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当我们内心产生了新的想法时,可以将心得体会写好,我们可以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内心想法,赶紧动笔吧,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颐和园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7篇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1

很久以来,对于北京,我总是怀有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这座文明之城的向往憧憬,也有对其车水马龙之盛况的敬而远之,又有对登上长城的兴奋之情,还有对骇人雾霾的恐惧无奈。

然而在那个暑假,我第一次踏上了首都的土地,心中激荡着复杂依旧的波涛。望着眼前来去匆匆的游客,我发自内心觉得,这也不过是一场普通的旅程。

直到我来到了颐和园。

漫步于此,是垂柳,是清风。

北京的八月,正如祥子眼中的北平,是那么的热,那么的闷。毒辣的太阳一丝不吝灼热的阳光,似乎要把这座名城烤为灰烬。踌躇移步到颐和园,迎接而来的是湖边一排排垂柳和凉爽的清风,燥热之意于刹那间烟消云散。蹲坐在湖岸边,享受着扑面而来的风,躲在垂柳浓荫下,凝望着荡起圈圈涟漪的水面,怎一个“惬意”了得!

漫步于此,是庭院,是古楼。

颐和园犹如故宫等景点,也是北京的招牌名胜,自然少不了一丝古老的气息。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房屋和小园琳琅满目,在走廊上徐徐漫步,随处可见树木怪石,真不愧为“皇家花园”。古楼之下,商人们推介着数不胜数的货物,人头攒动,更增添了一份热闹和生机。

漫步于此,是感悟,是人间。

走出颐和园,心中对它们的眷恋却久久不能割舍。人生不也是如此?漫漫长路中的荆棘坎坷不正如同那毒辣的阳光和抑郁的空气吗?此时,清风开蒿目,碧水润蓬心。压抑之下,请靠近大自然,凝神闭目,小径漫步。让微风拂去缠绕心中的迷雾,让清水涤过覆于灵魂上的尘埃,人世间的一切不也能春暖花开吗?

那次的踏入北京,不再是一段平凡的旅程。每当忆起北京,复杂的情感也渐渐淡去。因为它——漫步在颐和园的那一刻,带给了我一次全新的体验。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2

七月,天气热的时候,我们乘着龙舟,在慈溪水道上航行到凉爽的颐和园。

当我们听导游向我们解释这条河的历史时,我们欣赏了河边的风景。河岸上有许多柳树,长长的柳树像瀑布一样垂下来。船转了一个弯后,视野变宽了,很快就到了颐和园。

这里的路都是用大卵石铺成的,其他地方都是大面积的软草。

我们乘船游览了昆明湖。湖面非常平静,像一面闪着绿光的镜子。湖边柳树的倒影映出水中鲜绿色。微风拂过堤岸,柳枝微微摇摆,水面也泛起涟漪。一朵小云映在水中,荡漾在湖面上。不一会儿,我们到了湖中央,船靠岸了。我们来到十七孔桥,桥上有十七个开口。桥栏杆上有许多小石狮子。每只小石狮都有不同的形状。他们中的一些人抱着一只幼崽,一些人踩在一个铜球上,然后低头,好像准备冲出去.

我们走过十七孔桥,沿着湖岸一直走到几百米长的长廊。长廊的横槛上有许多精美的画作,人物、花鸟、风景栩栩如生。

沿着长廊走下去,就到了万寿山脚下,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没能爬上万寿山。离开颐和园后,昆明湖清澈的湖水仿佛在我眼前荡漾…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与爸爸妈妈收拾好东西,买好车票,一大早就象那令人神往的颐和园进军了。

到了颐和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映入眼帘,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一下子就冲进了百里画廊。哇!朱红色的瓦片衬着那碧绿色的扶手。往头顶一看,上千万幅画呈现在我眼前:有狮子、大象、蛇、马、……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每一幅画都那么栩栩如生。往外一看,一排排着装的杨柳正在向我问好,向我拥抱,想我送来无边无际的翠绿。那一排排杨柳好象是一个个高大的战士,任他风吹雨打,任他炎暑暴晒,依旧纹丝不动,守卫着颐和园。

再往前走,一阵清凉的海风迎面吹来,让人感到十分惬意。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的杨树好象一幅美丽无比的水彩画,向人们展现着它的无限生机。

过了一会,就到了佛香阁了,佛香阁有三层,每一层上都雕着花纹,有龙头的,有长条的,有圆圈的。数不胜数,每一个条纹都那么精致,五颜六色。有精密又十分疏散,让人不得不为颐和园的能工巧匠佩服得五体投地。

往山下望去,可一览颐和园的景色,一棵棵大树蜘蛛网般交错着,绿树成荫,可谓是一片绿。

而那一边可是迥然不同,湛蓝的湖水是那样清澈见底,大大小小的湖水变慢了颐和园,好似蓝的天下。一蓝一绿,这就是颐和园的独特之处吧!

一转眼,已是傍晚时分,我也该回去了,我挥挥手,告别颐和园,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一路上,天依旧那么蓝,草依旧那么绿,颐和园依旧那么令人神往!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4

去年暑假,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北京颐和园玩耍,颐和园真是太美了!

