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美读后感5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以及作者的用词和写作技巧,读后感是一种文学审美的体验,它让我们更加敏感于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下面是写文书吧小编为您分享的角落里的美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5篇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篇1

李娟的文字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又透露着俏皮的幽默。读者跟随李娟的文字能进入迷人的阿勒泰,遇到不同的人,体会阿勒泰的自然风光。李娟一家也渴望有固定居所,荒凉的红土地差点成为她们的家。我对作者的好奇胜过对书中所描述的阿勒泰,作者也去过外面城市打工,流水线的枯燥无聊、机械化,让作者又回到了阿勒泰。

初到阿勒泰,李娟和妈妈开了裁缝店,招收学徒。阿勒泰的游牧民族和农民对衣服的需求简单实用,穿坏了才会买新衣服。裁缝是个体力活,加上游牧民族周期性迁移,常常需要赶工,夜里缝缝补补。有不少人来店里问有没有酒等商品,李娟她们一家就开了一个杂货铺;李娟叔叔的带来加上了鞋匠这一项。

阿勒泰的人淳朴善良,不会赖账,时隔很久的账还是会还;在阿勒泰,8岁小孩当做一个成年劳动力使用;小孩子们为小卖铺带来了各种各样大自然特产。“生长在其中的孩子们,让我感觉到他们的坚强,纯洁,温柔,安静,还有易于满足。”孩子们的玩具是土,废弃的瓶子等;书中写到有个来买玩具的女孩,最后只能卖洒水壶给她,孩子们用简易的玩具玩的不亦乐乎。红土地是接近被废弃的村庄,曾经的红土地有电影院、学校、澡堂;现在的红土地只有几户人家。李娟一家在红土地有了自己的家,后来政府要集体搬迁,她们又过回了跟随游牧民族的生活。

李娟在书中感叹“夜晚真好,为什么夜里无论再冷,再漫长却总是显得舒适的静呢?可能是因为夜里再也不用干活了,不用四处奔波了吧。”夜晚让人想到即使休息也是理所应当的,白天总在催促你干事情,不能无所事事。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夜晚的来临让人满足。阿勒泰人言稀少,更多的是广袤的森林。“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李娟在书中透露的生活哲学是知足常乐,“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食物,身上裹的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会有什么遗憾。”

诚然阿勒泰的生活不仅仅有美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还有生活上的不便。其实由于环境限制,人的需求会变少,人不需要外在太过丰富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篇2

去书店,看到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翻看,发觉不错。购买一本,25元,时逢西博会期间,曰:85折,格算。

回家后,翻看,断断续续的翻看。这,又是一本不用记页码的书,也是一本不用一气看光的书。闲暇时打开来,读几节。读着,便会将心绪平静下来,便会想,那些遥远地方的风景和生活里的情趣。这一切,来源于作者的文字,干净、明亮、可爱、温暖。与安妮的蔚然不同,但也是够好的。

如她是这样描写男人喝酒的:

我家的柜台下的角落里至今还堆着一些无法处理的宝贝,包括五件皮夹克、几顶皮帽子、几根马鞭、一副皮手套、两三个手电筒,还有一个摩托车头盔、一大堆匕首、一叠身份证、一个户口簿、数不清的手表(有一半都不能走了)。更可笑的是,还有一双皮鞋……全是赊帐的酒鬼随手抵在这里的,估计酒醒后就忘掉了。

更可气的是晚上,那些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毅力,冰天雪地里能连续敲几个小时的门。他们越是这样,我们越是不给开;我们越是不给开,他们越是要坚持到底,不烦不躁,一直叮叮咚咚敲到天亮,就回家睡觉去了,一觉睡到晚上,吃饱了饭,再来接着敲。

经常是干活干到半夜,一出门,就给门口堵着的东西绊一跤。低头一看,又是一个醉趴下的,不知在冰天雪地里倒了多久了,于是赶紧把他拖进房子,扔到火炉边搁着,让他自己醒过来好回家。可气的是,这种人醒了以后,往往第一件事就是要酒喝,根本不为自己刚刚俭回一条命来而稍有害怕。

