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之前需要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好分析才行,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工作,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优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篇1
一、生成过程
在学习中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语文课上增强语言意识,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通过教学,引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也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进行了仔细地思考、斟酌。我觉得一节课的定位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上有所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教语文”。
?藏羚羊跪拜》是长春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动物之美”中的第二篇课文。《藏羚羊跪拜》,一篇震慑人心的文章,一位藏羚羊母亲为了给腹中的孩子而向老猎人跪拜求生,但最终并没有逃脱猎人的枪口。而当老猎人明白这一切时也为之感动,这位藏羚羊母亲的跪拜,唤回了老猎人对动物生命的敬重,从此不再打猎。这是一个凄美、悲壮的故事。
在初稿与终稿的设计中经过认真思考做了一些调整:
1、在小结中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
2、读写结合的位置有所改变,原来放在“细读跪拜,呼唤母爱”环节之后,可是思考时认为这样会冲淡了情感线索,所以修改至文章全部内容的品析之后进行小练笔。
3、增加了“拓展阅读”,感受动物小说的特点,并进行推荐阅读。
二、创新体现
1、 注重策略导向。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2、 提升个性化阅读的品质。抓重“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和“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两条线索进行研读,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增强语言意识。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 注重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创新价值
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再一次感受了如何在阅读中透过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活动,能够抓住描写藏羚羊、老猎人的重点词句仔细品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理解神态、动作描写对表现藏羚羊深深的母爱和老猎人复杂心理的作用。并且学会了在阅读中批注。
四、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尤其抓住文中描写藏羚羊和老猎人神态、动作描写的词句,通过圈点、勾画和批注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藏羚羊深深的母爱和老猎人复杂心理。
3、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和“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的含义。
4、建立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透过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母爱的伟大及建立保护动物、热爱自然的健康情感。
教学活动步骤:
第二课时
一、解读跪拜,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羚羊跪拜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藏羚羊跪拜》,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书写课题,一定要注意“拜”字的写法。
2、解读跪拜
同学们,跪拜指的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或者在电视上你见过跪拜的场面吗?
评价:你拥有一位具有孝心的父母;孝顺之礼;普渡众生之跪拜;祈福之跪拜……
3、跪拜是神圣的,是庄严的。今天,这位行跪拜之礼的是一只性格刚强、从不向自然界任何灾难屈服的、被人们称为“草原精灵”的藏羚羊。让我们恭恭敬敬地再来读课题。
3、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4、齐读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作者将满腹的情感融入了课题中的这几个字,再读课题——
阅读了感人的故事,与文本中的主人公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带着你的那份感动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这一跪拜浓缩着藏羚羊深深的母爱,由恭敬地读题目、深情地读题目,激发情感,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题目即是文章的眼睛,这一写法提醒学生注意。
二、细读跪拜,歌咏母爱
过渡:故事中哪个情节展现的画面最令你感动?
师:是呀,藏羚羊的跪拜蕴含了伟大而真挚的情感,快速浏览课文,哪一部分描写了藏羚羊跪拜的情节。
(一)聚焦语句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1、 请你大声地朗读两遍描写藏羚羊跪拜的语句,找出最令你感动、最打动你内心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
2、 谁来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是哪处?
(二)感悟情感
1、“乞求的眼神”
(1)理解“乞求”,体会表达效果。
你能给“乞求”找到近义词吗?(请求、哀求)
在这里能不能换成“请求、哀求”?
是呀,乞求是苦苦的哀求,语意更重。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寻找近义词,但要注意他们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2)体会情感
联系下文,藏羚羊用这种乞求的眼神望着老猎人,它想传达的是——
它用这种苦苦哀求的眼神,想要表达的是——
(3)指导朗读
就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
2、“前行两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1)一个猎人扣动他的扳机需要多长时间?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刹那,一瞬间、一转眼……)
师: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藏羚羊这扑通一跪说明什么?(说明藏羚羊跪得是毫不犹豫,非常坚决)
(2)体会情感
这毫不犹豫的、坚决的“扑通”一跪,跪出了什么?
