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本之一,作文是展示个人才华的重要平台,能够让我们的能力得以展现,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国英雄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国英雄作文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智谋,武艺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化。
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中著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相对比,加以求证。读到“草船借箭”时,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其次,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
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同。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
三国英雄作文篇2
有首诗如此记述诸葛亮的一生事迹:“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国演义》给我们留下的是仿佛如同神一样的诸葛亮,有他在茅庐中被刘皇叔三次上门拜访,有他在吴国的舌战群儒,以及在赤壁中的各种连环计,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在一般人心中,诸葛亮如同神仙一样,似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那结果都是事先料定的。计谋也很现成,甚至都装在袋子里,就等着执行者拆开看。自己既不必上战场亲自杀敌,也不用操心费神,只需要带个大头巾,摇把鹅头扇,泡壶菊花茶,摆个围棋盘,便“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是何等的潇洒!
然而,这是在几千年中,走样的厉害的诸葛亮。
其实,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他在辅佐刘备和刘禅的时候心理压力大的很。刘备对他的三顾茅庐他确实感激不尽,甚至对于有些官员来说,是君仁臣忠的楷模,就出现了那些摆着臭架子,自以为很牛,等着人来推举的伪人。在白帝城托孤中,刘备说道:“吾儿刘禅能辅则辅,不能辅则汝自为成都之主。”。刘禅的无能,是明摆着的,还用看?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家的血统流传下去,他知道诸葛亮不会篡位,于是就在这儿将它一军。诸葛亮是明白人,立即表态:“臣敢竭股翃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多次的出师都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刘禅听了身边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的坏话,将诸葛亮一路召回,结果最后竟然因为一个太监让刘禅把诸葛亮从远方回来,把诸葛亮气得当场吐血。在这段时间里,他又要去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儿,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兴,能不累吗?事实上,诸葛亮不像军师,倒像一个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亲自过问,亲自操持,即所谓“事必躬亲”。这虽然是生性谨慎,也是势之所然。不这么做,他怎么能大权独揽而国人不疑呢?他实在害怕出错啊!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沉重的压力,又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公园234年,病逝在五丈原,倒在了北伐的途中。我认为,与其说他是病死的,倒不如说他是被刘禅气死的和被很多的事情累死的。
三国英雄作文篇3
一本《三国演义》,成为了章回小说的开山之祖,成就了一个中国小说的历史时期。
一部小说,饱含着作者的情感。罗贯中的这本书里,明显拥刘反曹——对刘备集团加以歌颂,对曹操加以批露。当以一双客观的眼睛看它时,我忽然觉得,那些人物多么值得去研究啊!今日,我也要乱舞春秋了。
品刘备
刘备可以说是三国中的真英雄也,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有才之人都投到他的旗下,在称王之前有了关羽、张飞这两个生死哥们,又先后有了卧龙、凤雏这两个军师,再后又娶孙权的妹妹做夫人,留下了龙凤呈祥的美谈,但更值得一谈的是刘备有方有圆的处世之道。
那天,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在曹操面前竟像老鼠一般,答非所问:“一声惊雷可以把我吓倒。”这是他的至圆之处。刘备在对待属下可谓至方。他也一定知道,“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那么,何时圆?何时方?玄德自然明白了,该哭时哭,该赔笑时赔笑,外圆内方,可谓处世高手。真英雄可方可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这是大智慧,大修养,大谋略,这些玄德全部做到了,可谓真英雄。
品周瑜
也许,在罗贯中心中,他把周瑜变成了一个疾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小人,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看到诸葛亮比自己强就发怒,到死前,还要朝天空大吼一声:“既生瑜,何生亮?”
其实,在现实中,周瑜是一位君子。历史上的周瑜,他心胸一点不狭窄,人缘也挺好。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原先常欺侮周瑜,周瑜总不计较,后来程普终于从内心佩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曹操使蒋干游说周瑜,蒋干见周瑜心坚志高,无法开口,回去也说周瑜“雅量高致”,甘拜下风。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他精通音乐,吴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赞语,说明他日常作风也是平易近人的。要不然,苏轼又怎么能用《念奴娇赤壁怀古》来赞美周瑜呢?一句“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成为千古名句,后人无不吟诵,更显出公瑾之英雄本色。
品诸葛亮
他一身肝胆为蜀汉,收二川,鞠躬尽瘁,三顾茅庐,四下斟酌,只得挥泪斩马谡,六出岐山,七擒孟获,领千军万马三分天下,到最后,却只留下个病死五丈原的遗憾。
也许,他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命运,明知道刘备对自己的信任不及关羽、张飞,也清楚刘禅必将成为扶不起的昏君,却只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即使病死五丈原,也无怨无悔了吧!
曹操,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有名的诗人。
关羽,他富有谋略,武艺高强,赤胆忠心却刚愎自用。张飞,勇猛无比,虽外表鲁莽,却也粗中有细。
今日,我品三国人物,品出了他们的处世之道,品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但,“品”的前提是客观面对历史,方品之有味,越品越浓!
三国英雄作文篇4
提起诸葛亮,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得神机军师,人人都认为他很聪明,但是,我也从《三国演义》中发现,他并不是十全十美。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他,每日限于具体的事务中,无论是大是小,皆决与他,这是作为掌权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绝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操劳过度有着必然的`关系。这能说明他聪明吗?其次,他不懂得用人,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战场用错人,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战争无情义可谈,倘若在赤壁大战中,把在华容道上的张飞与关羽调换一下,或赵云,关羽调换一下,不但可以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不杀之恩,又可捉住曹操,此乃两全其美之计,岂知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是曹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荆州守将上,又错用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之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失误皆因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是守,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北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现准于将臣。”
而他却用错人,并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说法掩饰过去了。其三,诸葛亮他不挖掘,培养新人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备死后,虽找了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江山,又压抑很多人才,如赵子龙老死在家乡,却有许多虚有其表的人得到重用,造成人才青黄不接之势,足见他的疏忽之大。
第四,自不量力,自以为自己能聪明一辈子。蜀国和魏国的力量悬殊,况且刘备死后,元气已大伤,而他竟然六出祁山,进攻未果,虽说当时吴蜀以重归于好,但他口上说连吴抗曹,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但是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合,打败魏国也是有可能的。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倘若一二次失误情有可原,但多次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不才了。总之,诸葛亮有好也有坏,在具体上总能赢一仗,但往往在大局上出问题!
