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一份注重细节的教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写文书吧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地进行“多”、“少”的比较。
难点: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并不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书本上的图片,请学生讲讲图中的故事,引出比较。
二、激趣感知,掌握方法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比一比,小兔和砖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讨论交流。
(2)汇报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同样多的方法。
(4)应用学习“同样多”。
2、观察图片,教师出示第二个问题:比一比,小猪和木头的数量谁多谁少?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交流问题。
(2)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教师出示问题:仔细看图,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快和小伙伴们说说吧!
2、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观察图片,学生动手摆一摆。
2、选择练习“同样多”、“多”、“少”。
3、画一画“同样多”、“多”、“少”。
五、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再动手摆一摆同样多或一行多,一行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 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 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 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 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 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 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 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 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 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 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 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 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 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 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3
【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声母z、c、s,认清形。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字、词语、句子”3个词语,认识“字、词、语、句、子”5个生字。
43.正确朗读儿歌《过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
游戏:比谁反应快。
1.(师拿出z c s三张字母卡片展示)瞧,今天学的三个字母宝宝跑到我手里来了。认真听的小朋友一定都会读了。看谁反应最快?(师随机抽卡片生快速大声回答,师表扬反应快的学生。)
2.小朋友们反应真快!可是你们注意到了吗?当我们在读这三个声母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平平的。仔细看我发音——z c s。因此三个声母宝宝又叫平舌音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字母
z、c、s的笔画不难,指导时重点要让学生观察z、c、s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它们都是占中格的字母。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z、c、s三个字母的笔顺。
指导z、c、s书写时,教师可边示范边让学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记住字母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凭借前面的经验,观察书写位置,仿写字母。
z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两横长度一样。
c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上下顶格。
s一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要注意从右上起笔,先向左写半圆,再向右写半圆。
2.联系生活记字母。
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想一想:字母z、c、s像什么?让学生编编顺口溜,如,“像个2字z z z,半个圆圈c c c,半个8字s s s”,帮助学生顺利地记形。
?设计意图:先观察,接着书空,最后仿写,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书写,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联系生活,学习字词句
1.过渡:同学们之前认识了很多字。(出示“字”的卡片。)指名认读生字“字”和整体认读音节zì。
2.出示“学”。教师引学: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字,你认识吗?
3.指名给“学”扩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词语,出示“词语”的卡片,指名认读。
4.引导学生用“学生”说话。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指名认读。
5.(课件出示17)课件出示书中的'字词句。
教师介绍:同学们现在认识了很多汉字,两个或几个字连在一起组成了“词语”,好多词语连在一起又构成了“句子”。
6.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自由拼读。
7.指名拼读词语。
8.继续学习会认字“字、词、语、句、子”。
六、朗读儿歌,拼读音节
1.过渡:字词句我们都学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过桥》)。
2.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准字音。
3.引导学生看书,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或问老师和同桌。说一说在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4.学生圈画红色的音节,自由练习拼一拼,读一读。
5.找一找,儿歌中还有哪些音节是我们学过的,在书上做好记号,并和同桌互相拼一拼,读一读。
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sì zuò cuò。
6.读一读,说一说:什么像小桥?(一排等号)怎样才能过桥?(做对题就过桥。)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儿歌,并尝试加上动作。
8.全班同学带动作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情境中拼读音节,激发了学生的拼读热情,多种形式的拼读进一步巩固了音节的拼读。】
总结收获
1.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认读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引导学生发现读这几个音时,舌头都是平伸的,所以这三个拼音宝宝都叫做平舌音。
2.朗读儿歌,结束本课。
汉语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全靠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从小学好它。
播放《z、c、s儿歌》朗读视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角的认识.
2.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1)演示动画直线、射线、线段
(2)启发提问: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线呢?
(3)小组讨论: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联系: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区别:端点数不同,线段的测量长度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2.初步认识角
(1)演示课件角的认识.(从一点引出4条射线)
提问:①你能从中找出多少个角?(最多6个)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个角?该怎么办?
(2)板书: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继续演示课件角的.认识,演示角各部分名称.
(4)引导学生利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小钉子摆角.
教师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①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②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③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3.联系实际,深入感知.
(1)提问: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观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请同学们排出顺序.
(4)当学生在叙述顺序语言表达困难时,适时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强调和的不同)
4.讨论尝试,比较大小.
(1)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通过故事,引出问题.
(2)同学讨论、尝试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3)继续演示动画角的大小比较.
(4)由学生小结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哪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两个角相等.)
5.体验画角.
(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26页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质疑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射线、线段、什么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称、比较两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画法)
课后总结.教师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五、布置作业
从一条射线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复习“木、日、 、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 、 、 、 、 ”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五、作业布置: 把“不、开”每个字
六、板书设计: 不、??