是呀,正有如作者所说的这样——(课件出示)“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3、“两行长泪”
(1)流下的那两行长泪,这位母亲又要哭诉的是什么?
(2)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3)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乞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齐读——“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流了出来。”
4、总结写法
(1)这只藏羚羊并不会说话,那它内心这些丰富的情感我们又是怎么去体会到呢?(板书 :动作、神态、情感)
(2)小结:就是通过这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藏羚羊那份伟大的母爱和它内心这丰富的情感,你看作者廖廖数语便可传情。
5、这一跪拜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因为——“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分析描写藏羚羊跪拜的情节,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藏羚羊动作、神态的描写感悟藏羚羊伟大的母爱,从而总结写法。
三、品析转变,呼唤仁爱
过渡:同学们都用文字诠释了母爱的伟大,藏羚羊的这一跪也唤起了老猎人对动物生命的敬畏,内心情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你默读接下来的内容,按顺序画出描写老猎人情感变化的语句,用心体会老猎人的内心感受,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一)聚焦语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他双眼一闭”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其中最后一句变红)
1、 引导学生抓住“久久难以入眠”“颤抖”体会老猎人的痛苦、自责、不解。
2、同学们,标点符号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这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表静默或思考)
3、引读,体会心情。
老猎人久久难以入眠,他的眼前总是看到这样的一幕——(课件出示描写藏羚羊跪拜的句子:注意是从那只肥壮的……)
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一次情景,折磨着他,使他夜不能寐,他眼前老是浮现这样的情景——
4、课文高潮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1) 让我们再来大声地来朗读这一自然段,你能体会到老猎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吗?结合相关的词语说一说。(忐忑不安、痛苦、自责、震惊、醒悟)
(2) 由疑惑带来的不安到震惊带来的痛苦再到醒悟带来的自责,这是老猎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吗?
(3)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在朗读时怎样处理?(震惊的时间之长,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停顿一段时间,)
(4) 齐读(配乐)原来藏羚羊的下跪是为它尚未出世的孩子乞求生的机会,面对敌人的猎枪,它没有逃跑,而是向敌人乞求孩子的生命,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力量啊!“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命呀!”
(5) 读到这你是否产生过怨恨老猎人的想法?(出示:杀生与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6) 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埋葬藏羚羊部分的描写,追问:老猎人埋掉的仅仅是杈子枪吗?
(7) 小结:埋掉了杀生,也就意味着找回了什么……(对动物的仁慈与关爱)板书:关爱动物
(二)发现写法
1、我们是如何体会到老猎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呢?
