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8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汲取书中的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挖掘出作品中隐藏的情感层次,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8篇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1

花了两天看完了这本书,情节的设定让我为之一叹,很显然,这不是一本你能够轻易放下的书。

它通过15岁少女迪伦的视角来解析如何去爱,具有史诗般的质感,惊心动魄。

迪伦认为自己在吉斯夏尔中学没有真正的朋友,里面全都是一群白痴,而与母亲的无话可说更让她缺乏友情和亲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车去见他的父亲,然而一场意外发生,她遇见了崔斯坦,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男孩。由此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爱恋。

他们一起穿过了荒原,在魔鬼的重重阻碍下,最终到达了分界线。在他们穿过荒原时,,遇到了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女孩,这个情节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迪伦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她被魔鬼拖下,不顾生命危险去救了她,让崔斯坦受了伤。而正是因为这样,崔斯坦意外发现自己好像变成了人。他们最终也肯定了对对方的爱。迪伦把荒原当成了家,因为有崔斯坦的存在。所以她最终回到了荒原,找到了崔斯坦,并成功回到了火车上。

最终迪伦的不放弃和坚持使他复活,而崔斯坦对迪伦的爱也令他变成了人,最终在一起。

崔斯坦缺失的正是迪伦的果敢和坚持,也是因为迪伦的坚持和他对迪伦的爱纵然她一次次的决定,最后完成了从未有人试过的方法-----沿着路往回走。

这本书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它之所以被被誉为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不仅仅在于结尾的设定,也在于他们穿越荒原的行径和做法,崔斯坦拼死去保护她所爱的人。

下面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几段话:

我用最适合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你们的需要。

崔斯坦此时反而犹豫起来。看不到她那双像大森林一样深邃的碧眼,疑惑顿时又浮上了心头。这样做不对,这样做是不被允许的。他对她的所有好感都是错误的,他不应该放纵这份感情,这是不应该发生的。然而他还是爱了,他渴望体验人类为之生、为之死的那种奇妙的爱情,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他缓缓闭上眼,在迪伦唇间留下了一吻。

“我自己一个人不行的。不管是走完这段旅程还是做别的什么事,只要是我自己来,我都会非常害怕。我……我需要你。”最后这句话是最难以启齿的,但却千真万确。迪伦已经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死亡,连她自己都觉得诧异。想起自己还在尘世的亲人、朋友们,她也只是略感伤心。既然她要走上这条路,自然他们终有一天也会来的,她还会和他们再见面的。

她的声音有气无力,如同在喉咙里嘟囔了一声。她感觉全身无比虚弱,就像是有人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抽干了似的。那一双双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现在很难拒绝它们拖拽的力量。朝着地面,往下,往下,往下,然后令人震惊的是,竟然穿过了地面。尘土和岩石似乎并不像它们看上去的那么坚固。迪伦感觉自己可以穿过它们向下滑,好像它们是水做的一样。

“跟我走。”他用指挥官的口吻说道,语气中容不得丝毫商量的余地。这是命令,而他希望她服从。 奇怪,她的头脑里一片空白。迪伦连想也没想过要违抗他的命令,她木然地点点头,然后磕磕绊绊地跟着他向前走。 男孩崔斯坦甚至还没等她跟上就大踏步向山上走去,离隧道越来越远。他对她的倔强暗自称奇,这个人有一股子内在的力量。不过,不管怎么样,她都会跟他走的。

落地前他还有时间猛吸了一口气。她奋力伸出手,免得直接摔倒在坟场一样的地板上。这次他两只手都伸了出去,空空的手里什么也没攥住……

睡意如帷幕般一点点笼罩着她,她听到风在摇摇于坠的破墙间回旋激荡。虽然她感受不到风吹过时的寒气,但她听得到风呼啸着穿过罅隙与裂缝,想要钻进屋里时的呜咽声,这声音听起来非常古怪吓人。她不安地颤抖起来,但趁着崔斯坦没注意,她尽量控制着身体,不让自己抖得太厉害。

动物的哀号声越来越响亮,离他们越来越近。现在噪声持续不断,已经交织在一起。迪伦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野兽包围了他们。尽管她的眼睛左一眼右一眼地瞥,但始终没看见一只狼。不过,他们快要到了,他们就要成功了。头天晚上他们不得已留宿的小屋简直破败不堪,这间木屋看起来要比那间坚固多了,她不禁心中一喜。他们现在距离小屋已经近在咫尺了,迪伦几乎能看到自己那张受惊吓的脸映在窗玻璃上的倒影。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2

