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框架,也是教师反思课堂实践的基础,以下是写文书吧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
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
二、复习歌曲
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
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
三、歌曲处理
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
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
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
四、唱新歌
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
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
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
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
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
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
2、有谁找到了答案?
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
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
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
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
教学反思: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山童》。
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
山风:呼呼呼呼;
小草:习唆习唆;
羊跳:蹦达蹦达;
小鸟:唧唧喳喳;
泉水:叮叮咚咚。
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
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
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
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5、旋律写作练习。
(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
(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
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
(3)小组展示。
(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
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
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生富有想象力,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中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反复记号“ ||: :|| ”,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p”
难点:学生可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控制自己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过一个寂静的山谷?如果我们在山谷里大喊一声,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生:回声
师: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大家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老师帮大家总结一下。当声投射到距离声源有一段距离的大面积上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声能要反射回来,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和由反射回来的声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它的名字就叫《回声》。
2.课程新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请同学们竖起你们的耳朵,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听这首歌里在哪里有回声效果?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并请大家思考一下歌里表达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叫它“友谊的回声”?
生:(静静的山谷中,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湖水,旁边有一座茂密的大森林,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弥漫着淡淡的薄雾,草丛里长满了美丽的花朵,我喊一声,声音在山谷里荡漾···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美妙的声音来有感情的把这首歌的歌词念一次。注意回声的地方我们要把强弱记号和最后的渐慢的语气念出来。这里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音乐符号,我们要把它的作用给读出来。(反复跳跃记号)
师:同学念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来唱唱这首歌,不过,老师有个任务,我们唱的时候不发出声音,放在心里默默的来唱,怎么样?
师:好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歌曲的前半部分,请大家来唱前8小节,我来唱后16小节,看看我们合作的好不好。
师:哪几句歌词我们还没掌握,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忙的?重点解决:前半拍八分休止符:05 56。(遇到休止符的时候我们在心里数下,空半拍)
师:后半部分的音乐比较简单,让我们先来听听后面的音乐,然后再来唱唱。
师:刚刚我已经发现有很多同学已经会唱了,那我们跟着琴声一起轻轻的把这首歌来唱一次。
3.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乐器啊,对是三角铁和碰铃,现在请各组的组长迅速到我这里领每组的乐器,看看哪一组最快最安静。
师:现在每位同学手里同有乐器了,对不对?好的,现在我们用三角铁和碰铃来模仿回声,xx 他们看一下这个节奏型,我们来用这个节奏来模仿。我们一起来试一次,准备~``
师:刚刚很多同学都非常不错,掌握了回声的基本特点,轻轻的、感觉很遥远的声音。那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有的同学肯定有疑问了,“老师我们要在什么时候用这个节奏来模仿回声呢?”在我们的歌曲里每一个两拍的长音后面。我们一起唱第一段来配合一下。注意大家模仿回声的时候要轻轻的。
师:刚刚我们的同学表演的非常好,我们分成两个小组,比赛试试看,看看哪一个做的最好?
师:刚刚这两个组完成的都很好,我觉得各具特色,第一组歌唱的很动听,第二组乐器的配合特别好。
4.结课
师:同学们表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友谊的回声》,并且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回声,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是“友谊的回声”呢?
