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通过教案,教师能够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过程的顺畅性和连贯性,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00以内数认识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1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朱乐平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习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习知识更为容易,学习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习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2
第1课时(教研课)
课题:数一数-千、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拨一拨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叔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叔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记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所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薛城双语实验小学。师播放课件,展示双语学校图片,师介绍。
2、让学生说说从信息中能找到哪些数字信息,学生找到并回答。有二零零一、八十六、三点六万、四千、四十八、两千让学生说说那些数字是以前学过的,那些没学过。
生活中还有学多这样的大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认识千、万
1、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1)感受师提供的大数
师播放课件,有东方明珠电视塔、珠穆朗玛峰、星星和鸟类
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地方或说说是什么,它有多高或有多少。
2)班内交流学生自己找的的大数。
让学生在班内具体说说自己寻找到的大数。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认识千。
1)估计大正方体中小正方体的个数
师播放课件,展示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并说说自己是如何估计的。
2)小组合作、探索认识千、万
a、让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或借助学具数数有多少个。
b、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c、班内汇报交流
找学生到讲台前说出共有几个小正方体,自己是如何数的。用投影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其他学生质疑,该生释疑。估计学生能说出好正确的数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板书就在课件回顾中写)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6至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圆点、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
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
教学准备:
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
(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
1、数一数。
(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2)下面共有()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
(1)8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68由()个()和()个()组成。
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
(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估一估,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又激发他们后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
(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
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
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
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
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
(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
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怎样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
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剩下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课件出示: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六十。
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一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零五。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直观的感知数的组成,同时,设计了小棒摆出的四百六十和四百零五的环节,既巩固了数的组成知识,又为下面学习写数提供较好的素材。】
(三)拨珠子,探究数的读、写法。
1、自主选择:学生自由选择黑板上的3个数: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
(2)认识计数器上珠子表示的意义:百位上表示几个几,十位上表示几个几,个位上表示几个几。
(3)拨一拨,说一说。拨好数后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
2、写数:学生根据拨出的数写一写,重点突出当计数器上的十位或个位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
(1)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
(2)说一说。让学生直接说说上面每个数的组成。
3、读数。
(1)独自读:235、460和405。
(2)合作议:你是怎么读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读?
4、举例:学生例举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互相读一读。
5、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从最高位起;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基础,本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师做好引导。为了突破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这一难点,教学中有意设计了“比一比”和“举例”环节,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看数轴,丰富对1000的认识。
1、数彩点。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数出例3的'彩点共有多少个。
(1)圈一圈,数一数。学生观察,一行10个,圈出10行是100个;之后每10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共有10个100,也就是1000个彩点。
(2)比一比,填一填。对照数轴,看数轴0到100之间平均分了多少份,(10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个彩点,(10个)根据对应的彩点依次填出数轴上的数。
2、说发现。观察填好的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1)说说1000的组成。例如:1000里面有(10)个(100)或(100)个(10),(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
(2)指出950和590的在数轴上位置,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例如950里面有(95)个十,(59)个(十)是590等。
3、玩游戏。
(1)找位置。教师报数,学生找出它在数轴上位置。例如:380,8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数,38个十组成的数等。
(2)说组成。指名学生找数轴上的一个点,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然后说说它的组成。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数形结合的综合体现,彩点图与数轴的对应,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的碰撞在这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多方互动,真正寓教于乐。在学生多角度认识1000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借助小正方体,在学生理解了100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完成。
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拨数之后写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叙述,巩固方法。
(二)综合应用
1、9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读作(),它里面共有()个十。
2、蜜蜂每秒约振动380次翅膀,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读出这两个数,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在综合应用中脱离了直观的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
(一)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完整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同时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的价值。】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第1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教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教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教师: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教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教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教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教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复习写数、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教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教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教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教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教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教师: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119页第4题。
教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教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教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教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教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教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5
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
解决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正方体学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理解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城市里的学生也要到农村参加手拉手活动了,今天就让我们随他们一起到学校里看看吧!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提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解决“一万是多少呢?”的问题好吗?
二、摆学具认识一万是多少。师:你认为一万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村有一万多人,一万就和我们村的人数差不多。
生2:一万就是10个一千。
生3:一万就是100个百。
生4:2个5000是一万,5个20xx也是一万。
生5:1个4000和1个6000合起来是一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动手拨计数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倾听并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节课的'知识的学习,本节课将知识进行迁移,充分感知什么是“一万”
三、教学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师:刚才的问题大家解决得非常好,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教师统一教授后,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学习,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试着在老师发给你的练习纸上写出这个数,谁想在黑板上写一写?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大家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学生互相评价。利用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再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1256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256大家会写了,一千五百和三千零五十、六千零五会不会写?(板书)如果不能直接写出,可以先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然后再写。大家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黑板上写?
师:1500中的“1”“5”各表示多少呢?
学生相互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3050和6005的组成。
学生回答
学生说,教师倾听并指导。指定一对同桌汇报说。
学生试拨,教师指导。
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动手。
作业设计:17、18页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
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牌,翻出的数字或圆点数量为单(双)数的,牌为主方,牌多一方为胜。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刚开始,我用了分礼物导入,先让幼儿对10以内的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跟上我的节奏。接下来我出示了事先准备的小圆点,让幼儿玩击鼓游戏,幼儿也基本上都能击正确。并且,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见得幼儿对看图片数圆点还是感兴趣的。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熟练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加快计算速度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快有准。
二、我的朋友在哪里
做这道题之前一定要先看明白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3、3年和4年共植树多少棵?
4年和5年多植树多少棵?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两辆车一共装了多少个西瓜?
汽车比拖拉机多装了多少个西瓜?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复习:求一共应该用什么方法?
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
5、你能用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出一道题吗?
板书设计:
各练习题答案
课后:
100以内数认识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