史铁生在他的书中写过,他的奶奶告诉他说,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他自己也提到,这就是他对于死亡的最初的认识。

人类向来就有着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一份恐惧不仅仅是对于逝去时生理上痛苦的恐惧,更多的则是对于未知的恐惧,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这样一种近乎飘渺的想法使得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是谈之色变。

然而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好奇驱使着人们对其的想象,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中描绘了一个“荒原”——这是一个所有死去的灵魂必须穿过的一片布满恐惧而荒芜的土地,“荒原”的世界里充斥着恶鬼,倘若灵魂被恶鬼抓住,便会逝为他们的同类。幸运的是荒原中也有着许多的摆渡人,负责将灵魂引导穿过荒原,最后得到重生。

?摆渡人》之中所描绘的世界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想这本书被评价为一本极好的所谓的治愈系小说,原因可能在于它给读者构造了一个死亡后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不是充满恐惧的,相反,这个世界显得没那么残酷,每一个灵魂都有相对的摆渡人的帮助,最终可以获得重生。甚至在这个世界里还有极其美好的东西——爱情。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对死亡的思考。人类为什么如此惧怕死亡?

在这本书中,死亡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事情,从迪伦在火车事故中身亡再到其父母在睡梦中离世,作者并没有用足笔墨描写死亡的痛苦和亲人的悲痛。相反,将注意力放在了“死者”身上。其中给我触动较大的是迪伦的妈妈就算是在得知自己已经死了的时候,仍然拒绝同摆渡人穿过荒原,而是依旧想回去照顾女儿,在通往荒原的路上,她一直念叨的也是迪伦。当自己已经死亡后,她依旧最放不下的是她的女儿。这可能也是许多人对于死亡恐惧的来源——有许多生前的东西是无法放下的。

而对于迪伦,她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不顾自己可能变成恶鬼,也一定坚持以2倍的速度在危机四伏的荒原中加紧赶路,为的就是能换回自己的父母能够重回人间,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俨然已经超过了生与死的界限,同样冲淡了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我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该怎样面对终点。死亡真的是一切的终点吗,我想不是的。所有的终点都可以成为下一个起点。死亡只是宣布了一个人主观意识的终点,但是这将不会是一个人客观所处的世界的终点。这个世界注定会铭记一些人,这个世界爱注定是不会被遗忘的。

就像史铁生后来写道,“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我想,灵魂注定会在死亡后的荒原里发光,以真实的爱,照亮生者世界的每一个人。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摆渡人》,英国作家克莱尔所著。内容讲述的是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坐火车去见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火车却出了事故,当小女孩醒来时他发现他是这场事故的幸存者。小女孩是火车失事的遇难者。他走出了隧道,由灵魂的引导者崔斯坦带着小女孩儿,应该说是小女孩的灵魂行走在荒原相依为命十几天去了天堂,最终又返回生界故事。

克莱尔的文笔细腻唯美,读起来不忍释卷。故事心惊动魄,情感真挚让一个虚构的爱情饱含真实人生的况味和隐喻。

故事中的人物,迪伦和崔斯坦,这一段时几天的荒原之路上只有他们两个人于是产生了爱情。男孩儿把女孩儿的灵魂摆渡到另一个世界时。女孩儿因为留恋男孩儿,于是找到回荒原的办法,与其再次相见。这个故事颇有一点惊心动魄,一丝灵异的感觉,但是这本书里的字里行间透出了我们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初走光荒原,崔斯坦是他的摆渡人,而再次返回时,没有了摆渡人的小女孩儿靠的是自己强大的信念和信心使她充满了力量。前途是一帆风顺还是处处是狼豺虎豹?不知道。能否找到他?不知道!如何面对恶魔的吞噬?不知道!只有自己对男孩的一片痴心。有了勇气,就有了一切,剩下的,交给命运就可以了。

但是就按年龄来说,崔斯坦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人,而小女孩只是她摆渡过灵魂中极其普通的一个但是没有了小女孩,他只有重复着毫无意义的百摆渡生涯。他不知道是谁给他的命运,是谁托付了这个宿命给他。他不敢想象,不敢尝试,恐惧,以至见到了小女孩除了惊喜就只有遗憾。表面上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随小女孩而去。爱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了矛盾。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原,更不敢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在心底,他把所有与他她有关的美好往事封存于记忆中,继续自己的漫长余生。

小女孩儿也是一样,她因为受尽了同学、妈妈、姐姐们的嘲讽和欺负她才开始幻想父亲的美好,于是开始以后的故事。两个同样命运的人相遇,并且产生了爱情是多大的`巧合?