除了动作、神态所表现出来的,老猎人倍受煎熬的是自己的——心,(心理活动)
2、老猎人内心情感变化正是他内心对动物的“仁”念的回归。
(三)读写结合
1、身体上的跪拜容易理解,然而无数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女能够健康成长所放弃的个人追求,甚至肯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上的跪拜更是崇高的!齐读——“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把你对这句话的感悟记录下来。
2、指名读。
(四)保护动物
1、播放保护动物的宣传片
动物也是有生命的,生命就应该是平等的,我们来看一段短篇,看能否带给你启发。(播放视频)
2、 谈感受。(板书:保护动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描写老猎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通过引读、上下内容联系起来读,体会老猎人内心仁念的回归过程,并从中发现、总结写法。加深学生的感受,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健康情感。
四、拓展阅读,体会特点
1、生命之间有一种东西是相通的,那便是爱。人有情,动物也有情。有人曾经说过(出示课件):“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的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沈石溪 ”
2、推荐读物:如果你想更深刻地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阅读他的这些作品(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沈石溪的作品。
五、总结收获
在写法上有什么收获?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刻画人形象也将更加生动,同时这也是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推荐书目来体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本课内容回顾,畅谈收获,在受到情感熏陶时引导学生同时关注写法上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第一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做)
第二项:课后思考与交流的第二题(必做)
第三项:阅读沈石溪的作品,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人性的优点和生命的亮点。
?板书设计】
藏羚羊跪拜
跪拜 神圣
敬重生命
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会认会写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
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
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扩展练习:
创编童话剧。
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词语卡片。
3、制作材料、奖章。
教学设计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新春到——到春新”等。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学生自读。
3、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认读词语、正音。
4、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再说几组类似的词语和生活中有趣的运用。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课件出示两个熟悉的字,如“月”“夫”,学生认读。教师演示两字合并组成新字。
②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③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并当“小老师”领读,试组其他新词。
④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试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词语和句子。
3、我会读
①自读小故事,同桌互相正音。
②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
⑤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
三、口语交际
1、作品创作。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可以合作。(可布置在课前制作)
2、作品展示。
将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形式,学生自由欣赏、品评作品。
3、交流心得。
学生就座,主持人请大家畅谈观感。学生个别发言,谈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并现场提问,请制作者谈创作灵感的产生、创作过程、创作中的趣事和困难等等。其他同学可作提问、补充,共同交流。
4、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作奖”“最佳主持人”“最佳口才奖”等。
5、颁发奖章。
四、展示台
1、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其内容。
2、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做有关介绍。
3、通过出示条幅、书法作品、雕刻作品等展示用来当自己“座右铭”的名言、谚语等,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4、教师与学生一起介绍其他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建议此次语文园地教学用3课时。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
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篇4
?达尔文和小松鼠》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各种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的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和保护小动物的情趣。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体会达尔文是如何喜欢小动物的。
教学流程:
一、故事引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12、达尔文和小松鼠。
2、课文讲了达尔文和小松鼠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指优秀学生口述故事或教师讲故事)
3、学生听故事,想达尔文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音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音节。
3、自由圈出认字表中的生字,
4、同桌检查读生字。培养合作学生字的习惯
5、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生字词。(检查读生字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检查困难生读、指名领读、分行开火车读、齐读等)并让学生用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6、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片,让学生试着认读生字。
7、同桌再次听读课文。〈读的好的就夸奖夸奖对方,读的不太好的地方帮助同桌指点一下〉
8、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再次体会:达尔文对小动物、对大自然的感情怎样?
2、学生再次读课文。(因为课文内容较长,要充分放手让熟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相信学生经过合作交流能够解决问题)
4、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重点地方寻求问题的答案
(1)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达尔文之所以爱到野外去玩,是因为他喜欢所有的小动物,他要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指导朗读时,要抓住“都喜欢”“从不捉弄”“观察”这几个词。
(2)第三自然段中的“看见几只从未见过的小鸟”。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想象:达尔文为什么能这样确定这几只小鸟从来未见过呢?那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对树林中的所有小鸟他都非常熟悉。他早就跟这些小鸟交上朋友了,他能叫上每只小鸟的名字,他天天来和他们约会、玩耍。
(3)图文结合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达尔文观察小鸟时精力多么集中、多么专心,读出小松鼠的活泼、可爱,读出松鼠妈妈的担心和焦急。
(4)第五自然段要以读代讲,通过老师的感情朗读,让学生明白达尔文非常喜欢小动物,他是绝对不会伤害小松鼠的。
5、多种方法朗读课文
(1)男女分段读课文。
(2)分排比赛读课文。
(3)指名读,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用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为每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好的基础〉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可以有感情地给大家读读,也可以给大家背背。
6、师:刚才大家读得非常好,听得非常认真,那老师问你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有没有像达尔文那样认真观察过他们呢?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那些有趣的事情,说给大家听听。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巩固认字。
2、分析字形,指导生字写字。
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字。理解“受难、收集、招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安妮对昆虫的喜爱,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和体验安妮对昆虫真挚的感情,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爱护动植物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当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来时,就会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活跃在大自然中!到底是谁呢?瞧!它们来了!快来跟它们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蝴蝶、蜻蜓、蜜蜂等)
2、师:它们都是昆虫。你喜欢昆虫吗?为什么呢?快举手说一说吧。比一比,看谁的话说得最通顺,用的词语最美。
(出示“我喜欢……因为……”句式练习说话。)
3、师:有一个叫安妮的小姑娘,她和大家一样,特别喜欢昆虫,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我喜欢昆虫”
师:再读课题,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的课题相比,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不同?
