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好书后,起草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书上人物的理解,撰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强化人们对名著知识的了解,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篇1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是一本感恩的书吗?是的,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感恩,这是一个长辈对孩子的无限思念与关怀。多好的例子啊!如果有人问起,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这是一本关于感恩的书。它带着和谐,带着欢笑,停伫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健康、平安的长大。没有太大的希望,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就好。没有很严的管束,只是希望他做好自己,无论何时,不管何处,都能够安心而无忧虑的成长。多好的父亲啊,不希望儿子受太多苦,不想让儿子担负太多,他想要的:只是儿子的开心快乐罢了。
感恩的心,是的,傅雷做到了。把它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在儿子身上的感恩,你看到了吗?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个人,能对儿子如此,对其他家人,怕也不遑多让吧。只知道他对儿子很好,却不知傅雷那颗真正的“感恩的心”。点点关心,体现在生活的小事,在风雨的泡沫中。他有一颗“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心,你有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你不懂得发觉罢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儿子,你在外面多小心啊,遇到什么问题就和我们说,我们会帮助你的。想着傅雷,就难免想起他那些话语,令人发自心底的思考。太平常而显得不平常了。想为孩子撑起一个世界,想为自己架起一片天空,庇护了他,也庇护着众人。
?傅雷家书》写的不止是对儿子的爱,还有很多很多,有人性,还有人心。明着是在教儿子好好生活,学会面对生活,懂得多些道理,好更加容易的去处理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实则更多的是表现出“傅雷的智慧”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状况。
傅雷的智慧:傅雷不止是当时的一代文豪,更是社会父慈子孝的代表无异于曾子杀彘一样,教会了儿子很多道理。但展现的更多说他的智慧。都知道曾子,都知道傅雷,却很少有人知道傅聪。傅雷即是当时的代表了,有智慧,懂哲学,学会了好多,懂得了好多,也知道很多的“大家”。远不是一般人可比对的。他的智慧,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也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并实际付诸行动,是当时真正的“社会优人”。父慈子孝,他教得很好,也实践得很好,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人。有对儿子家人那么好的人会对别人不好吗?由小及大,我们的傅大家真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当时的社会现状:借给儿子的家书,从侧面展现出了真正的现实。有什么坏事,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意外等都为儿子想好了。这就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做出的假设结论,为儿子的前程铺好了路,想好了面对的措施与方法。当时是怎样的,家书就是怎样去解决问题的。甚至还要更加的全面和不同,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应该会发生的事,为孩子,他做了好多。应该说:他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吧!社会的意外,什么大事都应该在他的预算之中吧!因为要为儿子考虑,所以他懂得的知道的更多。社会是怎么样的,《傅雷家书》就是怎么样的。《傅雷家书》就是为社会预将发生的事及怎么面对而作的。
?傅雷家书》描写的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为远在他乡的儿子殚精竭虑的付出的过程。描绘的不止是现实,还有我们应该存在的爱。有处事哲学,教一个人真正做到大写的“人”,好好的生活和面对世界还有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人与事应该保持的态度和做法。《傅雷家书》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是一部现实的“史诗”。为现实而作,因现实而生的哲学故事。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篇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为什么这么精简的文字却能深入人心呢?那是因为古人的诗也是源于生活,读诗也就是读生活,诗里有人生、有道理。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惜时;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壮别;有“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重逢;有“江流石不转,遗恨失东吴”的惋惜……
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篇3
与大多数父亲不同,傅雷的大儿子傅聪,向他的父亲一样选择了艺术这条路。文艺是条羊肠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双双在这条小路上走出精彩。并且获得极大的共鸣。他们的关系由父子变成朋友,再到两个惺惺相惜艺术家。如果说傅雷凭借的是时代造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抓住“天时”,经受磨砺之后,终见光辉。那傅聪这个伟大的音乐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样一位知性的父亲,不成功怎么说得过去呢?“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观清晰的看待艺术,丝毫没有迂腐偏见,这样的老人,即使在所谓“新社会”的今天也是凤毛麟角。可在那个年代,傅雷的艺术修养达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
傅雷的视角是从国际出发的,这与傅雷多国游历是密不可分的。这提醒着我们现在很多人记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条祖训。“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阅历礼自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什么阅历、城府的话,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傅雷夫妇在浩劫中遭受身体与精神的蹂躏,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双双自杀而亡。在傅雷夫妇留下的遗书中,注明自己的后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处理,并将事项一一列出,其中还包含保姆的生活费与他们夫妇的火葬费,傅雷夫妇不畏死亡,而世人为他们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妇生前所留下宝贵的书信,不仅影响了傅聪的一生,更是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我想,不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这些都是我们最该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财富。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篇4
