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课堂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结合实际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会垃圾分类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1
幼儿园小班《垃圾分类》社会教案。小朋友知道我们提倡的垃圾分类分为哪几种吗?下面这节课就来教大家认识下圾分类标记,我要按照规定的分类来进行垃圾分类,才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的美好,所以每个人都要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1、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垃圾分类标记,尝试按标记给垃圾进行分类。
2.懂得垃圾分类的方法,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活动准备
1.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装桶,上贴2种标志。
3、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送回家!"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1)教师展示垃圾宝宝的"家"。
2)尝试让幼儿说说这些图示分别表示什么,教师并进行一定的引导。
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垃圾宝宝的家---垃圾桶,你们认识它们吗?"让幼儿说说。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了这些标记,接下来我们每人选一个垃圾宝宝,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类
1)幼儿第一次操作:垃圾分类
2)检查分类情况。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垃圾宝宝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不对的进行讨论,应该放在哪里。)
4)教师:这个桶里面是纸张,它是纸张宝宝的家;这个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宝宝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宝宝的家;里面是金属, 它是金属宝宝的.家。
5)幼儿第二次操作:垃圾分类教师:"现在这些垃圾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看那边还有许多垃圾,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吧。"(幼儿自由选择垃圾,然后一个一个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师一旁指导。)
4、教师小结。
1)教师:"垃圾宝宝都已经送回家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把这些垃圾一个个分开有什么用呢?"邀请幼儿尝试回答。
2)教师:"那让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比如喝过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笔盒;废纸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纸,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画画、写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再灌水;还有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我们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不要乱扔垃圾(尝试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那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做起。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游戏时,回收管理员浩浩正在进行垃圾的分类回收:“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我想,虽然我们在每个班级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不是很清楚。《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活动的内容要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是幼儿易于接受的。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及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知道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新《纲要》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儿童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儿童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要让儿童真正地“做科学”。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进行操作探索、交流讨论。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在活动流程上,我先通过调查表引出活动内容,然后设疑“垃圾是否真的没有用”?在观看了“轮胎加工再生”的录像后引出了活动的重难点“哪些垃圾是有用的”,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但每一个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促使我去思考、改进:在进行分类总结时,讲到生活中的一些废纸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有一个幼儿提到餐巾纸。由于我事先准备不充分,所以在幼儿提到这个问题时,我只是否定了幼儿的想法,但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也给这个幼儿留下了一个疑问。这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在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科学活动中的知识准备。这样,当幼儿有疑问时,我就能及时地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准备
课件,废旧垃圾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垃圾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地球妈妈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地球妈妈请来了,你们看,她怎么了?
师:她为什么这么伤心?
2、了解垃圾及垃圾与我们生活的的关系。
师:你认识这些垃圾吗?是什么垃圾?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大家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减少垃圾或处理垃圾?
二、垃圾分类
师:刚刚,地球妈妈请小朋友把垃圾扔进了一个垃圾箱里,觉得太乱了,想请你们分分类,好吗?
师:老师这里有3个垃圾桶,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自己探索各种垃圾的分类。
看视频,听清洁小博士进行介绍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质。然后进行检查刚刚幼儿分的垃圾。
师:根据刚刚学的.小本领在分一次,这次可不能错喽。
再一次检查
三、结尾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还有有害物质的小本领,现在我们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进行一次分类吧!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处理,懂得垃圾分类的益处。
2、有环保意识,做到积极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二、活动准备
1、布置两个区域:“垃圾王国”和“清洁城堡”。
2、自制贴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桶两个。
3、课件:有关垃圾的动漫视频,垃圾分类标志卡片。
4、一次性手套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参观和交流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垃圾王国”和“清洁城堡”。
2、请每个幼儿以小市民的身份选择自己喜欢居住的环境。
3、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谈谈居住在“垃圾王国”和“清洁城堡”的感觉会有什么不同?
4、教师提问:“清洁城堡”这么干净,请幼儿想想城堡里的垃圾到哪里去了?
2)基本部分:了解垃圾的分类
1、幼儿观看有关垃圾的动漫视频,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a、垃圾是怎么分类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b、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以回收的?(废纸、塑料、玻璃、布料等属可回收垃圾,烟头、鸡毛、油漆颜料等属不可回收垃圾)
c、垃圾有哪些处理方法?(填埋、焚烧、堆肥)
d、哪些垃圾是有毒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管、化妆品等)
2、再次观看垃圾动漫视频。
3、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4、教师出示“垃圾分类标志”卡片,幼儿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5、请幼儿谈谈自己家的垃圾平时是怎样处理的?
