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为课堂提供清晰的方向,同时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工具,一份注重反思的教案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我评价与改进,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分析故事,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看图听故事学动词――自主阅读、大胆讲述――作品欣赏与经验分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活动准备
图画书、农场地图图片、纸偶母鸡。
活动过程
1.出示“农场地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你看到了什么?
2.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用纸偶母鸡在地图上演示她散步时经过的地方,并运用语气、体态和手势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提问: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院子、池塘、草堆、磨房、篱笆、蜜蜂房。)
提问:它是怎么来到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动作?(走过、绕过、越过、穿过、钻过。)
师:今天,母鸡萝丝又去散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快去书里找找吧
3.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发现图画中的乐趣。
提问:你们看完书为什么都笑了呢?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能讲讲自己感到最可笑的那页故事吗?
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页故事,再让幼儿以小组形式互相讲述、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书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4、师幼共同阅读,加深理解。
师:老师来讲母鸡萝丝散步的故事,小朋友们来讲狐狸发生的故事,好吗?
讲完后引导幼儿给这个故事起个新名字。
活动延伸
可以和孩子继续讨论: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什么样的狐狸?让孩子体会并描述母鸡和狐狸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幼儿表演这个故事。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图画书《逃家小兔》是一本经典的儿童文学之作。它讲述了一只小兔和妈妈用语言玩捉迷藏的简单故事,画面设计充满童真和想象,其特有的黑色和彩色的画面呈现,体现图书绘制者的独具匠心。这不失为一本非常适合亲子互动、共同阅读的优秀图画书。而《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本次的亲子阅读活动的主旨也在于让妈妈成为活动的主体之一,在亲子共读时给予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鼓励孩子在阅读时自主去观察画面,体验小兔和兔妈妈的心理变化,并积极和妈妈交流阅读时的想法和感受。妈妈也和孩子分享自己在阅读后对该图书的理解,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阅读时的好伙伴。同时,在阅读中孩子和妈妈依偎阅读,像书中的小兔子母子一样的亲密拥抱,也能在亲子阅读活动中亲身体验来自妈妈的关爱和呵护。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2、亲子共同表述对图画书的理解,感受妈妈和小兔之间浓浓的亲情。
3、亲子合作仿编对话,促进母子间的情感交流。
活动准备:
?逃家小兔》小书人手一本 《逃家小兔》ppt 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阅读封面,激发幼儿亲子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什么?
师:《逃家小兔》是什么意思?小兔跑去哪儿?请你们和妈妈一起到书里去寻找答案把!
二、教师引导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内容。
1、鼓励幼儿自主阅读。
2、家长引导孩子观察主画面及画面的细节部分,共同讨论对图画书内容的理解。(亲子阅读过程中,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在阅读中的兴趣点和存在的困难,并关注家长的指导行为是否合理)
三、幼儿、家长、教师一起分享与交流阅读感受。
1、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一页?这页讲了什么?
2、师:妈妈喜欢哪一页?为什么?如果你是兔妈妈?你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这么做?还可以怎么做?
3、教师根据幼儿和家长的回答进行梳理和提升。
彩色的页面:
(1)变成捕鱼的人这时候兔妈妈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她要变成捕鱼的人?
(2)变成爬山的人这时候兔妈妈变成什么?
你看她的身上带着什么去爬山?为什么带这些东西?如果小兔发现危险的话,她可以用绳索把她紧紧绑在自己的身边。
(3)变成园丁这时候兔妈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变成园丁?园丁是干什么的?他想变成园丁照顾她的宝宝。
(4)变成大树这时候兔妈妈变成了什么?你看她做看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是拥抱?