师:为什么有一个引号呢?因为这里直接引用了文中的主人公安妮的一句话作为课题,所以要用引号。这也是课题出现的另一种形式。那么,为什么这一课要用安妮的这句话作为课题呢?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习完课文再来回答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师:现在老师将文中的生字藏在生词里,你们还认识吗?来试一试吧!
出示课件,读词语。(指名读,师生纠错,分组读,齐读。)
安妮蜕皮简直扁的白网灯蛾短的
一辈子爱护培养梦见招待客厅
②师: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读课文的情况,看看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指名分段读课文)
读后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各种昆虫收集爱护招待
四、学习1、2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来感受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一、二两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安妮特别喜欢昆虫?
2、交流,读悟第一段。
①、出示课件:“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
同学们,现在大家闭上眼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总之,这种被关在瓶子里的感觉很难受。那么,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不愿意。)
师:这些感觉我们体会到了,安妮也体会到了。因此,每次看到小孩把小昆虫抓走,她都会这样问。
我们也来问问那个关昆虫的小孩!(请多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如能换位思考、质问、或劝告劝说)
师: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②出示课件:“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师: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师: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师: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③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通过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方法自己学懂了第一节,你们真了不起!下面大家接着汇报,还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好吗?
3、交流,读悟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有关语句。
师: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板书:不管……只要……都……)
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再指名读,注意后面的省略号,说说她还会喜欢什么样的昆虫?
师: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师: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4、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师:现在我们来仿照第二自然段说上这样一段话,把一个人的一种爱好说清楚,说具体。
①小红真的很喜欢读书。不管是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只要是xxxxxxx,她都xxxxxxxxxxxx。
②我真的很喜欢体育运动。不管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只要是xxxxxxx,我都xxxxxxxxxxxx。
③我真的很喜欢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反思2
说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妮是怎样喜欢昆虫的,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
说教学重点:
1、能用简洁的语文描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的意思。
说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地1—2自然段,抓住中心句了解主要意思,结合描写安妮具体行动的句子,感受她对昆虫的喜爱之情,激发心中对动物的爱护之情。
说学生分析:
孩子们天真无邪,都很有爱心,也很喜欢小昆虫,但是像文中的安妮那样热爱昆虫的还真找不出来。我想,学生们也一定会喜欢这篇课文,被安妮对昆虫的爱所吸引,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认识到安妮的善良、热爱生命、众生平等的优良品质,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安妮那句发自内心深处的话“我喜欢昆虫”带动更多的孩子们投入到保护昆虫、保护动物的行列。
说教学媒体: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同学们欣赏各种昆虫的图片,大的蝴蝶、小的瓢虫、长的竹节虫、发光的萤火虫、会飞的小蜜蜂等等。这样就很容易的让学生知道省略号的内容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昆虫的千姿百态,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说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些什么呀?有一个小女孩,叫安妮(板书:安妮)她喜欢的东西可和同学们不一样,她说——“我喜欢昆虫”(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仔细观察,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课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引号?看到安妮这么说,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这些疑问都会迎刃而解的。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卡片检查生字字音。
②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安妮说道:“我喜欢昆虫。”那么她是怎样做的呢?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勾画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她的做法,并相机板书。
拯救喜欢收集爱护招待
4、精读课文,领悟体验。
(一)精读第1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写安妮救助小昆虫?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安妮是怎样救助小昆虫的?