一进颐和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入镜的昆明湖。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太阳照向湖面,使湖面金光闪闪。五光四色。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入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的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另填了几分色彩,犹如玉带明珠。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的绽放。一朵朵荷花说:“我们是最美的!”游人们一边观赏一边评说,颐和园顿时热闹起来。

再往前走,那就来到了艺术长廊。长廊真是名不虚传,一共犹100多间。这儿到处都洋溢着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

长廊的柱子上。栏杆上。天板上有着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题诗题词和人物花草鸟兽,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趣每个小间都很别致。很生动。人们在里面欣赏诗画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看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长廊两旁百花争艳,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丽无比,一簇一簇,美不胜收。

穿过长廊我们登上半山腰,金碧辉煌的佛香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儿塑立着形态各异的菩萨。有爱笑的弥勒佛,有拿着净瓶的净瓶菩萨,还有贪睡的卧地佛。而最大的佛则是地藏王,他身上还镀着金子,金光闪闪。见的哦我就拜,我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作仪,愿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快乐。佛香阁是用条形方砖建成的。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把佛香阁打扮得如此漂亮,那个时候没有汽车起重机,是一步一步搬上去的。站在佛香阁上,能够望穿整个颐和园。艳阳高照,青山绿水鲜花。让颐和园多了几分壮美,多了几分迷恋。

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十七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十七孔桥,因为桥下有十七阁桥洞,因此得名。这座桥长约58米,宽约4米。桥的扶手。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特别是石狮子,大小不同。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灵活现。有的飞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戏玩耍,正是独具匠心,叫人称绝。传说,这座桥是幸福快乐的象征,于是我走上这座桥。

参观完颐和园,禁不住赞叹出一句:“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最美的园林,不愧为人民劳动的结晶,不愧为中国文化的愧宝!”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5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昆明湖。

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太阳照向湖面,湖面金光闪闪,五光十色,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平添了几分色彩。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地绽放,一朵朵的荷花仿佛在说:“快来看看,我美不?”

随着三五成群的游客们走向十七孔桥,十七孔桥的桥头上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并且这544只狮子,神态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每个桥墩上都雕有瑰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美观大方,十分和谐,就连桥的里面都雕刻的十分古朴。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长廊,长廊总共有一百多间,长廊的柱子上天花板上都刻有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提诗提词和人物,非常的生动。如果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长廊两旁,百花盛开,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烂无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美不胜收……

出了颐和园,我还久久沉浸在这园子的美当中,颐和园真真地让人流连忘返呀!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6

六月七号,我和妈妈一起到北京的颐和园游玩。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颐和园遭严重破坏,佛香阁、排云殿、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其名为“颐养冲和”之义。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经专家考证,一共挪用了7年,每年30万两,占全部修复费用的1/3以上。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结束。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

到了颐和园,我就不禁地感叹道:“颐和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颐和园”。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勤政殿”,光绪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慈禧地位比光绪高,在场所前面有一个高傲的凤,后面是一个龙伸出一个龙爪,像一个乞丐要饭,所以这条龙叫“乞丐龙”,这就体现出慈禧太后的野心。接着,我们看到了“延年井”,听说和了这里的水可以延年益寿。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据说慈禧太后饮后活了七十多岁(后经鉴定此井中的水含有矿物质)。

然后,我们又逛了玉澜堂、永寿斋……永寿堂是清末总管太监“李莲英”在院内的住所,这里有一棵树打造成了凤的形状,这里比皇帝的住所还要好。

我们又看见了叫“青芝岫”巨石,俗称“败家石”为什么呢?因为乾隆皇帝把颐和园送给他母亲,看到这样一块好石头,就花费巨款把巨石运了进来,在要进门的时候,石头进不去。就把门拆了,把石头运进去,再把门装上。皇帝的母亲看到不高兴了,这个石头拆了我的门,破坏了我家的风水宝地,应该叫“败家石”。

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颐和园,美丽的园林,是我们的!”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篇7

当天才刚刚亮的时候,我们已经乘着巨大的飞机直飞北京,开始了这篇多文章组成的小故事:《北京,我来了》。

让我们踏上第一个景点吧!接下来我们要去游玩的地方是……颐和园!经过语文书上的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一下颐和园,就让我这个导游带你们去游览一下颐和园吧!

我们现在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了一个有红色的大柱子、金屋顶的屋子前面,门上面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大大方方的三个字:仁寿殿。你在仁寿殿的前面能看到用铜做的一只铜凤和两条铜龙,铜龙站在铜凤的两边,你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两条龙?一条龙就代表一个皇上,难道这里住了两个皇上?”其实这里是慈禧太后见功臣们的房间,慈禧太后那时的地位很高,所以这就可以显示出慈禧太后的地位。

我们再来看看慈禧太后其他的地盘吧!你看到了吗?一个类似四合院的房子方方正正的竖立在那里,院子里有几颗正要绽放花朵的桃树(可能是后来种的),这里就是慈禧太后住的地方。你可别看这个院子那么简单,你进去看一看就会眼红,恨不得把这个院子和这些房子都给抢过来。

看完乐寿堂,也要看看宜芸馆哦!你看到里面的那块大石头了吗?这是慈禧太后在香山发现的,因为很喜欢,所以就派人抬到自己家里;可是石头太重,所以抬石头的工人们就把石头都到了半路上。后来有一个皇上看到了这块大石头,就用重金购买工人把这块石头一道了宜芸馆。

颐和园里还有许多景点,如果我全说出来就算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们下次再见!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野外训练的心得体会7篇

对党的心得体会7篇

谈三观的心得体会7篇

重症的心得体会7篇

代表水的心得体会7篇

《红岩》的心得体会优秀7篇

关于群众的心得体会7篇

民族的团结心得体会7篇

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7篇

行政处罚的心得体会7篇

颐和园的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