(5)变成大风这时候兔妈妈变成了什么?为什么变成大风?因为海上的波浪很大,兔妈妈担心小兔受到伤害,所以变成大风把小兔吹到安全的地方。我们的妈妈也是这样的,时时刻刻都在担心着我们。帮我们遮风挡雨,害怕我们收到伤害。
(6)变成走钢索的人兔妈妈这时候变成什么?你们觉得走钢索难不难?有多难?你看兔妈妈在走钢索的时候眼睛看着哪里?为什么?你看,走钢索这么危险,可是兔妈妈为了小兔,连这么难得事情都去做了。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她都愿意为我们去做。
(7)小兔子回到了家躲进了妈妈的怀抱里,幸福的吃着胡萝卜。这不禁让林老师想到自己的妈妈,不管我走的有多远,离家有多远,妈妈的菜都是全世界做好吃的,妈妈的怀抱也是全世界最温暖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像小兔子和她妈妈一样跟我们的.妈妈一起来个大拥抱吧!感谢她对我们的付出。
四、完整朗读图画书《逃家小兔》,重温书中温情有趣的亲子对话。
师:让我们跟随兔妈妈和小兔,再次走进图书。静静的欣赏这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五、亲子合作仿编对话,在对话中体会妈妈浓浓的母爱师:如果妈妈要来追你,你会变成什么?妈妈们又会想什么办法追到自己的孩子呢?(请妈妈和孩子用书里的:如果……就……"的句式说一段话)
活动反思:
?逃家小兔》这个绘本是讲述故事中小兔总是不停地变化自己来达到离家的目的,而它的妈妈也不停地变化自己去追自己的孩子。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深深关爱之情,感受到父母亲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导入后,我请幼儿思考了两个问题:小兔为什么要逃跑?妈妈为什么要追?孩子们非常爽气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因为小兔还小,妈妈要抚育它长大。我反复问了两次后,孩子给我的回答只是淡淡的微笑。让我想到,孩子们也和小兔一样,是渴望"逃跑"吗?我何不借此机会探究一下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呢。由此我问:"如果你是这只小兔,你为什么要逃跑,离开妈妈呢?"小朋友没有举手回答,有的只是想说又不敢说的微笑,要不就是在私下里悄悄的说。面对这样的情景我说:"没事,大胆说,老师会怪你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林鑫诚举手说:"妈妈烦死了,整天不停地唠叨,所以要逃跑。"邱诗恬说:"外面的风景非常地美,想一个人静静地欣赏一下,没有人来打扰。"予墨说:"我跑,妈妈追,很好玩,所以要跑。"就这样,孩子们开始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我静静地听着孩子们的诉说,他们的答案也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透过他们的诉说,我总结出了孩子们基本的三个心理:第一种,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或者说是成人,与自己的沟通太罗嗦,管的太宽,大小事都要管,没有自己自主空间,展现不了自己的想法。第二种,与成人的相处是很愉快的,并不想逃离成人,但是,还是希望拥有独立的私有的空间,让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和那一份静静的天空,享受属于自己那一份特有的宁静。第三种,则是让我们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渴望,渴望父母的关注,渴望父母的陪同。然而用这种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不得不让我们震撼。因为往往运用这样方法的孩子,会发现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物质生活,忽略了孩子心理、精神上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孩子产生一些破坏性或攻击性等不好的行为来引起成人的关注。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懂事却十分调皮的孩子,怎么说都收效甚微。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内心世界所受关注的缺乏,也让我感受到自己对孩子心理不够留心。孩子虽小,可是内心世界与成人一样,有着丰富的想法、思考、需求,而这些正是要我们要引起注意的。因此,亲爱的家长们、老师们,请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吧!不要让"逃跑"的孩子真得逃跑,而是要像兔妈妈一样让孩子内心感受到成人对他们的关注、对他们的爱,请用孩子理解的方式、接受得了的方式来表达吧!孩子在期待着呢,我们一起努力吧!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3
教材介绍: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酸动容的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这是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图文的.配合非常融洽,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掳获了无数读者的心。
教学目标:
1、透过绘本「苹果树」的教学活动,了解植物的生老病死,与人类的生老病死的差别。
2、进而体会出关怀植物、关怀生物;
3、进一步体会出父母亲的辛劳、多关心父母的苦心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绘本故事名称,并请幼儿欣赏绘本课件ppt
2、分析:
在故事中,树的一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他所有的爱男孩,让男孩开心,即使男孩后来对他只有「拿取」,他还是不改初衷。你觉得苹果树是不是跟爸爸妈妈很像呢?
男孩小时候真的很爱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树的感情,不再单纯,他只有在缺乏某样东西的时候,才会去找树;他向树提出要求的时候,连一句「谢谢」都没有,好像树「理所当然」要给他……。即便如此,树对小男孩的付出依旧没有条件……。你会像这个男孩一样吗?如果我们跟小男孩一样,接受恩典的时候,没有感恩的心,你想,爸爸妈妈会有多么的伤心呢?圣经教导我们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在字典中,「孝」的意思是「尽心奉养父母」﹝动词﹞或「有孝心的」﹝形容词﹞;「敬」则有「尊重」、「有礼貌的献上」﹝动词﹞、「恭敬、慎重」﹝副词﹞的意思,结合起来,简单的说就是:在态度上,要尊敬父母;在行动上,要常常表现出你对他们的感谢。
你对爸爸妈妈的态度正确吗?恭敬吗?可以从以下的问题中,好好的思考喔!
(1)我会主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例如:做功课、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等等。
(2)我会常常跟爸爸妈妈说请、谢谢、对不起。
(3)我会主动帮忙做家事,例如:倒垃圾、折衣服、擦地板等等。
(4)当爸爸妈妈提醒我要做某件事﹝例如洗澡、吃蔬菜、起床﹞时,我会马上去做,不会拖拖拉拉,
更不会摆一张臭脸。
喔,或许你会想:这些真的很难做到耶!但是只要你开始做,就一定会进步喔!
