羊队材料:各种纸盒(牙膏盒、药盒、烟盒)。等等

3、幼儿汇报

美羊羊队:老师,我们组按西瓜的大小把7分成了1和6.

喜羊羊队:我们组按桃子的种类把7分成了2和5.

暖羊羊队:我门组的材料都是关于奶的饮料,按盒子的和瓶子的把7分成了3和4;

4、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归纳7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

5、数字7裁判评出优胜奖,给予鼓励。

三、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张数字卡片。

2、找朋友。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

3、幼儿互相检查,找到的朋友对不对。

4、汇报。

我是草莓3,我是草莓4,我们合起来是数字7,我们俩是好朋友。(俩个好朋友互相抱抱)

四、延伸

我们学习了数字2—7的分解,也知道他们的分解方法有多种,请幼儿回家自己探索8的分解方法有多少种,你能找到怎样的规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根据幼儿喜好把本班幼儿分成了六组。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中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协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萌发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一位幼儿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说的说,分的分,写的写,真正做到了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儿手拿数字卡片边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字7的合成过程。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6篇相关文章:

幼儿5的组成教案7篇

中班数学5的组成教案5篇

信的组成教案优质6篇

数学3的组成教案参考6篇

数学3的组成教案5篇

三的组成中班教案6篇

信的组成教案最新6篇

光与影子大班教案参考5篇

4的分解教案8篇

数学四的分解教案8篇

大班5的分解与组成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8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