七、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开火车”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五、作业布置: 把“四、五”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四、五
七、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比赛。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 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 )。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 )。漂亮的( )。雪白的( )”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 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三)、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各两个。
—( ) 人—( )
—( ) 父—( )
—( )
2、写出反义词。
冷—( ) 关(guan)—( )
3、组词。
爷( ) 棵( ) 穿( )
爸( ) 课( ) 窗( )
五、作业布置: 练习说话:人与自然。
六、板书设计:和谐
七、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6
课前透视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
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伴教锦囊 太阳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小拜年》感受中国民间过年的.气氛,以及音乐欢快热烈的气氛。
二、通过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国小朋友过新年时欢快热烈音乐、情绪,并通过红绸带、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龙咚锵》
二、聆听《小拜年》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表现小朋友过年时愉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用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各组都来了三个小客人,你认识他们吗?
师分别出示锣、鼓、镲,并逐一向学生介绍,并示范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2、出示实物节奏谱,探索敲奏的方法
合奏
镲:0 0 | x 0 |
锣:0 0 | x 0 |
鼓:xx xx| x 0 |
念:龙咚龙咚| 锵 0|
3、分小组,探索演奏
龙咚 龙咚 | 锵0 龙咚 | 锵0 锵0 | 锵 0 |
4、分小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有几种敲击的方法?
(2)、怎样敲击长短不同的声音?
(3)、将各小组探讨过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组发现的方法多,敲击出的不同声音多。
二、导入新课
1、聆听东北音乐《小拜年》
师:小朋友,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敲锣打鼓?(过年、取亲等)过新年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干些什么?(出示课件)那你知道新年在什么季节吗?在冬天的新年我们还可以干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a、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去过个新年,好吗?喊“过年了”,“过年了”!
聆听东北民间音乐《小拜年》
b、师:让我们他小组设计一个过年的情景。
(放鞭炮、乖雪橇、打雪仗、提灯笼、粘年画)
c、分组表演
1、 表演《龙咚锵》
师:过年真有意思,让我们用歌声一起来赞美新年吧!
a、听范唱
b、 朗颂歌词。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c、听歌曲录音,听到锣鼓声龙咚 龙咚 | 锵 0|,徒手敲锣打鼓,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
d、用锣鼓为歌曲伴奏,分小组讨论,编创打击乐伴奏。
e、 边歌边舞,可以编创动作,也可以拿红绸或手帕扭秧歌,加入打击乐。
三、课堂小结:过年开心吗?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学习g、k、h的读音及写法和以其为声母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2.学习带有g、k、h声母的音节词。
3.学习“瓜、果、禾、火”字音、字义。
教学重点:
学习g、k、h的读音及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学习带g、k、h声母的.音节词、学习“瓜、果、禾、火”四个生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二、感知,体验发音部位。
1.诵读情境儿歌,出示情境图。
2.师领读儿歌。
三、学习声母的读音。
1.出示卡片“g”,声母g,白鸽的“鸽”读得轻而短,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
2.出示卡片“k”、“h”,指导。
3.游戏巩固“猜卡片”。
四、学习声母g、k、h的形。
1.你有好办法记住声母g、k、h吗?交流后小结。
2.指导书写(g、k、h逐个进行)
①引导学习笔顺图,用手指书空。
②在书上描红
③交流观察所得: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④游戏:“进小屋”,师范写,指名学生演板。
⑤书上再描红并书写一个。
五、练读g、k、h与单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的拼读。
1.学习音节ga、ge、gu的拼读。
①观察g—e—ge,了解这个音节的组成,学生自己再进行拼读。
②出示音节ga、gu,让学生自己拼读音节,与同桌交流。
③指名学生演板:ga、ge、gu的四声。
④分小组练习其四声,分小组展示自学结果。
2.学习“ka、ke、ku,ha、he、hu”及四声。(小组学、自学)
六、练读二拼音节的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ēge,kělè,báhé。
2.游戏:“聊天室”,边聊天,边读与g、k、h相关的二拼音节词。
七、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声母g、k、h。
2.复习音节:ga、ge、gu,ka、ke、ku,ha、he、hu。
3.复习音节词:gēge,kělè,báhé。
二、学习三拼音节拼读方法。
1.出示g—u—a→gua。
①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
②介绍介母;
③范读、指读、齐读;
④同桌互练,检查。
2.练习拼读guo、kua、hua、kuo、huo。
三、练习音节词。
1.练读书中词:guǒpí、kuàbù、huāduǒ;
2.检查。
四、识字
1.学习“瓜”。
①看图说图意;
②读拼音识字;
③师领读。
2.学习“果、卡、禾、花、火”,方法同上。
3.复习巩固“瓜、果、禾、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0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