3、问题讨论
1.故事中的小男孩,要求树为他做哪些事?
2.树为什么答应小男孩的要求?
3.你觉得小男孩知道树为什么愿意付出他的一切吗?小男孩有什么回应?
4.说说在生活中,爸爸妈妈为你做的一切。
5.你上次跟爸爸妈妈说谢谢,是什么时候?你常常会这样做吗?
6.通常你如何表达你对爸爸妈妈的感谢?你又可以有什么样的进步?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部分。而当今的“独苗苗”沉浸在祖辈们的关爱中,习惯接受爱,不懂得付出爱。怎样引导孩子关心老人、做老人的“开心果”,是我园教师长期探索的问题。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绘本《第一次》生动地讲述了小鼹鼠关心熊爷爷,帮助孤独老人重新获得快乐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鼹鼠不就是孩子们的好榜样吗大班备课组的老师发现这个好教材后,经过多次研讨,精心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赏析绘本故事,感受帮助老人的快乐,知道周围的老人需要自己的关爱。
2.通过讨论、歌唱等活动,寻找让老人快乐的好办法。
3.在生活中努力做老人们的“开心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第一次》ppt(故事内容附后)、歌曲《好娃娃》的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歌曲《好娃娃》。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导入故事
1.回忆自己的“第一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唱歌,第一次坐车……你记得哪些第一次你第一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原来第一次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有的害怕,有的快乐,有的紧张,有的难过……
2.导入小鼹鼠的“第一次”。
出示pptl,故事封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鼹鼠,它的名字叫阿土,阿土的第一次跟你们都不一样,它的第一次是要帮助别人。
出示pfl2,熊爷爷图像:小鼹鼠要帮助谁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熊爷爷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呢(幼儿讨论后讲述)
阿土会怎样帮助熊爷爷呢让我们走进故事去看一看吧!
二、赏析故事,表演、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ppt3-6)。
在森林乐园的尽头,住着一位熊爷爷,他什么都做不动了,……板着脸说:“因为是你的第一次,我才同意的。”
①熊爷爷听到敲门声,是什么态度(不耐烦)这样的态度会用什么声音说话,谁来学一学(个别幼儿表演)
②小鼹鼠用什么声音回答的,你们能学一学小鼹鼠的回答吗(幼儿集体表演)
③熊爷爷听了这样的回答心情怎样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学一学熊爷爷的问话。
④分角色表演。老师和一部分幼儿扮演熊爷爷,其余幼儿扮演阿土,表演“阿土请求散步”的对话。
⑤熊爷爷答应阿土去散步时,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2.幼儿观察图片(ppt7)。
①阿土和熊爷爷到了哪里它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做些什么
②现在熊爷爷的表情怎样心情又如何呢
③阿土的“第一次”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快乐(理解成语:助人为乐)
3.教师讲述故事(ppt8)。
第二天下了一阵小雨,雨后……小路上留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串脚印。
②
三天阿土会怎么做呢
②出示ppt9: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和同伴说一说,这些是什么特别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小溪边散步、第一次打伞散步、第一次穿红鞋子散步)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愉快地阅读绘本,感受蕴含其中的夸张幽默。
2、愿意介绍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大胆想象故事内容。
3、一起快乐地合作制作连环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重点:
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并能展开想象制作连环画
活动难点:
知道故事的结构:前面是想象世界,后面是现实世界
活动准备:
1、大书
2、小书若干
3、空白连环画纸,笔
4、ppt
活动过程:
1、ppt播放“玩游戏”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有一个聪明的小男孩,他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我们来看看他在想些什么呢?
师:他想和谁玩什么游戏?
幼:和狐狸玩娃娃家。
幼:和袋鼠下棋。
幼:给大蟒蛇讲故事。
幼:用蚂蚁搭积木。
师:你想玩这样的游戏吗?你想和谁玩什么样的游戏?
幼:和小兔子玩娃娃家。
幼:和长颈鹿捉迷藏。
2、根据画面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理解
师:小男孩还有奇特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吧!
师:啊呀!发生什么事了?(起床)
师:瞧!小男孩又想做什么?
幼:大吊车把他拎起来。
幼:老虎给他穿衣服。
师:海豚帮他洗脸。
3、幼儿自主阅读绘本
(1)自主阅读猜测故事内容
师:书里还有很多奇特的想法,请你们找一找。
师::你最喜欢小男孩的哪种想法?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其实小男孩的这些奇特想法都藏在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里,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啊哈!幼儿园》,我们来听听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个故事里除了小男孩奇特的想法,还有些什么呢?
4、创编故事
师:再过几天,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生活,你们和小男孩一样想过吗?在小学里谁是你的老师吗?你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你的小学在哪里?谁是你的新朋友?(每组一个创编内容)
师:和你一组的小朋友讨论一下,我们来比比哪组的想法最奇特?