生:我觉的友谊的回声就是同学之间的友情和沟通。
师:非常好,所以希望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大家可以更加加深对友谊的认识。我们最后演唱一遍,同学们可以踏着音乐的节拍走出教室。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3
健康之歌单元分析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与保证。没有千千万万体魄健康、头脑聪慧、素质全面的接班人,那么,未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担将由谁来担当呢?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从小对学生们进行健康,既是老生常谈,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安排了三首与健康有关的歌曲:活泼的《早操歌》、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歌《生命之杯》和童声合唱《清晨,我们开始奔跑》。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促进少年儿童的身体锻炼相结合,学习音乐与参与观看体育比赛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教材分析:
1、《早操歌》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管桦和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在20世纪50年代合作创作的一首少儿歌曲。歌曲的思想并不局限于早操,其喻意更为深刻地表现了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歌词简练,层次清晰,内涵丰富。旋律抑扬顿挫,既有队列歌曲的力度,又有抒情歌曲的柔美。
2、《生命之杯》
这首歌曲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歌。由法国著名作曲家乔治.莫洛德作曲,歌词大意是:在拥挤的街头,你在忙碌地追求什么,在寂寞的角落,你知道失去的也多;在拥有的角落,你是否曾经好好珍惜,在失去的时候,是否依然那么在意。
3、《清晨,我们开始奔跑》
大民词,智树春曲。这是一首活泼欢快,充满生气的少儿合唱歌曲。歌曲分为两个乐段。前一乐段主要是叙事,音调活泼;后一乐段侧重抒情,节奏舒展。歌曲的速度为小快板,表现了孩子们欢快的情绪和劲头十足的形象,最后的长音把歌曲推向高潮。
教学目标:
1、《早操歌》中认识“>”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通过学唱《早操歌》,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得以达到成功的目标。
3、欣赏《生命之杯》的音乐,鼓励学生从小学习奥林匹克精神。
4、《清晨,我们开始奔跑》让学生感受快板、小快板、慢板的不同速度对塑造音乐形象的影响。
5、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重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通过学唱《早操歌》,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得以达到成功的目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早操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谈话:
同学们前段时间学校刚举行了广播体操的比赛,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比赛吗?认真做好广播体操同学们的身体就能练得棒棒的,就能提起万分精神来好好学习对吗?那么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歌曲《早操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等一会你们说说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二、新授:
1、初听范唱。
师:我们先来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积极参加运动会得到那些回报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2、完整欣赏歌曲第二遍,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做些平时喜欢的运动动作。
问: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那我们跟着音乐轻轻唱一唱吧!
3、随着音乐我们来到了操场上,请看课本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形在集体做运动呢,)你们也想像他们一样做吗?
4、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练习运动。
三、总结:
锻炼身体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从今天起,大家一定要坚持锻炼,希望所有人都能健健康康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一听《生命之杯》玩一玩《清晨,我们开始奔跑》。
教学目标:
一、能够用热情、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飞吧,足球》。
二、通过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足球音乐,感受体育和音乐综合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片段欣赏——《生命之杯》。
2、请学生谈谈听后感。
教师小结:此音乐片段选自1998年世界杯曲《生命之杯》由“拉丁小子”瑞奇马丁演唱。这首曲子运用了拉丁音乐风格,非常具有动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运动员的气质不谋而合,简单的旋律更是深入人心,把听众一下子带到了激情飞扬的绿茵赛场。
二、赏析足球音乐:
1、分别播放1990——20xx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曲。
2、请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赏析1990、1994、1998及20xx年世界杯足球赛音乐,看哪个小组分析得最好。
3、教师小结:
① 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曲《意大利之夏》或许是最成功的世界杯曲。至今仍被球迷和歌迷所津津乐道。这是首悠扬动听又振奋人心的歌曲。意大利人将亚半宁半岛上的海风和足球王国的'足球运动的理解揉和成迷人的音乐。
②1994年美国世界杯足球赛的曲《荣耀之地》在音乐风格上更接近于民谣与流行摇滚乐相结合,很有些美国西部荒原的苍茫,由于作品缺乏对足球运动的共鸣,很棵便淹没在人们的记忆中。
③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曲《我踢球,你介意吗》是首轻快的歌曲,带有浓烈的热带情调和欢快的吟唱风格,歌曲没有明显的法国特点,可能这也正应和了世界杯融合交流的。并符合法国人喜好出人意料的性格。
④《风暴》是20xx年日韩世界杯足球赛的曲。其曲调简洁,节奏强劲,流行的曲风给人异域感受。和《生命之杯》相比它少了些火般的热情,多了份紧迫感。