6、欣赏教师自制贴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垃圾桶。
四、游戏
1、幼儿使用一次性手套帮垃圾王国分类清理垃圾,让垃圾回家。幼儿分两组:一组清理可回收的、垃圾,另一组清理不可回收的垃圾。
2、将分类后的垃圾捡到教师自制的两个垃圾桶内。(贴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
3、欣赏变干净美丽的垃圾王国,请幼儿给它取好听的名字。
4、教师将垃圾桶的垃圾交给幼儿园的清洁工处理。
五、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参观垃圾收购站。
2、幼儿给自己家的垃圾桶设计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标志。
3、向家人和朋友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并实际行动。
六、活动反思
这节课通过带领孩子们参观和比较“垃圾王国”和“清洁城堡”,让孩子们发现我们都喜欢在美丽而干净的环境中居住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保护环境不是每个人随口说说而已就可以做到的,我们要从自己开始,从幼儿园和自己家的周边环境开始,将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送回属于它自己的家。从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环保小卫士,为美化环境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记,学习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体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初步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用途
2、头饰小鱼、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各一个、教学ppt
3.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
教学重点: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认识
教学难点:
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
【活动过程】
一、故事图片导入。
出示小鱼图片,讲述故事,小鱼的"家"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小鱼的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比较两幅图片的不同激发幼儿收拾垃圾的欲望
二、教师出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出示可回收标记),提问:什么叫可回收?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出示不可回收标记),提问:为什么叫不可回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
三、考一考(教学ppt)垃圾的分类,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加深了解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游戏《帮小鱼整理家》
集体检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了解。
四、观看ppt图片,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环保意识。
课后延伸:
组成"环保小分队",检查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情况。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与到活动来,一开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们生活中的垃圾袋,从里边出示一些常见的垃圾,将孩子带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戏法,请小朋友尝试根据u盘中的垃圾分类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体验垃圾分类,作为导入环节,从本次课孩子们的表现看是比较好的。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了解人们处理垃圾的一些方法。
2、增强小朋友的环境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要求小朋友时时刻刻记住不能乱扔垃圾,要丢进垃圾箱里。
2、让小朋友去影响周围的人及家里的人,知道垃圾对人们的危害。
活动准备
1、大篮子一个
2、每个小朋友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物品。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导小朋友说出垃圾就是不要的东西或者没用的东西。
2、告诉小朋友不要的垃圾要扔进垃圾箱里,如果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就会对我闪闪的健康造成影响。
3、让小朋友知道人们把垃圾放进垃圾桶然后一环卫工人把它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
4、引导小朋友给垃圾分类:
(1)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如塑料袋等。
(2)不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台果皮,烟头等。
(3)有害垃圾:如电池,应该放进专用垃圾箱,这样能防止污染环境。
5、教育小朋友平时要爱护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争做“环保小卫士”!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7
目标:
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准备:
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
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过程:
一、评选“卫生城市”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环境,启发幼儿说说:你喜荒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北京市感觉怎样?
2.请幼儿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北京市?如果你住在北京市会有什么感觉?
4.教师小结:北京市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而天津市整洁有序,受人欢迎。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
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③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并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④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⑤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游戏:看谁做得对。
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三、将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作进一步分类
1.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出示贴有标志的5只垃圾分类装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3.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4.引导幼儿欣赏变得干净美丽的“城市”。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2.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篇8
一、设计意图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指南》精神,幼儿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中班幼儿对如何保护环境已有了一些了解,孩子们经常会说到:“我们要保持教室和幼儿园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垃圾”、“不乱采摘花草树木”……但在日常生活中随手乱扔废纸、瓜果皮、塑料袋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始关注细节,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从小懂得怎样去保护环境卫生。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和颜色。
2、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尝试按标志给垃圾进行分类。??????
3、在生活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用行动保护环境。?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垃圾要分类放到垃圾桶里。
2、物质准备: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废电池、果皮、枯树叶、菜叶等;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箱标记图;课件。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标记,知道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难点:将垃圾进行分类。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垃圾。像废纸、塑料瓶、过期食品、过期药品、金属材料、旧衣服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小结:大量的垃圾如果不及时分类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垃圾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很大危害。有些垃圾经过再处理后,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可再利用,有些垃圾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危害,则是有害垃圾。
(二)认识分类标记。
1、出示“垃圾桶”,让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老师这儿有四个垃圾箱,请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是什么标志?
教师:哦,原来垃圾是有分类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什么叫可回收?什么叫不可回收呢?什么叫厨余垃圾和其他呢?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旧报纸、饮料瓶、废纸盒、玻璃瓶)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废电池、枯树叶、严重污染的纸)有哪些垃圾是厨余垃圾呢?像小朋友们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一般是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等。
小结:回收以后经过处理能在为我们用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回收垃圾箱中(纸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品等);不可回收垃圾就是不能再被人们重复利用的,如废电池、枯树叶、花、草、严重污染的纸等。吃剩的苹果,鱼骨头、菜叶,吃完的瓜壳果皮、吃剩下的饭菜都是厨余垃圾。
(三)游戏:送垃圾宝宝回家
1、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垃圾宝宝迷路了,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小朋友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送垃圾回家。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了,以后我们都要按标志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我们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
(四)学习垃圾分类儿歌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垃圾分类儿歌吧!
小朋友,讲文明,垃圾分类要分清。
蓝色大桶可回收,变废为宝好颜色,
绿色大桶装剩菜,变成肥料来灌溉,
红桶垃圾最有害,电池灯管就是它,
灰色大桶装其他,废布旧物来安家。
垃圾分类要牢记,文明行为我做起!
(五)了解手机扫码识别垃圾
教师:告诉你们哦,在手机支付宝上拍照或者输入文字就能快速识别垃圾哦!回家告诉爸爸妈妈,扫码试一试吧!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也都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当成为垃圾的治理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垃圾分类尽一份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参与垃圾分类,一起建设我们绿色美好家园!
(六)活动延伸:亲子设计宣传海报
教师: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哦!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一起保护它!
社会垃圾分类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