迪伦用自己的灵魂真切地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和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和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与心灵的自我成长于非凡勇气。

读完时,这本书就像还有续集似的,让人回味不已。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4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书中一开场展现的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唠叨的母亲,不开心的学校,敏感而略带自卑的个性,迷茫而又无聊的生活让她显得沉闷而又烦躁。这样一个女孩好像以前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普通。然后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或者说本书还是一部非科学类的书,是的,出现了人死亡后的灵魂。

在列车意外脱轨中死去小女孩的灵魂在黑暗中看不见任何光亮,她不明白自己已经死去,挣扎着爬出列车,然后她看到了唯一的一个人,来带领她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人----摆渡人。摆渡人一路上带领着小女孩的灵魂翻山越岭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回避着女孩各种问题,不愿直接告诉女孩已经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身体奇怪的表现,逐渐理解了肉体已经死亡的事实。情窦初开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难中渐渐喜欢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她情真意切的关心与信赖,逐渐唤醒了摆渡人几百年来内心深处麻木的情感。然而,摆渡人的工作决定了当他送女孩到达目的地后,他将再也不能见到女孩。

人性的回归,能够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感情的力量,能够让人战胜恐惧。以前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以前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完美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应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取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齐的决定。他们一齐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能够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齐。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5

前两天说过,要把读书的习惯重拾起来,灵魂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一本书治愈不了的,那就先从灵魂的书开始读起把。利用闲暇的时间,读完了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妥妥的行动派。

和所有的小说一样,《摆渡人》也是从爱情入手,一句经典语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很好的诠释了这份爱情。除了爱情,还有摆渡主题,救赎主题,宿命论主题等,“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在命运的荒原上,迪伦和崔斯坦的相互扶持,在生死临界点的一次次选择,理性的情感的一次次碰撞,为了爱人的一次次勇敢地付出... .. 荒原如同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荒原上,期间有艰难险阻,有妖魔鬼怪,但是我们的心情美丽与否,决定荒原上的凶险程度,正印证了那句话:你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安全屋固然安全,但是并没有人要一直守在那里,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终点,有方向,需要一次次在路上,纵然前路凶险万分,但是正是这种惊心动魄,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当灵魂回家之后,为什么能够折返的传言一直都有,却大多数人却依然选择留在那里,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愿冒险去尝试,去改变,害怕那失败之后的魂飞魄散,但是只要心中有梦想,尝试了,成功了,便是值得。

在理性和情感一次次碰撞之后,迪伦和崔斯坦都选择了情感,他们成功了。因为相爱,他们互相成为对方灵魂的摆渡人,救赎了自己的爱人,玛丽苏式的爱情,玛丽苏式的结尾。

只是结局似乎优点太圆满了。作者过唯心,太偏重于强调救赎的重要性,或者过分夸大了爱情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之相比,个人倒是更欣赏最近在追的《归去来》(一部披着反贪外衣的爱情剧)中宁鸣的态度“我享受就够了,有望无望并不重要,因为,一切深爱,其实都是自我完成!”努力了,也许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成果,付出了,有情人未必在一起。毕竟”七分靠打拼”还有“三分天注定“,认真去做,无问西东,最后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在一起,交给命运,付出了就不后悔。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6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是《摆渡人》封面上的一句话。这本书讲了15岁单亲女孩迪伦在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途中突遇交通事故失去生命后,遇到男孩崔斯坦,二人相伴踏上了一段充满艰难险阻但又温暖、感人的重生之路的故事。

女孩迪伦的生活很糟糕。在迪伦五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和母亲就分开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她的父亲。她的母亲琼在医院上班,虽然书中没有具体描述,但可以想象,一个单亲妈妈抚养孩子必然有许多艰辛。琼也许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对迪伦的照顾,所以导致这对母女看起来不像其他正常母女那般亲密,而这些是当时的迪伦无法理解的。尤其在她唯一的好朋友凯蒂转学离开后,饱受同学捉弄又感受不到母亲关爱的迪伦,毅然决定去寻找久未谋面的父亲,即使她从未去过父亲所在的城市。