奇怪,为什么要喝酒呢?酒到有什么好喝,那么辣,而且还得花钱。

一个做裁缝的家庭,常年在那片土地上流动着,做着裁缝,所以对钱自有一点单纯的意识,写来也可爱。

来这里做衣服裙子的女人们,一个比一个可爱,可爱的简直都不忍心收他们钱了。哪怕是五六十岁的老妇人,撒起娇来,也跟小姑娘一样动人。她们会像念诗一样哀叹自己的青春,满脸难过,眼睛却狡猾地笑。

年龄小的就更难对付了,她干脆紧紧搂住我妈的脖子,拼命亲她,让她气都透不过来,再口口声声地喊她“妈妈”、“亲爱的妈妈”。

到了后来,我们的价格降的和“小上海”家的一个档次——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价格一降,我们的生意就更好了,也更忙了。冬天的是候,经常是深夜过去天亮了的时候才开始休息。

爱情会在任何地方发生,她写妹妹的恋爱亦是可爱的。

十七岁、十八岁,虽然只相差一年,但差别太大了。去年还是一个倔强敏感的少女,今年一下就开窍了似的。虽然这件事上我们都瞒得很紧,但她自己肯定感觉出了什么,并且还有所回应呢!第二天,赶在卢家小伙子过来接她之前,我们看到她把各破三个洞的球鞋脱了,换成压箱底的新皮鞋,还欲盖弥彰地解释:“噢,昨天汗出多了……那双打湿了,……湿透了”

到了第三天,又把灰蒙蒙的运动服换成了天蓝色的新外套——干活去穿什么新衣服啊?但我闭了嘴什么也没说。她自己都舍得我还多什么嘴。

一拍篷土的头发也细细地洗净了,从此做饭和倒煤灰时,头上会小心地包着头巾,下地干活也不忘包着。

不写了。

附言:

建议大家去买这本《阿勒泰的角落》读读。

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里面看到她的博客地址,这段时间没事就会过去看一看,读读哪些北疆的生活,感觉那苍茫的群山、荒凉的戈壁、寒冷而寂静的零落人家。

有篇文章写的,在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附近的阿勒泰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还有长颈鹿,甚至还有贝壳。真是沧海桑田啊!从地图上看几乎就是亚欧版块的最中央位置的地方,居然当年也是一片汪洋,那是不是更或者,在现在大洋深处,当年曾经确实一片陆地,还能找到当年的城郭和村落。

亿万年过去后,世界在颠倒性的变迁着,我们也只是匆匆的过客,几十年或许只是白马过隙,转眼都会四散云销,或许谁都不再会记得。只有我们自己,记得身边经过的、爱过的人,也算我们曾经来过。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篇3

每到年底,我都会被工作和生活压得呼吸困难。这时候读一本淡淡的书再合适不过了。只需一个下午,安安静静地品一品世上其他人的生活。回头再看自己的日子,便从容了许多,呼吸也顺畅了。《阿勒泰的角落》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李娟生活在新疆,她以自然笔调记录日常点滴趣事,向读者展示了阿勒泰地区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

李娟一家到达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图,在喀吾图开了一家裁缝店,之后又转行开杂货铺。因为做生意的缘故,李娟一家跟随牧民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流动的生活让她走遍阿勒泰的各个角落,见识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人和事。

经历了多次银行贷款的我在看到《喀吾图奇怪的银行》一文时简直惊掉了下巴。喀吾图的银行一年到头都冷冷清清的,可是到了农业贷款发放那两天却热闹非凡。几百公里以外的老乡也赶来了,当地人对“贷款”这一概念的认知模糊到居然以为那就是国家发给大家随便用的钱。“难道不想还了吗?”当地人回答:“为什么不还?什么时候有了什么时候还嘛。”而李娟家也贷了三千元,之后行长调走,从没人找上门来提这事,李娟家又搬了很多次家,过了很久都没还。最后那个银行的一个工作人员到夏牧场走亲戚,在深山老林里迷了路,不小心撞到了李娟家,才终于还上了。

这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非常口语化。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外婆的'早饭、补鞋子的人,这些都是她平日里见到的人,写他们的故事时也就直接把现实对白写进来。在《尔沙和他的冬窝子》中,描写“尔沙讲起汉话来,上一句和下一句之间,起码隔着三个逗号的停顿”,李娟就真的用了三个逗号,尔沙说话时憨厚的样子立刻出现在眼前。