(2)安妮说:“如果是你……吗?”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说)。这些我们都感觉到了,安妮更感觉到了,如果你是安妮,你会怎样劝告关昆虫的小男孩?(指名读出劝告语气)。会怎样质问关昆虫的小孩?(读质问语气)。安妮还可能怎样问?(生气、责怪…)。
(3)安妮与昆虫感同身受,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板书:只要———就———)
出示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①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②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③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④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安妮很尊重这些小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⑤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节,小结学法:安妮喜欢昆虫,尊重昆虫,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再次读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
(二)精读第2自然段。
(1)安妮救助昆虫,我们已感觉到安妮很喜爱昆虫,那她究竟喜欢哪些昆虫?还是都喜欢?从哪一段知道的?
(2)默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划上波浪线,哪些句子看出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划上横线。
(3)同桌交流。划好后与同桌交换意见,看你们想法是否一致,能否说出画波浪线或横线的原因。
(4)全班交流。?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在写?各种昆虫都喜欢从哪看出来?大的想到什么?(出示犀金龟图片并简介)小的?长的?(竹节虫,介绍比铅笔还长),有毛的?没毛的?爬?钻?跳?飞?省略号表示什么?还可能喜欢什么样的?(有眼、没眼、胖、瘦、花、黑、能发光、能叫、游、勤劳、懒惰、轻盈、笨挫……)总之一句话“只要是……都……”。
(5)为什么这么多的昆虫她都喜欢?
(因为安妮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漂亮,不是因为它勤劳,也不是因为它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生命!)
师生合作读。
(6)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①“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②“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
写具体呢?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来写写自己的爱好吧,把爱好写具体。
(7)小结:安妮真的喜欢昆虫,不是因为它勤劳,美丽,轻盈,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是安妮的好朋友。一起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安妮对昆虫的爱。齐读第2自然段。
5、总结全文。
安妮对昆虫爱得如此真切,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安妮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我喜欢昆虫”。下节课,我们将了解安妮是怎样收集、爱护、招待昆虫的。
说教学策略:
1、阅读中让孩子多设身处地地想。
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也就是安妮救助昆虫这部分,我让孩子们转换自身角色,体会昆虫的受难,如果你是一只小昆虫,被关在玻璃瓶里,会是什么感觉?学生感同身受,联想到昆虫当时一定很难受,呼吸困难、运动困难……从而理解昆虫的“受难”,在安妮眼里,昆虫受到不自由对待就如同受到灾难般严重,不正说明安妮非常爱护这些小生命吗?只有设身处地地想,阅读才能接近与文中主人翁之间的距离,加深理解和体验。
2、在阅读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谈到安妮喜欢各种各样的昆虫,大的、小的、长的、短的、有毛的、没毛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为了使学生加深印象,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动物来体会。比如,小的自然联想到小蚂蚁,长的想到蜈蚣,有毛的想到毛毛虫,钻的想到蚯蚓,飞的就更多了,蝴蝶、蜻蜒、蜜蜂……这么一来,这原本简单的一段文字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而且学生从中还会了解到我们一般只喜欢美丽的蝴蝶,勤劳的蜜蜂之类,而安妮连毛毛虫,蜈蚣也喜欢,那才称得上“真的喜欢昆虫”。
3、在阅读中渗透了读中学写。
仿写训练,我觉得在三年级尤为重要,在孩子们的作文生涯中,三年级是起步阶段,如同婴儿学走路一样,是需要人先扶着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准确把握训练点,让学生仿写,帮扶到位,效果是很好的。课文第2自然段明显采用“总分”构段方式,围绕中心句,把某方面写具体。我由扶到放,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把爱好说具体”的练习,完成得很出色。
说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化能更有效的体现呢?还有待我去研究和解决。
人教版一上语文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