就这样,15岁的迪伦,不甘于自己冰冷、乏味的生活,勇敢的踏上了寻求新的温暖和希望的未知之路。这是迪伦自我成长迈出的第一步,也为后来迪伦重回人间做了铺垫。设想一下,如果迪伦是一个逆来顺受、甘于命运摆布的女孩,那么她只会重复她原来糟糕的生活,不会去寻找她的父亲,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一系列际遇。所以,当她在崔斯坦的护送下,安全到达目的地--一个对灵魂来说安全、舒适、像天堂一样的地方,但是对迪伦来说那里没有给她生活带来温暖的崔斯坦、只是单调、空白的重复,她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勇敢的踏上了重回荒原、寻找崔斯坦的征途。如果说在此之前,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那么当迪伦推开重回荒原之门那一刻起,迪伦已经是自己的摆渡人。当她历尽艰辛和崔斯坦重逢、并鼓励崔斯坦和她一起踏上重生之路,她已经成为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崔斯坦带给了迪伦温暖、勇气和爱,帮助迪伦获得重生,也使他自己获得新生。

崔斯坦和迪伦的关系多么像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啊!子女降生到父母身边那一刻,就像迪伦初遇崔斯坦,不懂得在荒原如何生存,对未来一无所知。生活中的疾病和灾难,就像荒原夜晚的恶魔,不可避免,但在父母的精心照料和正确引导下,孩子们都会平安长大。父母养育了子女,这个过程也丰富、完善了父母的生活,就像崔斯坦最终在迪伦的鼓励下摆脱了枯燥、无止境的轮回、获得新生。这一切都源于爱的伟大力量。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更是有无穷的力量,帮助彼此走过生命中一个又一个“荒原”,达到新的人生高度。

除了迪伦,崔斯坦还引导了成千上万、无数的灵魂,如十八岁的德国二战士兵乔纳斯、引导的第一个灵魂格雷戈尔等。对于灵魂来说,崔斯坦就像天使,护送灵魂躲过恶魔的吞噬、走过荒原、到达安全之地。虽然他为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座监狱,永无止境的轮回,但是当新的任务到达时,他又会肩负起他的职责,竭尽全力护送灵魂到达安全之地。崔斯坦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面貌,每次都是幻化成对灵魂们有吸引力的相貌,以得到灵魂们的信任。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的老师、朋友,甚至给过我们点滴帮助的路人,在我们遇到挫折、痛苦、迷茫、无所适从时,是他们的帮助和陪伴带我们越过一个个小“荒原”,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最后,借用简介中的一句话作为总结吧: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7

茫茫沆瀣,随微凉的空气摇曳着虚无的姿态,熹微晨光缠绵于雕花窗棂,叶语依稀如常。花未落,静谧的.思绪起伏在书阁的每一个角落,杯中,雪菊浮沉,呼吸着平仄的音韵,让一袭心事携一抹素雅的色泽,淡若潇湘,婉兮清扬。

月迷津渡,不知月的清辉可曾在那个斑驳的渡口,朦胧起一个绝美的梦。当最后一页墨香于指尖轻轻划过,心儿却仿佛已停留在遥远的彼方,留恋着无尽的美好与萧索。《摆渡人》,这的确是一本让人不能轻易放下的书。

夜凛澄廓,黯兮苍茫,恍然间,思绪不知已穿过几度轮回,只觉置身于无垠的荒原,崎岖路径,颓圮小屋,阴晦的河流,以及闪光的分界线——迪伦的心境。高低不一的两对跫音,彼此相隔的心灵,竟是在此完美地契合,俯身谛听,那漫漫的摆渡之路上,还有依稀残存的华美乐章。

或许是生存与死亡在寂寥中演绎出绮丽绝代的五彩虹霓,纯真的爱恋从素洁的心中衍生,创造出超越规则的希冀。命运无常,于此世彼方的界限中,迪伦怎会知道,崔斯坦的承诺只是一个为她带来勇气的苦涩的安慰;新的任务已至,怅触难言的崔斯坦,又怎会料想他会与迪伦重聚;他们又何以知晓,有一种高绝千古的力量,让摆渡者崔斯坦注定于此生此世化身为人,在漫漫尘世,奏一阕离合悲欢的爱情之曲?音符点点,恰似旷古的悠然芬芳,伴几多美好,静谧地洗涤读者心灵的一页苍黄。

细细地读着,读着,任丝缕墨迹曳着思绪于菊茶中上下浮沉,淡色徐然拂过,心田微暖;残香如缕飘飖,思绪鹏抟。

倘若两世之间,真的有那么一个渡口,一方荒原,那我的摆渡者又会是何人?不知为何,心中竟升起了如此念头。知交难觅的时日里,叹于月华之如练,罗幕之轻寒,悲风之如水,又苦于霜天之寥廓,鹈鴂之先鸣。每一个摆渡者,都会是欲渡之灵魂所信任的,并与之心意相投者,我不奢求能拥有改变世间规则的能力,或许亦没有迪伦般的执念与勇气,却渴望,在一段风尘小陌上,佳友相随,共我寻觅美好,流浪彼方。