?西游记》这部优秀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故事,充满了瑰丽的传奇色彩。几百年来,这部文学巨著一直深受读者喜爱,经久不衰。
有的人更向往精彩的故事情节,有的人更欣赏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有人疑惑:这个取经团队的领路人究竟是谁?究竟是什么,使那师徒四人最终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或许有人会说,取经路上真正的引领者应该是本领最大的孙悟空。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力通天,降妖除魔,功劳无数。但他缺乏韧性和毅力,恃才傲物,总是耍脾气,太情绪化。如果没有菩萨的点化和唐僧的指导,任凭他本事再大,终究只是一个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妖猴罢了。说到底,取经路上的引路人应该是最羸弱的唐僧。
唐僧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坚忍不拔,矢志不移,不被繁华世界所诱惑,永远怀着满腔热忱和万分执着的精神。不管有多少财富,不管有多少女色迷恋他,他永守初心,从不动摇西天取经的志向。无论历经多少苦难,他从来不提散伙;无论遇到多少妖魔,他也从未退缩。
唐僧为何执意到达灵山?这是一种执着,也是一份信念。什么是执着?执着是历经种种磨难却初心未改;是于困境中的一丝顽强;是面对困难时的一份坚持;是一遍遍跌倒后的继续奔跑;是千万次失败后的不屈不挠……而唐僧就是一个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那么信念又是什么?信念是一切的起点;是催促人前进的力量;是支撑着人们不断奋发的梁柱;是令人在黑暗中拥有发现曙光的信心;是放弃与坚持的一念之间;是人在困境中最后的希望……而唐僧为了他的信念,与他的三个徒弟,苦历十四个寒暑,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终于使真经永传东土,取得正果。
唐僧在最开始的时候曾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是自己心有欲念,才使自己禁不住欲望的诱惑,又怎能责怪是世俗的引诱?是自己心志不坚,又怎能怨路途艰险?人要是像唐僧一般执着的话,又何惧那重重险阻呢?人如果心存信念,又何怕那万水千山呢?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篇5
年少时,我们爱不释手的抱着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废寝忘食的读了一次又一次,我们无数幻想着自己有天也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可随着时光流逝,我们也渐渐懂了,小说里的事也只会在小说里发生,可对地球上那些神秘地区,我们也从未停止过幻想。今日孩子与我共读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的著名作品《海底两万里》,不经有所感触。
如果这世上有一本关于科幻的小说包含了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这些科学知识的话,那么那本书一定是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阿龙纳斯教授等人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在全书中,我们跟随着阿龙纳斯教授的视角,也仿佛潜入深海,在那不为人知的世界里,“天空”是蔚蓝色的,有我们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海生动物,有在大海深处的海底森林那遍地生长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更有被洪水淹没在海底的“失落的大陆”——亚特兰蒂斯。不仅如此,书中尼摩船长的座驾鹦鹉号更是符合我们儿时的梦想,驾驶着一艘独一无二的潜水艇,航行在海底世界,去见证那些不为人知的美丽景色。但更令人称赞的是,在儒勒凡尔塑造鹦鹉号潜水艇后的25年,人类就发明了潜水艇,其中的众多细节之处与鹦鹉号大同小异,很难想象在那个连电灯都尚未发明的时代,儒勒凡尔是怎样靠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出来,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想象力,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底蕴!
我们都知道,再好的武器也需要有与之匹配的使用者,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武器的威力,鹦鹉号也不例外。尼摩船长作为鹦鹉号的船长,他自然也不简单,他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书中的末尾,在南极缺氧时,氧气瓶最后的一丝氧气,尼摩船长没有选择留给自己,反而把活下去的机会给了阿龙纳斯,或许他为了别人生命牺牲自己的行为,也让万千读者记住了,这一位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角色,在人类那辉煌至极的文学星河中,绽放属于他自身独有的光辉。
推动科学进步的往往是那些看似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曾经的我们写着书信时如何想到,如今的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与远隔万里的亲人朋友视频通话。我们作为家长很有必要与孩子共同阅读,谈谈梦想。有梦想不能实现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最美好的年纪却丧失自己追求的目标,最后老了再追悔莫及,借用海子的一句话:“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总共收录了十篇鲁迅先生生活经历的回忆性文章。在文集中鲁迅多次写出了对“正人君子”讽刺与抨击,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旧时社会的封建迷信和传统思想。
整本文集是根据鲁迅先生从童年到少年,最后直至青年求学的时间线索来进行叙述,前五篇写了作者既快乐又无趣,既纯真又复杂的童年时光,刻画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往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主要提及的人物是长妈妈,还有两篇写到了迎神赛会的盛况。到了少年时期,作者便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父亲的病亡。从而引出在青年时期求学的原因。最后,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又迎来了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从此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大多数是讽刺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文笔风格既是犀利的,又是讽刺的,甚至会带一些“黑色幽默”。从而更能突显出旧社会的封建与腐败,社会思想的封闭和民众的劳苦。
整本文集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狗·猫·鼠》,它针对当时“正人君子”对作者的攻击,引发了撰写本文的原因,嘲讽了他们散布“流言”等特性,憎恶他们的虚伪,正如作者的死敌“猫”一样。
鲁迅先生一生都在努力地奋斗着,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同时也表现出了他替孩子们的担忧,担心孩子们在旧式教育的影响下,会变得迷信而没有快乐。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是多么的幸福啊!所以,奋斗起来吧!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之复兴而读书!
初中必读书目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