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帮助加深人们对名著思想的了解,其实读后感就是用于记录我们读书感受的,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后感1字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后感1字篇1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正视痛苦,尊重痛苦,快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青铜葵花这一整本书大概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痛苦几乎是一个人一声不可避免的。自然袭击带来的痛苦,当我们看到地震时那惊天动地的哭声;雪崩时从一片欢笑到生命瓦解;非洲人们在尘土中的无助与坎坷……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心灵上的痛苦:坎坷、失落、波折……不要去逃避痛苦,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只有直面面对痛苦,才能迎来彩虹。
我想,在葵花最痛苦的时候,青铜来到了她的身边。我想在葵花的心中,青铜这个哑巴哥哥就像一堵墙,像一座山,像一个永远的避风港。为了葵花,青铜把自己上学的机会给她;为了给葵花一盏明亮的灯;为了满足葵花的愿望,青铜做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冰项链。青铜为了葵花付出了一切。让葵花从爸爸死去的痛苦之中走出,青铜和葵花虽然不是亲兄妹,却也密不可分。
当葵花来到这个家时,不止是青铜对她很好,她还有个胜似亲人的奶奶。奶奶变卖掉了所有首饰,摘下了带了一辈子的金戒子,只为做一件棉衣给葵花。到故事的最后,而葵花为了给奶奶治病,去拾银杏卖钱。她只得到些面值很小的票子,却以为“挣了很多钱。”!她还不懂金钱的价值,她只懂了爱的分量与责任。岁月维艰,爱弥珍贵。这就爱,在一个人最最痛苦的时候,伸出援手,也正是爱支撑着葵花弱小的心灵。我觉得整本书都是满满的爱,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连成串的,结成片的爱。爱得人心头一阵阵地发热,这热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触动了那根深藏的心弦。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很佩服青铜,尤其佩服他敢于面对一切痛苦的勇气,就如作者曹文轩说的一句话: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这样单纯、美丽的爱,那该多好。每一个人付出一点点的爱,或许世界就可以像芦苇荡旁青铜与葵花与所有村民的生活那般美好。
一遍一遍翻看青铜葵花,回想青铜葵花的点点滴滴,或许那就是世界上最让人走出痛苦的爱!
读后感1字篇2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帮助当时的中国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麻木。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孔乙己》,《藤野先生》和《药》。
?孔乙己》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的文章。主人翁孔乙己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当起“梁上君子”最终,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与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
?故乡》中的人们麻木,迷信的形象更是在《药》中被表现的完美无缺。《药》,我认为是这本小说集中最能令读者悲愤,同情的文章。什么“人血馒头”......听来就感到可笑,可是在今日看来可笑的事在当时却成了可以治不治之症的良药,华老栓他有医不求信“馒头”,千方百计去找人血,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什么“革命”“造反”就更没有关心的必要了。革命者被残害的时候,众人看热闹......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让全中国为之一振。
读后感1字篇3
终于读到《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这是一部伟大的爱的巨作,作者是意大利小说家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此书是他的代表作,写于1886年。这本书以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通过小主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体现了同学们之间真挚的友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友爱。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那篇名叫《我的老师》的文章。记得那是在十月十八日那一天,这是小主人开学的第一天,老师们都早早的到了教室,当小主人走过二年级上学期的那间教室时他的班主任不舍的说:“恩里科,这学期你要到楼上去上课了,我再也看不到你从我门口经过了。”一路上他看见了以前的同窗好友时不时还与他亲切的打招呼。到了教室后不久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却听到了一阵动静,老师四下望了望,原来是坐在第三排的一位女生跳到了椅子上,玩起了她那可爱的洋娃娃。就在这时那位女同学好像意识到了什么,抬头一望老师正向她走来,她低下了头仿佛是在等待老师的惩罚。老师走到了她的跟前和蔼而又亲切的说:“下次不要再在课堂上捣乱了!”之后又回到了讲台上。时间仿佛是过眼云烟,学校的一年很快的过去了,老师走下了讲台对着全体同学说:“同学们,我们这是最后一次坐在这间教室里上课了,我们曾在这里学习上课,在这里嬉戏玩耍,在这里追求理想,在这里……,然而今天我们就要离别了,我十分的难过……”说完这些话后,老师走到了同学们的座位前与同学们一个个握手道别祝福。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不禁流泪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想起了一年后我也要离开美丽的母校,离开爱我和我爱的老师们,离开朝夕相处的同学们,离开……
读后感1字篇4
似冰心一般婉柔的手法、童心。城南的旧事渐渐浮现眼前。
英子说,长大后要写一本书,把天、海分清楚;好人、坏人分清楚;疯子,贼子分清楚。她终究是写了书,可书里的疯子、贼子却是如此两样、善良,令人喜欢。不知道英子分清楚了没,我倒是迷迷糊糊、辨认不清了。现实的社会永远比书中的难,于是,有了这本书,这些故事,这些童趣、这些旧事。
旧社会的悲哀时时在文中出现,“看杀头”,所有人都拿玩笑般看待,或者怨恨“他”,只是谁又像“小英子”一样,去了解了“他”?关心了一个被人憎恨的“贼子”。
一个作家的文章,绝不是让人逼迫出来的。“小英子”反抗“妈妈”让她写的文章类型,她拒绝了人心的恶处,只记得一个“约会”:“我们看海去!”一个永不能实现的愿望埋藏在心底,“英子”去台湾,终究能见到海,可是另一个与她“约会”的人,却不能履行这个誓言了。“哥哥的弟弟”在旧社会中,必然是一样忧伤的结尾。
不长大真好,不知道多年后的“英子”,回想这些事,会不会有深深地自责。读者所知道的,只有:“我们,看海去!”