三国英雄作文篇5
如果有人问你,“三国”中你最崇拜的是谁?你会怎样回答?是叱咤风云的张飞?他虽武艺高强,但却性情暴烈;是文武兼备的周瑜?他虽智勇双全,但却心胸狭隘……。而驻足于我心中的三国英雄是那个身高八尺,气宇轩昂,手上摇着鹅毛扇,身上披着长灰袍,一身散发着儒雅睿智气息的-------诸葛亮。
提起“诸葛亮”这三个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
从“三顾茅庐”的故事和“隆中对”的文章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仿佛天地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天下大势一切都在他的运筹之中!所以才有了刘备的“吾得亮如鱼得水耳”的如获至宝的感慨!每当我读起这些故事时,我总会感慨万千,平时,我取得一点好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和诸葛亮比起来,真是多么令人惭愧啊!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的故事,无不说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足智多谋。“孔明灯”、“木牛流马”、“八阵图”的横空出世,我们能够体会出诸葛先生的那种创新精神,也正是这些新奇古怪的发明,解决了那个时代传递信息、山地运输粮草的等等难题。他之所以拥有这些渊博的军事、政治和科学知识,这与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做到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开动脑筋,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他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言辞恳切,感人泪下,充分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对工作的细心,对人事的热心和对兴复汉室的决心。难怪陆游曾高度评价:“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也是诸葛先生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诸葛先生!您虽手无缚鸡之力,弱不禁风,但您的聪明才智、您的创新精神、您的高尚品德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敬佩您,您是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
三国英雄作文篇6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中国人更应该细细的品读。三国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的让人刻骨铭心。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英雄作文篇7
在三国的历史画卷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三顾茅庐的刘备,千里走单骑的关羽……但我心目中的英雄,还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
曹操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在“官渡之战”中,袁绍调动了七十万大军。而曹操当时兵力很弱,只有六七万大军,但是他没有退缩,没有胆怯。在四更天时,他命将士们点起火把,冲入袁绍营中。正好守将经过一番狂欢,喝得醉烂如泥。他们利用这个机会,烧掉了袁军的粮草辎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种用兵如神和军事天赋,让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正是这场战争,让曹操在北方成为了数一数二的英雄,也让“曹操”这个名字扬名万代。
曹操是一位军纪严明的将军。在攻打张秀的途中,遇到了一片麦田。曹操随即传令三军战士,不论大小将领,凡过麦田,不得践踏,违者斩首。可曹操的马被一只从麦田地里飞出的小鸟惊着了,一下子进入了一片麦地,踩踏了不少麦子。他让人为他定罪,认为自己理应受罚。但又一想,自己还有重任在身,于是暂放自己一命,并用割发替斩首。人们见了,无不称赞曹操是一位军纪严明的将领。
曹操也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勇士。在刺杀董卓时,一不留神,竟被生性多疑的董卓发现了。不过,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吓得瑟瑟发抖,承认自己的罪行,也没有硬碰硬,在已被发现时去行刺,而是立刻单膝跪地,说道:“要将这口宝刀献给恩将。”然后,又以试马为由趁机逃出城去。这份勇气和过人的胆识,令人心生敬佩。
曹操是更是一位懂得爱惜人才的将领。一次,在深夜里,名次许攸来访。当时,曹操已经休息了,听说许攸来了,欣喜万分,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出去迎接。面对勇将关羽,尽管曹操把他抓住了好几次,可次次都放虎归山。如此可见,曹操是多么爱惜人才呀!正是这个原因,让杨修等各大将都来投靠他。
三国英雄如此之多,但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永远是北方枭雄——曹操!
三国英雄作文篇8
要说起《三国演义》,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其中,我最喜欢的英雄非齐备莫属了。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字玄德,于161年生于幽州涿郡涿县,223年6月10日死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蜀汉昭烈帝,庙号汉烈祖,葬惠陵。
刘备一生主要取得了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的成就。这其中当然少不了诸葛亮的功劳。和其他谋士一样,身为军师的他也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过来的。
他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能,他便三次去拜访他。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没有见到,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便一直站到诸葛亮睡醒了,才走进去。
刘备是一个贤明的人,他懂得如何运用人才,不像曹操那样疑心很重。因此,得到了各地名士的尊敬。
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取得蜀中,再取得天下。于是刘备南征北战,先后取得荆州、益州,并且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汉政权。
在建立蜀汉政权后,刘备占据益州和半个荆州,开始与孙权联合对付曹操。赤壁之战中,黄忠使用苦肉计,成功取得曹操的信任,随后放火烧船,魏军伤亡惨重。最后,吴蜀联军大败魏军,魏军元气大伤,连夜撤退。
后来关羽被吴所害,张飞也被部属杀死。刘备对吴宣战,但兵败夷陵,损失几员大将。随后孙权求和,刘备同意。
223年6月10日,刘备病逝,让诸葛亮辅助刘禅继续管理政权。
刘备在其一生当中一直在梦想要建立一番大业,但最终没有完成,不过他一生中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国英雄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