师:你们的想法真有趣,我们来把它画下来吧!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空白的连环画纸,把你们刚刚编的故事画在小纸片上,然后帖在连环画纸上。
师: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的故事吧!
5、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的想法很奇特,我们把它也做成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吧!书的名字叫《啊哈,小学》
师:我们回到教师继续把这本书完成吧!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6
快乐的小树林
活动目标:
1.喜欢故事,能安静地自主阅读并能基本读懂书中的内容;
2.学习句式,我是快乐的(动物名),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
3.了解动物之间的友情,试着学习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图书人手一册,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封面阅读,引起故事阅读兴趣
集体阅读图书的封面,请幼儿看图猜想故事发生的人物以及地点,引出图书书名《快乐的小树林》、作者姓名,并请幼儿猜想故事的'内容,树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自主阅读
请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教师提出要求病提问:1.安静地阅读,一页一页翻书仔细阅读,如有需要,请小声跟老师或者小朋友讨论。2.快乐的小树林里住了哪些动物,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
三、集体阅读
1.教师根据自主阅读前提出的问题,请幼儿说出快乐的小树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请幼儿积极发言,并充分保证幼儿的话语权,如有需要,可以先请幼儿进行讨论。
2.从第一页集体阅读,精读第一段,学习句式我是快乐的×××,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并用动作辅助表达。
3.教师引导提问,快乐的小树林还住着谁
依次集体阅读小甲虫、毛毛虫、蒲公英,可以分组或者个别幼儿重复句式进行练习。
4.教师提问:“快乐的小树林里,住着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真好,我也想去小树林里看看,树林里这些快乐的动物们,来,我们继续来看看吧。”
如有幼儿提出异议,请幼儿说,如果没有幼儿异议,ppt翻到老灰熊一页。
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观察画面,让孩子说出小灰熊与其他动物表情的不同之处。
续引导:“哎呀,快乐的小树林里还住了一只老灰熊,可是,你们觉得他快乐吗”
教师读文字,“原来老灰熊生病了,听见外面的歌声,他还粗声粗气的吼起来“吵什么眇不许再唱了。”
教师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情“天哪,这下可怎么办呀”引导幼儿回忆自主阅读时的内容,以及自己积极地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仔细耐心听取幼儿的回忆以及想法后,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5.将ppt翻到老灰熊出洞口找东西吃的一页,集体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读图,小动物都做了什么,分别给老灰熊送了什么东西,并请幼儿猜猜,老灰熊吃了大家送来的东西,会怎样
问:为什么老灰熊会好起来快乐起来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
老灰熊快乐起来,你们猜,它会唱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只快乐的老灰熊,生活在快乐的小树林”。
四、活动延伸
你们猜快乐的小树林里还住着什么动物,他们会唱什么歌
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续编故事,并用把自己所想画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书中两两相关物体的“朋友”关系,初步感知文字与物体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3感知体验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材料:
1、贴绒图片:水壶、水杯;桌子、椅子;锁;钥匙;雨伞、雨鞋;鸟笼、鸟。
2、幼儿用 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实物匹配。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说:黑板上有什么?想想: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启发幼儿将相干的图片放置一起。
2、引导幼儿阅读图书。
用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用书放大,教师边讲画面内容边指着画面的汉字。提问:水壶的朋友是谁?水壶对水杯说什么?水杯说什么?然后带领幼儿完整阅读画面上的文字,按此方式带领幼儿阅读,最后,指着鸟说:鸟和鸟笼是好朋友吗?为什么?小鸟的好朋友是谁?小鸟为什么说蓝天是它的好朋友?还有谁是它的好朋友?
3、教师带领幼儿逐页地阅读画面,采用分角色对话的形式完整地读。
教师可安排幼儿对话,教师讲独白语言,与幼儿一起完整地阅读图书。通过重复讲述:“我们是一对好朋友”,“对”,这些反复出现的句自再加深幼儿对阅读活动趣。
4、运用已有经验,创编新的相干事物,扩展图书的内容。
教师除了书上的好朋友外,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好朋友?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例如:碗和筷子;铅笔和铅笔盒,裤子和上衣等。带领幼儿用书中的'格式完整地纺编句子。
5、音乐游戏:找朋友
音乐起,幼儿随着音乐表演邀请“找朋友”,感知体验找到好朋友的快乐。
重点:感知理解书中两两相关物体的“朋友”关系,初步感知文字与物体的关系。
难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过程反思:通过观察食物,幼儿很快能够理解两两相关物体的朋友关系,通过已有经验进行创编时,有些小朋友非常的聪明,如:易旭小朋友说:“冰淇淋和冰箱是好朋友”又如“太阳能和屋顶是好朋友”等等,说明小朋友平时观察挺仔细的,能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活动中来进行仿编。
阅读活动教案大班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