三、课堂讨论——体育与音乐。
请学生谈谈体育与音乐结合的魅力。
四、听赏:
?清晨,我们开始奔跑》,感受乐曲情绪及风格。
五、总结,结束。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声音和舒展恬静、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两首《摇篮曲》,感受歌曲中亲情真挚的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聆听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和聆听三首不同的《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的特点,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摇篮曲》装饰音以及附点音符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2、表演:歌曲《摇篮曲》。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共同一起“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通过聆听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和表演歌曲《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
3、通过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聆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三、表演《摇篮曲》。
1、教师谈话导入: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2、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3、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4、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5、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6、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7、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8、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9、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四、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五、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本单元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六、教师小结。
让我们回到家为妈妈唱上一首自己创作的《摇篮曲》吧!那将是妈妈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也能为妈妈减少一些疲劳,安心的入睡。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5
一、教材依据
课程名称:《叫卖声里荔枝颂》
使用教材: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音乐四年级上册
适用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聆听粤曲小调《荔枝颂》,感受叫卖调的独特风格,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叫卖调的理解和感受,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
过程与方法:组织欣赏、模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叫卖调在音乐结构、歌词特点等音乐特点,鼓励创造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在探究合作中参与集体协作。
知识与技能: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结构及歌词特点,在听、唱、玩、奏中感受风格。
三、教材分析:
叫卖调是民间风俗歌的一种,也可以算作是民间实用艺术的一种类型,在全国各地都有。叫卖的声调,与当地的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脍炙人口、享誉海内外的粤曲《荔枝颂》,始唱者是粤剧艺术家红线女。1957年,她到莫斯科参加第6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其中“东方古典歌曲比赛”中,她凭借《荔枝颂》、《昭君出塞》,为广东粤剧界捧回第一枚金质奖章。由二十多个国家组成的评委,赞叹她音色丰富、清脆,徐疾有致。最后一句“卖荔枝”,她借鉴花腔女高音,把“枝”字无限延伸,由强至弱,欲断还连,兀地翻起一个高腔滑音,随即戛然而止,余音袅袅,曲终韵味仍存。让人们闭着眼睛也体会到曲中卖荔姑娘是那么天真、活泼,她对岭南佳果——荔枝那份自豪,那份赞赏,尽在一腔一板之中。《荔枝颂》作者,人们都忘不了,戏行中人昵称的“卿叔”——著名编剧家陈冠卿。“卿叔”从上世纪40年代为粤剧红伶何非凡撰写的第一出粤剧《断雨残云》,至今与戏文相伴五十多度春秋。由于他谙熟戏曲个中三昧和“棚面”音乐,且具深厚诗词、古文功底,因此他的作品都兼备文学性、音乐性。他撰写的粤剧(曲)过百,唱红了几代老倌。“卿叔”对《红楼梦》尤为钟爱,40年代的《情僧偷到潇湘馆》一槌锣鼓,在广州海珠大戏院连续爆满数百场,捧红了何非凡。及后的《宝玉哭晴雯》、《怡红公子悼金钏》,捧红了陈笑风、罗家宝、林锦屏。
谈起当年撰写《荔枝颂》往事,“卿叔”笑道是奉戏剧家、广东剧协主席李门之命执笔的。幸好少时生性好动,每逢荔枝丰收季节,便结伴徜徉于荔海攀树摘食,对荔枝的品种、特色、味道知之甚详,因而只花了几天时间,尝试糅合七字清、梆黄、小调写就此曲。卿叔说,《荔枝颂》影响之大、覆盖面之广、流传时间之长,是始料不及的。
红线女,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广东开平人,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腔。代表作《荔枝颂》、《珠江礼赞》、《昭君出塞》更被视为粤剧唱腔的经典。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红豆”。20xx年10月11日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四、教学重点:
在听、唱、玩、奏中,利用综合音乐要素初步感受叫卖调的音乐风格。
五、教学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导入
叫卖声里荔枝颂,听听粤曲小调《荔枝颂》
(设计意图:以音乐要素入手,听辨以粤语语音为主干音所构建的音乐,为后继教学铺垫。)
(二)新歌教学
1、初步感受叫卖调:
初听《荔枝颂》,课件展示。
2、这首乐曲小调来头可不小,她的首唱者是著名乐曲演员红线女。再听,介绍红线女。
(设计意图:对音乐要素的对比感受,淡化音乐理论,让学生听、看、唱、玩来感受粤曲小调特点。)
3、南腔北调叫卖咯
听听祖国各地叫卖调,欣赏各地的叫卖调
广州《卖荔枝》、西安《卖干酪》、听《磨刀老头》片段,模唱
用怎样的`声音叫卖可以更好地推销自己的商品?