终是离去,喜爱的与不喜爱的,每个人都会离开,目送或者听闻,留下淡淡的忧伤与不足、轻轻地自责。不复返的童年如梦境般,全部消失在雪中,驴儿的铃声中,“飞入芦花皆不见”。忧伤伴童年,风味独特,却是回悟感伤。旧事。
终是流水过,繁花依旧,旧事回忆梦中留。
读后感1字篇5
我们生活都离不开灯,提到灯,我不由得想起了大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课文—————《灯光》。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全国即将解放的前夕,郝副营长带领着突击队对敌人发起总攻,他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电灯,这个词对于见过太多新奇玩意儿的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是多么平凡,甚至是多么微不足道啊!但在当时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能看上一眼电灯都成了郝副营长,哦,不,应该是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心中最大的愿望。
郝副营长为了能使千千万万的人使用上电灯,自己却牺牲了。他是多么渴望看电灯一眼啊!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他却不顾自身安全,用生命照亮了革命前进的道路。他是多么的伟大啊!
郝营长为了让孩子在灯下幸福的学习,他用“生命之光”换来了“胜利之光”。我要学习他为了后代的幸福而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郝营长牺牲了,可他的牺牲是为了孩子,为了让他们用上电灯,在灯下学习,所以他的牺牲是光荣和伟大的。他在牺牲前想的还是孩子,关心的还是他人,这种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将我折服。
其实,不光郝副营长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狼牙山五壮士也是这样。他们为了让敌军不发现主力部队,英勇的阻击敌人,在子弹打光后,英勇的跳下悬崖。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我们现在这甜如蜜的好生活是当年的革命志士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就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长大后,做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读后感1字篇6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x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习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y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习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读后感1字篇7
信客是一个非常“苦”的职业,不仅身体“苦”,更是心灵“苦”。
信客这个职业早已远离我们,但我们能从余秋雨生动的语言中穿越回当时。这个工作更像是一个民众福利:工资少的可怜,干的活却最多。还要遭到外界的质疑,这不就是“信客精神”吗?
信客精神是为他人着想的,老信客受到外界的质疑后决定不当信客。他首先做的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是尽快找到继承人,好让村子再与外界联系,这种精神在当今是十分匮乏的,有的人在地铁上独占几个座位,有的人这样篮球场上还不允许别人参与……从今天起,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把别人的感受当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所拥有的当做别人所拥有的。
信客精神是侠义的。宋达在遇到一些不公的事,或对国家不利的事都拔刀相助,毫不退缩。当今社会同样缺少这样的人,有的人因害怕得罪别人,视而不见,有的人甚至加入反派,并从中谋取利益……从今天起,做一个侠义的人,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
这篇文章不止赞美了信客精神,还讽刺了人们多疑的性格,以及人云亦云的恶习。要是没有这些人作怪,老信客就不会失去工作。这就体现了当时单向信任的现状,老信客信任叶渡,但全村人都不信任他,对此,我们只能叹息老信客的不幸。从今天起,做一个能信任别人的人,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引用海子的诗歌名句,串起全篇;三段论式行文,利落清晰。用他人的故事,滋养我们的生命——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之一。
读后感1字优质7篇相关文章:
★ 1社戏读后感7篇
★ 1分钟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