在李娟的文字里,世界很静很静,时间很长很长,而人很小很小。她一个小小的人在用心感悟这片土地,本是厚重、贫瘠、苍凉的生活,李娟和她的家人却过得温暖、丰盈与喜悦。我不由得想到了清代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李娟就是那颗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却丝毫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感受生活,自豪地盛开着。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篇4

实际上,我读了《阿勒泰的角落》的第一篇文章就已经决定选这本书,但我其实说不上她到底有哪些好。她无非是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故事,平淡无奇的生活,平实的语言,没有猎奇,没有悬念。

因为所涉及的题材大多是作者定居新疆阿勒泰时的生活,身处都市的人们容易从中寻得久违的纯真、朴素与平静。这也许是有的人喜欢李娟的理由,但不是我的,我并不觉得遥远的村落,没有工业污染的无人区就比喧闹的都市纯净,污浊的心灵,就算到无尘实验室也不会获得净化。

李娟文字里的纯净、纯真与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创作那些文字时内心的状态,而非刻意为之,但作家的文字不代表作者本人,就如安嘉和不代表冯远征一样。《阿勒泰的角落》是一本二十万字的散文集,阿勒泰是多么贫穷,阿勒泰的生活又是多么的不便,这是文字里告诉我的(也就是说作者不是对这一切的艰苦浑然不觉)。而作者的文字又是那样的轻松与乐观,而且显然是发自内心的乐观,这让我觉得矛盾。

这样的文字必定会耗费作者很多的能量,读起来让我如坐针毡,因为我的轻松是建立在作者的痛苦之上。

当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只是隐约感觉不自然,直到我读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李娟在再版序里说: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我的两本「阿勒泰」系列阅读起来很轻松,而这本书则非常沉重。可实际创作时,阿勒泰那些文字,我写得非常艰难,写这本书时则轻松许多。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是李娟与《阿勒泰的角落》创作时间相近的博客合集,这本书情感致密,毫不节制,看得我喘不过气来—她将阿勒泰系列背后的沉重写在了其他地方。原来那不自然的感觉,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内心扭曲,不愿相信存在那样纯粹的乐观。

不管怎么说,《阿勒泰的角落》真的是一本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放松的书。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篇5

人活着,就是要一种淳朴的感觉。不论一生有多贫穷,都要活得开心、快乐、满足,不要抱怨、伤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短暂而又漫长的,总会有离开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遗憾和不满,在眼轻轻闭上的时候,脑中浮现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就会晴空万里。

生活中,快乐其实就在身边。像书中的“蝗虫来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写出了穷人家的孩子的快乐。文章中的孩子,纯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蝗虫,它们正好对称的翅膀,灵活的腿,敏感的须子,这一切是多么不可思议,而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赏夕阳,感受大地的温热,太阳落下,一轮圆月当空照。抛掉烦恼,享受美好。人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愿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分享快乐,这样做就只有一点,那就是永远的不快乐和不满足。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这句话人人都知道,而谁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朴的眼睛欣赏世界,世界也会变得美丽。但我们总是太过虚荣,为了那远在天边的理想而奋斗一生。而其实,当你静下心来,看看夕阳的余晖,大海的波浪,鸟儿的飞翔,享受身边的一切,你就会觉得,这一切有什么值得你哭泣和悲伤?当你为了物质去追求的时候,停下来,享受生活,物质也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伤了,就等它愈合,停下奔波的脚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要欣然接受,不要与它做无谓的抗争。也许,仔细想想,它们也挺好。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可爱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丝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亲,和他们之间微妙的爱。这些,都是贫穷但不低贱的好人,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这种生活,但是,应该不会拥有。

我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淳朴和淡淡的一抹乡情。再浓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书香里的我作文5篇

里的微感动作文精选5篇

教育里的爱作文参考5篇

暑假里的我作文最新5篇

教育里的爱作文最新5篇

我是春天里的作文5篇

秋天里的温暖作文5篇

暑假里的我作文精选5篇

里的故事作文600字优秀5篇

暑假里的我作文优秀5篇

角落里的美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