(设计意图:感受叫卖调在音乐结构上的特点,用新的理念完成传统的歌唱教学中对歌曲处理这一教学环节,切实解决新歌教学中唱歌问题,为音乐创编环节提供知识基础。)
(三)拓展归纳
感受与学唱叫卖调的作用——招揽顾客,推销商品。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唱、听、看”等有效方法,让学生轻松感受归纳“叫卖调”。)
(四)总结
采访学生,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你最感兴趣的?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叫卖调,体验市井生活情态,感受人文、艺术、音乐之间的美学历程。)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7
第一单元
丰收欢乐而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会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说他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分别说出对大海的印象:海水蓝蓝的咸咸的,海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很凉爽。
2、看来同学们和大海已经是老朋友了,那同学们再来说说大海边有什么呢?
同学:大海边有沙滩、有贝壳、还有礁石……
师:那今天我要给同学们上的音乐课跟什么有关呢?(大海)对了,首先我把这歌曲唱一遍,同学们仔细听了,等下我要提问的。
二、教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教师范唱《赶海的小姑娘》歌曲一遍,同学们喜欢听这歌曲吗?(喜欢)那好,今天我们就认真的学,你们学会了,会比老师还唱得好呢!
1、分乐句教唱歌曲一遍。
2、用琴声伴奏较唱歌曲两遍。
3、重点讲解休止符和延音的唱法。
三、同学和老师一起把《赶海的小姑娘》完整地演唱两遍。
结束新课。
教学反思:
学生学会唱本首歌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为同学们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会演唱了《赶海的小姑娘》这支歌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给这歌编舞蹈。
二、舞蹈教学
1、老师完整地示范一遍舞蹈,引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学生到前面来模仿和创编舞蹈基本动作。
3、教师分乐句教学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感。
教学过程:
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快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什么音乐要素造成的(有自由的散板、中速的优美、快速的欢快等)?
2、教师介绍乐曲。这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丰收快乐而归》,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满载丰收快乐而归的情景。乐曲有三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情绪是不同的,引导学生第二遍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情绪所引发的不同联想。
3、根据条件,教师可播放电影《海霞》的片段,补充欣赏电影插曲《织鱼网》,增加学生对大海边渔民劳动生活的感性认识。
4、分段欣赏:能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
(1)开始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
(2)中间乐段抒情的旋律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3)哼唱第三段的旋律或用打击乐器为旋律伴奏。
5、开一个音乐发布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写一段短文、画一幅音乐情景图、演唱或演奏第三段乐段的主旋律等。
教学反思:
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识谱能力上还欠缺,需要加大学习力度;同时,这个年级的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不敢表现自己,过于羞涩,因此,在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应多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
三、教学目标
1、能听辨不同类型的男声和女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2、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能够感知音乐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映;
4、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5、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6、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7、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说出曲名;
8、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对指挥动作以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9、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10、能够背唱歌曲4--6首;
11、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
12、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13、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14、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15、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音源资料表现一定的情景;
16.在教学第一单元/东海渔歌/《赶海的小姑娘》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那达慕之歌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四、教材重难点
1、从本学期开始,音乐知识的难度与深度在明显的增加,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以免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困难;
2、歌曲教学逐渐开始了简单的二声部。因此,对学生进行二声部的训练是一个重点,为今后的二声部歌曲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教学措施
1、通过设计安排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以及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兴趣。
2、创设良好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鉴赏美、体验美。
3、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感兴趣。
六、教学安排
东海渔歌 ----------------------5课时
我们的田野----------------------4课时
民族的节日--------------------- 4课时
山乡牧童---------------------- 5课时
故乡的桥---------------------- 3课时
音乐中的故事--------------------4课时
民族的舞步---------------------4课时
八音盒-----------------------3课时
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