随你流浪,纵然要面对那阴晦绵长,危机四伏的山谷,水色如铁,邪恶暗藏的水泽,以及凶残暴戾的魔鬼,居于简陋不堪的小屋,日复一日绵长的跋涉,哪怕万般的凶险与苦涩,亦只愿随你流浪在这绝美的荒原,不言寂寞,不话离殇,你峨冠博带,白衣胜雪,我风流吟咏,谈笑疏狂。

命运无常,我亦只如春天的一叶飞羽,随风而逐,甚至不知下一刻会飞往何方。唯有一缕执念,欲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亦要到达。我没有选择命运的理由,但我会倚栏远眺,默默坚守。

?摆渡人》,一个史诗般动人的故事,恰似小阁中犹存的淡然晨岚,轻抚在我被微风洗涤的心头上。

在命运的纹路里,寻觅最纯真的美好。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篇8

看完《摆渡人》这本书,感觉没有想象中震撼灵魂,也并非推荐中说的是“史诗般的巨著”。但也不像知乎中众人评价的玛丽苏般的一无是处。

故事主要讲述了十五岁女孩迪伦在一次去探访生父的火车途中,遭遇车祸。醒来时已身处荒原,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主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迪伦抵御恶魔,引导其灵魂安全抵达该去的地方。

迪伦面对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异常淡定,不哭不闹,与崔斯坦摆渡的其他灵魂截然不同。一路上披荆斩棘、一次次在恶魔的魔爪下逃生,荒原上只有两人彼此依靠,后来他们彼此相爱了。但崔斯坦作为摆渡人无法抵达迪伦要去的地方,最后在分界线他们从彼此的世界中消失。

崔斯特开始了下一个灵魂的摆渡,迪伦到达了灵魂永生的世界,在那里她可以慢慢等待着她的亲人、朋友在若干年死亡后,成功抵御了荒原魔鬼的侵袭后来到她身边,然后永不分离。但她毅然拒绝了眼前的安稳,冒着灵魂可能死去的危险,在萨利的帮助下再次走向荒原。

幸运的是,在荒原她遇到了崔斯坦,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崔斯坦同意与迪伦一起重返荒原,回到事故现场,找到肉体,一起还魂。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最终在医生的抢救之下,二人重回人间。

整个故事平铺直叙,没有多大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去程的穿越荒原,作者描述了很多的恶魔、困苦,重返荒原时,两人都变得得心应手了,更多的是崔斯坦内心认为违背常理的做法的挣扎,他一直认为摆渡人就是他的宿命,不可抗拒。可在迪伦的坚持下,他打破常规,事实证明也未受到任何惩罚。

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崔斯坦告诉迪伦她所见的荒原景色、气候,都是她心像的映射。她心情好时,荒原一片风光旖旎、晴空万里;她心情不好、纠结时,荒原就是“荒原”,天空低垂、黑暗,恶魔们也潜伏在周围。这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你看到、感知到的生活,就是你心里认知的映射。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这也是这本书抛给我们的问题。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灵魂摆渡人只能是自己。曾几何时,工作中渴望一个正义、正气、正能量的领导能引领自己,从工作技能到各种人生领悟,在关键的时刻能给予自己指导、帮助、激励;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工作搭档,能一拍即合去共事。

为此,年轻时在理想化的激情下,换了好几份工作,最终发现,遇到这样的领导、同事很难,几乎不可能。工作上还得自己踏踏实实去干,去学习、去思考。即使是一个团队,那些令人畏惧的、恐惧的、害怕的事还得自己去面对,去经历。

也曾渴望爱人能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知道、了解自己的想法,能为自己撑起那些软肋。可是再多的鼓励与支持,终究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去经历。自己内心的那些挣扎、困惑终究还得靠自己想明白、走出来。

每个人终将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得靠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去感知生活的喜悦和困苦,去做该做的,经历应该经历的。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将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别人也快乐;你将你的痛苦诉于别人听,别人也痛苦,但这痛苦与快乐与你自己的痛苦与快乐根本不一样。这种感受包括我们最亲的亲人和朋友。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8篇相关文章:

青春书的读后感1000字8篇

飘小说读后感1000字8篇

读大学读后感1000字模板8篇

红星照耀的读后感1000字8篇

《虹》读后感1000字参考8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0字8篇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1000字8篇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8篇

读上甘岭读后感1000字精选8篇

朱自清的绿读后感1000字8篇

《摆渡人》读后感1000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